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东汉风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晋城

    费诗知道自己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可他不在乎这些。如今司马无忌居然开口说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反而欣赏他来,这让费诗有些受宠若惊。

    徐庶等人知道内情,就连刘备当初劝说都没用,也十分好奇。可是司马无忌还是那句话,他的确是直接了当的去说,效果如何他自己也没把握,不过现在看来倒是效果不错。

    如果费诗真的能改,将耿直进行到底,而不是顽固不化,冥顽不灵,那么就多了一位忠心耿耿地大臣。

    一个月后,沉默许久不曾发言的费诗终于开口说话。

    “汉王,臣有话要说!”

    刘备被费诗突兀的话吓了一跳,他以为这段时间费诗都消失了,又或是请病假了。

    以前朝会时,发言最多,驳斥最多的当属费诗。现在费诗一改往日性格,沉默不语许久。

    今日终于再次开口出话,刘备自然洗耳恭听。

    “臣恳请汉王登基为帝!”

    “……”

    顿时,整个朝堂上一片寂静,脸上都是一样表情,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费诗,仿佛这一切都像是做梦一样,满脸的不可思议。

    曾经反对刘备登基称帝的人是费诗,如今这事过去一个多月了,没想到第一个旧事重提的人也是他。

    费诗见刘备没有反应,还以为他没听见,又再次说了一遍,众人才相信自己不是出现幻听,费诗真的劝说刘备登基为帝。

    “费大人怎么改变主意了”

    费诗在众目睽睽之下,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司马无忌,正声道:“汉王乃是大汉王朝宗亲,身上有皇家血脉,又是皇叔之尊。”

    “曹丕逼迫献帝退位让贤




第341章 蜀汉立国
    众人一致赞同称帝,刘备当仁不让,当即下令农历四月初六在武担山之南登基称帝。

    时间比之司马无忌预想的还要提前,可见刘备迫不及待。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准备称帝事宜。

    “曹魏登基称帝时,众人皆知玉玺在曹丕手中。若是此时将玉玺拿出来,怕是有些不妥。”

    散朝过后,刘备将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全部留下来,就连费诗也在其中。

    直到此时,费诗算是明白刘备为何想要称帝的原因。原本以为传国玉玺在曹丕手中,就算登基也不见得被承认,有玉玺在手就是另外一种结果。

    司马无忌将玉玺交给刘备之时,只有他们父子二人知道,其他人都蒙在鼓里。

    刘备将他们留下来,终于将此事说出来。众人惊讶不已,刘备称帝已成定局,他便提出将玉玺拿出来,费诗第一个反对。

    “首先,传国玉玺乃是天子正统之物,此时拿出来公然与曹魏作对,这点无可厚非,可是后面的事情将会接踵而至。”

    “其一便是曹魏第一时间抢夺玉玺,其二东吴孙权与曹魏结盟,而他的态度始终不能确定,兴许这个时候也会发兵攻打。”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也就是腹背受敌,对我们极其不利。若是三足鼎立的局面结束,那时拿出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诸葛亮、徐庶等人也点头称是,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费诗变了很多,对他刮目相看。

    司马无忌知道历史上魏征是赫赫有名的谏臣,同时也是一位有才能的大臣。

    事实上费诗果然没让他失望,与魏征身上表现出来的特点相差无几,也就是说蜀汉有贤臣,而且刘巴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他不愿真心实意的为刘备出力,要不然他的名声不亚于诸葛亮等人,必定受到重用。

    由于费诗的建议,刘备及其他人也觉得有道理,并没有心急如焚地将玉玺拿出来,而是一直隐藏起来等待时机。

    “还是无忌目光如炬啊!”

    刘备见费诗如此有才,自己险些因为之前的事将他贬职,要真的那样做,兴许就少了一位贤臣。

    “汉王,此玉玺从何而来”

    费诗得知传国玉玺在蜀汉,十分惊讶,玉玺应该在曹丕手中,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倒是有些想不通。

    司马无忌接话道:“我师傅从洛阳取回来的,也可以说是献帝拱手相送。”

    司马无忌提及此事,眼里流露出浓浓的悲伤,看着玉玺眼神总有几分愤怒。

    “若是这样,汉王称帝后,与曹魏对战时,再拿出玉玺,必有大用处。”

    费诗知道玉玺是献帝刘协送给司马无忌的师傅,也就是说献帝那个时候就已经作出决定,禅让帝位于蜀汉,此乃名正言顺。

    若是有一天与曹魏交战时,再拿出玉玺,将真相公之于众,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刘备称帝”

    曹丕闻讯,对此嗤之以鼻,冷哼一声:“他有什么资格称帝朕乃是天子,朕才是受命于天。”

    “刘备只不过是献帝的臣民,朕既称帝,又得禅让,那才是真正的顺应天命。”

    “皇上,臣以为刘备如此做并非没有道理,从一开始刘备就将我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后快。”

    司马懿低声说道,“曾经先王在世时,也曾在刘备手中吃过亏,对此事先帝也是难以释怀。”

    “刘备自身没什么,可他麾下将领众多,又有诸葛孔明等人相助,不容小觑。”

    “皇上继位以来,东吴孙权都派使者前来道贺,对大魏俯首称臣,唯有刘备不曾派使者前来。”

    &nbs



第342章 东吴出兵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刘备身穿皇袍,头戴礼冠,俯瞰众人,整个人气势都与之前大不相同,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刘备心猿意马。

    刘备戴的礼冠与之前有很大的区别,之前他是诸侯王,戴的冠不能有旒。

    冕旒乃是帝王独有的特权,自黄帝之始,直至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时代。

    冕旒礼制也在不断变化,以前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都有资格佩戴冕旒。

    但是冕旒的数量不同,天子是十二根,根据官职高低逐渐递减,也是诸侯身份的象征,后来有帝王才有这个资格,其他人都没有。

    冕旒也就是头冠上的帘子,前后皆有,而且规格都有标准,天子的冕旒是十二根,每个玉相隔一寸,每根旒长十二寸。

    当刘备戴着十二根冕旒的礼冠,他就是真正的皇帝,哪怕是自立为帝,依然是蜀汉的开国皇帝。

    “传诏:即日起废除刘禅太子之位,其在太子之位,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朕甚是悲痛,多次教诲仍然不愿悔改,无可奈何也。”

    刘备郑重其事地说道,“朕不愿大好基业就此断送,也不想看见汉室江山颓废。朕若继续让刘禅为太子,有愧于黎民百姓。”

    “朕思索许久,决定遵照祖制,长幼有序,立长子刘昉为太子,原因朕就不多说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很是平静的接受这个事实,这事早有迹象表明司马无忌就是未来的太子。

    刘备当众宣布废掉刘禅太子,立司马无忌为太子,没有一人站出来为刘禅说话,也没有一人反对这个决定。

    司马无忌想要争夺太子之位,自然而然对这个决定没有理由反对。毕竟,他想要成为太子。

    当刘备说出废掉刘禅太子之位后,刘禅整个人脸色煞白,立即变得不太好。

    刘禅知道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没想到会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登基称帝,这个太子就是名副其实,日后还可以继承帝位。

    现在倒好,一切都已成空,什么都没了。此时刘禅才知道,自己除了这个太子,其它的还真的一无所有。

    即便是自己的老师,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出面帮他说话,刘禅知道已经成为定局。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刘禅内心十分愤怒,他从没有想到自己也会这么一天。当他得知司马无忌便是自己的兄长时,刘禅其实是拒绝的。

    因为司马无忌与自己相比,自己真的一无是处,这个时候他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曾经自己做的一切,今日的苦果,让他脸色时而苍白,时而涨红,最后也是一句话都没说,被迫接受这个现实。

    刘备给他留了面子,要是真的说出来,怕是刘禅会被众人唾弃,甚至身败名裂,比他之前所作所为还要厉害。

    刘禅之所以不敢公然反对,也是因为自己作贼心虚,真的撕破脸皮,还是自己倒霉。

    刘备废掉刘禅太子之位,却给他一个王侯的位子,也就是让他能安分守己,别再做出出格的事。另外,刘备更是毫不犹豫地让他前往自己的封地,未得诏令不可回返成都城。

    刘备如此做,无异于断了刘禅所有后路,也断了他东山再起的念头,唯一能做的就是安分守已,颐养天年。

    刘备称帝的消息与曹丕的诏书全都传入东吴孙权耳中,东吴大臣听闻刘备称帝就曾劝说孙权效仿刘备,让他登基称帝。

    孙权严词拒绝,他并没有打算这个时候称帝。因为现在时机不成熟,东



第343章 只许败,不能胜!
    东吴孙权再次传令大军攻打刘备,以天子之诏为由,而军需物资全都是曹魏供应,孙权仅需提供兵马。

    孙权任命右将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帅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将领,共领军五万开赴前线,与蜀军大战。

    由于东吴与蜀军交战,而东吴与之接壤最佳战斗之地,就在夷陵。因为夷陵就在东吴控制手中,而且这个地方曹军给予补给比较方便。

    “孙仲谋居然敢再来进攻”

    刘备闻讯怒气冲冲,上次江陵之战他没有去找孙权麻烦。现在倒好,他不去找东吴麻烦,反倒是人家皮肤上门来了,这口气实在是难以咽下。

    现在东吴居然敢再次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刘备哪里受得了这口气,他本想过些时日联合东吴共抗曹魏。

    如今这个计划怕是难以成立,而且关羽的死也是东吴间接导致的,这让刘备火上浇油。

    于是,刘备下诏集结大军与东吴开战。

    “父皇,儿臣以为这个时候倾尽全力与东吴交战,不是最好时机。”司马无忌不反对与东吴开战,不过他还有更好的办法,“如果倾巢而出,要是曹魏大军前来相助,我军后方必会成为致命弱点。”

    “无忌,有何想法不妨说出来!”

    刘备的怒火在司马无忌的言语中慢慢消退,他看着司马无忌的眼神满是自豪,还有一些疑惑。

    “如果此战胜利,也是元气大伤,于我们极其不利。”司马无忌分析道,“不如放弃所有主动权,将一切都推向东吴军,也就是说此战只许败,不能胜。”

    “为什么”

    刘备惊讶的表情,眼里流露出不可思议,他万万没想到司马无忌会这样说,这点还真的出乎意料。

    “如果只是惨胜,那还不如失败。”司马无忌坚定地说道,“惨胜我军损伤必会不少,与其如此不如失败来得妥当,我军既可以保留核心力量,又可以凭借这股力量扭转乾坤。”

    “如何扭转乾坤”刘备再次问道。

    “皇上,臣赞同太子建议!”诸葛亮接话回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怕是鱼翁得利。”

    庞统接着说道:“曹魏乃是最大敌人,东吴孙权依附于曹魏势力下,不见得就是真心实意,也可以说是孙权的缓兵之计。”

    “如果孙权真的甘心向曹魏低头,那他就不是江东之主孙仲谋了。既然孙权难以抉择,不如我们助他一臂之力。”

    徐庶接话道,“也就是说,这场战斗本就没有任何意义。正如太子所言,就算取得胜利也是惨胜,倒不如直接战败有用。”

    刘备见他们三人说的,心里暗暗的盘算着,这个时候他算是真的听明白了。

    如果己方出动大军与东吴决战于夷陵,也就是夷陵之战爆发,胜利属于哪一方,谁也不知道。

    夷陵本就在东吴势力范围,又有曹魏相助,败得几率比较高。如果真的战败,不仅仅士气大跌,就连己方势力都会受到影响,实在是不明智的行为。

    从一开始就注定的结果,不如顺势而为。司马无忌的建议,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他清楚夷陵之战乃是东吴与刘备最后一次交战,也是三国时期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这次结果以东吴获胜,而刘备却是战败方,更是影响整个蜀军的势力,反倒是曹魏坐收渔翁之利。

    “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nbs



第344章 坚守不出
    前线由司马无忌统一指挥调度,后方交给诸葛亮等人。另外,刘备为了防止曹魏趁机偷袭,又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以备不时之需。

    蜀军接二连三攻下数座城池,势如破竹,来势汹汹,仅凭当地的守军难以抵挡住蜀军步伐。

    司马无忌亲率大军前来攻打,又有赵云等将领辅助,使得蜀军接连取得胜利,而东吴却是人心惶惶。

    陆逊作为此次作战的大都督,走马上任第一件事不是与蜀军决战,而是召集所有将领制定策略。

    “如今形势严峻,蜀军愈来愈近,要是再不部署新的策略,怕是我军将会节节败退不说,就连吴郡危矣。”

    陆逊皱着眉头,郑重地说道:“蜀军占据天府之国,可以说占尽地利优势,又有无忌太子率领赵云等人攻打,要是硬碰硬怕是我军遭受严重损失。”

    “蜀军最擅长山地作战,此乃我军之弊端,不能与之相比。另外,我军主动攻击,蜀郡也可以居高临下轻易防守我军进攻,实在是不可力敌。”

    陆逊说了那么多,重点强调蜀军队地理环境的熟悉,意思就是不能与蜀军硬碰硬,必须打持久战。

1...8384858687...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