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大秦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剑气书香
扶苏倒吸了口气,将自己平复了一下,说道:“废话少说,我今日来,是想告诉你,赶紧让你手下不要再以我名义发东西了,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胡亥毫不示弱说道:“那你先让你那群手下,帮我把那些污名洗干净了再说。”
扶苏一字一顿地说道:“这么说,你是不肯了”
回答他的是胡亥鼻孔朝天的一句冷哼。
“铮~”,宫卫一时没注意,竟没拦住,扶苏抽出自己的长剑,直指胡亥:“你这是在逼我对你动手。”
胡亥不甘示弱,拔出自己的短剑:“来啊,谁怕谁啊。”
两边护卫纷纷上前,抽出兵器对着对方,护住自家的公子,气氛一度极其紧张。
“住手”,此刻一声大喊传来,紧跟着的是一阵马蹄声,一个小太监飞奔而来:“两位公子切莫动手,陛下有旨,二位公子即刻进宫觐见。”
在林泽拉扯示意下,胡亥第一个将短剑入鞘,对着小太监说道:“胡亥遵旨。”
“哼”扶苏冷哼一声,将长剑收起,同样微微点头示意,表示自己已接到了旨意。
胡亥率先向前走去,见林泽站在原地没动,不由说道:“林泽走啊,父皇召见呢。”
林泽一脸正色地说道:“回禀公子,陛下召见的只是您和扶苏公子,可没召见我,我就不去了。”
胡亥一愣,不在意地说道:“没事的,你作为本公子近卫,一起觐见没事的。”
林泽坚决说道:“规矩不可废,公子只需记得小心应对就是。”
胡亥虽满心疑惑,但也未多想,带着黄伴伴和一众宫卫离去。
林泽松了口气,傻子才这会跟你去见秦皇,两个儿子都差点动刀兵了,秦皇会一点不知情
如今必定是十分恼怒,才会召见胡亥扶苏二人,说不定还会降下惩罚。
然而胡亥扶苏毕竟是秦皇的亲儿子,多少会顾及一点父子之情,不会惩罚太重,那林泽一帮参与此事的近卫门客,可没那么好运气了。
秦皇迁怒下,打死打残都有可能,故林泽是坚决不肯去的,以免被殃及池鱼,白白受了一场惩罚。
还不如多抽点时间,去好好修炼武道。
……
养心殿,胡亥扶苏向秦皇行礼后,秦皇冷哼了一声喝道:“竖子,给朕跪下。”
话语间带有一丝神魂境强者的气息,震慑下,胡亥和扶苏忍不住一颤,老老实实地跪在那里。
秦皇清冷的声音在大殿回荡:“知道错了吗”
两兄弟偷偷瞄了对方一眼,皆保持着沉默。
秦皇冷哼了一声,指着扶苏说道:
第一百九十八章儒家反应
胡亥急匆匆赶回林府,看到林泽第一句话就是:“林泽,你是不是早就猜到父皇会降下处罚,才会不去咸阳宫的”
林泽看着胡亥身后众人,或多或少的有点不自然,像是受了伤一般,此刻全都目光闪烁的看着自己。
立刻矢口否认:“公子说笑了,我又不是算命的,哪能算到这些,是真的有事不方便去。”
开玩笑,要是让他们认为自己能猜到秦皇会冲他们发火,处罚他们,而自己又没有提醒他们的话,这以后自己都会被疏离和怨恨上。
胡亥满脸不信道:“本公子不信,肯定是你猜到了,故意不去的。”
林泽无奈地说道:“是真的不方便啊,之前修炼到了关键时刻,所以特意留下修炼武道了,这不得天之幸,刚突破四品中阶。”
说完林泽将气息放出一丝,果然是四品中阶的气息,黄伴伴等人才脸色舒缓,武道修炼当精猛勇进,如是修炼紧要关头,林泽不跟着去,自是说的通的,换作他们,估计也是同样的选择。
不过心里更加郁闷了,自己无端被鞭笞了一顿,有些人却武道突破了。
不过对林泽却没有牵连怪罪了,林泽还如此年轻,未来成就不可限量啊,只留赞赏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胡亥目瞪口呆:“你又突破了”心情十分复杂,林泽与他同岁,当初大家都是武道一品,随后林泽步步比他先,如今都四品中阶了,自己连三品极限都还没达到。
胡亥心里却暗暗想道:四品了不起啊,不就是比自己修炼勤快嘛,等本公子认真修炼,再让你们好看。
只听胡亥丢下一句:“本公子修炼去了。”
林泽慌忙叫道:“公子且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公子也说说啊,陛下又为何降下处罚”
胡亥将大殿里发生的事,描述了一遍。
林泽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扶苏真当说是儒家教他的”
见胡亥点了点头,林泽心下了然:估计也就儒家比较珍惜自己的羽毛,才会想到这样的计策。
不过扶苏也是昏了头,当着秦皇的面这么说,这不是要坑死儒家吗只是不知道儒家听到后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林泽满是叹息,如果秦皇没有明确下令,不得在生事,林泽不介意再给儒家挖个大坑,将扶苏这条“大手臂”给砍掉。
然而林泽从心了,徐福都警告过自己,不要惹秦皇,自然不会为了帮胡亥干掉一个儒家,而将自己坑进去,退一万步讲,林泽又跟儒家没仇,没必要“杀敌百,自损一千”,非得下死手。
想了想,林泽觉得也不能让他们太好过,附耳胡亥,让他安排人,将扶苏的那几句话传了出去。
如此一来,儒家听到后,自然会与扶苏出现一丝裂缝,不是谁都能接受,莫名其妙的被“猪队友”卖了。
国子监,周青臣拿到一封情报后,脸色一黑,什么叫做是我儒家教的扶苏这般说,不是要坑死我儒家吗
随即想了想,不对,说不定是胡亥那边故意放出的消息,哼,还想离间扶苏与儒家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
另一边,伏生和淳于越也收到了同样的情报,寻思了一下,觉得此事非同一般,立刻找到周青臣说了此事。
周青臣听后哈哈一笑:“两位莫慌,扶苏公子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呢必定是有人暗中造谣,离间我儒家与扶苏公子之间的关系。”
然而伏生和淳于越一脸不信的看着他。
周青臣恼怒道:“难道你们不相信扶苏公子是不是还要当面去确认一番”
周青臣是真的生气了,儒家自亚圣孟轲消失后,已经多年没出过宗师了,非是儒家没有天赋出众的强者,而是缺少最顶级的修炼资源。
如今好不容易傍上了扶苏这位顶级“官二代”,并深得扶苏信任,只待安心辅佐扶苏上位,儒家自然可以重回巅峰。
&nbs
第一百九十九章儒家决议
周青臣三人并未在启阳宫多待,坐了半个时辰,闲聊了几句,就告辞离去。
出了宫门后,伏生立刻黑了脸色,对着周青臣说道:“周兄感触如何还觉得扶苏是儒家的希望吗”
周青臣连忙陪笑道:“伏兄何必如此生气,扶苏公子只不过是太年轻,并无坏心思。”
伏生叹道:“话虽如此,可事关我儒家兴亡,不得不慎重啊。周兄,你我作为儒家分派掌舵之人,更需慎之又慎,有些事,不得不从长计议。”
周青臣不悦道:“这有什么好从长计议的,扶苏已是最好的选择,支持者众,我儒家好不容易才占了个好位置,却犹自不满乎难不成你还想投靠胡亥”
伏生认真地点了点头:“投靠胡亥也不错,两头下注,怎么也不会亏。”
周青臣脸色一滞,寒声道:“伏兄此话休得再提,我儒家宣扬的乃是“忠臣不事二主”,两边下注,这不告诉世人,我儒家是骑墙的小人吗”
伏生闻言停下脚步,冷冷的看着周青臣:“看来扶苏公子给了周兄不少好处,周兄动不动就代表儒家替他谋算,何时,一两个大儒和儒生便能代表整个儒家了”
周青臣脸色阴沉:“伏兄的意思是说在下有私心当初接触扶苏也是众人一致决议的结果,周某也不过是个执行者,如今周某受扶苏信任有加,伏兄眼红了”
周青臣觉得这点小事根本就不足为道,这伏生急匆匆赶过来,原来想着“争宠”来了。
伏生怒道:“周兄切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下一心为儒家着想,倒是周兄,恐有私心。”
周青臣只是看着他冷笑,一副我看你表演的模样。
淳于越在一旁看着气氛不对,立刻说道:“二位这是要干嘛大家都是为了儒家,只是想法不同罢了,没必要争吵,孔圣不是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互相体谅一下。”
试图打个圆场。
伏生朝淳于越行了一礼:“淳于兄有心了,在下争吵,非为私利,实乃一心为公,不得不据理力争。”
周青臣冷哼道:“你究竟意欲如何说个明白吧。”
伏生淡淡回应:“召集所有在长安及附近的大儒,三日后,于国子监,众人讨论后再决议儒家接下来的打算。儒家非你我一言堂,当听众人意见。”
周青臣果断回道:“好,周某就静待伏兄的消息了。”说完拂袖而去。
淳于越借口府衙还有事,也匆匆离去。
伏生看着周青臣离去的身影,喃喃自语道:周兄,你是聪明人,如何想不到,大家争的不是权势,而是那成就宗师的机会啊。
谁知道大秦帝国手上还握着多少可以成就宗师的武道资源呢如果只有一份,该怎么分
国子监,伏生特意腾出来一处花园,使人摆上桌椅,上奉有瓜果点心,茶水美酒,以便大儒。
数十个大儒相互打过招呼后,便三五成群落座,如和风细雨一般问候,进一步探讨几句,自己对孔圣语录论语又有了哪些新的见解。
说到精彩处,再接受人家几句吹捧,这种滋味,简直妙不可言。
等到所有人都到齐后,伏生命一众儒家弟子把守在各个出入口,以免被他人窥视。
众大儒见伏生如此作为,暗暗心惊,不知道他弄这么大阵仗干嘛
已有大儒忍不住出口道:“伏兄,召集我等今日,却是不知有何事”
伏生一脸严肃地说道:“今日冒昧请各位过来,实乃讨论我儒家生死兴亡的大事,需要各位不吝指教。”
然后将扶苏与秦皇的那段对话说了出来,众大儒哗然,纷纷眼色异样的看着周青臣。
周青臣一脸淡然,一副任由你们说的表情。
很快就有大儒反驳道:“此事说明扶苏很倚重我们儒家嘛,伏兄是不是有点太过危言耸听了”
另一个大儒接着说道:“贡兄此言差矣,扶苏此话一出,陛下将如何看我儒家此乃大大的不妥,我附议伏兄的说法,当慎重。”
第二百章儒家的准备
秦皇491年,夏,长安府府令淳于越联合国子监监正周青臣、博士祭酒伏生,并博士七十余人,公然上书:
“陛下,千古圣君也,然秦之疆域,纵横万里,夏周不及也,故以燕齐楚之远,非宗师不可控也,今臣斗胆上书,请陛下效仿周天子,分封诸子,以固天下。”
此消息一出,天下哗然,这儒家何止是斗胆,简直就是胆大包天。
林泽收到消息时,脸色古怪,小心思蠢蠢欲动,之前顾忌秦皇,哪怕扶苏犯错,也不愿多生事端,再去算计扶苏和儒家,如今这儒家可是自己往坑里跳,林泽不介意丢块石头啥的。
林泽随即交代陈平,密切关注此事,一旦有进展就立刻汇报。
养心殿,秦皇看到奏折后,并未当场回应,而是叫来李斯,问道:“丞相以为如何”
李斯自从上次被秦皇训斥了后,行事更加小心翼翼,故回道:“此乃国制,一切需得陛下圣断。”
秦皇眼一眯说道:“丞相真当没有自己的一点想法”
李斯恭敬回礼道:“没有,臣只需尽力协助陛下,好好治理这天下,无须太多的想法。”
内心却叹息:有想法的那位早就入了黄土了,圣心独断的皇帝陛下。
秦皇沉思了一下:“朕倒想听听他们到底想说些什么,丞相安排下,让他们挑几个人,三日后入宫觐见,并文武百官,廷议此事。”
“臣遵旨”,李斯领命退下。
秦皇欲召开“廷议”,商议是否恢复“分封制”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
儒家之人听后,兴奋连连,摩拳擦掌,等着大展拳脚。
其他各方势力听后,反应不一,各有谋划,算计着自己该如何插入其中,并谋取利益。
……
国子监,周青臣几人,分席而坐,商量着该如何说服秦皇,同意他们的观点。
伏生第一个开口了:“淳于兄,陛下欲开廷议,文武百官具皆参与,正所谓得道者多助,故还请淳于兄多多联系志同道合的同僚,到时表个态,以便成全此事,皆大欢喜。”
随后又想起来什么,又说道:“至于一些必要的打点之物,淳于兄可尽管提,我儒家各派可以都出份力,一切以我儒家大局为重。”
淳于越点头应道:“伏兄所言极是,在下回头多跑跑,尽量去拉拢我那些同僚。”
随后伏生又转向周青臣说道:“还请周兄与扶苏公子说明此事,我儒家毕竟也是在替他谋划,请他发动自己手中的势力,务必促成此事。”
周青臣点头应诺:“伏兄放心,在下必然会尽量说服扶苏公子,让他全力支持分封之制。”
在他看来,分封制能成,扶苏就能立刻分得一块封地,进而可名正言顺的建府,拥有自己的官员和军队,再加上众多势力的支持,这就是王霸之基啊。以此来劝说扶苏,周青臣有十足的把握。
众人仔细斟酌是否还有疏漏之处。
周青臣突然说道:“对了,差点把胡亥忘了,要知道重立分封之制,对胡亥来说也是天大的好事,不若也请他配合配合无论如何胡亥也是秦皇之子,论分量,可比大多数人要重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