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东汉风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晋城

    “山阳公!”

    刘协喃喃细语,这个称呼比之天子要更适合他。做了三十多年的傀儡皇帝,有名无实的压抑让他愤怒,又无计可施。

    “山阳”乃是山的南边,曹丕的意思很明显,让刘协什么事都不用管,什么事都不用想,安心的颐养天年。

    另外一层意思,也就是刘协从傀儡皇帝的牢笼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看见太阳,也是自由的意思。

    曹丕刚刚登基称帝,不敢把刘协怎么样,不仅不能,反而要保证刘协过得更好。

    正因如此,禅位后的刘协拥有一万户的封邑,乃是诸侯王之上。并且,有事奏请皇帝也不用称臣,接受诏书也不用参拜,还可以跟自己当初做皇帝一样祭祀天地与祖先,这是曹丕给予的最大限度地让步。

    因为刘协有什么差池,别人都会议论他的不是,这也导致曹丕不敢有所行动。

    现如今他的帝位是汉献帝刘协禅让过来的,朝中大臣纷纷贬低汉朝的不是,赞扬魏国的功绩。

    魏文帝曹丕想借此机会,除掉刘协,铲除后患。但是,朝中大臣也有称赞汉朝功绩,这让曹丕有些顾忌。

    刘协是汉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的声明不在,可他是汉朝正统皇




第337章 生死相随
    公元220年,即建安二十五年,历任十二位帝王,一百九十五年的东汉王朝名实俱亡。

    汉献帝刘协已经不是皇帝,而是山阳公,继续使用曾经天子才有的礼遇,也算是曹丕对他仁至义尽。

    曹丕称帝后,随之而来的是大变革,他将建安废除的三公官制再次启用,即太尉、司徒、司空。

    除了太尉外,司徒与司空这两个官职看似尊贵,也是有名无实。曹丕又设秘书监和中书省,以此分化尚书台的权力,集中皇帝的权力。

    对于那些功高震主,或是年老体弱之人,曹丕便将他们升迁至三公,也就是解除他们手中权力,降低他们的影响力,提高皇帝的君权。

    并且,曹丕继续推行屯田制度,加强水利建设,简单来说这样的政策,为了施恩于百姓,让百姓承认他这个皇上。

    果然,这项政策推行后,百姓对他这个皇帝反对之声大减,心里默默接受他这个皇帝。

    对于百姓而言,只要解决温饱问题,他们就别无所求,也不会奢求太多的东西,因为那些与他们太遥远,可望而不可及。

    简而言之,曹丕称帝后一系列举动都是为了集中君权,提高魏国力量,在曹丕的推行政策后,的确是让魏国力量更进一步。

    刘协看见曹丕称帝后一系列举动,忍不住赞赏的点点头,曹丕已经的做得不错了。

    其实有很多事情,刘协也曾想过推行,奈何有心无力。现如今大魏都在曹丕一人掌控中,自然推行起来畅行无阻。

    “相公在想什么呢”

    曹氏见刘协十分入神,心里有些奇怪,便出口询问。由于刘协不是皇上,曹氏也改口称呼“相公”。

    “夫人,如果我死了,你认为天下是否会有大变动”

    刘协突兀的话语,吓了曹氏一跳。现在刘协成为山阳公,可以说已经从之前的牢笼里解脱出来,还这样逍遥自在,这不是相公一直以来期待的

    曹氏心里一紧,略显担忧的看着刘协,她总觉得自己相公不会无缘无故的说出这样的话,其中必有缘由。

    刘协笑而不语,什么都没说,也没解释。突兀的话语,让曹氏彻夜难眠,她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刘协为天子,是傀儡皇帝,大权不在手中;曹丕为天子,手握大权,无人敢反对,又没有任何制约。

    两相比较之下,刘协这个天子实在是太过无能了。反而衬托出曹丕的英明神武,而他这个皇帝毫无作为。

    曹丕利用禅让制度,很好的掩饰自己夺位之心,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无论怎么说,刘协心里那道坎还是如鲠在喉,难以下咽。

    失去皇位,刘协并没有损失什么。自己是天子反而束手束脚,是山阳公更加自由自在。

    可是江山社稷眼睁睁的被夺走,刘协心里不好受。如果是自己主动禅让,那也不必如此。

    现在他的禅让也是被逼无奈,平心而论,就算禅位也绝不会给曹丕。现在曹丕这个皇上比他要出色,刘协赞赏是一回事,心里不平衡是另外一回事。

    从当初那个曹操,到现在的曹丕,曹氏父子把持朝政不说,现在江山都被夺去,这口气他咽不下去。

    刘协在策划着一场巨大的阴谋,曹丕要想坐稳这个皇帝之位,他偏偏不让曹丕如愿,也是他最后的反抗。

    魏国乃是力量最雄厚的势力,其他势力不敢妄动。当曹操称王后不久,刘备便称王,也是畏惧魏国的力量。

    枪打出头鸟!

    曹操敢称王,刘备就可以称王。如果曹操未称王,刘备可不敢第一个称王。那个时候必会惹来两面夹击,刘备面临局势就会更加危险。

    曹操、刘备先后称王,刘协都不敢说什么,



第338章 要做就要做到完美!
    刘协祭祖的船在长江沉没,而他也不知所踪。此噩耗传遍至天下,曹丕震惊不已,他立即派人前往下游搜寻,半个月时间陆续找到一些被江水浸泡不成人样的尸体,分不清楚那些人的容貌。

    “山阳公已死!”

    经过确认,刘协以及曹氏二人皆葬身于长江之上。原本只是怀疑,待确定以后,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震惊世人。

    魏文帝曹丕闻讯惊喜之余,还有忧愁。刘协死在长江上,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而他的死也让曹丕彻底放手去做自己想做嗯事情,不用顾忌天下人对他的看法。

    正当曹丕惊喜之余,司马懿却建议以天子之礼厚葬刘协。另外,司马懿更是建议曹丕免朝三日,以示诚意。

    曹丕登基为帝后,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之后又改为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可以说司马懿守得云开见月明,官职比之前要高出不少。司马懿清楚曹丕心中如何作想,这个时候不能表现出来,要不然其他人会认为是曹丕暗中命人除掉刘协。

    曹丕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发现事情真的没有自己预想的那样简单。如果这个时候表现出来欢喜,不曾悲伤,那他就得背负弑君的恶名。

    即便刘协自杀,这个账还是得算在曹丕身上,这就是人心。另外,曹丕具有动机,更是在他范围内发生的事情。

    曹丕称帝后,便迁都至洛阳。刘协是山阳公,也在洛阳范围内,主要是曹丕担心有人趁虚而入,算是一种保护,也可以说是监视,只有这样才会放心。

    原本曹丕这样做没错,不仅巩固自己帝位,还能彰显他的包容大度。偏偏有些事情出乎意料之外,刘协死在长江上,还在洛阳范围内,这事将曹丕推向风口浪尖。

    曹丕采纳司马懿建议,罢朝三日,举国上下为刘协吊丧,而曹丕自己也身穿素服,以示尊重。

    刘协遗体被水泡的浮肿起来,不过曹丕还是按照天子规格给予厚葬,更是亲自吊丧,大臣们也全都穿着素服,算是给予刘协最后的尊严。

    刘协死了,生前虽是天子,享受天子的待遇,实际上也不过是表面,就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会在自己死后有这么多人为自己哭丧,这也是首次有这么多人记得他曾经是大汉朝的天子。

    与此同时,刘备听闻刘协葬生于长江之中,悲从心起,刘备下令披麻戴孝,为刘协举行丧礼,尊谥汉献帝为孝愍皇帝。

    此时,蜀中大臣见刘协已死,曹丕登基称帝,可是多数人都不愿承认其帝位,故而有些大臣纷纷效仿曹魏大臣,说蜀地之中出现很多吉祥之兆,请求刘备登基称帝。

    刘备认为这个时候立即称帝,时机不当,便拒绝众人登基称帝的请求。

    前部司马费诗十分固执,他上书说道:“汉王因曹氏父子逼迫皇上,篡夺帝位这才万里流亡,正因此才召集士兵,领兵讨伐曹氏父子。”

    “汉王乃有皇叔之称,如今天下被曹丕奸贼所夺,皇上虽是退位禅让,实际上乃是无计可施,被逼无奈。”

    “曹操已死,曹丕仍在,曹魏势力仍在。如今曹魏为消灭,汉王您若自称皇帝,恐怕世人会说三道四,纷纷猜测汉王您的为人,又如何服众,如何复兴汉室江山。”

    另外,他又打起比喻,说是汉高祖与西楚霸王项羽之间的约定,谁先灭掉秦朝谁就称王。

    但是,汉高祖攻破咸阳城,又俘虏秦皇帝,可以说秦朝在他手上灭亡,仍然推让称王。

    费诗的劝谏情真意切,而他也是一位耿直之人,说话从不转弯子,这也让他得罪不少人。

    刘备听到费诗的劝谏,说实话他有些不高兴。如果汉献帝在世时,他



第339章 游说
    曾经的他不争不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的他让刘备刮目相看,心里更加认可司马无忌,断定自己的决策没错,甚至喜出望外的感觉。

    司马无忌的做法与之前大不相同,自从他决定争夺太子之位,就已经变了很多。

    每个人都在不断改变,有得人变了更加优秀,有得人变了与以前判若两人,也有人一尘不变。

    无论变化与否,只要本质没变依然还是那个熟悉的人。如果本质变了,熟悉的人不在,留下的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司马无忌变了,看问题比任何人都要考虑得深,每件事上都需要认真考虑衡量,不是曾经那个想做便去做,不顾后果。

    刘备看见他成长起来,心里很开心,有这样的儿子,身为父亲的他十分自豪。

    众多子女之中,或许因为司马无忌是长子,刘备对他从一开始就十分特别,还有一些外在因素。

    刘备在外奔波劳碌,可他对妻子十分想念,最后干脆将他们母子带在身边,之后发生那样的事情,让刘备变了。

    自此以后刘备不论去哪里,都不愿意带上家眷,哪怕刘禅出生时,他的喜悦也是短暂的,那一刻想起的也是司马无忌。

    司马无忌的劝说,得到刘备赞同,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仅没有责罚费诗,反而褒奖于他。

    费诗听闻此消息,亦是愣了半天没回过神来。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次的确是过了点,原本做好贬职的打算,事情出乎意料之外。

    经过反复推敲,以及得到的消息,费诗终于知道是司马无忌的劝说才让刘备打消原来的想法。

    群臣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惊讶。于是,成都城终于度过一段安静的日子,没有谁再提及让刘备登基称帝的事。

    费诗在自己府中,足不出户,却不想司马无忌亲自登门拜访,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长公子!”

    费诗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不卑不亢,言语之中还有一些疑惑,他不知道司马无忌来此所为何事。

    “费大人,近来可好”

    司马无忌脸上满是笑容,他也想见见这个敢于直谏的大臣。当他真的看见费诗后,发现与自己想的不一样。

    本以为费诗长得比较憨直,或是忠厚模样,事实上他错了。费诗长得眉清目秀,算得上一位相貌堂堂之人,这样的人居然会是耿直之人,实在想不通。

    “公子来府上,应该不是为了这点小事吧!”

    费诗说话耿直是出了名的,所以他因此得罪不少人。即便眼前坐的人是司马无忌,费诗还是如实说出心中想法。

    另外,费诗对司马无忌不了解,不过行事风格也不是阴险小人,这次前来必是有事与自己说。

    “费大人认为当今天下局势如何”

    司马无忌开门见山地道出来意,与费诗兜圈子倒不如直接了当比较好,免得生出什么误会来。

    “曹魏势力为最,东吴孙权割据一方,却少了些胆识,怕是顾虑太多了。”

    费诗思索片刻,沉声道:“汉王占据天府之都,麾下人才济济,文臣武将甚多,然川蜀之地仍有许多当地势力,可以说明争暗斗多不胜数。”

    “汉王之心,费诗心知肚明,公子前来想必为了此事。但是,费诗以为此时万万不可做,否则民心尽失。”

    费诗心里清楚,大汉朝已经完了,天下三分局势已经成为定局,无法改变。

    东吴孙权虽是枭雄,可是顾虑太多,做事难免缺乏果断。如果是以前的孙权,兴许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奈何他在北伐时被曹军痛击,以致于孙权做事畏手畏脚,主



第340章 时机到了!
    司马无忌的话犹如暮鼓晨钟,让费诗如梦初醒,目瞪口呆,久久不语,陷入沉思之中。

    司马无忌的话没错,要是不称帝,又如何与曹丕对抗。毕竟,刘备是王,曹丕是帝。

    现在也不是春秋战国时代,而是汉朝末年时代。如今汉朝已经过去,接下来就是三足鼎立的局面。

    无论孙权现在如何做,如何想,可他始终是一代枭雄,牢牢地占据着江东一带。若非他执意想要北伐攻打曹魏,也不至于损失惨重,大伤元气。

    费诗固执出了名,耿直是好事,可是耿直过了头就是冥顽不灵,这样的人最后结果往往是凄惨的。

    司马无忌的话让费诗沉默不语许久,整整坐在位子上一个晚上,一动不动,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他发现自己真的太失败了。

    曾经也有好友劝说别让他太过耿直,费诗却不以为然,还以此为荣。司马无忌的话,让费诗回想起曾经的一切,感慨万千。

    次日,费诗依旧上朝,而他什么话都没说,整个人也无精打采,神情恍惚。

    “无忌,你是怎么跟他说的”

    “如实说,仅此而已!”

    徐庶、庞统也曾劝说过费诗,他们都因为费诗可堪大用,这才出口劝说。

    但是,他们都是采取委婉的方式,很少直接了当,开门见山的去说。

    因为费诗性子耿直过了头,顽固不化,要是说出来反而引起他的反感,甚至会发生争吵,反被费诗数落一顿,渐渐地费诗的朋友或好友,基本上都不愿意与他联系,这也让被人所孤立。

    费诗从不在乎这些,他也不在乎自己是否有朋友,这些都已经习惯了。司马无忌是第一个单刀赴会,直接了当的说出来,而他的态度也与其他人不一样,更像是上位者,不是请求,也不是安慰,更是寄托与看重他的耿直。
1...8283848586...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