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美好生活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月下的翊坤宫
高江源一听到这话,眉头当即就轻皱了起来。
他起初的时候,心里头还有些不大高兴。
毕竟,听这陈康健话里话外的意思,都像是在嫌弃陈媛媛那个人文化程度太低。跟旁人比不得。
后头,他立马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一个能完全解开他现在困惑的好主意。
自己想要陈媛媛少跟那些人交往,就得利用一下其他的东西把她的时间完全占据。
陈媛媛13岁了。
这个时候读高中刚刚好。
半工半读的,他就感觉特别的不错。
白天里上班,就算是到了星期天,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她也可以跟晚上一样,去读书去。
……
因为心里头盘算好了这样的主意,所以,在某一天的早上。
也就是64年的11月23号。
外面正在下第三场小雪的时候,高江源就在办公室里头,一本正经的对着陈媛媛建议道:“陈媛媛同志,经过我一番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你还是有很多进步的空间。比如你这学历。你现在是13岁了,年纪说上去不大不小。上高中挺合适的。正好,上头发了新文件下来大力的提倡咱们这些工厂里头的职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多上上夜校。你看,你是不是也得跟咱们办公室里头的苏锦同志一样,去读读书至于读书学费问题,我帮着打听了一下,不是很多的。我事先就给你报了名,还替你交了钱。这笔钱你下个月还我就是,不用担心。”
陈媛媛才刚吃完早饭,
第84章 上夜校
其实早就在1958年的时候,工人半工半读的教育就得到了推广。
那个时候主席就曾经说过。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
实行半工半读的思想,并且勤工俭学。
另外当年最权威的报纸,都进行了一番讨论,认为工人学校是培养工人,成为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形式。要是工厂和学校完全合二为一。
如今都过去了六年了,这工人半工半读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常态。
因为工人白天里头要上班。
所以只有晚上有那个时间读书,于是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夜校。
泓阳钢铁厂那时就有1万多个在职工人的大厂。
这么多的工人,还有工人那么多的孩子。
一个大厂周边基本上就有几十万人。
这么多人,不可能不设有学校的。
泓阳钢铁厂位于泓阳市的郊区。
这个郊区以前的时候是一片荒地。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一片荒地,被人为的开采了出来。
里头的居民区,学校,公园,还有医院,各种基础设施都比较齐全。
陈媛媛每天晚上去上夜校的时间是,下午下班了之后。
也就是6点半开始出发。
6:45到校。
七点钟上课,45分钟一堂课,中间休息15分钟。每天两节课。8:45打下课铃,九点钟关校。
陈媛媛这一段时间里头,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也好,都是这样过的。
因为要读书了,所以也就不可能像前一段时间那样,去跟马红霞,康文德,赵铁林他们到市里头一起玩了。
苏锦同志这个人很喜欢读书,陈媛媛每天下班后跟她一起去上夜校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点。
对此,陈媛媛也是挺佩服她的。
当然,陈媛媛发现对方读书认真,她自己读书也认真起来了。
只不过,陈媛媛就是感觉到自己有点不适应那个教材。
因为不管是读语文也好,还是读物理化学,读数学也好,教材上面的题目都跟政治相关,都跟思想觉悟相关。
而且,陈媛媛还在这其中发现了一个规律。
挺有意思的。
她发现每一道数学题,都要占差不多一页纸的版面。
就比如有一道是求利息的题。
厚厚的一本数学书当中,总共有400多页。
陈媛媛粗略的数了数,发现这400多页里头,差不多有300多页,全部都是写着要好好讨伐万恶旧社会的事。
对此,陈媛媛只能在自己的心里头表示自己算是长了一番见识了。读书挺有意思的。
陈媛媛脑瓜子聪明,心一沉下来了之后,在读书上面立马就上道了。
尤其是她那个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和觉悟,比以前的功夫都加上了一层。
以前的时候,她还要在自己脑袋里头仔细地想一想,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说。现在的话,她差不多都是张口就来。
当然,有些东西该不会的还是不会。
比如那些微积分。
数学里头微积分,当年读文科的陈媛媛根本就没学过。
所以,这个东西她是真不会。
苏锦这个人和陈媛媛一开始不是一个班的。
苏锦上夜校的时间比陈媛媛要早得多。所以她学习的进度都是在前头的。
可是很快,她就发现,陈媛媛这个小同志,竟然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头连着跳级。
这高一的课程,陈媛媛一个星期竟然就完成了。
一个星期就是14节课。
14节课,就把她曾经花了半年是时间的高一课程搞完,还考了一个特别好的成绩,苏锦除了在一开始不敢相信之外,心里头免不了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这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陈媛媛同志说她11岁就初中毕业了,她当初的时候并不相信的。
毕竟,自己从来就没有看到过她初中文凭。
高部长说她初中毕业,她那个时候还以为,高部长这是故意要给她开后门,所以才对着她们说了那样的话。
&
第85章 北方好像有点冷啊
陈媛媛上辈子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每年冬天去北方拍戏的时候,她心里头就特别的不愿。
因为,这北方到了冬天之后,如果屋子里头有暖气还好,屋子里头没暖气的话,那是真的很冷很冷。
稍稍在外头站上那么一会儿,这人的全身上下都能冻成一个大冰棍儿。
泓阳市地处长江以北,紧紧的挨着黄河水的。
就这么一个地儿,一到冬天了之后,因为资源紧张的问题,那家户户不可能用那种天然气管道供暖。而是用的煤炉子烧的火。
然而,用来烧火做饭供暖的煤球,一到了冬天之后,供应也特别的紧张。
泓阳钢铁厂必须靠焦煤炼钢。
每一年,上头的人都给它设定了一个大目标。炼出来的钢必须达到多少多少吨。
因此,厂里头的人是一定要达到那个目标的。
要不然,这就是厂里头领导们的责任了。肯定要被上头的人追究。
而绿皮车从邻近城市拖过来的煤炭有限。尤其是一到冬天了,下大雪的时候,那雪得有几尺深。
把铁轨都深埋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得让沿路的那些铁路战士拿着铁锹,二十四小时在那里不断的铲。一点一点的清理。
然而人力有限,他们再怎么努力,那些专门用来拖媒的火车,还是延误在那里。
……
王大勇一家子的人,尽管有那么多在职工人挣钱,可是家里头有这么多张嘴,还真是难以达到富裕的程度。
外头那么冷的天,……陈媛媛保守估计了一下,至少是零下几度,就这样的情况,这个大家子里头的人总共才两个煤炉子。
一个专门用来炒饭的大煤炉子。以前是专门摆到走廊里的。现在天气冷了,也连着那些大蜂窝煤一起抬到了家里头。
就那样一溜儿的,整整齐齐码在了门后头。还堆的特别的高。
外头的人推门进来的时候,都刚好只能让一个人进来。想要并排走进来是不可能的。
另外的小煤炉子,则是一个特别特别小巧的烤手炉。
这个东西,还是丁大妮十年前心疼她男人才买来的。
费的钱可不少。
丁大妮一直都珍惜着呢。
……
陈媛媛是一个特别怕冷的人,她最近一段时间穿的衣服特别的多。
以前在冬天的时候,她常常在里头穿一件打底的衣,外头再罩一件特别厚特别长的羽绒服。
下半身则穿着两条加绒的打底裤,脚下穿着各式各样的雪地靴。
基本上,她不管是在北方也好,还是在南方也好,都能过得去。
但是陈媛媛现在的话,就感觉自己的日子特别的难过。
这里真的很冷很冷。
她每次吸气的时候,就感觉外头的冷空气直戳自己的肺管子。
太冷了。
每次呼气的时候,陈媛媛她都能见着那哈出来的热气。也能感觉到自己身体里的热量,就那样直接跑出去了。
今天,也就是64年11月29号这一天,外头又下了一场大雪。
才一天而已,那地上的雪就淹没了人的脚踝。
都快要齐到人的小腿肚那里了。
陈媛媛今天最里头,穿了一套特别厚的加绒的保暖内衣。
另外还穿了一套羊绒内衣。
再加上了一个薄的羽绒服,还有一条羽绒裤,最外头才是她天天穿的那一套显得极具年代感像是军装的绿色外衣裤。
而脚下,她穿了两双厚袜子,再穿了一双里头是羊绒的灰色雪地靴。
她不用照镜子都能知道,自己现在看上去一定特别的臃肿。
因为,她都快要感觉到自己被这么衣挤的……快要喘不过劲来了。
雪地真的很难走。
&
第86章 真的有些感动
高江源他明明讲的是陈媛媛,可这句话在其他人面前听起来那是,高江源这个人特别的知他人疾苦,特别的同情那些没有吃上饭的同志。
一听到高江源讲到了现在的这么一副现实问题,在场的原本还吃正香的那些人,当即也露出来了一副悻悻然来了。
是啊,现在物质有些紧缺,毕竟最北方的老大哥,最近一段时间里头同我们国家总是闹得有那么一点点不愉快。
而且,现在各大城市到处都在修战事,以防不测。
像那什么防空洞,地下建筑之类的东西,到处都在抢修。
整个国家的人民都在担心北方的老大哥,对咱们下手。
在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上头的领导们也是忙得焦头烂额。
今年,他们泓阳钢铁厂立下的炼钢目标比去年多得多了。
这可是一个不轻松的任务。
想要那年底完成它,每一个人都不容易啊。
当然这其中更不容易的就是,那些拿粮出来,去支持工人,进行国家建设的农民们。
宣传部的同志们,一想到现在国家的紧张建设,他们一个个的都收起了自己脸上的嬉皮笑脸。
他们现在能干什么
除了给那些工人们加油打气,鼓舞他们的斗志之外,就只能帮着他们解决他们大后方的问题了。
解决他们家里头的纠纷,平息他们家里头的争吵,让他们在前方的工作岗位上无后顾之忧。
宣传部的十多个人,这其中包括新来的那五个,再加上在这其中干杂活的李星李月,总共才15个人。
吃完饭了之后,高江源就让他们那些人先走。
他说自己有事要忙。
陈康健这个人心比较细。
一听到这话,他立马就在心里头留了意。
他心里就想着,这高部长能有什么忙的
后头他趁人不注意,悄悄的回了一食堂,正好撞见高江源打好了一份饭,塞进了自己的布包里头,他当即就皱起了眉头。
心想,难道高部长刚才的时候并没有吃饱,所以这会儿想着再吃一份
可是等到了众人都回到了办公室里头的时候,高江源趁大家伙们都在讨论如何真正解决那些工人家庭难处的时候,他就在办公桌下头,轻轻的扯了一下陈媛媛的下衣摆。
示意陈媛媛跟着他出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