全职农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铁不拐
“行,那么吃了饭就去把地给犁一遍。不过,一下子搞这么大,你还是要注意点。虽然说卖不出去也损失不大,烂在地上还是挺可惜的。”小叔说道。
水果好说,已经认识有老板。蔬菜的话,更加短期,销路就显得更加重要,收割不及时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我心里有底。”
……
老村长将村里为数不多的村干部找来,把雷公顶那边山漆的事说一遍。
“大概就是这样,你们也先别透露出去。我们几个商量,等过两天小凡卖了那一批再公布。小凡的建议是挺好的,一旦有了这笔稳定的公用款,以后办事情就
第三十三章 酿蜂蜜
直到天快要黑下来,陈保利他们才回到村里,说好的爬山,可手头的收获却不小。
不止陈保利他们三个人玩得很尽兴,李全跟叶天生一样兴高采烈。
两人在山上找到了不少山货,转手卖给陈保利他们。今天除了带路的一百元向导费,他们两人找山货,也赚了超过三百。
什么野菜、香菇、木耳等等,甚至还有一个蜂窝,里面的蜂蜜还在。
为此,李全跟叶天生都被蜜蜂蛰了好几下。好在这种蜜蜂蜂毒不怎么强,只是肿起来,按照以前的经验,一两天就能消退。
一天赚四百元,被蛰几下,他们全都没放心上。
陈保利他们三个同样感觉自己赚大了。香菇、野菜那些东西就不说,仅仅是自然的蜂蜜,就有钱都挺难碰到正正宗宗的。
在外面,随随便便一罐加糖的劣质蜂蜜都要一百几十元呀!
几个人进山,也没带什么食物,就李全扛着一口锅、几个碗。中午,他们就在山上找食材弄来吃。
山鸡就捉了两三个烤着吃,陈保利他们感觉十分痛快。另外,还拍了不少照片。
回到张凡家,陈保利他们三个才发现腿都酸了。一整天,几乎都在走路,不酸才怪,尤其是他们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能坚持回到家,就算不错的了。
婶子趁没天黑,赶紧把晾晒的田七收起来。乡村的夜间容易起露,晾晒的东西不能留在外面过夜。
“蜂窝也去碰啧啧!要是运气不好,搞到黄蜂,你们不死也脱层皮。”张凡见李全眼睛都肿了一只,有点搞笑。
黄蜂在他们这,也叫地黄蜂,巢穴通常建在底下,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蜂类。
被蛰了之后,严重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即便不死,也绝对是痛不欲生!以前村里有个很硬气的家伙,被蜇了几下,足足痛嚎了一天。
“就是看准不是马蜂,才去捅的。”陈保利笑道。
蜂蜜基本为蜜蜂采集花蜜,经自然发酵而成的黄白色黏稠液体。蜜被誉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古希腊人把蜜看做是天赐的礼物。我国从古代就开始人工养蜂采蜜,蜂蜜既是良药,又是上等饮料,可延年益寿。还可用于美容的保健品。
那么好的营养品,怎么可能放过他们不需要,自己家媳妇也肯定喜欢呀!
蜂窝的蜂蜜还不能直接用,渣滓多,需要进一步处理加工。这种工作对婶子来说,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分离蜜,又分离心蜜或压榨蜜,是把蜂巢中的蜜牌取出,置在摇蜜机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摇出,并经过滤的蜂蜜,或用压榨巢脾方法从蜜牌中分离出来并过滤的蜂蜜。
婶子用的方法,就是后一种,压榨、过滤、装罐,三个步骤而已。
不懂行的人,可能会搞什么熬蜂蜜,美其名就是消毒杀菌。其实并不科学,高温会有损蜂蜜的营养价值。
其次,蜂蜜本身就有消毒防腐作用,没必要高温消毒。
实在是爱卫生,不放心的,可以把蜂蜜放到干净耐高温盆里隔水炖一下,千万不要直接放到锅里熬制。
最后,陈保利他们每人一瓶都分不到,花了那么多钱,小叔张立业也不知道他们高兴个什么。
假如他们真正了解蜂蜜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恐怕就吃不下去。
据张凡所知,采集蜂返巢后将蜜汁吐给内勤蜂,或自己分散至几个巢房内,由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才形成大家看到的蜂蜜。
&
第三十四章 蔬菜前景
张凡、李全跟叶天生三个人采挖田七,卖了好几万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村子立即轰动起来。
之前卖番石榴,虽然也大赚,可也还是自己的东西呀!
这次,完全就是山里的东西,卖了好几万,简直就是天荒夜谈一样神奇。什么时候,山里的野生东西那么贵重的
而后,老村长找大家开会,提出将雷公顶列为禁地。以后,禁止私自采挖,田七统一管理,以后的收益用作村里的公用支出。
这个消息放出来,几乎所有村民都开始有点怨言了。
为什么张凡他们能挖,到我们发现能赚钱,就不能挖了呢这不公平呀!他们可是听说了,晒干之后好几百元一斤,想想就觉得恐怖。要知道,一斤木薯才多少钱行情好的时候才三毛多,是多少倍的差距呀
“安静,像什么样子以后田七的收益,大家都是能受惠的,还有什么问题一窝蜂跑去挖,挖光了以后吃泥吗有了这比稳定的公家收入,以后学校的困难,修路、修水渠等等都会支出。”
老村长扫了一眼那些家伙,接着说道:“你们也不能眼红小凡他们,不是他们,我们谁知道山漆值钱一直都蒙在鼓里。另外,再说一件事。”
听了老村长这么说,大家心里也就平衡起来。
可不是吗不是张凡他们发现,谁知道山漆那么值钱以后不是一直当草看谁也得不到好处。第一口螃蟹让张凡他们吃了,接下来他们也能喝点汤呀!
村高官见老村长给他使眼色,他也就站起来跟大家说下一件事。
“嗯!经过我们几个村委干部的商量,趁着这些天的天气好,动员大家修路。张凡他们拿出一万五作为资金,我们想着,大家再凑一点,弄齐两万,彻底把进村的道路弄好点。”村高官宣布道。
又是一个深水炸弹,三个人捐出一万五,绝对是大手笔呀!就算他们赚了好几万,那要拿出那么多钱,也跟杀了他们差不多。
得!这回真没有人眼红张凡他们了。人家也不吃独食,拿出那么多钱修路。
至于村委干部说凑钱,这个还有待商榷!也就是五千元的缺口,他们村的人补上,算了一下,每家大概出个几十块钱。
“大家少吃几顿猪肉,都没有意见吧特困的家庭,也不强求,富一点的多出一点也没关系。我自己做个表率,捐两百。”一个村干部开口道。
村干部带头,也是他们商量好的,都是一两百以上的。他们多出一点,就能让特困户少出些。
有了张凡他们的大手笔,接下来的筹款工作就变得很顺利,两万元迅速到位。大家讨论决定,明天开始修路。
叶天生将钱拿回家,叶伯夫妇喜不自胜。从张凡回来之后,老二终于懂事起来,还给家里赚了钱,以后日子就有了盼头。
“以后好好跟你凡哥做事,他是个有本事的人。钱让你嫂子拿着就好,自己留点零花。”叶伯开口道。
以前,都是王玲在支撑这个家,钱也是她拿着,两夫妇很放心。
王玲也很高兴,可摇头道:“天生赚的钱,还是他拿着吧!存起来,以后要娶老婆的。”
叶天生还是对自己嫂子有意见,自己拿了一千,其他的就塞给自己老娘:“妈,你存着。”
家里人都知道缘由,叹了口气,没有强求他:“也好,那就我帮你存着。”
李全家也一个个喜不胜收,知道跟张凡混有前途,没料到人家那么厉害,短短时间就让跟着他做事的人都赚了大钱。
除去投入草莓的,他们甚至还赚了一些。以后草莓能卖多少钱,都是纯利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凡哥准备大规模种植
第三十五章 挖出个木桩
乡下虽然穷了点,但办大事还是很齐人的,家家户户出一两个劳动力,队伍有点浩荡。
毛领导说过,人多力量大。从张家寨到外面交叉路之间有五公里左右的距离,那么多人的努力下,也就是一两天就能搞定。
队伍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专门负责通沟渠,另一组则是负责路面。
沟渠很重要,南方雨天多。雨水不能及时消化,就会将路面泡着,多好的路面都会被雨水冲刷回原形。
张凡建议,每隔一段距离,就挖开路面,修一条暗道,将雨水及时分流出去。
只有这样,才能在下大雨的情况下,都能保证雨水的及时消化。
不过,如此一来,成本就有要增加。老村长他们赶紧算一算,够不够钱。
见他们算过之后开始为难,张凡毫不犹豫,又砸进去五千,增加预算。这段路,他是铁了心要搞好的,只要交通弄好,他接下来的计划才更好实施。
因此,那点钱他并不吝啬。道路修好,对他的好处最大。
不要说别人,就是小叔张立业见此,都无比肉疼,尽管钱是侄子出的,可也大方得让人心疼吧
老村长他们也是一震,没想到张凡的决心那么大。
根据他们所知,前面那一万五,明面上是三个人合捐的。可真正计较起来,其实是张凡自己拿出来的。加上这五千,就是两万元。
“行,搞好这些路,我在村里修个路碑,把大家贡献刻上去。”老村长说道。
造福村子,造福后代的善事,需要记录下来。
听到这种事,小叔才露出笑容,花点钱买名声,并不是城里有钱人的专利。在他们乡下,同样希望流芳百世。
“好家伙,也就他小子有这种魄力。”村高官笑道。
普通的砖头就两三毛钱一块,五千元就可以拉两万多块转头回来,修一些暗道不成问题。还差多少,他们村干部也会想办法。
没有谁比他们村干部更加希望这条道路修好一点。
“年轻人脑子就是灵活,以前我们也没有想过修暗道,主意很好。单单靠一条沟渠消化雨水,那是很不现实的。”村高官越看张凡,越觉得这家伙顺眼。
现在,他们可不舍得将张凡赶出村子。这么好的人才,还是留在村里好,带着大家发家致富。
在外面你有多大本事,有多大成就,其实跟村里都没有半毛钱关系。
可是,留在村里就不一样,张凡所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在改变这个平凡落后的村子。一成不变的乡村日子,看似很安逸,可没有生机跟活力,家家户户都是得过且过,他们村干部也是看着很揪心。
“还有什么好主意,你小子都说出来吧!”老村长也想榨干张凡的脑细胞。
张凡笑了笑:“其他的,你们比我更在行,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在充足的预算下,一车车的石粉、碎石拉到平时最烂的路段,村民们将石粉填到坑坑洼洼的位置。
比较大力的人,推着一个不知道老村长那里搞来的大石滚,将松软的地方压实。一个小时,就把好几百米的路段搞得平平实实。
“这玩意是隔壁村以前想琢来当磨石的,最后用不上就荒废了,扔在一座祠堂门口。我记得这么一个事,就让华仔用拖拉机去拉回来。”
张凡向老村长举起拇指:“厉害!有了这东西将路面滚平实,以后下大雨也不怕。”
热火朝天的场面,一直维持到中午。就在妇女们张罗着饭菜,准备让大家开饭的时候,忽然前面传来惊呼声。
“下面有块木头,很硬呀!挖不动!”有人喊道。
大家凑过去,果真看到一个
第三十六章 杨老
“先别忙着吃饭,把它挖出来再说。”老村长吩咐道。
也没有谁能安心吃饭,大家七手八脚将周围挖开,足足花了半个钟头,才将木桩完整挖出来,留下一个大坑。
张凡捡了一块挖断的树根,其他的则让村民运回村子藏好。
“行,这边的事不用你管,你拿去问问值不值钱。”老村长说道。
也不指望张凡留在这能帮上多大的忙,做苦力的,村里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只要张凡能找到门路,将挖起来的木桩高价卖出去,对村里来说就是功德无量。
携带着那块木根,张凡乘坐村民的一辆摩托车出去。
能联络的人也不多,陈保利、周宇航跟王飞鸿他们认识的人多,说不定有这方面的门路。他首先打电话给陈保利,毕竟跟他最熟。
“阴沉木好东西,先别张扬,你带过来,我认识一个朋友是玩这种东西的。”陈保利跟张凡说道。
张凡大喜过望,事情巧合得让他大出所料。
其实,他也可以拿去专门的鉴定机构。可是那样的话,别人就知道这个事,并不保险,万一鉴定机构的人通知相关部门,岂不是要被以国家的名义没收
他给小叔张立业电话,告知自己今晚不回去,草莓那边注意浇水等等。
下午三四点钟的样子,张凡跟陈保利汇合。陈保利带他去见一个玩雕琢的师傅,省内外都有点名气的木雕大师。
陈保利接过那块木根,打量了一会,还给张凡:“不是很懂,但看上去很不错。”
他们要见的木雕师傅叫杨献义,如今接近六十高龄,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可雕琢的功夫让人惊叹。用别人的话说,杨师傅就算眼睛看不见,雕出来的还是那么栩栩如生,出神入化。
“杨老有空吗”到门外,陈保利询问一个青年人。
那青年,是杨老的门徒,据说已经得到五分的传承,算是有点本事的人。
“我师父现在没忙,你有什么事吗”青年询问道。
他对陈保利没有印象,每年上门求雕琢品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谁记得那么清楚不过,既然求上门的,也不是一般人,他也不能得罪,保持一定的客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