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革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绯红之月

    刚到城门口,就见到有人迎接。穿着文官制服的人迎上来就焦急的说道:大王子,赶紧回宫。有敌人入侵?

    什么?郝康登时懵了,他急忙问道:哪里来了的敌人?

    回宫再说!文官焦急的催促道。

    一回到郝仁平日里办公的会议室,就见已经坐满了人。主位上是监国的王后包惜弱,下面坐了一众大臣。见到郝康出现在门口,众人纷纷带着喜色起身。大王子郝康自幼就有乃父郝仁的感觉,而且给人留下比郝仁更机灵聪明的印象。这位英俊的大王子出现,原本只是议论纷纷的会议马上就有了主心骨。

    在包惜弱右手下第一个位置是空的,郝康从容站到那个给他留下的位置上,对众人说道:不管是何种敌人入侵,我们都要和他们战斗到底。期望诸位能够同心协力,保家卫国。

    听到保家卫国四个字,众人都觉得精神一振。见到郝康也没有长篇大论,做了这么简短有力的发言后就坐到位置上等着群臣汇报情况,众人心中更是安定。杨康的容貌与他娘包惜弱一模一样,同样的容貌造成了不同结果。以包惜弱那种不杀生的性格,大臣也不敢指望王后能够指挥大家御敌。

    郝康是第一次居于如此高的地位,脸上虽然镇定,心里面也很是不安。方才的话是他从大宋报纸上看到的‘赵官家发言’。赵嘉仁也会在报纸上做长篇大论,一旦关乎战争的内容,就简单明快。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保家卫国’四个字。巡视群臣,看得出众人的反应还挺不错。

    这边就有人开始汇报,先是北边来了警报,有三四万罗斯色目人的军队南下。没等基辅这边做出军队调动,东边也来了消息,钦察汗国的大量部队攻入元国边境。已经没办法确定钦察汗国的军队数量,所有发出情报的城镇据点都没了后续消息。以知道的消息,元国朝廷怀疑攻入元国的钦察汗**队数量有可能超过十万。

    郝康静静的听着。他自己都很奇怪,自己为何会这么镇定。仔细想起来,也许是看惯了大宋的报纸,大宋每次都宣传着在西北斩首五万,在辽东斩首十万,在阴山以北斩首二十万。又或者是今年移民百万回到中原地区。经过气愤暴怒之后,郝康对于蒙古人的悲惨命运只感到无奈。现在这点单纯的数字已经不会让他格外激动起来。

    看到大王子镇定自若的听着报告,神色只是淡定,甚至有种阴冷的镇定。群臣们觉得自己的焦虑也有些消散。主将如此镇定,想来是能够解决问题。

    一个个情况报告结束,会议室内暂时安定下来。郝康觉得身边的母亲好像不太对劲,扭头一看,包惜弱脸色苍白,看着都有些虚脱的样子。他连忙低声问道:娘,要不你先回去歇着,这些事情有我在就好。

    包惜弱最厌恶战争,听到儿子温言劝说,她微微点点头。郝康向旁边的侍女命道:先送王后回宫。

    等宫女扶着包惜弱消失在门后,郝康站起身,对随从说道:给大家倒水,我也口渴了。

    不少大臣听到这话,都轻轻吁了口气。他们中很多人的确紧张的口干舌燥,而包惜弱王后可不如郝仁大王,并没有注意到这点。然后又听郝康说道:那些桔子来,给大家分了。

    没多久,屋里面就飘着蜂蜜柠檬水红茶与柑橘的香气。郝康自己从烟盒里抽了根烟,然后把烟盒的口打开,对随从做了个手势。有随从给大臣们一一让烟,还有随从机灵的跑回去拿烟。片刻之后好几个托盘里面放满了烟卷,在桌上摆开。

    有这些缓解压力的物件,屋内气氛也没有之前那么凝重。郝康思忖片刻,开口说道:我觉得这么多敌人是约定好的。大家觉得呢?

    有些大臣愣住了,他们原本并没有想到这个方面。有些则连连点头,罗斯各国都臣服于钦察汗国,若是说他们没有勾结才是奇怪的事情。

    郝康接着说道:不仅是钦察汗国与罗斯人勾结,他们应该也与西边的色目人勾结才对。不然的话怎么会父王出兵之后,他们就打过来了。

    这个判断很有道理,也合情合理,一些大臣再次陷入慌乱之中。元国的制度模仿大宋,大宋的官员定期学习考试,元国官员要接受同样的考试。把西边的色目人北边的罗斯人东边的钦察汗国连接起来,元国被三路敌人包围。局面看着凶险无比。会议室里很快就开始嘈杂起来。

    啪的一声,郝康皱着眉头一掌拍在桌上,接着大声喝道:别吵!

    经他这么一喝,大臣们果然不敢再乱嚷嚷,目光再次集中在此时元国顺位最高的大王子身上。而郝康心里面也是一阵阵的怒火上涌,却被他压住了。

    在大宋的时候,每次他因为看到大宋对蒙古的恶行而愤怒到大骂,甚至想冲出去杀汉人的时候。负责照顾元国留学生的老师就劝告郝康,太子,成吉思汗说过,在我的力量还不足的时候,我就得忍让,违心的忍让!现在我们跟着你上街去杀汉人,咱们便是一个杀一百个汉人,也不过是杀了一万汉人。而且汉人监视着咱们,别说杀一人一百个,就是咱们刚杀一两个汉人,那些宋军就冲上来了。你觉得用这么多人的性命换几个汉人,值得么?

    经历过种种激烈的日夜,郝康遇事再也没有那么激动的反应。他此时心中飞舞的都是怎么御敌,怎么致胜的念头。没多久,郝康气馁的发现,他所想到的,居然都是大宋的路数。

    看郝康好一阵沉默不语,有大臣鼓起语气问道:大王子,咱们该怎么办?

    嗯不管敌人几路来,咱么就一路去!报纸上宣传的话,从郝康嘴里脱口而出。




第35章 包围网(三)
    会议暂时散会,大臣们领命而去。郝康直奔老娘的寝宫,说是寝宫,其实就是一套很普通的宅子。只是守卫比普通大户人家的房子严密十倍罢了。

    见到弟弟妹妹们围绕在脸色依旧苍白的母亲身边,郝康上前拉住母亲的手臂,尽量用精神百倍的语气说道:娘,那些钦察汗国的腌臜泼材惊吓到你了。我这就去灭了他们。

    包惜弱看着儿子,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担心的神色,她握住儿子的手,不安的问道:康儿,你这是要去打仗了么?

    那帮腌臜泼材还用不到我亲自上阵,我只是调遣人马去杀了他们。只是这些天比较忙,大概不能来请安了。郝康依旧用开朗的语气说道。敌人数量好歹有十几万,战火只怕还是得烧到基辅城下。但这都不重要,现在最关键的是安抚母亲。

    大哥,你要打仗去了么?郝康最小的妹妹拉住郝康的衣袖,有些奶声奶气的问。

    伸手轻轻按住妹妹的肩头,郝康笑道:不是打仗,只是去杀坏人。没事的。

    说完,郝康对二弟说道:你这些天哪里都不许去,就陪在娘身边。听到了么?

    哥,我要帮你去杀坏人。二弟带着满心的至诚对郝康表态。

    你个小孩子郝康对弟弟说道,话出口之后他就看到二弟脸上露出被伤害的表情。这让郝康展颜一笑,你还不到年龄,再过几年你才能上阵。听我的话,陪在娘亲身边,哪里都不许去。你陪在娘身边,我就放心了。娘也放心。

    孩子们不懂事,包惜弱却知道战争是怎么一回事。见还不到二十岁的儿子已经是大人的样子,包惜弱也不想让郝康担心,她把小女儿唤到身边,轻轻搂着她说道:你们就让你们大哥去办事,等到你大哥打了胜仗,就给你们讲打仗的事情。

    娘,我也想去打仗。老二带着小孩子的固执说道。

    郝康也是这个年龄过来的,对于二弟的不成熟非常不以为然。他给包惜弱行了个礼,大声说道:娘,我这就去了。说完,转身大踏步离开包惜弱的寝宫。

    回到会议厅,郝康想了又想,终于坐在了主位上。这是他父亲他母亲的位置,现在郝康终于有机会坐在上面。坐下之后,郝康并没有感觉到这个主位与他的椅子有什么不同,硬邦邦的木料毫无分别。只是看待左右文武的视角发生了不同,不管是哪一列都清晰的呈现在眼前。

    文武们并没人在乎郝康的位置变动,便是有想法的也没人说出口。管军队的大臣马上汇报了此时元国留守部队的数量,大王子,大王精锐尽出。带走了十万人。现在正经的府兵剩下的只有八千人。

    这个数字让郝康心里面一阵不安。敌人有十几万,基辅的精兵只有八千,这差距未免太大。

    兵部的大臣继续讲道:咱们的兵役制度下,还能找回七八千退役老兵。

    有些人找不到么?郝康对七八千的数字比较在意。

    兵部的大臣连忙解释道:基辅以南的老兵肯定能召集,不过我们也不确定基辅以南到底有多少老兵。

    便是有七千老兵,加起来也不过是一万五。郝康心里面依旧不安。元国学习了大宋的制度,并不修建城墙。战争尽可能靠野战,万不得已,就会在城外修建工事来抵挡敌人。大宋军队数量有大概六十万,兵锋在阴山以北。报纸上讲述他们每年几十万的杀戮异族,完全不担心有什么异族能杀到大宋核心地区。可元国这边情况大大不同,他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一万五千人,大概只能防守基辅。

    民政部尚书看郝康的表情,立刻发言,大王子,我们可以征集预备役。

    能有多少人?郝康连忙问。

    这个,不好说啊民政部尚书为难的答道。



第36章 包围网(四)
    随着会议进行,郝康只觉得心情不断坠落,最后几乎生出绝望。这感觉让郝康想起小时候有一次冬天和弟弟妹妹去爬地窖,结果绳梯上面绳子松脱,他不得不在阴冷黑暗的地窖里无助的抓着毫无用处的绳梯等待爹妈来救援。那深入骨髓的寒气,靠搓手跺脚根本没用。仰望上方的洞口,那一线光明是如此遥远,反倒让郝康更加感受到恐惧和绝望。

    等老爹急匆匆带了新的绳梯下到地窖里,也不管老爹的训斥,郝康扑上去保住爹爹郝仁的大腿,失声痛哭。

    郝康冷着脸打断了正在后勤部长对草绳储备数量的讲述,给大王送信的信使去了么?

    后勤部长此时正讲述着草绳存储,突然被打断话,也是愣了愣。在大宋北伐战争中,曹生起到了巨大作用。大宋用草绳做成简易草袋,修建工事,修建行军兵站,无往而不利。一个草袋长50厘米,用这玩意垒起来的土墙让所有弓箭都失去作用。宋军在修建行军兵站的时候往往采用两排草袋并排铺设,铺上一层之后夯实一次,那玩意连随军轻型投石车都撼动不了分毫。此时元国国内草绳数量充足,基辅这边可以用这些草绳建立两条环绕基辅城的新城墙。

    被打断话,部长也不知道该说啥。倒是留守的基辅守备司令和民政尚书同时说道:我们每天派出去三波人,请求大王尽快回师。

    郝仁听了这消息之后,心中好受很多。其实昨天他就知道这个消息,但此时他还是需要再听一次才能稍微安心。对面有十几万如狼似虎的敌人,元国基辅守军五千人,在册的各种军队数量只有一万五,郝康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宣传部尚书此时插话进来,大王子,通电的时候怎么称呼罗斯人与钦察汗国的兵马?

    什么?郝康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宣传部尚书只能解释起来。给郝仁大王传送信息,当然要用罗斯**队和钦察汗**队入侵这样的专用名词来准确描述。这些精准的名词在元国国内就没啥用处。当下元国开办的学校全套引入大宋课本,那些学生们在地理课上也许学过周边国家的名称,但是地理课程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开课。元国95的人根本不知道钦察汗国是什么鬼东西,至于罗斯国,更是莫名其妙的存在。

    讲完了元国局面,宣传部尚书才恢复到方才的主题,大王子,你寄回来的书里讲,战争口号要用简单明快的内容来让全国人民知道要做的事情。这就得给敌军起个名字。

    听了这话,郝康一时跟不上思路。元国收集大宋书籍的渠道并非只有郝康这一处,元国这些年的基本国策是彻底汉化,手段之一是收集所有能够收集到的书籍送到元国。存放在模仿大宋建立的元国国家大图书馆里。郝康这帮留学生只是众多收集渠道之一,书籍那么多,郝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些年都送回来啥书。

    跟不上思路,郝康只能问宣传部尚书,你准备怎么讲?

    宣传部尚书立刻答道:打跑蒙古,保家卫国。

    不少官员都微微点头,觉得这个口号不错。郝康一听就皱起了眉头,恼怒的说道:不行!

    在大宋,战争口号简单明快‘杀光蒙古,保家卫国’。宋人完全能理解这个战争口号,还一丝不苟的执行了如此血腥的战争口号。听到元国竟然也以蒙古为敌,郝康当然不能接受。

    那该怎么用?宣传部尚书问道。

    郝康想了片刻,一时找不出合适的词汇。最后他只能敷衍的说道:反正不能把蒙古当敌人。

    宣传部尚书听了之后不再说话。屋里的气氛也显得压抑一些。郝康看着有些大臣脸上露出些不以为然的表情,心里面更是恼怒。然后就听农业部尚书说道:先歇一会儿,我去趟厕所。

    于是众人纷纷起身出去,抽烟的抽烟,去厕所的去厕所。面对空荡荡的屋子,郝康心中非常不高兴。一群蒙古人为什么要对蒙古人动手!郝康觉得莫名其妙。钦察汗国是出于贪婪,这不可饶恕。但是元国里面对于蒙古的仇恨更让郝康觉得恼火。‘打跑蒙古,保家卫国’和‘杀光蒙古,保家卫国’又有多少区别?譬如农业部尚书是个汉人。譬如宣传部尚书是个汉人。譬如后勤部长半个汉人。譬如兵部父尚书色目人和蒙古人的混血儿。

    仔细一想,这个元国朝廷里,竟然没多少蒙古人。便是蒙古人,也都是汉姓汉名。郝康,本来该是孛儿只斤·康,郝康的‘郝’姓,是从郝康的老爹郝仁的老师郝经那里拿来的姓氏。与别的半蒙古人相比,郝康的老娘比北方汉人更加汉人,包惜弱干脆就是个宋人,还有个在大宋大将军阶的股友。郝康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南方。

    想到这里,郝康心中一阵气馁。在大宋的时候,郝康心中的蒙古是那么的纯粹,那么的光荣,又背负了可歌可泣的沉重。回到元国,展现在郝康面前的蒙古则展现出了另外一面,同族之间的倾轧杀戮,还有同族之间**裸的仇恨。这是郝康以前从没想到会发生在蒙古身上的事情。

    正在郁闷中,外面先是一阵骚乱。接着兵部官员带了一个通讯官快步冲进来,后面跟着其他一群官员。通讯官上前行礼,然后急切的说道:禀告大王子,有一支蒙古军已经抵达第聂伯河东岸,距离基辅有四十几里。

    郝康只觉得一股电流从尾巴根直冲脑袋瓜,在麻痹般的震颤里,郝康着急的问道:有多少人马!

    看样子得有一万靠上!

    半个小时之后,郝康骑在马上,兵部副尚书拽住郝康的缰绳,几乎哀求着说道:大王子,兵凶战危,请你别去。

    郝康怒道:那些人若是过了和,咱们一起完蛋。到这时候哪里那么多废话!

    骂完,郝康一抖缰绳,把兵部福尚书的手从缰绳上弹开,你赶紧准备防御。我若是挡不住,就会撤回来。快去,别耽搁了!

    说完,催动坐骑向着南边一马当先的奔去。后面的御林军跟着郝康向着南边冲去。兵部副尚书看着壮年军人们沿着大路奔向战场,忍不住叹口气。郝康亲自带队的确极大鼓舞了士气,副尚书在这方面其实很赞赏郝康的勇敢。但是,又叹口气,福尚书转头叫过部下,你们赶紧开始修建围墙!先修南边!

    郝康一马当先穿过基辅城。此时的基辅城内已经警钟鸣响,街道上拎着铜锣的人边敲锣边喊:各家各户听着,蒙古人杀来了。家家的男子都到广场结合,女人和孩子们都待在家。关好门。谁敢在此时偷盗抢劫,一路就地砍头!

    所有防御的人都不称呼敌人,也不称呼敌军。而是直接用蒙古人。郝康此时也来不及搭理他们,穿过基辅城,郝康发现一路上所有人都喊‘蒙古人来了’,没有任何基辅居民前去询问‘蒙古人为何要打蒙古人’的问题,所有人都马上都明白发生了什么,并且按照地方基层官吏的命令做好抵抗的准备。如果不知道这是基辅,郝康甚至怀疑自己在一座大宋城市。

    军队冲出基辅城,广阔的河岸平原就在眼前展开。基辅城原本是基辅罗斯国的故地,被钦察汗国的拔都汗王征服,作为钦察汗国向西进攻的基地。忽必烈大汗在世的时候允许郝仁建国,将基辅城作为元国的国都给了郝仁。基辅作为钦察汗国西部边界,以西的所有土地都由郝仁经营。第聂伯河作为钦察汗国与元国的界河。实际上,郝仁只是把元国王城放在了第聂伯河以西,第聂伯河两岸肥沃的平原都由元国经营管理。
1...487488489490491...5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