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领主时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懒猫不瘦
而且,盗匪也不傻,结伴穿行的队伍中,往往有盗匪的探子打探虚实。真正有实力的队伍他们或许不敢碰,至于那些虚张声势的队伍嘛……哥们,盗匪也是要吃饭的,不拦路打劫,让他们喝西北风
最近一段时间,益州叛乱愈演愈烈,路上越来越不太平。
进出秭归的队伍,多次被盗匪劫掠,很多商队和平民被洗劫一空,还有不少人被盗匪杀害。一时间,秭归到益州的路上,商户战栗,平民惊怖,几乎没有人敢再以身试险。
大量想前往益州的商队和平民,滞留在秭归城。
滞留商队和平民,苦苦等待下一次集体上路的机会,虽然那样很危险。
又是一个黄昏。
落日的余晖洒落大地,将照到的事物披上一层淡金色外纱。
一支部队,披着淡金色霞光,来到秭归城外。
这支部队吸引了很多人注意,已经足足有十多天没有队伍从益州过来。部队行进间阵型大致整齐,且人数高达千人,秭归城内的npc,顿时明白了他们能顺利通过的原因。
一千人的正规部队,没有盗匪愿意招惹。
而且,这支队伍中的平民似乎就一位大夫,还有几个身手矫捷的护卫,没有看到大量辎重物资。盗匪不会啃这样的硬骨头,没有好处,反而很容易崩掉满嘴大牙,还是默默地目送他们过境为好。
队伍中央,一位黑面壮汉腰带上插着双斧,甚是威武。
有人认出了部队打出的旗帜。
“鹿旗!这是逐鹿领的部队!”
“你没有看错天下第一城的部队怎么会跑荆州来”
“对啊,益州现在乱得很,听说前段时间天下第一城被叛军打了哩。”
“没有错!”
认出鹿旗的是一名商队管事,信誓旦旦道:“我们商队去过逐鹿领,他们打出的正是鹿旗。看到那个双斧黑汉没有以前黑氏商队的,第一次去逐鹿领时被认作是山贼,后来黑氏商队被黄巾杀光了,就这黑汉跑了出来,加入了逐鹿领,不可能认错!”
此间到过逐鹿领的商队不止一个,很快又有商队中人出面佐证。
“看来逐鹿军是送那大夫出益州,不知道他们几时回去。”
“他们什么时候回,管我们什么事”
“我们可以跟着走啊!”
“对啊,一千逐鹿军护送,谁敢造次!谁敢造次!”
“谁去问问”
……
逐鹿军在城外停了下来。
张仲景向熊栋告辞,感慨道:“多亏城主大人想得周到,若没诸位相送,张机怕是到现在都还在益州境内,说不定还会被盗匪所害。”
熊栋笑道:“先生仁心仁术,就算是遇到盗匪,也断然不会加害。”
张仲景苦笑道:“盗贼若有病,为其诊治也没有什么,就怕难以脱身……”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盗贼也需要郎中。
张仲景离开家三年多,早已归心似箭,走过最危险地段,顿时恨不得马上插翅飞回老家,决定连夜动身。
熊栋理解张仲景的心情,没有说什么,提醒随行的墨卫沿途小心保护,务必确保张仲景的安全。待墨卫和张仲景离去,熊栋见天色已晚,遂让部队在县城外找片空地扎营,好好休息一晚,明早再回领地。
营没扎好,外面有两人求见。
其中一人,正是最早认出鹿旗的商队管事。
那管事走南闯北,自有一身与人打交道的本事,表明身份后,便说起熊栋来历,称当年在黑氏商队见过熊栋。见对方提起黑氏商队,熊栋心中警惕先淡了几分,再听对方讲起一些商队往事,无有不中,完全放下心来。
故人重逢,分外亲切。
商队管事问起逐鹿军行程,这不是什么秘密,熊栋坦然相告。
两人大喜,顺势提出能不能带他们一起走。
“盗贼猖獗,普通商队护卫和佣兵不是他们对手,我等被困此地多日。秭归线府不愿派兵护送大家过境,再说,即便秭归线府出兵,还得益州那边的县府接应,益州那边正闹着叛乱呢,委婉抽不出兵力护送商队和平民。逐鹿军要返程,倘若能带我等一起走,感激不尽!”
熊栋是商队护卫出身,深知行商辗转各地的艰辛,见状有些不忍,问道:“你们多少人”
“商队加平民,怕是有一千多……”
“不行。”
熊栋一听,当即摇头:“不是在下不肯行个方便,可这么多人跟着同去,肯定会有很多人跟不上我军行进速度,中途掉队,相当于害了他们;迁就大伙,我军行程会被拖慢,回去晚了没办法交待。你们也知道益州乱得很,我们逐鹿领前段时间就曾遭叛军围攻,我等此番出来,完成任务便需归队,万一因为耽误行程导致领地有事,在下百身莫赎……”
两位代表不得不出杀手锏。
“不会让各位军爷白忙活一场,只要逐鹿军答应护送我们过去,我等愿拿出两万金,让各位军爷买酒喝。”
“两万金”熊栋半晌没有说话。
领地缺钱,是逐鹿军民都知道的事情。
熊栋好歹是磐石营主将,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
偏偏屋漏又遭连夜雨,前段时间又被叛军和武陵寇、某领地合伙阴了一回,逐鹿领损失惨重,战地征兵的钱都是找朋友借的,为支付阵亡将士和佣兵抚恤金,领地连缴获的上品战马都卖了,包括熊栋在内,逐鹿将士对此既惋惜又痛心。
那可是上品战马!
益州有钱也难以买到的上品战马!
领主大人决定把战马卖掉时,心里一定很难受吧……
没有钱,什么都办不成哩……
两位代表拿钱诱惑逐鹿军护送,熊栋可耻地动心了。
带他们过去就有两万金,这钱很好赚!
有了这两万金,领地日子估计会好过一点,领主大人应该很高兴呢……
可是,擅自在外接活,带这些商队和平民过去,少说多耽误两天时间,徐先生那边肯定没好脸色看。领地没什么事情还好,万一有什么行动急需用人,自己耽误两天时间,回去说不定就会被徐先生给砍了。唔,领主大人仁厚,徐先生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真被砍脑袋的可能性不大,不过解职或弃用是很可能的……
好可怕!
熊栋不想死得这么不明不白,含泪拒绝。
&nbs
第337章墨者的报复
赵部回归巴郡,对益州叛乱走势影响是全方位的。
巴郡各县形成合力,阻挡了牂柯叛军北上,江阳郡境内叛军受到牵制,想迅速攻占巴郡全境,对朱儁部形成合围的战略构想无法实现。巴郡军的强硬表现,极大缓解了朱儁面临的压力。
绵竹战场和巴郡西南部战场,两军陷入对峙之中。
叛军兵力占据着绝对优势,但官军稳守反击,叛军一时间也攻之不下。叛军一开始仗着人多发起强攻,付出了一些人命代价,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于是只得老老实实地打阵地战。
实际上,以叛军兵力优势,大可不必执着于在绵竹决胜负。
朱提叛军首领黄义派人到前线,建议绵竹战区,分兵绕过朱儁的部队,攻击朱儁部背后的广汉北部,再大举北上,进逼益州境内唯一没有被战火烧到的汉中郡,逼迫朱儁军全线后退。朱儁退却,叛军大部队可衔尾追击,争取野战中消灭朱儁部有生力量,叛军有望速胜;朱儁不退,后路被截,补给无保障,被叛军包围,早晚也是个死。
黄义的计划直指要害,最终却没有付诸实施。
原因很简单:谁攻谁守,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叛军内部不是铁板一块,各有小九九。
马相在益北起兵,占据了整个蜀郡,广汉郡南部和犍为郡北部,马相打心眼里认为益北是他的地盘,南部夷民的到来让他非常矛盾,都是叛军不假,谁主导“革命”大有区别,马相很担心南部叛军鸠占鹊巢,攫取胜利果实,他冒着掉脑袋的风险造反,可不想替别人做嫁衣。
绕过朱儁主力北上,这是个好战略。
可仔细一想,马相觉得不大对劲。
马相自己进攻,担心他的地盘被益南叛军接管;让叛军进攻吧,打下的地盘算谁的根据按劳取酬原则,理所当然是谁打下来归谁,那样一来,等打跑了官军,马相被南部叛军南北包夹,早晚大家还得开片。
思来想去,马相始终拿不定主意,索性就这样耗着。
叛军不分兵北上,朱儁心里松了一口气。
他一边经营防线,一边派人与巴郡郡守府建立联系,不断给赵部打气,鼓励赵部坚守辖区,等待朝廷第二波增援。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已是188年8月。
洛阳方面终于作出反应。
黄巾起义被镇压,外戚和宦官争斗越来越激烈。为分大将军何进兵权,汉灵帝决定在洛阳西园设立一支军事组织,这便是所谓的“西园八校尉”。八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诸校尉受小黄门蹇硕统属。
蹇硕总管全军,直接听命于皇帝,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受其命令。
洛阳接连收到朱儁的求援文书,得知益州局势如此恶劣,必须发援兵。朝廷营兵多在各地平叛,无奈之下,皇帝只得依赖刚刚组建的西园八校尉,令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右校尉淳于琼进军益州,驰援朱儁。
朝廷增派援军入益州平叛的消息传到前线,形势陡然紧张起来。
官军士气大振,叛军则开始不淡定。
朱儁和巴郡的官军还没搞定,又来官军,那还得了
叛军的攻势变得更加猛烈。
绵竹方向,马相和南部叛军的隔阂并未随时间推移淡化,反日渐加重。因为马相的举棋不定,南部叛军非常不满,却无可奈何,只能跟马相黄巾一起攻打朱儁打造的坚固防线,损失不小,收获不大。
总体看,叛军损失更大一些,但先吃不消的是朱儁。
朱儁兵少,经不起这样耗。
洛阳派出的援军赶到之前,汉中郡和广汉北部地区,负责朱儁部钱粮和兵源补给。可是,广汉北部县城能力有限,朱儁主要指望汉中太守苏固,好与侠士结交,施政能力不敢恭维,让他调集点钱粮支援前方勉强能做到,至于编练新军补充朱儁部战损,实在不是苏固能够胜任的,战事平稳还好,如今战事趋于激烈,朱儁部队越打越少,承受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这时候,朱儁意外地收到一个好消息。
朝廷任命的益州牧刘焉,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汉中郡。
益州牧以汉中治所南郑为州治所,正式挂牌,走马上任。
刘焉登场方式,与历史记载的迥然不同。
历史上,马相自绵竹起事,连破益州、犍为和巴郡,控制了益州大部,随后被益州从事贾龙所破。当时刘焉已经被朝廷任命为益州牧,准备赴任,因道路不通滞留荆州境内。贾龙破马相后,迎刘焉进入益州,治所就定在绵竹,安抚收容逃跑反叛之人,实行宽厚恩惠政策,逐渐将益州纳入治下。
游戏中却不同。
益南叛乱荡起的涟漪,让一些主线情节变得不同。
马相确实起兵了,但他未能打下巴郡,益南叛军大举北上,将益州局势搅得大乱,益州从事贾龙未能如历史上那样,完成击杀马相叛军的壮举。贾龙没机会冒头,马相叛军势大,更没有派人迎刘焉进入益州的机会。
受影响的不只是马相、刘焉和贾龙,赵部也不例外。
原本应该被马相攻杀的赵部,被困在牂柯郡数年,回来后还是条好汉,组织巴郡军队抵御叛军进攻,成为益州朝廷阵营的中流砥柱……
纷乱的益州,存在无限可能。
刘焉突然出现在汉中郡,就是最好的例子。
新晋州牧上任后,很快把无能的苏固从汉中太守位置上撸了下来。
苏固不服,却无可奈何。
州牧不同于刺史,对治下郡国有控制权,刘焉以州牧身份免掉他官职,苏固再不满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刘焉不是普通人,他是汉室宗亲,是皇族中公认有德行的君子(其老师祝公去世,刘焉辞官服丧,弟子无此义务),论出身、论名声,都不是苏固能撼动的,何况苏固自己也知道,前段时间后勤工作做得不到位,朱儁对他也很不满,除非苏固造反,否则只能接受。
强势拿掉苏固后,刘焉迅速展现出温和的一面。
叛军势大,有些地方官员和部队逃跑,或者被迫站在叛军那边。刘焉上任后,发公文表示不追究过往种种,安抚收容叛逃官兵。与此同时,刘焉将汉中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拿出自己的资产,资助编练新军,全力支援前线,给予了朱儁极大支持,让朱儁不再需要担心补给和后援的问题。
刘焉后勤保障得力,朱儁又是久经战阵的名将,叛军难占到便宜。
绵竹战事趋于平稳。
巴郡战区,反而打得更厉害。
进攻巴郡的叛军部队,全部来自益州南部的夷民叛军,虽说也有山头,却远远没有马相和南部叛军那样互不信任。另一方面,夷民叛军好勇斗狠,打仗没那么多弯弯绕,最精的黄义因为主力部队攻打逐鹿领时损失严重,还留在朱提境内编练新军,地区阵营任务开始后一直没有参战。
朝廷派出第二批援军,进攻巴郡的叛军决定做点什么。
绵竹战场没有采用的分兵转进战术,在蜀郡战场上演。
叛军在正面战场对巴郡守军发起大举进攻,趁巴郡守军无暇它顾,数千叛军绕过防线,直扑处于后方平都县城(ps:真实地名会和谐,垫江“线”府就是这样来的……挑个现在不复存在的古代地名,具体位置勿较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