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恶霸地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飞翔的羊
为二个教导连沈磊还有其它事忙,如与工兵研究土木工程、开路架桥等技巧与效率;与后勤班的人讨论物资的保管、运输、保卫及计算前线消耗方式;与通讯兵研究信号灯、旗运用;还有侦察兵如何画出等高线地图,估算敌人兵力、从蛛丝马迹分析敌人动向等问题。
还有炮兵沈磊要向他们讲述抛物线、讨论水战陆战上战术与弹药、阵位布置,及骑兵的问题。总而言之这是个沈磊本人也是讲述、研究、学习、进步的过程,所以在教导手下的同时他也在受教育。
而且他是全方位要顾及并参与外,还要管理着前口子村这里大大小小事务,还有海洋岛、台湾等幸事情。如年后二艘平海型船先从前口子村主要运建筑材料去台湾,之后去福建运送了五百多人去台湾。再回前口子村时又送牛等畜力及猪羊与三百多人去台湾。
这些都要沈磊调度与决定,而且常有意外发生。如探海三号三月底下水试航,安排去海洋岛轮换教导连培训人员,送几个工匠去完成一些工作。那料带回的消息十分吃惊。
本来以为辽东太冷冬季平静,能收集的人十分有限。那知鞑靼部宰桑一月即进攻开原。这一来本就形势恐慌紧张,这下造成许多汉人难民。这些人到达金、复、盖三州虽不大多,但侦察员们活动已久发展了不少线人、下家。他们人数多,有钱拿非常积极,所以才四月加上原来逃难此地挣扎求生者海洋岛上已经超过二千人了,粮食虽足却是有点人满为患了。
特别是冬季接人不大方便,沿岸都结了冰,敲冰靠岸很累人上下船也危险。好在这时间对附近海岸有些熟悉了,木头又不花钱,在几处沙滩打桩设立几个停靠小渔船的低矮走人栈桥,如此接人还能正常进行。
人到岛上有粮食与燃料问题不大,就是着急本来约定四月底才送物资过来接人回去,怕岛上人越聚越多运送也来不及。沈磊知道后也是有点一时不好办,主要是运力紧张,原计划向台湾运输耕牛与农具及本地移民只能放放,让平海一号二号先运送人。
只是往台湾运输物资也紧要,而且此时他加大了行动节奏,在前口子村这里也准备向台湾移民。这些人不是收留的流民,而是他将田地兼并过来后改成农庄后多余劳动力。这些人之前不是在开荒就是用于砖窑等处干活,现在大珠山丘陵地带及浅山区开荒拓荒已经全部完成,工业方面也不会扩展,多下来人口还是去台湾垦荒种田为好。
除了这些人四周农民缺地少地租佃也困难的人不少,之前他们过来打工者不少。只是容纳量实在有限,绝大多数人并未被留下来。至于农庄状况更让周近地方农民羡慕,虽然累一点管得死一点,少说比他们收入高一倍,吃饱穿暖还抱怨什么。
可加入农庄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因为农庄都是筛选原佃户组成的,大多数还有些自耕地。他们欲加入首先是与现在的农庄靠近,其次是这里的地主肯将土地出售给沈磊,然后才是争加入农庄的名额,当然那时无法加入也没什么关系,会安排打工的机会,比
第49章 新兴事业人心齐(上)
”因为沈磊将前口子村这里的农民动员起来移民台湾,出于对他的信心,由于他的信誉,及富足生活的向往,与措施的合理愿意移民的人不少。消息并不断向外传开报名者扩展,这一来不仅他的运力吃不消,他附近的地主也慌了手脚。
地主他们慌了手脚的原因是许多佃户放弃租种的田地决然地走了,这虽然也是违反合同,但人家走了可看不住。更吃憋的是罪魁祸首沈磊他们不敢上门问责,这不是买田地是自己愿不愿意的事,现在是人悄悄走了,无影无综打官司也难有证据。
没有人租地种也是麻烦,此时找人也找不到。地主们靠近沈磊的区域这些年日子本不大舒心,主要是咬牙坚持着,现在这人都逃走了让他们欲哭无泪。
其实这时代地主不愿卖地不是经济问题,如后世一家厂卖了只要合算拿着钱可以另外办厂。而此时田地卖了再买太困难了,所以土地不仅是财富更主要是一个家的根,所以受沈磊压力再艰再难他们也不会轻易退缩。
要说此时佃东收租达到收成的一半左右都会认为地主心黑,这一点倒是不大好说。土地的交易价格基本在十至十五年收获模样,也就是说一亩地每年产出一两银子,地价为十到十五两银子。如此比较就算是十倍地价每年收一半地租不计复利也要二十年出本,也是每年只收到百分之五利息。
每年百分之五利息真不高,这时代青黄不接借粮才狠心,基本上秋收要加倍。其它借贷九出十三归也是蛮厉害的,加利滚利一次还不清终生还不清也是有的。被迫卖田卖地卖屋卖人,被逼死也不在少数。
从这方面来说沈磊并未用降低租子来缓和矛盾,他是用加大投入增加劳动生产力方面着手,也就是说蛋糕分配比例暂时不动,先做大蛋糕来让农民先生活改善起来。如此一来他能吸引了大量农民,其他地主没有做大蛋糕的经济实力与技术和理念一下让沈磊逼到绝境。
不过感到压力的主要也就是靠近沈磊农庄的地主,他们的佃户在这一年差不多跑光了。但因为涉及范围不敢放太宽,他在此地区在万历四十五年也只是移民了一万多人。
这一万多人都是拖儿带女全家而去的农民,其他地方如辽东、山东收留的难民、流民大多数则是青壮比例较高。至于福建人全家过去者有,也有仅青壮先过来看看者也不少。加上这一年其他移民或者去台湾者不少,如从临沂找了开矿工人让他们去找矿,还有在台湾开始设立了铁、木工场,请了不少工匠去。
总而言之在万历四十五年一开始运输人员成为最大的压力,加上临甲临乙两条船三条探海型船也要客串一下才行。如此忙碌成绩当然不错,因为台湾每个月不管从何地来的,增加二三千人是肯定的。
这也就是说每个农庄五十户二百余人,开垦五百亩田与少量旱地,每个月至少建设十个农庄,开垦的土地面积在五六平方公里以上。
一平方公里是一千五百亩,除去道路、水渠、鱼塘、村子、河流、部分未宜开垦地,一个农庄至少也是零点五至七个平方公里左右。如此一来按这个进度沈磊每年将开发近百平方公里,十年时间也有个小成了。
台湾此刻农田开发具体情形沈磊却是根本鞭长莫及,最多是看看每个月的汇报。而俞承业在台湾虽然是总负责人,主要还是在管土地开垦。这不是其它项目他管不住,而是如砖窑、石灰窑、护卫连各有负责人,而且有着一定之规,需要他决定的只有产品调度与后勤方面的事多一些。
这些事大多数他其实也是要向沈磊汇报的,因为每月所需物资如粮食、铁料、棉布、日用品等等大多数还需要从前口子村运来。包括建立农庄开垦土地所需要的耕牛、农具等也是如此,甚至是连每个农庄都会派来原农庄的人当庄长,一举一动一物也都要沈磊点头并及时运送过来才能进行。
对差不多仅管理垦荒俞承业一点也不介意,他只是一个顶天不过考上个穷秀才而已。富人有个秀才乃是为面子,穷人考上秀才才是比较尴尬。因为穷人考上秀才免了劳役,免了几亩地税还不足以养家糊口。虽然只差一步成为举人就可以当官,可惜白头童生还考秀才的不少,由秀才到举人之路愈难。
秀才的出路大致上只有塾师与给人当个高级打工者,另外别说一个经制吏员,连编制外吏员也别想得到。况且他只是一个童生,获沈磊邀请帮忙也算是高级打工者,但待遇与前途都是不错的。
他算是沈磊的核心小组成员,所以后面军事方面的计划虽不知道,但往台湾会至少移民数十万,在此建立一
第50章 新兴事业人心齐(下)
”在台湾俞承业真是兢兢业业、非常忙碌。如此忙碌一是因第一次独自在外承担重任,比较担心办事有差错的缘故,第二是恐怕辜负沈磊的信任。
对他而言沈磊是实实在在的恩主,因为如他的级别在一家普通商店当个账房先生也算是好出路了。办个私塾也只会在乡村给七八顽童启个蒙,挣个糊口钱罢了。
最关键他与沈磊只是府试期间相识,被请来帮忙一开始并不抱多大期望,也就是期望有个比小商家账房先生更好一点的位置已经心满意足。
不过仅这工作获得沈磊邀请也是一个机会,就算是小商家账房也是要有空缺,要有介绍人与保人的。俗话说不做媒人做保,一世没烦恼。为何如此是因为两亲家矛盾或被保人不堪不良,前者会埋怨媒人,后者保人还有些连带责任,代为赔偿也不一定。
有这原因象俞承业没有亲友介绍与担保,这样的工作也难找到。而沈磊亲自邀请就可以省去这些,所以他来时知沈家只是大地主,期望每年带回家十两八两银子算是喜出望外,足以养活妻儿老小了。
不料沈磊一开始气魄就大,正常报酬第一年给了每月二百斤粮食,另外还有些奖金。除此之外还让众人可以搬家过来住,不必为了挣钱常期夫妻分居。
第二年各人薪酬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如他来台湾之前已经升到四百五十斤粮食每月,小夫妻一家四口足用还寄了不少钱给父母。
因为物价波动较大,沈磊这里以粮、油为基准算工钱,如此可以不让拿工钱者因物价波动而影响到生活。而且一个人若自己吃住不花钱,能有每月二百斤粮食收入算是一小家人可温饱生活了。
如俞承业此时的收入已经能少量置业了,而沈磊这里工钱分二块,一份是绩效一份是工龄。工龄工钱每年增加,绩效他之前也没有负责什么,就这他的年收入工钱加奖金已经有六七千斤粮食了,在前口子村也就是完税后近三十亩地的收入了。
现在他被派到台湾干事,这收入上还会长一截。更关键是他看到沈磊的事业还在发展,前途愈加广大,他水涨船高当然只会越来越好。而读书为什么从私方面说还不是为生活好一点。另一方面按儒家思想为大众福址他没有考上进士举人,在沈磊这里同样在管理着许多人。
在台湾自己与官府一样维持秩序,管理各种庶务,包括防备侵扰等等。不同的地方在还管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如开垦土地,提供耕牛、农具、种子及耕种技术。如保证粮食供应与日用品供应等等。
在这里自己代替沈磊成为了一个大财主代理兼行使半官方角色,而且这里并不欺压那些农民,反而因为各方面都考虑到,并有充足的畜力,可靠的耕作技术,优秀的农具,完善的水利等条件,即便是交一半租谷至少每户还有三千斤稻谷收入。
这个收入比前口子村那里遭人羡慕到流口水的农庄成员日子还好过,另外此地除了本地水利、道路维护没有徭役,房子、村子是建设好的;田地是开垦好的;连畜力、农具、种子及收获前的粮食都由沈磊提供,如此好的条件比自耕地差的也不多了。
何况他们中主体是难民、灾民、流民,沈磊乃是救了的命,还给予这样优越的条件让他们真是感激涕零。这是在他们过去生活中从未有过的优待,若朝廷也连这十分之一也难做到。
即便是计算成本每户人家平均一头牛加农具、造房子、粮食、垦荒等也不过四五十两银子,沈磊三四年就能出本,但这样一个机会是众人希望的。特别是对于辽东人,这里远离鞑子,生产的粮食足够吃饱有余,还有什么可奢求与计较的。
就算是前口子村与福建那里来的农民也是很满意,他们在家乡耕地不足、畜力缺乏,现在这一切都不成问题还要怎样。况且这里地租五成是给你建造村子、房屋,提供安全保证,有护卫连保护,又没有徭役,再不满足就没有天理了。所以十分激动的人,不久不少在家里给沈磊立了长生牌位。
只觉得条件优越,来台湾的农民积极性也很高,虽然粮食会供应到他们有收获为止,但他们自觉地抢时间将荒地开垦出来,尽早撒布种子早点插上秧,只希望早点收获。
因移民至此的人只有极少数原富人或城里人有些勉强,农民们都是积极主动,俞承业的工作也比较省心。他主要是每日下去视察与统计物资缺口,至于督促进程基本上不必,倒是各方面标准特别是卫生方面的他才需要严格检查。
&n
第51章 武器准备第二步
台湾的建设白地起家从零开始,因为沈磊财力与物资准备充足,持续的人口增加让到那里的人都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产生了希望,并更热情投入建设之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台湾发展农业虽说是地方小一点,气候条件却是得天独厚,在中国版图上可算作独一独二。依这里的土地资源与这时的生产力水平此地养上千万人困难,养五百万人丰衣足食应该没什么压力。
而且是现在每年只能移民二三万,大移民时机未到,对俞承业等人每个月喜不自胜的报告与报表,沈磊虽然高兴但觉得还是不够,反而产生一些紧迫感,将物资储备抓得更紧。
要储备的物资很多,如粮食、耕牛、农具等等,此时他决定加快硝、硫磺、铅、铜、铁之类物资的储备。这些东西都是为军事需要作准备,而且这些物资虽然一开始就在储备之中,实在是因为资金与货物来源二项门路有限,成效并不大。
此时经济上问题不大,唯有物资来源过去主要是依靠李家局限较大,为此沈磊今年让晓豪直接去胶澳找到走私日本的商人姜文白。由沈磊亲自与之谈判,约定由前口子村提供棉布、棉线、毛巾、玻璃灯、骨瓷、钟、镜子等等产品,两家合作向日本出口。
沈磊提供的大多数是新产品,不占原来销路,而且本身会吃下日本出口的硫磺、铅、铜等物资,姜文白对这个交易也是比较中意,原因是他不合作也阻止不了,而且与他之前业务没什么冲突,凭白多出一分份利润还是合算的。
另外他登上过将走日本贸易的探海型船试航体验了一下,觉得这船狭长于装卸货虽麻烦些,但平稳性不输于他的二号福船。桅帆软硬结合、半平衡式挂帆半中半西,速度却远比他的福船快。如此一来结伴去日本不会成为累赘,反而船多势壮更加安全不少。
至此姜文白对合作更加满意,而沈磊原来也是想自己直接与日本贸易的。审问被俘船员后才清楚此时日本封海也严格,有许可证的,名为朱印船。他们这些船也是属于无证的,只能在长崎外私港交易。
问过施振勋等人知他们去时也是仅在长崎外交易,而私港各有各路,一开始没有熟悉人带领不大好办。沈磊这里俘虏带领是见不得光的,施振勋等人只是开船,认路而不认识私商,这才找到姜文白合作。如此做虽然损失些钱,主要是能马上展开贸易,不仅能购买回来大量硫磺与铅、铜,还可以推销出许多商品赚回银子。
特别是钟、镜子、骨瓷、玻璃灯等商品不是独有就是远比西洋货便宜,但于沈磊生产而言溢价是巨大的。这些商品乘这个时间运往日本销售出一些,才能赚取最丰厚的利润,过些年如此的好机会就失去了。
为此沈磊看到硫磺储备不理想,决定不死等自己有实力时才进行对日本贸易。另一方面也是打听到胶澳的姜文白对日贸易虽然做了十几年,因货源不足每年也只是走一二趟。如此自己提供货源不仅本地关系能摆平,日本那里也不必去了再找路子,还要担心对方可不可靠。
第一趟日本之行完全由探海一号进行,这是姜文白完全没有准备好货物,仅是从沈磊这里购买了一些棉制产品充当他的货物。而沈磊这里的商品全都是钟、镜子、骨瓷、玻璃灯之类,这是因为双方约定今后棉制品主要让姜文白进行的缘故。
对日贸易沈磊将之交给了晓豪负责,他这里缺商业人才也缺懂日语之人。而晓豪这些年从事销售也算熟悉业务起来,让他试试也是无妨。至于尽量卖出最高价他倒是不怎么要求,因为这些商品肯定是几次转手才能到达消费者之手,中间利益大一点利于销售。他只要求长期销路,比国内出价高一点就开心了。
这一点沈磊向晓豪解释清楚,说长期保持嬴利才是王道,一下子发大财没必要。另外让他此行留意在日本的华商,所见所闻都要汇报,最好与他们逐渐接近,建立互信。
让晓豪注意在日本的华商乃是沈磊记得现在郑芝龙等人并不在台湾,该是还在日本的可能性最大。只是不清楚李旦、颜思齐与郑芝龙等人具体情形,只能让晓英到那里慢慢打听起来,不大可能第一次去一个私港就能打听到消息。
至于与这些人结识,借助他们在日本立脚他也没有考虑过。因为这些人仅在长崎有点儿实力,没几年该会被幕府赶走。而他几年内绝对无实力对付日本幕府,预备对付荷兰与西班牙人才是正事。
对付这二者的要点完全不一样,对付日本至少运输过来上万军队,再有战船控制海面,才能逐步清理一个个小岛。至于彻底打败幕府还要大量增兵十万,若拉一派打一派胜利是容易些,可胜利果实
第52章 立业之后该成家
进入万历四十五年沈磊十分忙碌,一开始就是武装力量扩编将组织放大,加成立二个教导连在战术上也开始进行研讨,这还包括许多兵种的技术也要探讨,这让军事知识本来不多,更没有正式从军的他觉得十分吃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