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领主时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懒猫不瘦
“不智,你不了解世家。”
赵部正容道:“世家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大多有一个东西在贯穿始终,利害。为家族谋取利益,避免损失,是世家的本能,象蔡氏那样的大世家,绝对不可能无缘无故对一个离襄阳那么远的领地下手。”
“蔡氏这些年崛起,所用的手段未必尽都光明,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不光明手段也是为家族利益。从蔡瑁出任蔡氏家主之后的种种行事来看,此人胆子很大,出手狠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象他这样的人,更不会轻易做出冲动之事。”
“家主代表的不仅仅是权力,还有责任。”
“蔡氏传承多代,蔡瑁很清楚自己的责任。蔡瑁父亲是襄阳大士蔡讽,蔡讽虽不再担任家主,可蔡瑁若敢任性妄为,蔡讽也不会答应。”
“所以,我不认为蔡瑁会无故找上逐鹿领,一定是有原因的。”
鱼不智苦笑道:“我要是知道那厮为什么找上我,就不会这么头痛了。逐鹿领跟蔡氏以前从来没有瓜葛,和武陵寇初次交手的时候,逐鹿领是一个二级乡镇,我甚至还没离开过垫江,怎么可能跟襄阳大族结怨”
赵部点头,就算鱼不智胆大包天,那时候也没有机会招惹到蔡氏。
“照你刚才所言,问题应该就出在徐元直母亲身上。”
“徐母收留那位叫燕姬的女子歇宿一晚,遭到蔡氏猜忌,蔡氏出动家仆私军没能拦下徐母,后来不惜让武陵寇出手。如此行事,普通世家碍于声名也未必干得出来,何况是荆州大族蔡氏。如果我所料不差,那位燕姬身上必然对蔡氏非常重要的东西,以至于蔡氏家主不惜代价,也要拿到手。”
鱼不智一惊:“对蔡氏非常重要的东西,会是什么”
赵部又好气又好笑:“我怎么可能知道你可以从燕姬身上查嘛。”
鱼不智泪流满面:“燕姬被徐母收为义女,住在元直家。”
赵部没有说话。
他和鱼不智相识这么久,很清楚徐庶是鱼不智的左膀右臂,深受信任。以鱼不智对徐庶的重视程度,除非有直接证据,很难想象他会明着查燕姬。
如何查燕姬,这是逐鹿领家务事,赵部不便说太多。
他能做的,就是尽量帮鱼不智分析其中利害。
鱼不智又道:“燕姬或出自襄阳燕氏,燕氏被武陵寇袭击后已经没落了,一个没落家族的孤女,有什么值得蔡氏穷追不舍是燕氏有不得了的利益,还是掌握着足以让蔡氏忌惮的秘密”
屋内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赵部忽然道:“有一件事,我一直觉得有些奇怪。”
“什么”
“你有没有觉得,武陵寇对这件事参与过深”
鱼不智一滞,皱眉苦思。
赵部继续道:“武陵寇进犯逐鹿领已不是一次两次。”
“你的逐鹿领可不是普通领地,军力非常强,外战屡屡创下骄人战绩,而且随着领地规模不断提升,逐鹿领实力和影响力在持续增长。武陵寇虽然薄有声名,但实际上仍然难脱流寇禀性,习惯欺软怕硬,最懂见风使舵,他们接下的委托,必然是自信有能力做到才会接取,区别只在于代价几何。”
“武陵寇追杀徐母那会,其实力远在逐鹿领之上,可后面两次来犯时,他们已经是弱势一方,其武力不足以威胁到逐鹿领,且每次都是铩羽而归。按照流寇一贯作风,他们早就应该收手不干了,可他们还在不断跑来受辱。”
“徒自损失人命,仍锲而不舍,就为了蔡氏的委托金吗”
当然不会!
流寇如果不懂得看清形势,趋吉避凶,早就被灭了。
鱼不智脑中灵光一闪。
“会不会是这件事也关系到武陵寇切身利益”
赵部想了想,道:“的确有可能,但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什么样的事情,既能
第549章 蚂蚁入侵
去了一趟江州,带回两名高级漆工。
更重要的是,在熟悉世家豪族行事规则的赵部提醒下,鱼不智首次对武陵寇及其指使者屡次进犯逐鹿领事件,有了一个相对合理且清晰的脉络。虽然目前仍处于臆测阶段,很多细节还需要调查求证,但与此前完全没有方向相比,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离开之前,赵部提出了一个请求。
由于巴郡形势持续紧张,商队减少了进入,仍然在巴郡做生意的商队,通常也缩减了在该地区的行程,导致巴郡出现部分物资短缺、当地特产外销也受阻,对地区民生构成不利影响。
民生受影响,维持地区安定面临巨大挑战。
赵部认为,不排除益州府暗中施加压力,用这些手段拖垮巴郡太守府。
最简单的应对之策,是从商队着手,让商品供求恢复正常即可。
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商业活跃度降低,缘于大家对地区形势的忧虑,地区形势之所以紧张,是因为益州府和巴郡太守府的对立和暗战。赵部是当事人,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他站出来说一些安抚或宽慰的话,大家就能放心。
巴郡太守府出面,解决不了问题。
赵部想到了逐鹿领。
整个巴郡地区商业活跃度下降,逐鹿领也有受到影响,可逐鹿领毕竟是“天下第一城”,是益州地区发展最好的领地,领地位于益州最东部,与荆州离得近,在地缘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份量,对商队有很强吸引力。而且npc们知道玩家领地地位超然,不管将来巴郡是赵部继续当家,还是刘焉安排新官上任,玩家领地都不太可能受到影响,最起码安全更有保障。
外来商队纷纷缩减在巴郡停留的时间,减少停驻点,可除非万不得已,基本不会有商队愿意将逐鹿领从停驻点名单中划掉。
逐鹿领受到的影响,明显比其他地方轻微。
赵部希望,逐鹿领能在巴郡物资周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太守大人的设想是:利用逐鹿领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对商队的吸引力,由逐鹿领向过往商队大量购进本地区欠缺的各种物资,并将巴郡地区出产的商品卖给商队,希望此举改善地区物资供求失衡,让巴郡恢复安定。
鱼不智举双手支持赵部的这个决定。
于公,逐鹿领在巴郡,巴郡能否恢复稳定,与领地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巴郡局势稳定了,赵部在太守位子上才能坐得更稳,符合逐鹿领长远利益。
于私,此举相当于将逐鹿领打造成巴郡地区的商业中心!姑且不提能够让领地影响力提升多少,商业买卖增加带来的税收提升,就足以让逐鹿领受益匪浅。
此举也有负面影响。
赵部向鱼不智坦然说明其中利害:逐鹿领成为巴郡商业中心,让巴郡恢复物资供求恢复顺畅,帮了巴郡太守府大忙,可能会招致益州府不满。
鱼不智对此毫不在意。
严格地讲,要说得罪刘焉,战役期间逐鹿领窝藏巴郡军,早就已经得罪过了,也不差再多得罪几回。何况鱼不智是玩家身份,有浮屠那魂淡罩,不是npc诸侯想虐就能随便虐的,要对付逐鹿领也很,起码得守系统规矩。
刘焉是老练政客,行事作风与世家豪族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最重利害。
举个例子:当年刘焉及时进入益州走马上任,逐鹿军帮了大忙,虽说当时是一场交易,刘焉有付丰厚报酬,但有那样的渊源,情理上讲刘焉应对逐鹿领另眼相看才对,问题是没有。刘焉邀鱼不智去绵竹见面,礼貌性表达谢意之后,对逐鹿领再无表示。
个人感观,从来不是刘焉作决断的主要标准。
刘焉不因感激给逐鹿领额外好处,也不至于因不满对逐鹿领过度打压。
鱼不智不会为一个莫须有的威胁,放弃发展机会。
成为郡国商业中心的机遇,可不是领主玩家随随便便就能遇上的。
不过,赵部的提醒也让鱼不智心中一紧,这位太守大人从政经验丰富,他既然讲此举可能招刘焉不满,鱼不智不敢视若无睹。应该怎样做,既得到成为郡国商业中心的机会,又降低刘焉对逐鹿领的不满意度
生意可以在逐鹿领做,但逐鹿领存在感不能太强……
完全假装局外人是行不通的,刘焉不傻,可以适度参与,最好营造出“逐鹿领只是提供交易场所”之假象。毕竟逐鹿领在赵部地盘上,吸引商队能力冠绝巴郡,赵部要在逐鹿领做生意,鱼不智总不能拦着不让吧
大家讲道理!
有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商队!
商人逐利,只要有安全保障和利益,商队不可能放弃唾手可得的利润,或者趁虚而入占领市场份额,这是商人天性所决定的。益州府肯定会打压,但不要忘了,巴郡是益州东部门户,紧靠荆州,刘焉或许压得住益州商人,外地商人却未必会理睬他。
为迅速打开局面,最好能找一些比较熟的外地大商家合作,联手炒作。
但鱼不智反复权衡之后,不打算那样做。
大商家通常交游广阔,关系网盘根错节十分复杂,万一合作商家反水,内幕被刘焉查到,逐鹿领需要承受更大压力,有失规避风险的初衷。
逐鹿领自己有商队!
蚂蚁商队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
苏三对商队的规划,是在幽州和荆州之间做生意,以上品战马、巴乡清和粮食作为主营业务。截至目前,蚂蚁商队已初步建立商队沿途停驻点,商队运营良好,为领地持续赚取利润。上品战马和巴乡清有钱未必能买到,都是利润极其丰厚的商品,有这两大拳头商品开道,蚂蚁商队拓展顺利。
由于盈利能力惊人,蚂蚁商队已经由1级商队,成长到3级商队。
商队升级,可雇佣人手上限、可停靠驻点数量、最大载货量都会提升。
蚂蚁商队在不断壮大。
以新军面目出现的蚂蚁商队,正迅速成长为商界希望之星。
鱼不智和荀衍对商队的进步非常满意,苏三却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他为蚂蚁商队制订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尽快将商队等级升到5级。
商队升到5级,并满足一系列条件,有资格申请创建自有商会!
商会,可视作商队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的升级形态。
商队是行商,商队人员按照选定的路线满地图跑,赚取各个据点差价;商队是一个整体,即便人员规模高达上百人,有能力分割为多个队伍行商,也必须集体行动;除此之外,商队不能随便改变线路,可以临时决定不在某些据点停留,但不能临时去某个不在计划之中的据点,自主性不强。
商会则是坐贾,设立自己的商铺,开门做生意;商会作为综合性商家,可以在多个不同的据点开铺,无需遵循集体行动准则;商会同样可以升级,可开设最大商铺数量、经营商品种类上限都取决于商会等级。
商队和商会,不是同一个档次的存在。
但是,商队想升级为商会非常困难,需要满足很多苛刻条件。
苏双和张世平的贩马生意做得那么大,联合商队早就升到封顶的10级,到现在也没能申请成立商会,单单只是一个“主营优质商品数不低于3种
第550章 袁绍的图谋(3/15)
渤海治所,南皮。
袁绍从议事厅离开,一路上大步流星返回居所,袁绍的衣饰整齐干净,神情肃穆,目不斜视,不怒而威。所过之处,沿途太守府守卫军士,无不向他送去钦佩、敬仰的目光,在很多人心目中,出身名门又激昂奋进的袁绍,是一个值得全心追随的大英雄。
袁绍按剑而行,没有话。
渤海军虽然缺少钱粮,大伙儿也没有乱,因为袁绍始终那样坚定自信。大家坚信,在袁绍带领下,渤海太守府必将克服所有困难,前途一片光明。
袁绍没有乱,其他人也就安心。
这就是袁绍的气质,其他人想学也学不到。这份气质,绝不仅仅因为袁绍出自汝南袁氏,更是来自他过往的活跃表现,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稳重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进入居所才消失不见。
没有人知道,离开部下视线的袁绍,会是什么样子。
幸亏他们不知道。
如果他们当中有人能够看到,或许会感到失望和惊讶。
回到居所内的袁本初,那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昂然气势荡然无存,他象是失去了气力,倚着几,显得疲惫不堪,神情也很焦躁。
两名侍女心翼翼地走过来,替他脱掉衣袍,换上轻便禅服,另有侍女奉上清茶,然后低垂着头,双手垂在膝前,碎步退了出去。整个过程中,她们都竭力避免发出不必要的响声,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府中每个人都知道,最近太守大人心情不太好。
其实不是不太好,是很不好。
袁绍在外面一直表现得沉稳有威严,似乎一切尽在他掌握,成竹在胸,没有什么可以让他退缩,府内的人最清楚,那只是他刻意制造出来的假象。袁氏子弟、关东盟主,看似风光无限,肩上承受的压力也非常人所能想象。
袁绍最近过得舒心。
韩馥对袁绍这支客军的忌惮之意越发明显,前几天又派人过来,是黑山军作乱,冀州府库遭黑山军劫掠,损失惨重,不得不进一步削减供给。
袁绍明白韩馥什么意思,无外乎逼他解散部分军队。
不解散也行,反正冀州府能给渤海太守府的东西就这么多,未来很可能还会继续减少,要不要保留现有军队规模,袁绍自己看着办就是。
如今王令不达关东,各路诸侯无不厉兵秣马,准备大干一场,这个节骨眼上,袁绍怎么可能遂了韩馥心意,主动削减好不容易招募起来的部队袁氏子弟、关东盟主的身份,帮助他筹集到一些军饷,可资源并不是太多,硬着头皮一直强撑,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袁绍寄身渤海,受冀州府接济,心里却看不起容留他的韩馥。
韩馥生性怯懦,缺少主见,出身跟袁绍相差甚远,而且韩馥昔日曾是袁氏故吏,袁绍从来不认为韩馥有资格跟他平起平坐。哪怕韩馥是冀州牧,他寄居在韩馥地盘上,这份心理优势也从未动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