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国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泉释一切
“没事!都是误会,我天生不记仇的,这种小事,何必较真计较,徒伤了和气!”张璟瞥着还在吃瘪的李进忠,意有所指道。
刚才朱由校进百味坊前,他就筹划着让朱由校请客了,毕竟,张璟现在身上没钱,有朱由校这个免费饭票不用,那他岂不是傻了
因此,在刚才进入百味坊后,张璟就和朱由校直言身上无钱,囊中羞涩,希望蹭饭朱由校。
刚刚还在怒气头上,生他这个皇帝,事事要受臣子气的朱由校,想都没想的就答应了。
这才有之后,张璟敢主动反击李进忠的一幕,否则,没钱没势的他,如何去和李进忠这种高门大户的仆人去比呢
“谢张公子不计较小人之过。”李进忠看着张璟得意的脸色,心不由衷道。
“没事!没事!我小时候算命先生说过,我日后大富大贵,是做宰相的人才。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我这个‘宰相’肚量大,不会和你一般计较的。”张璟摆摆手,一副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样子道,要多无耻有多无耻。
“……”李进忠见张璟小人得志的样子,无语之极,若非朱由校在身侧,他就是拼了暴露皇帝行踪的危险,也要好好整治这个占了便宜还卖乖的做作小人。
当然,将这番情景的朱由校,却是对此并不十分重在意,他也只当张璟这时而正常,时而疯了的家伙,又再次发疯胡言乱语而已。
当宰相
凭你这贪财之徒,有这能力吗
朱由校对此,表示怀疑之极!
美酒菜肴很快就被店小二带人,齐齐上了来,八仙桌上就多了八盘小菜,一壶美酒和两个瓷器杯子。
菜色荤素搭配精致,其中有炒菜,也有凉拌小菜,靠近些闻着菜肴香味,别说,真是让饿得发慌的张璟和朱由校直流口水。
“公子,今日之事,多谢公子相助,在下在此敬公子一杯!”当先,张璟便举杯,向朱由校敬酒。
“嗯……好!
9、辽沈必失
张璟也是没想到,他后世上学老师必让他们背诵的这朗朗上口的八字成语,会让面前这无名公子,有这么大的反应。
不过,仔细想想,张璟也明白了原因。
毕竟,这由顾炎武提出中心思想,梁启超随后整理成的“八字”,还没到出世的时候,朱由校第一次听来,自然有所不同。
而且这话听着浅显易懂,却又动人心魄,简简单单八个字,每听一次,都有股令人振奋的激动感觉,激荡人心之极。
“没想到你这人看着疯癫,却也有这般才学,说出如此妙言!”朱由校摇头,又一次对张璟赞道。
目光里,朱由校不由开始认真打量今天遇到的这个时而看着像疯子,时而又流露出非同常人的才学的家伙。
“谢公子称赞!在下只不过借着酒意畅所欲言而已,哪有什么大学问!”张璟谦逊道。
“此言差矣!能说出常人想不到的话,做出常人做不到的人,都不是一般可以比的。”朱由校看着张璟道“观你今日所言,在我看来,就说明你并非一般人,日后必是成大事者!”
这番话,却是令张璟有些哭笑不得,就剽窃了两句名言,竟然被一个无名公子说自己会成大事,这是哪来得道理
当然,张璟听这话觉得很无奈,可是刚刚反应过来张璟针对自己的李进忠,却是恨得牙痒痒的。
皇帝都夸张璟不一般了,他这个皇帝的忠仆,哪还有胆子去找张璟麻烦心里面,李进忠对于张璟,又一次恨的牙痒痒的。
“张公子,你既然有这般不俗之言,认为家事国事都是大明臣子百姓可以探讨的,那么,对于如今大明关外辽东的好局势,不知道你有什么见解呢”夸奖完张璟后,朱由校思维跳脱的转移话题道。
当然,朱由校也没指望张璟真能提出什么宝贵性意见,只是刚才听了张璟所言,想看看百姓和朝臣之间,对于关外辽东局势的看法。
谁知,这一问,却是让喝多的张璟,说出了他根本不会相信的话来。
“辽东局势这关外现在哪有什么好局势可言,依我看,不用多久,伪金攻来,辽河以东,必尽为伪金所有,辽阳、沈阳,此关外二城,辽东要地,亦为贼有,而关外局势,必败坏之!”
无论是前世、后世,张璟都不是一个酒量大的人,今天和面前这无名公子喝酒,也是不知怎么的喝多了,一下子就把他一直在人前刻意隐瞒的关于大明走向的事情,直接说了出来。
“大胆贼子,口出狂言!我大明精兵十三万余,镇守辽东,如何会被伪金逆贼所败”
朱由校指着张璟怒道:“你这无理取闹的家伙,到底如何才能正常总是一时疯言疯语,一时又正常无比,听说不少疯病时好时坏,莫非你就是这种人”
很显然,对于张璟的“辽东败局”的言论,朱由校是根本不会信的。
毕竟,现在明军可还没有如后来崇祯时那样,朝廷没钱没粮,逼得兵卒要让妻女做倒插门,才能维持生计的那种烂到军队根子的地步。
大明虽然有两年前萨尔浒的惨败,但实力犹存,关外从各地调来的镇守军队,虽然可能不如万历三大征时那般精锐,但实力也不可小觑。
再配上这两年,大明又倾尽全力在关外囤积的粮草军械物资,只要是个正常人,他可以相信关外明军可能会有小败,但绝对不会相信明军会大败,败到把辽河以东都丢得干干净净的地步。
这也是张璟穿越的这一个多月来,一直不敢过分暴露他未来目光的原因。
终究,张璟真要是大肆宣扬辽、沈必败的言论,恐怕不是被人当做疯子,就是要被侦查消息的锦衣卫,当成辽东奸细抓起来了。
不过,今日喝得多了,倒是让他吐了预料未来的“真言”了!
朱由校的话,张璟并不在意,别的什么科举八股文问题,他可能会两眼一抹黑,但是明末的关键战役,前世平时看过不少明史书籍的他,肚子里却是有货的。
只听得,张璟借着酒意,向他的饭票金主反驳道:“这位公子,当面辱人可是极为失礼的事情,还是请收敛你的态度,而且,我既然敢说这话,自然是有原因的。”
“哼哼!那我就听听你这小小监生,能有何高见”朱由校冷哼道。
张璟押了口茶水,徐徐道:“自萨尔浒之战,杨镐兵败以来,朝廷改命熊廷弼经略辽东,本是良策。毕竟纵观本朝,于关外局势了解透彻者,唯熊飞白莫属!”
飞白即熊廷弼表字,这开头话说出,朱由校听了,却是不以为意,反而更添一抹恼怒,若非张璟话没说完,他都想将命人好好收拾教训张璟这狂妄之徒。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熊廷弼已经被他听东林党人的谏言罢免了,改由东林党人袁应泰经略辽东。
现在,张璟说辽东局势,整个朝廷了解透彻的只有熊廷弼一人,这不是**裸打他的脸吗毕竟,一个识人不明,就逃不过他这个皇帝的评价,看来,下面该是
10、袁应泰有三败
“好的!公子且听我慢慢细说。”张璟又押了口茶道。
朱由校听后,稍微安静了些,点了点头。
“我还曾听关外客商言道,前些日子,蒙古各部遭大灾,很多草原人到关内乞讨,请求大明收留。袁应泰妇人之仁,竟不顾麾下众将劝阻,以大明不救草原人,这些草原人必将投建奴,而大明招收他们,却可以增加善战兵员为由,不加勘察,便下令招降这些草原人,将其等收入辽阳、沈阳,此关外要塞二城。”
“依我看,此乃袁应泰自取败北之策,有叵测之祸!先不说,如今关外局势紧张,这些投靠的草原人里,有没有关外建奴的奸细。凡擅兵之将,值此时机,若遇此事,必定要细加勘察投靠之草原人,而袁应泰作为辽东大吏,对于这些草原人,不加勘察就收留入城,真愚蠢之极,谁可知此辈之中,是否安插了建奴奸细”
“况且,就算不收留这些草原人,让他们去建州之地又有何妨以如今建州形势,不止是草原之人遭灾无粮,就是建奴胡虏之辈,同样缺粮,自熊廷弼经略辽东以来,老贼努尔哈赤数次劫掠未果,加之建州人多,可产出却少,努尔哈赤就是想收留这些草原人,也是有心无力。”
“敢问公子,倘若袁应泰不收留此辈草原人,令其等逃往建州,而建州无粮,努尔哈赤收留招降不了此辈,草原之人与建奴,此二者共存建州,当有何后果”张璟说到这里,反问道。
“两虎相争”朱由校若有所思道。
“自是如此!”张璟点头道:“就算这些草原人全部涌到建州之中,他们最终也只会和建奴争食,以求自保,到时两虎相斗,我大明坚守关外诸堡垒,不与交战,任其自生自灭,如此,则削弱建奴之大功,必唾手可得也!”
“可是,以如今袁应泰所为,若投降诸草原人中,有建奴奸细潜伏入城,倘若努尔哈赤来攻,城内奸细与城外攻城之建奴里应外合,敢问公子,吾大明纵然在关外有十几万精锐,可如此情形,能抵抗得住建奴攻势吗故,此为袁应泰之第二败也!”张璟接着一口气说道,语气里,带着深深的恨意。
闻言,朱由校抿了抿嘴,一言不发。
显然,对于张璟所阐述关外形势,朱由校有所认同。
若是能借他人之手,削弱建奴实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话,可以减少朝廷所用钱粮,避免明军伤亡的结果,不正是朱由校这个大明帝国的最高掌权者,一直所希望的吗
当然,这不止是朱由校所想,同样也是张璟所想。
后世每每想起袁应泰的这段历史,张璟就感觉不可思议,你若是天朝为了民族融合,在汉人的统治下,用钱粮以及政策优待,将那些不服王化的少民统统汉化,那也无可厚非。
可是,在明末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起兵反明没几年,萨尔浒之战,大明才刚刚战败的时候,袁应泰作为战线最前方的大员,竟然存有妇人之仁,用大明百姓辛苦囤积的粮食,去喂养根本不知底细的草原人,还将他们放到城内,但凡有点军事警觉的人,都不会这么冒险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那种局势紧张的时候,对于异族,就算对方没有明显反迹,也不该如此宽待,更不该用辽东本就紧张的汉人百姓辛苦缴纳的粮食,去喂饱这些草原饿狼。
就算他们涌到后金地区,他们也不会如袁应泰所言,投奔建奴,毕竟努尔哈赤自己都没多少粮食,又如何用粮食招降那些草原人为兵
他们最终,走投无路之下,在不能从明军的坚城中夺得粮食的情况下,也只会和建州女真人争食而已。
而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用这些时叛时降的草原人,去硬拼已经反叛的建州女真人,不管从任何方面看,这对于大明来说,都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却不知袁应泰怎么想的,竟然会下了这一手蠢棋。
有时候,张璟也不由怀疑这位袁应泰袁经略,会不会和后来那位辽东的本家袁都督一样,在某些事情上,和建奴打默契牌。
毕竟,两人的操作,真的很令人迷惑,真的是昏招频出,主动送装备、人头、钱粮给敌人。
想想看,袁应泰应该不可能不知道后金也没有多少粮食的事实,可是他却不顾明军兵将和辽东百姓的反对,收留大批草原人,用汉人老百姓种的粮食来养活它们,说是“妇人之仁”都太简单了,而观此事结果,袁应泰完全可以说是建奴安插在大明的高层地下党啊!
终究,因为他袁应泰的妇人之仁,导致辽、沈二城失陷,大明在辽东的局势彻底糜烂,后金也因为彻底得到辽东,开始慢慢崛起。
这种结果,也无怪后世人一直说东林党误国,是嘴炮党了,真正是自负的很!
其实想想看,若是袁应泰一直在内政上待着,做他拿手的修城浚河的事情,不参和到这兵事上,也不至于日后要落得个城破以身殉国的地步!
人的能力就那么大,不擅长兵事的袁应泰,若是安心
11、国子监的仇敌
场面一度尴尬无比,安静得可怕。
朱由校稳稳沉思,即使他不信张璟所言,但也不好反驳,而一旁伺候的李进忠,虽觉得张璟此言,在皇帝面前,实属大逆不道,但也没敢和皇帝多说什么话。
关于京师诸营,兵力缺额如何,李进忠明显比朱由校知道得多,但这事情,涉及大明社稷根基,就是他这个忠仆,也不敢多言。
有些事情,即使再忠心的臣子,也得瞒着皇帝,这也导致有的政治智慧和手段高的皇帝,一眼便看穿这朝廷的虚实。
而政治智慧和手段低的皇帝,最终只能被臣子欺瞒,直到天下大乱,反贼打到京师,才明白自己手底下的那些臣子是什么德行……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这短短十几个字,也不知藏了多少悔恨!
凉风习习,吹得满身酒气的张璟,只觉得舒服透顶。
突然之间,脑袋之中,一股眩晕之感,涌上脑中。
张璟觉得眼里的无名公子和他的老仆二人,在他的眼中之中,多了无数幻影,他明白,这是酒意压制不住,涌上脑袋了。
“砰”的一声,张璟重重的面前的八仙桌趴了下去,很快便打起了呼噜。
那一声轻响,也是把还在沉思的朱由校惊动了,待听到张璟的鼾声时,也是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本以为是个奇才,没想到却是个醉酒的疯汉!”朱由校言有所指的说着,而后对李进忠道:“进忠,今日之事,进得你口,但不可叫第四人知晓!”
“奴婢省得!”李进忠在宫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自然知道朱由校这是何意,连忙应道。
别看朱由校说张璟是疯子,其实这又何尝不是给他自己留台阶下呢
若是张璟今日所言,最后没能成真,那他自然是疯子。可若是张璟这话成真了,朱由校自然可以说是张璟醉了,才以为他满口胡言,反正无论是哪个结果,朱由校这个皇帝都不吃亏。
不由得,李进忠深深的瞥了一眼,已经睡在八仙桌上的张璟,他知道,若是此事成真,这个年轻人必定会被皇帝记住。
而被皇帝记住,那便代表着荣华富贵,飞黄腾达了!
这个张璟,不可小觑,若辽东之事成真,他李进忠需得好好结交才是!
“呼……”
朱由校站起了身,长啸一声,清了清身上的酒意。
“走吧!进忠,天色也不早了,咱们该回去了。”朱由校说道。
“是!公子!”李进忠应了句,而后看着睡着的张璟道:“这位张公子,该怎么处理”
朱由校看了眼张璟,稍稍思索了下道:“你结账时候,多给点银钱,让小二好生照料这家伙,估计也用不了多少时候,这家伙的酒,也就该醒了,他自己能回家,也不需要我们为他多担心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