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误入一六三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陇上耘夫

    看着二人出来,沐天波等人连忙起身,而袁小英一面吩咐大家不必多礼,让几人重新落座之后,便将沐天波与姜燕儿推到了书房内闲话。

    就在汪三江等人不解的目光之中,袁小英再次回到了汪三江身边坐下,对汪三江与那阮家大兄说道:“这燕儿与黔国公的终身大事,乃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彼此爱慕,想必自会传为佳华,从而千古流芳的。

    然则二人身份特殊,黔国公乃是大明勋贵,自然不能前来仰光,而厮守在燕儿身边的。

    而燕儿作为仰光宣慰使,而且又是术业有专攻的永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高材生,还要牧民一方,又不愿意如同寻常女人一般,就此嫁入国公府,而管理府上账目并相夫教子终老一生的。

    这便是如此般配的一对金童玉女,彼此爱慕,但实难结百年好合的愿意。”

    汪三江等人听后连连点头,而那宣学经看着恍若神仙妃子一般的袁小英说道:“听夫人言外之意,好似夫人已经成竹在胸,何不快快道来,以解我等之忧哉!”

    “夫人乃系天仙临凡,定然有神鬼莫测之际,还请细言,解小可这骑虎之势。”阮家大兄恭维着说道。

    “小英既有良策,我等洗耳恭听,快快道来!”汪三江看着袁小英秀气的脸说道。

    看着三人如此急切,袁小英莞尔一笑,露出了两个浅浅的梨涡,莺歌燕语的说道:“此乃小英拙见,但却能解二位新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苦,但却尚需先生与国公首肯,此事才大有可为。”

    袁小英语毕,汪三江等人还在不解当中,而那书房之内,却传来了一身沐天波的声音:“天波同意夫人的提议,夫人玉成此事,天波必有重谢矣!”

    沐天波此言吗,汪三江,宣学经,阮家大兄听后皆面面相觑,而袁小英满脸兴奋的说道:“如今国公已经同意了此事,那就要看先生的了。”袁小英言毕,目光从宣学经与阮家大兄身上扫过,看着汪三江又说道:“玉成此事,还需先生以十方集团懂事的身份下令,我东夏国在那彩云之南的昆明府,筹办一个彩云公司,隶属于十方集团,由姜燕儿为经理,彩云公司之事才好。

    这样燕儿便能继续为东夏效命,而一展胸中所学,又




第五百一十二章 缅王阿纳毕隆
    此日,天朗气清,阳光明媚,天空瓦蓝如洗,晴空万里,几朵白云洁白无暇,高高的飘荡的天空上,又倒影在了水榭之中的缥碧见底的池塘之中,又兼得暖风阵阵吹过,吹皱了一池清水,而那池中白莲摇曳,五彩斑斓的游鱼又不时的浮头而吐出串串水泡。

    翡翠轩内绿树成荫,满目苍翠,仿佛一款硕大无比的翡翠一般,几栋小楼皆白墙黛瓦,高高的马头墙掩映在巨大的榕树丛中,而一个个月亮门散布周围,露出了里面秀丽的景色,仿佛轻罗小扇上的图案一般。

    就在这与江南水乡仿佛,恰似苏州园林一般的小区之内,挂着一行行大红灯笼,贴着一张张喜庆的大红喜字,而人们衣饰华丽,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

    就在汪三江被商务部姑娘们簇拥着敬酒之际,那原本陪着即将出嫁的,已经担任十方集团彩云公司经理的姜燕儿的杨媚娘便与袁小英前来禀报,说是前来参加出嫁之礼的缅甸国王阿那毕隆已经到了大金塔附近。

    汪三江听后,不敢怠慢,便戴着袁小英,杨媚娘,宣学经等人走出了翡翠轩那重檐高脊的朱漆大门,坐着平稳的四轮马车,浩浩荡荡的绕过仰光广场,沿着向北延伸而去的水泥马路而去。

    少时,马车便来到了郊外,又向沿着林荫道路走了一二里地,路过了几座缅人的村落,就看到那大金塔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周围又点缀着许多小塔,在一片猩红的佛塔周围,一队浩浩荡荡的队伍正向南行来,看着那旌旗招展,宝幢林立的场面,汪三江想着此必是那缅王的车驾无疑,故而下了马车,与袁小英并肩二行,在宣学经,杨媚娘等人的陪同之下,面带微笑的迎了上去。

    袁小英举目远眺,只见那队伍之中,有着两顶大轿子,一前一后的被穿着红色衣服的轿夫抬着,而两侧满是戴着琳琅满目首饰的宫女,再借着便是衣甲鲜亮的缅甸将士。

    袁小英看着看着,就发现那轿子之中分别走出了两人,一人头戴黄金宝冠,那宝冠上镶嵌着几颗硕大的珠宝,反射着几道金光,而另一人则是一位与漫儿年纪仿佛的姑娘,她披着红色的宽大衣服,头上又戴着如同花冠一般的珠宝首饰,红的火红艳丽,而绿的清脆碧绿。年纪虽然不大,但那神态十分优雅,清廋的面庞,纤细的身材,利落的发髻,耳鬓又坠着两颗白色的珍珠耳环。

    及至走的近了,袁小英又见那少年双目纯净而又黑白分明。到了此时,袁小英才方知缅人不同于泰人,与中华人物颇为相似,就连那神态也都与江南三吴的佳丽们颇为神似。

    汪三江看着缅王阿纳毕隆已经走到了一射之内,便拱手作揖,笑着说道:“几年不见,大王风采依旧,长生不老,好让三江羡慕。而小妹出嫁,大王不远百里,从东吁赶来,好让三江感佩,一路车马劳顿,为何不乘坐舟楫,而顺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呢”

    缅王听后,双手合十,对汪三江行礼,通过翻译说道:“近年来倭寇横行,缅甸也是不胜其扰,本王不想路途上耽搁时日,而错过令妹佳期,故而陆路而来,让先生久等啦。”

    汪三江听后笑着说道:“大王盛情,令三江感动不已,只求能够襄助缅甸一二,以报大王矣!”

    缅王听后满面春风,看着如画中美人一般的袁小英说道:“夫人风姿绰约,甲于天下,果然名不虚传,本王这



第五百一十三章 缅王眼中的汪三江
    此时那缅王阿纳毕隆已经与汪三江并肩而行,一句又一句的互相恭维起来,袁小英便与那来自阿瑜陀耶的漫儿公主,分别牵着妙妙丹的左右手,跟了上去。

    漫儿想着自己与那妙妙丹同病相怜,都是一样的身份,故而颇为亲近,欢天喜地的问道:“妙妙丹,你多少岁了”

    在通译的帮助下,妙妙丹看着大眼睛的漫儿说道:“十四岁哩!”

    “哦,我比你大一岁,以后就叫你妙妙丹妹妹吧。”

    “那我就叫你漫儿姐姐。”

    “好啊,你的名字好奇怪哦,是什么意思哩。”

    “这样的名字,在我们东吁有很多哩,妙妙丹的意思就是百万颗翡翠的意思。”

    。。。。。。两个少女天真烂漫的对话之际,袁小英也备受感染,与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慢慢的也就欢声笑语层出不穷了。

    少时,汪三江一行便带着缅王阿纳毕隆一行来到了仰光小镇之内,一行人车马众多,而仪仗繁杂,自然吸引来了不少的目光注视,及至进入翡翠轩之后,满座宾客又前来纷纷行礼,阿纳毕隆此行表面看是,前来参加原仰光宣慰使姜燕儿与大明黔国公沐天波的嫁娶之礼的,而实质上乃是为了购买东夏火器而来,故而不敢怠慢,对着东夏国的一些小吏也都极为客气。

    宾主落座之后,缅王阿纳毕隆这才有了时间仔细打量着水榭之内的光景,只见水榭四周开阔,朱漆栏杆之外,风光旖旎,而水榭之内又立着许多屏风,那屏风虽然是大明式样,但却全都由宝石镶嵌而成,由产自缅甸的翡翠,白玉,



第五百一十四章 又是火器贸易
    汪三江说道:“三江自永宁一路南下,从安南附近,便亲眼看到倭寇四处掳掠人口,而又亲耳听到诸国皆风声鹤唳,谈倭色变,不知贵国情形如何”

    缅王听后,神情愤怒的说道:“倭寇横行南洋,自安南,马打蓝,真腊,阿瑜陀耶而至东吁,无不再三袭扰,东吁随是其掳掠的最西最远之处,然其劣迹斑斑,为人神所共睹,本王恨不能食其肉而喝其血矣。”

    汪三江听后,装作悲切的说道:“此皆赖三江之过,在售卖东夏火器,船舶之事上不慎,致使那军国利器落入日本海盗手中,而致使东吁黎民饱受摧残,如今想来,三江那是后悔不已呐!”

    缅王阿纳毕隆听后,眼珠滴溜溜的乱转,而说道:“先生休要自责过甚,此乃东夏火器滞销之故,那倭寇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获得的大量的火器。

    先生若将火器船舶卖于敝国一些,则本王自保则绰绰有余,小小倭寇何惧道哉。”

    缅王阿纳毕隆之所以迫切需要火器,战舰,那不仅仅是为了抵御倭寇一事,而另外一个原因便是缅甸东吁王朝与暹罗阿瑜陀耶王朝有着世仇,而此时那阿瑜陀耶王朝已经向汪三江递上了火器贸易的大单,而东吁岂能落于阿瑜陀耶之后。

    如果东吁王朝购买不到东夏火器的话,那样一来,阿瑜陀耶势必慢慢强大,转而征伐东吁,届时双方形势逆转,而倭寇见阿瑜陀耶有着火器自卫,而东吁却并无一枪一炮,还会加大对东吁百姓的掳掠。

    皆是原本掳掠阿瑜陀耶的倭寇便会全部前来东吁,而阿瑜陀耶的军队或许还会西征东吁,到了那时候东吁便有了亡国之忧,因此今日的火器贸易一事,在缅王阿纳毕隆心中的重要程度便不言而喻了。

    听缅王阿纳毕隆之言后,汪三江见话题到了紧要之处,便打起精神笑着说道:“东吁与东夏皆是大明番邦,情同兄弟,看着东吁饱受倭寇掳掠人口,东夏怎能坐视不理,故而三江于公于私,也要为大王筹措道一批火器及风帆战列舰了。”

    缅王阿纳毕隆听后,满脸喜色,他万万没有料到如此军国大事,就在汪三江闲话之时,给定下来了,于是缅王阿纳毕隆又急着问道:“不知先生准备出售给东吁多少火器,多少战舰。”

    汪三江听后微微一笑,端起面前酒盏,而那缅王与宣学经,杨媚娘三人也急着端起了酒盏。

    汪三江端着斗彩酒盏,与三人一一碰了一下,一饮而尽,对着也一饮而尽,下巴上还流着残酒的缅王阿纳毕隆说道:“大王要多少,三江便筹集多少”

    缅王听后激动不已,连忙问道:“十万大军,三万水师的装备可是有的。”

    这缅王阿纳毕隆胃口极大,此言说来,宣学经与杨媚娘不由得掩口而笑,而汪三江假装十分为难,略略停顿了一会,想着缅甸根本就买不起这许多火器,又顺着缅王的意思说道:“这十万陆军,三万水师的装备,的确多了一些,但三江就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要为大王筹措到的。”

    缅王听后欣喜于色,对着汪三江感激的说道:“既如此,那就有劳先生了。”

    汪三江听后笑着说道:“东夏与东吁乃是兄弟之国,大王万勿如此客气,不然刚才的那颗西瓜,舍妹就受之有愧了。”

    &nb



第五百一十五章 姜燕儿出嫁了
    然此事虽然难以两全,但我等仔细协商,定要拿出让大王满意的结果可好。”

    缅王听后,又觉得是那送出去的翡翠西瓜起了作用,而变得情绪缓和了许多,说道:“先生大才,本王早有耳闻,今日之事,本王自不量力,怡笑于大方之家了。”

    汪三江听后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武器乃是军国重器,东夏火器之价也是鲜于告知外人,故而大王不明就里,这是自然而然之事,还请大王万勿自责,将东吁能够拿出的钱物如实说来,三江也好为大王量身定做这火器购买之法。”

    缅王阿纳毕隆听后,看了看身后那位大臣,汪三江就听那位大臣说道:“大王登基以来,裁撤军队,罢了那与阿瑜陀耶的征战,东吁库银颇丰,但能够拿出来的也不过合东夏货币,不到一亿圆之多,纵使以王宫珍藏的宝物相抵,也不过二三亿之多,还请先生见谅。”

    汪三江听后,笑着朝那人点了点头,又对缅王阿纳毕隆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将大王要购买的火器及战舰裁撤四分之三,这样以来的话,货款也就减少了四分之三,共五亿货款。如此以来,东吁财政压力大减,而以两万陆军,五千炮兵,二十五艘盖伦战舰抵御外辱的话,已经绰绰有余了,大王既然不想穷兵黩武,屡屡裁军,又何必大力扩充这新军呢

    东吁向东夏先付上这三亿货款,然后再向东夏银行借贷上两亿款子,按照银行利息按照十年为期,每年只需支付二十多万两银子便可,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听汪三江此言之后,站在缅王阿纳毕隆身后的那名东吁大臣,欣喜莫名,从他那原本如丧考妣而变得神采奕奕的脸上,汪三江都能判断出那是一位管理东吁财政的官员了。

    而缅王阿纳毕隆见东吁方面能够拿出来的钱财,与自己设想的火器贸易数额相去甚远,而汪三江的提议也很是中肯,于是也就欣然接受,嘀咕道:“两万陆军,五千炮兵,二十五艘盖伦战舰!也可以了,总比没有的好。”

    缅王阿纳毕隆此刻只是自言自语,而东夏方面的通译竟然将这一句话原原本本的翻译了出来,弄得缅王好不尴尬,而汪三江自然一如既往的微笑着,只是宣学经与杨媚娘偷笑不已。

    汪三江看着缅王阿纳毕隆对这个提议很是赞同,而出于商人的本性,他又见缝插针的说道:“三江之所以这般为大王考虑,乃是出于三江与大王的私人恩怨。

    而如此提议,传入东夏诸君及公主殿下耳中,三江便难以解释,所以还请大王也为三江给予一些方便,如此以来,三江也好向东夏诸君及公主殿下有个交代。”

    汪三江如此行事,很不厚道,乃是事后补刀,但那缅王阿纳毕隆浑然不绝,听后笑着说道:“本王愚钝,还请先生明示。”

    于是汪三江无耻的补充道:“东吁山水相隔,平原纵横,而东夏只不过在这伊洛瓦底江江口有了一席之地,而那怒江江口还并无寸地,还望大王能够在那毛淡棉赐下一两千亩土地才好,这样以来,三江便可堵东夏诸君悠悠之口,在宁德长公主那里也能博取欢心。”

    缅王阿纳毕隆听后,想着那毛淡棉原本也不过是一个小小渔村,而在倭寇掳掠之下,已经成了荒芜之地,故而笑着说道:“汉人有句古话,说的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先生已经为东吁费尽了心思,本王岂能不报呢

    既然先生看中了那个地方,本王就暂且



第五百一十六章 前往吉大港
    大明勋贵颇多,但如沐天波这般能为国家尽忠之人不多,故而汪三江对着沐天波颇为敬重,看着他从白墙黛瓦的大楼之中,将穿着凤冠霞帔,戴着大红盖头的姜燕儿背了下来,又放到了花轿之中,又骑在了高头大马之上,向汪三江等人拱手作揖。

    此时袁小英也从姜燕儿的那个两居室中走了下来,而抱着那个缅王阿纳毕隆送来的翡翠西瓜,塞进了花轿之中,此时那姜燕儿又将袁小英拦腰抱住,在花轿之内啼哭起来,袁小英自然又一通好言抚慰。

    姜燕儿看着笑呵呵的袁小英说道:“这翡翠西瓜原本就是缅王借机送给先生的,姐姐你又何必再三交给我呢”

    袁小英看着哭的梨花带雨一般的姜燕儿说道:“燕儿呐,你是姐姐与先生的小妹,这翡翠西瓜自然就是缅王送给你的,你有何必推辞呢。

    此物价值连城,燕儿你带在身边,那国公府上的女人们才不敢小看了你的,你怎么就不明白哩!”

    。。。。。。

    就在袁小英与姜燕儿互相推辞之时,随着几声铁炮的响动,吉时已到,黔国公府上的接亲队伍便如长蛇一般缓缓蠕动起来,袁小英只好下了花轿,目送着姜燕儿伸出轿外的手臂渐渐消失在了黎明之前的暮色当中。

    刚刚送走了姜燕儿,沐天波一行,而怀揣着火器贸易协议的缅王阿纳毕隆一行也来道别,汪三江便礼貌的挽留了几下,这才送到了仰光小镇北面的那座大金塔底下,看着缅王阿纳毕隆的车驾也渐渐的朦胧起来。

    当黎明的曙光从东方发出之后,看着那片鱼肚白,汪三江便与袁小英带着漫儿与那眼角湿润的妙妙丹,往回而走。

    经过几日的热闹喧嚣,汪三江猛然间又觉得周围冷清起来,对有着同样感觉的袁小英说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小英呐,命令商务部随行人员与海陆将士们做好准备,我等这就前往仰光码头,往那吉大港而去了!”

    袁小英此刻觉得这仰观小镇的一花一草,竟然都能勾的她莫名的伤感起来,而汪三江的命令恰逢其时,袁小英听后看着苍茫的大海,笑着说道:“是的,先生!”
1...108109110111112...1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