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领主时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懒猫不瘦
然而,在他看来庸碌无能的韩馥,竟然敢对他不断进逼。
袁绍认为自己遭受了莫大羞辱,恨不得悍然起兵推翻韩馥,取而代之,实现早就萌生过的、吞并冀州的野望。但是,冀州为天下之重资,全力动员带甲之士可上百万,粮草足堪支用十年,渤海军却归饥疲不堪,真要打起来,袁绍半分把握都没有。
韩馥虽然在压迫他的生存空间,但归根结底是不希望自己地盘上养一只猛虎,想用这样的方式逼猛虎自行离去,没有一定要置袁绍死地的想法。继续虚与委蛇,日子窘迫一点,倒也不是过不下去,可一旦开战动起刀兵,赢了当然皆大欢喜,万一输掉战争,袁绍将失去立锥之地,甚至性命。
 
第551章 公孙瓒的活跃
袁绍欲立刘虞为天子,其他关东诸侯要么表示支持,要么无可无不可。
袁术却表示反对。
汝南袁氏为著名门阀,世代显贵,四世三公更让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讨伐董卓战役时,十八路诸侯里有好几位州刺史,但盟主是渤海太守袁绍,负责调派军粮的是南阳太守袁术,袁氏兄弟占据了联军最重要的两个位置,不难看出袁氏影响力多么强大。
实力往往与野心成正比。
袁术的成见不及其兄袁绍,但他才是真正的袁氏嫡子,按照家族惯例,基本可以肯定袁术会成为袁氏正统继承人,因此袁术向来都是“志存高远”。袁术见汉室衰微,早已心怀异志,袁绍想立刘虞为天子,他坚决反对。
袁术反对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刘虞是成年人,不便操控。
2、刘虞在幽州,袁术离得太远,立刘虞为天子,便宜的是袁绍等河北诸侯,远在南阳的袁术什么好处都没有。
3、不让袁绍过得太滋润。刘虞当天子,最大受益者必是袁绍,袁绍很可能就此摆脱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成为关东最具权势者。两人虽为兄弟,但庶出的袁绍一直混得比袁术好,外界对袁绍的评价普遍比袁术高,以袁术的骄傲自负,心里哪会服气。况且,世家大族虽有重视嫡子的传统,但如果庶子太过优秀,废嫡立庶也是有可能的,袁术安能不担心。
于公于私,袁术都见不得袁绍好。
袁术以大义反对改立天子,袁绍不能说他不对。
毕竟天子年幼,无有过失,不比历史上某些暴君昏君,仅仅因为董卓把持了朝政,就要把年幼无助的天子废掉另立,情理上存在瑕疵。
但袁绍也不是会轻易放弃的人。
他知道袁术反对是出于私心,而袁绍自己想立天子,其实也是有私心,大家都为了各自利益,不是某人反对就会甘愿作罢的。当今天子虽然无错,可朝政被董卓把持也是事实,关东不遵王令,延宕久了,天下必大乱,袁绍另立天子重整关东秩序,大义上也完全说得过去。
袁绍不顾袁术反对,以关东众将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歧去见刘虞。
张歧赶赴幽州,向刘虞呈上众议,表示关东诸侯愿立他为天子。
忠于汉室的刘虞断然拒绝。
袁绍仍然不死心,建议刘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同样被刘虞拒绝。
刘虞不愿当天子,袁绍借另立天子揽大权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只能继续困守渤海一郡,承受韩馥不断挤压生存空间。
事成事败只在一线之间,待遇相差却是天远地远。
另立天子不成,韩馥步步进逼,袁绍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最近还有一件让他烦心的事情,那就是公孙瓒的活跃。
公孙瓒和袁绍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一郡太守,同在河北,一起参加了讨伐董卓行动,甚至连与本州上官有龃龉都一般无二,公孙瓒和幽州牧刘虞因为政见分歧,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可公孙瓒的日子比袁绍要好过得多。
他与刘虞不睦,不过刘虞是个温和的政治家,又不通武事,虽然对公孙瓒一味强硬对待游牧民族不满,刘虞也没有利用职权对公孙瓒全力打压。其中有公孙瓒在幽州威名赫赫不宜轻动,和刘虞自身性格宽厚的原因,另一方面,跟幽州局势也有关系。
刘虞知道,他对异族实施怀柔政策之所以反应良好,并不是这些异族本质多么淳朴善良,而是跟公孙瓒的血腥镇压脱不了干系。
以往幽州游牧民族经常寇边,掠夺财货,制造杀戮,白马将军横空出世,以杀止杀,杀得游牧民族胆战心寒。刘虞上任后施行怀柔。对幽州游牧民族而言,无异于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而公孙瓒是确保幽州秩序的基石。刘虞是卓越的政治家,深知治理好幽州必须刚柔并济,他济之以柔,公孙瓒以刚勇辅之,异族才不敢贸然妄动。
正因如此,虽然政见严重对立,刘虞也没有过分压制公孙瓒。
刘虞不通武事,而震慑异族必须有强大武力,于是公孙瓒对异族的威慑力得以维持,公孙瓒虽然只是一郡太守,手中掌握的武力却是幽州最强。凭这一点,公孙瓒稳居河北军事强人宝座。
关东无天子,诸侯拼实力。
公孙瓒是北平太守,受幽州牧刘虞节制,但军力强盛的公孙瓒最近不太安分,显得过分活跃。黄巾战役结束这么久,由于朝堂纷争和天灾**不断,没有余力征讨各地黄巾余党,很多地方的黄巾军声势复起,其中尤以青州、徐州为最,公孙瓒派人告诉袁绍,他打算起兵南下讨伐青徐黄巾。
表面上看,公孙瓒是为国平叛,应予支持。
但袁绍心知并非如此,公孙瓒是想借平定黄巾之机,扩充其势力范围。
当今关东,但凡稍有些实力的诸侯,都会有扩张之心。
幽州是大汉北方边陲,公孙瓒地盘在北平,以他目前掌握的军事力量,自然不会满足于偏居北平一隅之地。公孙瓒想扩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在幽州占地盘,要么南下逐鹿,再没有第三条路。
在幽州扩张也有两个选项,向西或向东。
右北平西面,是幽州人口最多、最富庶的精华部分,那是刘虞的地盘。
公孙瓒现在还没有胆子直接跟刘虞开战。
军事方面:刘虞虽不懂军事,但州牧能调动诸多军队,州府军队战斗力如何姑且不论,数量却是不会少,而较精锐的护乌桓校尉部、护鲜卑校尉部都遵刘虞号令,还有众多被公孙瓒打怕的异族站在刘虞那边,以右北平现在的军力,真要跟幽州府开战,除非速胜,否则很可能被拖进泥潭。
政治方面:刘虞是汉室宗亲、重臣,又是幽州牧,出身和官职都在公孙瓒之上,关东不遵奉天子号令是一回事,公然以下犯上、诛杀宗室重臣又是另一回事,毕竟现在还没有诸侯宣称反对汉室。不需要天子号令过来,关东诸侯人人都有权力出兵讨伐他。何况刘虞到幽州后怀柔异族,爱护百姓,幽州民众都很爱戴他,公孙瓒如果对刘虞用兵,大机率成为过街老鼠。
向西不可行,向东呢
右北平东面是辽西、昌黎、辽东等地,土地不能说少,人口却是不多,物产也不丰富。这些地方更加远离中原地区,偏居一隅很难参与中原争霸,而且北面都是异族,需时刻提防异族劫掠,占据这些地方得到的不只资产,还有负担和麻烦。更重要的是,东边这些地盘也归刘虞,公孙瓒私下侵占,将不可避免地与刘虞对上。
如果公孙瓒愿意与刘虞开战,他要抢的不会是右北平以东,而是西面!
对公孙瓒而言,在幽州就地扩张,目前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来,公孙瓒扩张方向只能是南面。
幽州以南是冀州,冀州的刺史韩馥和渤海太守袁绍都参加过讨伐董卓,公孙瓒向冀州扩张,先不说他打不打得过韩馥和袁绍联手,背盟的恶名会一直伴随着他。关东诸侯们
第552章 旧伤痊愈,又挨一刀
前不久,飞鱼领在峡谷道以西创建了一个附属领地,西卫镇。
西卫镇创建伊始,没有获得升级机会,还是一级乡镇规模。创建这个附属领地,是为了让飞鱼领走出峡谷道,在峡谷道外有一个前出据点,避免再象以前那样,被人将峡谷道一封,里面的部队很难出去。
谁都没有想到,西卫镇刚刚建立,就迎来一群不速之客。
昨晚,数千武装部队袭击了这个小乡镇。
偷袭者潜行接近西卫镇,被镇内值守战士发现后,夜袭断然改为强攻,杀气腾腾地直接冲向镇内,大有一鼓作气强行将西卫镇掀翻的气势。
偷袭者明显低估了西卫镇的防守能力。
西卫镇虽然只是一级乡镇,却是飞鱼领向山谷外扩张的第一个前哨站,其安全备受重视。西卫镇刚建成,就有五百磐石营驻守在这里,荀衍还不惜投入重金,在西卫镇每一面篱笆墙后各建有20个箭塔,并全部升到中级,80个中级箭塔,总耗资将近48万,对因为囊中羞涩用钱向来精打细算的荀衍而言,堪称是难得一见的大手笔投入。
前期的投入,紧要关头展现出了价值。
五百磐石营利用地形坚守着防线,袭击者来势汹汹的强攻被挡了下来,守军得到了箭塔群的火力支持,不断杀伤袭击者。激战半晌,袭击者始终未能突破西卫镇防线,反而被箭塔群射得叫苦连天,徒自损失人命。
西卫镇与特别领地之间隔着峡谷道,长达数里,飞鱼领又向来不对玩家开放,无法利用玩家实现特别领地和西卫镇的即时通讯。
没有玩家帮忙,荀衍决定用土办法。
西卫镇内筑有一个烽火台,约定若有敌人来袭,白日举烟,夜间放火。飞鱼城附近一座山峰顶部可勉强看到西卫镇,日夜有人在峰顶值守,见到信号,就知道前方出了事,值守人员也不用忙着立刻下山禀告,只需按特定节奏敲一通锣,城内立刻就会向西卫镇派出援军,确保第一时间有增援。
西卫镇的战斗刚开始,飞鱼城就察觉到了。
事实上,即使没有烽火台传讯,没有山顶值守人员敲锣,飞鱼领也知道前方有事,西卫镇攻防战发出的各种声音,在安静的夜晚传出很远。
破虏骑出动!
峡谷道方向传来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袭击者不得不下令撤退。
袭击者不知道西卫镇能及时向后方传递消息,错误估计援军赶到时间,这个误判,让他们付出了沉重代价。他们听到马蹄声打算撤退时,实际上已经晚了,错过安全撤退的机会。
磐石营要确保西卫镇安全,人数又远少于对手,不敢轻出,但破虏骑却没有这些顾忌。破虏骑是曲晨亲手组建的部队,首次上战场就是与黑山军交手,在曲晨带领下,破虏骑将骑兵部队快速、机动、灵活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对黑山军造成极大杀伤,一战成名。
初战有如此表现,破虏骑兵信心倍增,心气极高。
破虏骑刚出峡谷道,见到敌人撤退,曲晨率部绕过西卫镇,衔尾追击!
两条腿的步兵,显然跑不过四条腿的骑兵。
破虏骑追杀十余里才收兵还营,两千多袭击西卫镇的部队,被骑兵击杀和俘虏的就超过千人,再加上先前强攻西卫镇时折了数百人,断送在西卫镇周边的部队人数,占到本次来袭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损失极其惨重。
飞鱼领的损失,微乎其微。
西卫镇攻防战,磐石营拥有地利优势,守军知道飞鱼领很快会派援军,坚守住防线就是胜利,稳扎稳打,绝不贪功冒进,磐石营仅折损了数十人;破虏骑到时敌军正仓皇后退无心恋战,全是一边倒的追杀,几乎没有战损。
一场夜袭,以进攻方惨败、防守方完胜告终。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袭击者对飞鱼领出现了一系列严重误判。袭击者先是轻视西卫镇防卫力量,导致久攻不下,没能按原计划速战速决;后来误判飞鱼领增援速度,未能及时抽身,最终落得惨败而归。
俘虏被隔离审讯,很快老实交待。
他们是黑山军。
确切地讲,是黑山军苦哂部,就是上次主导进犯飞鱼领的那一部。
苦哂部和飞鱼领的纠葛,可谓由来已久。
在苦哂部眼中,飞鱼领傲然是一个麻烦制造者,给他们带来巨大屈辱。
一个小小的渤海领地,居然跑到中山国山区掳人,一夜掳走数千村民,事情传开后,苦哂部立即沦为黑山部的笑柄。向来只有黑山军抢别人的份,居然有人敢跑到黑山军地盘上掳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成功了,难道不好笑
很长一段时间,苦哂部的人被嘲讽得厉害,大家都憋着一口气。
无意中查到失踪村民行踪,找到掳人的飞鱼领,尽管渤海是袁绍地盘,苦哂仍然决定冒险,率部一举覆灭飞鱼领,以断然行动洗刷飞鱼领带给他们的耻辱。他的决定得到所有部众支持,苦哂部上下,迫切需要挽回颜面。趁袁绍前往洛阳讨伐董卓,苦哂悍然率部进入渤海郡,还邀请了关系比较亲近的白雀部帮忙,排出如此庞大的阵容,就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飞鱼领没有覆灭,苦哂部和白雀部却遭遇惨败!
两部折损了大量部众,两位部首也未能幸免,双双被俘。
后来张燕接受了袁绍的外交斡旋,所有被俘黑山军,包括两位部首苦哂和白雀都被放了回来,飞鱼领还为昔日掳人事件作出赔偿,以换取和平,避免再动刀兵,张燕也承诺黑山军不会再就此事报复飞鱼领。冲突看似得到了妥善解决,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就此揭过旧的一页,翻起新篇章。
张燕是黑山共主,但黑山军内部山头林立,各部各自为政,只是团结在黑山军旗号下的松散联盟。张燕代表黑山军表态,愿意不再追究飞鱼领和黑山军的恩怨,令感觉严重受辱的苦哂部非常不满。
被人偷偷掳走人口,已经让苦哂部非常丢脸,但还可解释为对手暗中行事,他们不小心着了道。出动大部队跑到渤海郡攻打肇事者,结果又被人揍得满地找牙,如果不是对方明显忌惮黑山军的整体实力,被俘的黑山将士恐怕性命难保,面子里子算是全丢光了。
苦哂等人被放回去后,深切感受到何谓生不如死。
苦哂部上下一致认为,不做点什么,苦哂部的人恐怕永远都抬不起头。关系到所有人的尊严与荣耀,苦哂部众也顾不得张燕与袁绍达成协议,强烈要求私下对飞鱼领展开报复。
眼看部众群情激愤,强阻有失人心,很可能导致部众离心,为避免部众因为强烈的羞辱感离去,苦哂硬着头皮答应了部众要求。虽然此举违背了张燕作出的承诺,很可能招致张燕不满,但张燕的不满与保住部众相比,显然后者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
苦哂相信张燕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只要不做得太过分,适当给飞鱼领一些教训,让苦哂部能够找回一丢丢面子,将来再谈和也不迟。从中斡旋的袁绍肯定会感到不快,但想必袁绍也不会愿意与强大的黑山军为敌,顶多指责一番,最后还是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
第553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渤海使者找到张燕,要求就苦哂撕毁协议袭击飞鱼领一事,给出解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