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三国领主时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懒猫不瘦

    曲晨停了下来,看着公孙瓒。

    “甚好!”公孙瓒一口应下,逐鹿领已经做到仁至义尽。

    “我带了几匹桀马来。”曲晨又道:“公孙大哥精通骑战,若能提前熟悉桀马性情,相信自会对将来成军有点帮助。”

    “不错!”公孙瓒大声应道,眸中似有焰火在燃烧。

    白马义从覆灭,让公孙瓒失去了最倚重的特殊兵种,堪称毁灭性打击,让公孙瓒首次生出英雄气短的感觉,若非还有忠勇的北平将士在默默支持,还有朋友伸出援手,向来意气风发的白马将军就此失去锐气也并非不可能,最起码也会颓废很长一段时间。

    桀马对公孙瓒而言,无异于黑暗中的一抹亮光。

    正如曲晨所言,他是大汉朝最顶尖的骑将。

    &nb




第913章 亡命高原(上)
    从河西走廊一侧翻过祁连山,就进入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险峻多变,高山大川密布,地形复杂,再加上海拔原因,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比平原地区低,使得不少人一时间难以适应。对那些迅速进入高原地区的人而言,必须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

    无当飞军在一片山林中短暂休整。

    王平登上一处山包远眺,面色凝重。

    无当飞军便不断遭遇麻烦,陷入困境。

    在山脊下击退河西羌人勇士追击,翻过祁连山,原以为可以缓一口气,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也不知是因为凉州军的追杀令足够坚决,抑或是因为飞军这一路上冲突闯荡杀伤大量羌人,彻底激怒了羌人,河西羌人勇士没有停下追击脚步,反而如附骨之疽,穷追不舍。

    羌人擅长山地作战,更熟悉附近地形,且轻装疾行,飞军难以摆脱。

    无法摆脱,便只有加速逃。

    无当飞军连日在山野中突围作战,况且持续战斗中部队伤员越来越多,不得不安排更多人手带着受伤袍泽前行,飞军体力消耗极大。飞军随身携带的干粮早已消耗殆尽,战士们只能在行军或战斗间隙见缝插针,尽可能从山中寻获食物,飞军基本上都是好猎手,可再好的猎手都需要足够时间,而追兵显然不会让飞军过得舒坦,再加上山顶高寒区域寻找食物相对困难。

    最近无当飞军始终未能获得足够食物补给。

    有限的食物,得优先保障伤员和贾穆等人。

    很多时候,飞军只能饿着肚子战斗、奔跑、或背着扛着抬着伤员转移。好在飞军将士吃苦耐劳惯了,虽然处境艰难,饥肠辘辘,将士们也能够苦中作乐。间或能听到这些夷民骂出难登大雅之堂的粗话,诅咒羌人撵得他们连找食时间都不够,然后群情激愤的骂娘,再下来莫名其妙地一阵大笑。

    食物不足,大伙儿匀一匀,暂时还能克服。

    更麻烦的事情是,药物也用完了。

    连日战斗和急行军,飞军半数带伤,其中还有数十名重伤员。虽说夷民普遍懂得从山中寻找药草,但一是匆忙中未必能找到需要的草药,二是即使能及时找到需要的药草,药效也很难与逐鹿医师配制的成药相提并论。

    要知道逐鹿领医师的领头人,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大师级药师。

    张仲景牵头配制的伤药,恐怕全天下都找不出几个敢说能媲美的。

    飞军的状况很糟糕。

    羌人紧追不放,缺少食物和伤药,并不足以压垮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毕竟是特殊兵种,真正给飞军带来最大困扰的,是无孔不入的高原反应。

    尽管部队在山区摸爬滚打了好几日,但进入高原还是太快了。

    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各种不适,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队伍中绝大多数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痛、疲倦、失眠、呼吸困难等症状。正常情况下应该还有食欲减退症状、只是最近飞军缺乏食物,食物优先保障伤员,食欲减退的状况倒是没有谁在意。

    高原反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强壮健硕如飞军,吃不消还是吃不消。头痛、心悸、胸闷、气短、恶心,甚至呕吐,将这支队伍折磨得苦不堪言。从前天开始,越来越多战士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症状。队伍的嘻笑怒骂少了,代之而来的长久沉默,以及不时出现的干呕和沉重喘息。

    很多人再也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连续行军。

    王平不得不下令,减缓行军速度。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追兵似乎也遭遇了高原反应狙击,速度慢了下来。

    贾穆在两名飞军搀扶下,艰难地爬上这个小山包。

    虽说君子六艺包含“射”、“御”,这个时代的士人大多拔剑能舞,危难时刻也能爆发出战斗力,可读书人毕竟是读书人,缺乏足够艰难困苦磨砺,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往往还不如最底层的士卒。

    贾穆就是如此。

    与数日前相比,现在的贾穆非常狼狈。



第914章 亡命高原(中)
    王平下达了新的命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地休整。

    对被高原反应折磨得欲哭无泪的飞军而言,休整命令不啻于久旱甘霖,大家终于可以获得些喘息机会。至于始终紧追不放的那些羌人追兵,飞军大多并不怎么在意,毕竟是久经战阵的精锐部队,很清楚应如何战斗,即便羌人数量很多,且本方缺粮少药处境不佳,可那些困难相对较容易克服,咬咬牙就过去了,而高原反应却不是靠技巧、毅力能轻松化解。

    能停下来好好歇一歇,真好!

    山地作战受地形影响和限制非常大,追兵人多势众,也很难象平原地形那样迅速形成合围之势,对忙于逃亡的飞军而言,算是一个利好消息。

    王平选择的休整点是一处山包,该处视野开阔,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派少量哨兵便可看住追兵动向。更妙的是山包两面临崖,追兵即便想包抄,短时间内也难以绕到飞军前方。山壁渗出的清冽涧水,在凹地积聚成洼池,水量算不上丰沛,但支撑飞军数日用度,还不至于出现问题。

    翻过祁连山追击的羌人,显然不想让飞军舒舒服服地长期休整。

    羌人勇士随身携带的干粮药物尚未用完,又人多势众,有充足的人力轮番追击交战,境况比飞军好太多。看到飞军没象此前那样,休息小半日便匆匆赶路,羌人很快作出反应。

    数百羌人鼓噪而进,试图驱赶飞军上路。

    发现飞军不为所动时,羌人继续气势汹汹地进逼,改驱赶为强攻。

    轮值拦截的数十名飞军迎了上去。

    狭窄山道让羌人难以发挥出人数优势,最多只有十多人能够直接交手。而小规模作战,战士个体素质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尽管追兵都是从各部落挑选出来的勇士,但与飞军这种特殊兵种相比,实力的差距相当明显。一阵混战下来,羌人被接连放翻二十余人,飞军付出的不过是数人受轻伤,羌人见占不到便宜,不得不退走。

    羌人并没有就此打住。

    是夜,卷土重来。

    夜幕下,羌人借着树木山石掩护,悄然摸向飞军临时营地,被无当飞军哨探发现,发生激战。正面交战声势浩大,但真正致命威胁是来自侧后,五百多名最强悍的羌人从侧后方悬崖攀援而上,准备与正面战场前后夹击,然而王平早有准备,在悬崖方向布置了一个百人队。

    受高原反应和伤病影响,飞军能动用的兵力不多。

    抛开轮番警戒、找食的人手,崖边那支百人队,是王平仅有的预备队。

    即便正面战场战况火热,王平也没从崖边的那个百人队抽调兵力。

    尽管如此,正面战场的响动,还是成功牵扯了飞军部分注意力。

    恰值当晚月黑风高,偷袭的五百羌人又都是各部千挑万选出来的勇士,在仅能靠山藤和岩石借力的山壁上攀爬,不仅速度快,而且几乎没有动静。羌人勇士不声不响攀上悬崖,快到营地,留守飞军才发现敌踪,迅速示警。

    被发现的羌人勇士再不用偷偷摸摸,毕竟他们已经成功抵达营地外围。负责正面进攻的本方部队一直在猛攻,牵制了飞军本就不多的兵力,就是为了给他们这五百人创造一击必杀的机会。客观地讲,五百勇士代表着羌人最精锐战力,在不被地形严重限制的情况下,这五百勇士坚信自己有正面击败全体飞军的能力。

    倒不是他们狂妄自大。

    谁都看得出来,飞军被高山病折磨得只剩下半条命。

    来自祁连山另一侧的羌人自然也有些不适,可他们毕竟算半个当地人,高原反应对他们影响轻微许多。况且这些天羌人轮番休息,养精蓄锐已久,没理由会惧怕连呼吸都显得困难的飞军将士。

    篝火下,临时营地中起身迎敌的,仅区区百余人!

    生死关头,大部分飞军并未爬起来,这进一步证明飞军已是强弩之末!

    羌人勇士信心大增。

    只要击败这百余人,他们就能迅速占领营地,前后夹击仍在前方抵御羌人正面进攻的飞军。事实上,或许根本等不到那么



第913章 亡命高原(下)
    偷袭飞军营地的羌人,数量仍占据绝对优势。

    可飞军漠视生死的战斗风格,着实让这些各部落精选出的勇士很心塞。

    跟一个不要命的家伙战斗,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比跟一个不要命的家伙战斗更痛苦的事,是跟一群这样的家伙战斗。

    更要命的是,这些人不仅拥有非一般的战斗意志,战斗力也强得惊人,即便羌人以多打少,也不敢说自己能活下去。跟这样的一群对手生死相搏,身心时刻处在紧张不安之中,倍受熬煎。

    靠近悬崖的营地外围,变成了血肉横飞的屠宰场。

    每分每秒都有惨叫痛呼声传出,每分每秒都有人倒下。

    作为各自部落选拔出来的著名勇士,这些羌人当然有参加过很多战斗,但他们所经历的那些战斗,大多是小打小闹,跟现在正在发生的战斗相比,无论激烈程度还是残酷程度都不值一提。从未经历过如此惨烈搏杀的羌人,在看到一个个以勇武著称的同伴被飞军斩杀,临死前发出痛苦无助的惨叫,惊惶感觉象夏日雨后的野草一般,疯狂滋长,疯狂蔓延。

    羌人缺乏默契和彼此守护信念的弱点,也在不断放大。

    飞军来自同一个地方,很多人朝夕相处了好几年,共同参加多场战斗,生死关头,很多飞军可以替同伴挡刀,连眉头都不皱一下,羌人却是不行。他们来自不同部落,绝大多数人此前甚至不认识,这次集结起来追杀飞军,说白了,相当于临时搭伙做任务的雇佣兵,打顺风仗的时候不至于出问题,可一旦形势胶着,或处于劣势,配合不够默契、战斗意志不够坚决等弱点,便会象雪地上的脚印一般,显露无遗。

    等到率领这支偷袭队伍的羌人首领,被王平当场击杀,羌人彻底乱了。

    战斗中,一旦某方有人擅自撤退,往往便意味着全面崩溃。

    比如现在。

    最初只是几名羌人偷偷往回跑,那些正在战斗的羌人看到后,自然不愿意成为替逃兵断后的牺牲品,更多的人撤出战斗。如果羌人占据着优势,分批撤退也未必付出很大代价,可惜情况并非如此。没有了团队作战阻力,飞军战斗素养方面的优势越发突出,快刀斩乱麻式的追杀,他们很有经验。

    羌人兵败如山倒。

    谁都不愿做断后的炮灰,羌人忙着离开这个血腥战场,原地返回。

    等到他们中的很多人记起,他们是顺着崖壁攀上来,撤回去并不容易,在有人追杀的情况下更难撤离时,一切都为时已晚。

    下崖的路线就那么几条,羌人夺路而逃,对自己人下黑手的比比皆是,数十名羌人在争抢退路时被杀,或不慎坠下悬崖,先前为他们提供掩护的黑暗也给羌人制造了更多麻烦。那些被阻挡在外面,相对远离崖边的羌人,在飞军衔尾追击下,要么绝望地就地顽抗,要么不管同伴的死活往崖边挤,使得崖边秩序更加混知。

    飞军毫不客气地杀戮,步步进逼。

    “稳一稳。”

    前线飞军没有给羌人大部队任何机会,防线依然稳固,而偷袭临时营地的羌人已经溃败,大局已定,王平及时下达了新的命令。

    困兽犹斗。

    打到这个份上,减少不必要的战损更为重要。

    飞军坚决执行了主将的命令,进攻稍稍放缓,既保持着对羌人的压力,又给羌人留下些许从悬崖撤退的念想。羌人在随时可能刀斧加身的压力下,被逼得不断向崖边退却,导致崖边更加混乱,叫喊声,怒喝声不绝于耳。

    最后时刻,飞军把盾牌挡在前面。

    飞军齐心协力,将崖上最后十多名羌人勇士生生推下悬崖。

    这些最能打的羌人,在一场惨烈到极致的白刃战中,被飞军彻底击溃。出发时踌躇满志的五百人,最后活着回到悬崖下的不到五十人,十不存一。没有身临其境的人,很难想象到那些羌人勇士最后时刻是多么无助和绝望,并非他们不堪一击,实在是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遭遇了错误的对手。

    陷入绝境的飞军,犹如一群嗜血的狼,极度危险。

    为击退这些羌人,飞军也付出沉重代价。

    战斗结束时,百人预备队阵亡近半,另有二十多名飞军重伤失去战力,还能作战的只剩下二十多人,包括王平在内,身上都挂了彩。

    袭营战爆发的时候,正面推进的羌人也适时加强攻势,试图一鼓作气突破防线,只是在飞军严防死守之下未能成功。随着袭营部队迅速被击溃,负责正面进攻的羌人士气大挫。

    &nbs



第916章 求生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一句看似没头没脑的话,贾穆却是瞬间听懂王平所想。结合当下境况,王平自然问的是,本方还有多少休整时间。客观地讲,以飞军现在的情况,即使没有追兵驱赶,也没有办法继续前行,飞军目前最需要的就是休息,让伤者和受高原反应困扰的战士得到喘息机会。

    “两天,最多。”贾穆苦笑道。

    王平眉头皱得老高。

    这个时间跟他预计的差不多,判定依据来自羌人绕到前方所需的时间。王平和贾穆一致认为,羌人提前绕路堵截的机率可以忽略,今晚这场偷袭,说明羌人认定飞军已是强弩之末,连逃命的力气都已所去,坚信他们能够毕其功于一役,既然如此,羌人没理由分兵跋涉两日绕路拦截。

    两天时间,还不足以让部队状况得到大幅度改观,以相对轻松的姿态踏上归乡之路。不过,王平自己心里也清楚,继续呆在这缺食少药的高原山地,飞军很难得到实质性恢复,能恢复些体力已经非常不易。
1...372373374375376...4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