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长生大秦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剑气书香

    伏生附和道:“确实,扶苏继位,那胡亥本是什么都得不到的,若重立分封之制,尚能有一块封地,对他来说已是得天之幸,由不得他不动心。”

    淳于越倒是提了个疑问:“只是由谁去与那胡亥分说我等与他都不甚熟悉啊。”

    周青臣笑道:“莫要担心,据我所知,那胡亥最是信任国师徐福的亲传弟子——林泽,林泽少年老成,是个聪明人,只要说服了他,胡亥那边也没有问题。”

    “不巧那林泽还是道宫宫主记名弟子,与道家陆贾关系甚好,此事让陆贾出面,说明厉害关系即可。”

    众人连连点头:“大善。”

    ……

    林府,林泽将陆贾请入客厅,问候道:“陆师兄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n




第二百零一章廷议
    养心殿,大司命保持着一种稳定不变的语调,向秦皇汇报着长安城的近况,着重提了几句,儒家众人四处奔走,合纵连横,拉拢了一批人,为廷议做着准备。

    秦皇听后冷笑一声:“这儒家能量不小啊,入长安不过三年,都能让这长安城震一震了。”

    “各大君侯府什么反应”

    大司命回道:“均保持沉默,包括在商丘的商君在内。”

    “扶苏和胡亥呢”

    大司命顿了一下,如实回道:“扶苏公子已明确表态支持,倒是胡亥公子拒绝附和,倒是出乎儒家的意料。”

    秦皇点了点头,面无表情,挥手让大司命退下。

    ……

    转眼三天即过,林府,胡亥拿着一卷圣旨,疑惑地问道:“林泽,你说父皇怎么突然想起来让本公子去参加廷议”

    林泽漫不经心地回道:“可能是陛下觉得此事重大,又与公子相关,想听听公子的意见,公子尽管去便是。”

    胡亥连忙问道:“那父皇若是问起来,本公子该怎么说”

    林泽想了想说道:“陛下无非就是问公子如何看待分封制,公子只需坚决反对分封制就对了。陛下若是问起缘由,公子就说愿这一生都留在陛下身边,侍奉左右。”

    胡亥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带着宫卫朝咸阳宫而去。

    ……

    承天殿,众臣拜过秦皇,儒家有官职在身的几个人赫然在列,站在队列的最后面。

    秦皇看了一眼殿中之人,淡淡的说道:“既然人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淳于越作为首倡者,得了信号,立刻走在大殿中间,向秦皇行礼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请重立分封之制,实为为大秦万世之基业着想。”

    开口第一句,淳于越就先表明自己立场,乃是公心为国,而非为一己私利。

    而后淳于越洋洋洒洒举了许多上古先王的案例,以证明分封制是多么的正确和有利。

    秦皇不可置否地说道:“众卿可有其他意见”

    御史大夫王绾向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臣曾听闻纵然百姓之家,诸子成年后,父母都会先让其出去闯荡,另立家业,此乃家族兴盛先兆。而二位公子生于帝王之家,长于深宫,实在不利于我大秦江山社稷。”

    “故微臣恳请陛下以大秦江山为重,分封二位公子,以治理封国,锻炼其才,使我大秦后继有人。”

    周青臣暗暗赞叹了一声,这王绾不愧是御史大夫,切入的角度如此之好,看来自己也不能落于人后,遂上前一步,向秦皇行礼道:

    “启禀陛下,大秦疆土纵横万里,然而边疆战争不止,开拓乏力,如若陛下重立分封之制,可分宗室于边境,为大秦永镇四方,岂不一劳永逸”

    秦皇由开始的面无表情转而露出一丝冷笑:“众卿都赞同重立分封之制吗”

    只见殿中一半官员齐声说道:“臣等附议。”

    不过大多数都是品阶较低的朝官,三公九卿只有王绾一人在附和。

    秦皇将目光定在李斯脸上:“丞相觉得如何”

    相比之前试探李斯的时候,秦皇这次的语气更加平淡,李斯却感到了丝丝压力。

    李斯看了看殿中众人,哪还不知道秦皇的想法,向前一步,铿锵有力的说道:“臣反对。”

    “哦,丞相认为不妥吗”

    李斯冷冽的眼神环顾了周青臣等人一眼,冷冷说道:“以微臣看来,重立分封之制,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诸位若是觉得分封之制有利于国,却是不知为何大周国祚不过八千年,而诸国征战便有四千年”

    “



第二百零二章焚书坑儒
    扶苏回到启阳宫后,满心疲惫地对周青臣说道:“周师,我尽力了,可父皇偏爱胡亥,以至于周师一片好心,却无功而返。”

    周青臣连忙说道:“公子切莫妄自菲薄,只是陛下尚未明白分封制的好处,再有李斯与胡亥从中作梗,才功败垂成,却是与公子无关。”

    扶苏摆了摆手:“周师不必安慰我了,我句句真心,父皇视而不见,反而胡亥胡搅蛮缠,父皇却对他宠爱有加。”

    “哎”说完叹了口气。

    眼看周青臣还欲再说,扶苏制止道:“周师不必再劝了,让我一个人待会吧。”

    周青臣叹息一声,告辞离去。

    随后儒家为首几人又聚在了一起,脸色阴沉。

    伏生叹道:“本以为自己已经考虑了众多因素,也拉拢了一大批人支持分封之制,没想到被秦皇一口否决,功亏一篑。”

    周青臣跟着叹道:“伏兄不必叹气,比起昔日孔圣周游列国,武道未成时,受到的诸国君主冷待,我们已好太多了。”

    淳于越沉思良久,突然开口道:“不对啊,陛下若是没半点动心,如何会召开廷议以往陛下都是乾坤独断的,可未曾有过如此表现,难道是支持者不够多,或者是支持者分量还不够”

    伏生、周青臣眼神一亮,立刻问道:“淳于兄久在大秦为官,可是确是如此”

    淳于越点了点头,说道:“陛下乾坤独断不是一两天了,两位尽可去打听一二。”

    伏生只觉豁然开朗:“难怪不对劲,我们竟都没有找到大秦真正的权贵替我们说过,唯一一个丞相李斯,也是反对我们的,陛下有所顾忌,理所当然。”

    周青臣迟疑道:“可陛下的态度,不像是想支持分封的啊,反倒是不认可分封。”

    伏生反驳道:“哎,帝王心思,岂是你我能轻易猜到”

    周青臣满脸无奈:“那我们也请不动大秦君侯替我们说话啊。”

    三人听后不由又泄了气,普通官员,送点好处,威逼利诱一下,可能就倒向自己这边了,可宗师强者,哪有那么容易说服的。

    淳于越突然开口说道:“不如我们换种思路,如若天下人都赞同分封之制,秦皇还会坚持郡县制吗”

    伏生、周青臣面露惊骇之色,周青臣更是劝道:“淳于兄三思,此乃取死之道,不可取也。”

    淳于越晒然一笑:“周兄,伏兄何故惊慌,又不是只我一人,两位可曾听闻,法不责众”

    看着两人还有些犹豫不决,淳于越加一把火说道:“扶苏封国,两位就对那左右相国之位,就没半点想法”

    伏生、周青臣脸上犹豫之色尽去,转而重重点了点头。

    ……

    长安城酒肆,众人聚而喝酒。

    一位儒生多喝了几杯,酒气上头,突然对着身边人说道:“我听闻,陛下欲重立分封之制,那可是上古圣王之制啊,昔日商汤伐夏,立商后大封有功之臣,而后大商六千年,江山固若金汤。”

    “大周武王,分封宗室,王室受四方朝拜,威慑天下,莫敢不从。足以证明分封之制乃享国之制,陛下真乃千古圣君,才会重立分封之制。”

    此言一出,酒肆一片寂静,随后响起一片赞同。

    “既是上古圣王之制,必然是好的。”

    “陛下圣明,必然重立分封之制。”

    “普通人都会分家,以便更好振兴家族,以陛下之智,必然会重立分封之制。”

    紧接着整个长安城都在讨论此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分封之制挺好的。

    ……

    林府,陈平匆匆找到林泽,将长安议论不绝的事告诉了他。

    林泽一听,脸上浮现一丝笑意,喃喃自语道:“儒家,大祸临头了。”

    随后对着陈平说道:“找几个人,将儒家诽谤秦皇消息传出去,送儒家最后一程吧。”

    陈平不解问道:“儒家只是在宣传分封之制的好处,罪不至死吧”

    林泽摇头:“煽动人心,其罪当诛。按我说的去做,不出几日,必有结果。”

    陈平继而又匆匆离去。

    ……

    养心殿,秦皇听完大司命汇报,怒火冲天,寒声道:“来人,让李斯速来见朕。”

    半刻钟,李斯便赶到养心殿向秦皇行礼后,问道:“不知陛下急召微臣,有有何事吩咐”

    秦皇冷冷地说道:“丞相连长安城发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吗”

    李斯赶紧回道:“陛下恕罪,陛下指的可是儒生妄言国事一事”

    秦皇冷冷说道:“丞相如何看待此事”

    李斯拜而说道:“依臣所见,今天下已定,诸法独出于陛下之口,号令天下,莫敢不从。陛下往下,臣民皆听王命,为陛下,为大秦效命。”

    “而今有儒家狂生,妄言国事,煽动人心,此非良臣顺民,其罪当诛。”

    “臣夫听闻,孔儒之道,尽是空谈之言,所留《诗》、《书》,于国事无益,故敢请陛下,聚而焚之。”

    “除此之外,当以秦律约束天下臣民,借古非今者族诛,敢群聚妄议国事者,弃斩于市,私藏《诗》、《书》者,流放三千里,望陛下恩准。”

    说完躬身长拜不起,等待秦皇反应。

    秦皇看了李斯良久,嘴角泛笑:“真是朕的好丞相。李斯,朕命你全权处理此事,廷尉府,长安府乃至太尉府全力配合,朕只有一个要求:除恶务尽。”

    李斯这才起身,高声回道:“臣,遵旨。”

    ……

    长安城酒肆,还是那熟悉的儒生,还是几杯酒下肚,便放言道:“要说这分封之制啊,真乃是圣王之制啊……”

    &nbs



第二百零三章“成熟”的扶苏
    养心殿外,扶苏在来回的踱步,时不时看着殿门的方向。

    等到一个黄衣小太监从里面走出,扶苏立刻迎了上去,带有一丝期待的语气问道:“怎么样父皇有让我去见他了吗”

    小太监摇摇头说道:“陛下在忙于国事,无暇接受您的拜见。依小的看,公子您先回吧,陛下若是得空了,自然会召见您。”

    扶苏听后脸上掩不住失落之色,这是他第五次被挡在殿外了,父皇连见都不肯见他,让他准备好的无数个求情的理由,无处安放。

    对着小太监说道:“小公公辛苦了,本公子在门口再等会吧,说不定父皇待会就有空了。”

    小太监无奈,只得告辞离去。

    半刻钟后,张让赶了过来,见扶苏在养心殿门口徘徊不定,上前对着扶苏说道:“公子不必白费功夫了,宫外传来消息,儒家一应犯案人员,已尽数被斩于南郊。”

    扶苏双手抓住张让,急忙道:“你是说周师他们”

    张让点了点头。

    扶苏得了肯定后,浑身的力气就像被抽空一样,直欲倒地,张让立刻扶住他。

    只见扶苏对着养心殿惨然一笑,声音嘶哑:“父皇,何至于此啊,这是乱命……”

    张让脸色一变,立刻捂住扶苏的嘴,制住他,欲将其拖走。

    “哼”凭空晌起一声熟悉的冷哼声,张让与扶苏如同遭遇雷击,双双吐出一口鲜血。

    张让果断拉着扶苏跪下,以头触地,高声道:“陛下恕罪,公子年幼无知,无意冒犯。”

    半晌没有半点回应,张让才松了口气,高呼:“谢陛下宽宏大量。”

    拉着失魂落魄的扶苏离开。

    ……

    启阳宫,扶苏呆坐在大殿,旁边是满满一桌未动的饭菜,热气早已散去。

    张让看着眉头微皱,对旁边的宫女训斥道:“为何不伺候公子用饭”

    宫女一脸惶恐不安,跪在地上回道:“张公公恕罪,公子说他没有胃口,不让奴婢等人伺候,真的不怪我们啊。”

    扶苏见状回过了神:“张让,不关她们的事,是我不想吃。好了,你们下去吧。”

    几个宫女太监如蒙大赦,赶紧退出大殿。

    张让眉头紧锁:“公子何必如此伤神,不过是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如此颓废,自甘堕落”

    扶苏无动于衷,甚至连头都没抬一下。

    张让忍不住呵斥道:“扶苏,你清醒点,要知道你代表的不只是你自己,你身后还有无数的人支持着,你堕落了不要紧,不要害了他们。”

    扶苏抬起头,反吼道:“那又怎么样这一切都能由我来掌控吗真要如此,周师他们怎么可能死”

    张让寒声说道:“那你知道为什么你掌控不了吗是因为你太弱了,现在的你给不了儒家想要的,儒家才需要冒险谋划封地。”
1...5758596061...3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