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恶霸地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飞翔的羊
根据这个规划皇城被安排成超级图书馆、博物馆、珍宝馆;皇城与内城之间为植物园与动物园;外城区才是居民区。根据这个规划这里的居住人口不超出三十万,并作为特别市存在。
如此特殊安排乃是这里的皇宫保存齐全,全拆毁太说不过去。至于汴梁----开封、长安----西安、洛阳之类古都古迹残剩不多,只能此时在遗迹上,今后考古证实的遗迹上设立一些保护区了,如北京这般处理是不大可能了。
在北京看了皇城宫殿及内外城作出规划后沈磊又看了一收集拢的古籍、字画、文物、珍宝之类离开了去了扬州。他没去西安、洛阳等古城是因为此时交通不便,也没什么东西需要他去现场决定,秦陵兵马俑、敦煌石窟、甲骨文之类东西还不是揭开的时候。
不去那些地方去扬州乃是扬州有太多豪宅及著名的瘦西湖,这不比济南的泉城。济南的泉水多乃是大自然景观加一些人文修饰,只要不在济南发展大量采用地下水的工业与生活用水,这样的景观不会破坏,所以不必他去决定什么,因为恢复济南人口高峰还要用很长时间。
就算是在山东发展工业沈磊也会放在青岛与前口子村一线,济南的定位放在一省行政与文化、经济中心上,不必担心什么。
但扬州的瘦西湖仅是人文景观,那些豪宅有没有保存必要也不确定。他决定还是亲自过去看看这个因满清急于去江南开拓,免于历史上十日屠杀的奢靡之城。只有亲自看到才能决定它的改造方案,于是沈磊在回台湾的顺路时乘战船专门去了一次扬州。
扬州虽然躲过了大屠杀可城内人口仍然不能避免大幅度减少,甚至是比北京的比例也不差多少。这个原因是这里的富人们因盐而巨富,故此比较谨慎或怕死,在知道李自成进京城;满清入关后;护卫队京津战役等消息后分别有不少人逃离。
富人们先于危险逃跑并非是放弃了一切,实际上乃是主要人物与大部分资金离开。不然这些大明时的盐贩子不可能不久又成为满清大盐商的。
只不
第二六五章 顺便接见阎应元
说到自己提倡短发沈磊必须要向阎应元等人解释透彻一些,因而在言明短发不关乎孝不孝后,接着又向他们解释道:
‘孔子言道孝之始乃是不无故自伤自毁身体,并非是人生下来就不可少一汗毛。所以接着又言‘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这言中将立身行道作为孝之终,因为这才是有作为的孝,而不是被动地不改变身体上一根毛发的孝。‘
‘当然诸位为反抗满清的剃发令而奋不顾身就是立身行道,乃是真大孝。至于满清强迫汉人剃发并非是剃去一些头发而已,这乃是让汉人剃发易服从思想上将汉人改造成满清的奴仆,忘掉汉人的文化。因而众人的反抗是有巨大意义的,属于保卫我们的文化传承而战。‘
‘而护卫队因为短发打理方便,又卫生干净,受伤好找伤口好包扎才剃的,并不强迫百姓接受。只是绝大多数人觉得短发对劳动有好处,在闷热气候时更显爽快,自愿剪的并不强迫。‘
对沈磊的这样解释阎应元等人表示认可,连做和尚剃光头别人无权干涉,护卫队愿意剃短发当然更正当。但他们对护卫队占领区大规模流放士绅及强制性办农庄显露出不满。对此沈磊也作了说明:
‘我们的政策确实是比较严厉,主要是表现在算旧帐,对贪官污吏;杀人抢掠的军阀、土匪;对逼人太甚的土豪等等一个也不放过。‘
‘但有二点要说明,一是立功、主动投降、主动交待可分获各等减免;其二是尽量少杀,以劳动赎罪代替外对他们的家人并不大牵涉。至于将他们送至南洋就如本地让他们务农一样,只是他们留在本地易对本地的百姓造成各种问题,在南洋他们能更好重新开始,不必背包袱。‘
‘说到办农庄你们觉得诧异其实只要讲明白就懂,汉国的政策是所有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与之前朝代并无不同。诗经不是有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规定只是明确一下。同时也将土地分为耕种权、开矿权、放牧权、捕鱼权等,按各种权益大小上交不同的税负而已。‘
‘新政府不会无故收回之前的耕种权,但税费必须按章缴纳,即便是我也一样。当然我们也有减免政策,但这个减免是先征后补,同样的级别享受一样的补助,如此可以杜绝诡寄之类弊病。‘
‘大力办农庄是因为普通农民缺少畜力、农具、资金,将他们组织起来搞集约化、综合性生产,为他们提供从畜力到技术、管理等服务能够让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农民的抗灾能力也有大幅度提高。‘
‘这是一个双赢办法,是我在组织移民台湾开垦时开始使用的,当初因要开荒费用较大,农民们要在十年内交五成收获,此时到了十年的改为四成。今后政策将规定满十年改为三成,加上一成乃是税款这样的经营者会有二成年收入。‘
‘这里的土地为熟地为主,农民们也有些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我们组织的农庄是收四成收获的,因为产量高农庄的农民此时生活可以达到温饱了。同时我们组织自耕农们自己组织农庄,资金、农具、畜力等可以贷款或分期付款形式供应,只是技术与管理方面不及我们组织的农庄,双方收入差距很接近并呈拉近趋势。‘
‘这不是说我们会包办农庄,原来的财主在护卫队到后也能办理的。只是此时耕地不可能再稀缺,无地农民只要愿意我们仍然会将他们移民出去,所以经营农庄农民嫌收入低不肯加入就不可能经营下去的。而获得耕种权的土地是要交税的,不然就放弃这个权力。‘
‘这不是新政府强行平均耕地,而是经济方面经营之争,在新政府的土地上私人欲承包大量土地耕种权没什么限定,但能否经营下去是经营者的问题。‘
这个回答让阎应元等人还有疑惑就是为什么不干脆将土地如之前各朝代新立时一样,将耕种权直接给予农民们,对此沈磊给他们的回答是:
‘朝廷无偿分地后土地成为私人一般,贫困农民没有畜力、好农具等,勉强耕种仅获温饱。可惜单体农民对兴修水利力不从心,偶遇小灾卖地者不少,兼并由此开始。我们的政策是承认过去的耕种权乃是减少矛盾,新耕种权需要申请乃是为防备土地低效利用及将土地当自己的弊端。‘
‘这样做关键在于谁的资本大,对土地利用率高就可以获得更多土地,而农民在集约化生产中因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生活也有了提高,如前口子村与台湾的早期农庄成员生活比一般耕种同样多土地的农民日子更富裕与宽心许多。‘
这样的解释阎应元等人不大相信却不敢激烈责疑,沈磊知道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因为这已经超出他们
第二六六章 拆了东墙补西墙
等在扬州见过阎应元等人,布置了针对江南的一些解释与政策宣传事务后,沈磊再次回到了台湾。闪舞www回台湾是他心中的都城尚未在手中,只能等这地方占领了建设好再长期留在那里。
针对江南的宣传华夷之辩、剃发易服等肯定是会重点之一,其次是土地制度、干部制度等也要解释。为何如此乃是为了减少因误会造成的对立与反抗,这是比较不应该的。
真正要推行的东西沈磊不准备妥协,那是他有足够的实力,有足够硬的心肠。如对满清势力、土匪、豪强他仍然是坚持以往政策,决不会在江南就可以减轻刑罚。
只是江南物产丰富,土地兼并没北方厉害,此时受冰河影响,打工机会多。这一来江南不管士绅阶层与平民间没有太多如北方般有十几年杀来杀去的血债仇恨。
因此沈磊可以在北方大开杀戒,将凶残的士绅;血腥的军阀;堕落的义军毫不留情地加以重责刑罚。加上相互残杀让北方人口大减,没收的土地足够办农庄还有多余,唯缺粮食等物资度过过渡期便行。
可在江南需要严厉打击的满清势力主要是北方人,与满清勾结、屈膝投降、同流合污的士绅、官吏虽不少,但比例不大。
对这些没什么血债,民间仇恨不大,还有不少在抗清的江南士绅阶层沈磊不可能将他们不管不顾也处罚下去。这与他的有恶必究、有善必彰理念完全背离,耿仲明、尚可喜能当上守备旅长也是因他们这时候正在为汉国效力,而不是历史上的三顺王了。
正因为如此护卫队攻略江南后江南大部分士绅不会遭到清算,这一点有必要早点宣传,不然因为误会与恐惧他们可能被满清利用。
这不是担心满清会势力因此大涨,造成护卫队重大损失,甚至是满清能够守住江南。而是多造杀戮不应该,特别是还未发生但有可能避免的时不去做就过分了。
当然这样的宣传已经展开,只是无法公开宣传效果不大好。沈磊此时借江阴人宣传也是顺势而为,因而见过阎应元等人回了台湾。
回到台湾也没什么大事要他费心,因为此时还在第四步计划的战略休整期,不仅作战物资,稳定江南的生活生产物资要按计划储备,另外干部的培训与野战师、守备旅的扩编也正在进行之中,不准备好是不会发动下一次战役的。
可这个计划不可能公开宣传,隔条长江随着江北的人逃离者渐渐绝迹,满清对沈磊这里的情报也断了来源。这让满清方面对护卫队何时启动下一次战役的判断发生了困难,根据以往半年一次他们觉得秋收后护卫队仍然会照例展开攻势的可能性极大。
为了对付这个可能性,增强长江防线满清通过扩军及向南方调军队回来,已经在长江一线布置了近五十万人马。这样一来他们将自己的近半数军队布置在了长江沿线,再在出川道路布置一些军队,加上还在与残明、李定国、白旺联军对峙的二十多万人,其它地方兵力寥寥无几了。
满清原打算乘护卫队西北战役时,及后面征战四川胶着机会重兵消灭了残明、白旺等正规军,将一切反抗的义军、土匪都扫平了再与护卫队决战长江沿线。
不料护卫队不仅西北战役轻易获胜,还连续作战轻兵突然出现在四川腹地,一下获得了四川战役胜利还给满清添了个李定。闪舞www如此形势看短时间无法消灭三方联军与靖安地方,满清只能对地方靖安战采取招抚与不去理会及与联军对峙的办法,抽出军队加强了长江防线。
有了近五十万军队让满清对守住长江防线信心大增,这不是说他们认为自己能将护卫队拒之长江对岸,而是能坚守几处坚城就是胜利,因为护卫队不可能不攻占这些坚城而到前面去的。
这是这个时代战争的最基本常识,与后世现代化战争的面状化不同,后世战争讲究线与面,此时却是点状的战争。
如后世一万人守一个城市至少三十里外就有一些据点与几条战壕组成的防线,此时守城就是守卫城墙,在城外设立一个据点算得上攻守兼备,有些主动防御意思了。
正因如此满清在长江沿线打造几处屯了重兵的坚城,这些坚城储藏了大量粮食。作用就是消极防御,让护卫队不敢绕过或避开后向前攻打,因为如此做乃是此时的兵家大忌。属于后路不稳、粮草供应不保险,等深入敌境敌人四处合围乃取败之道。
满清是准备利用其有几倍兵力优势;有坚固且物资充足的据点;遇攻打纯防御、若避开可断后路的战术将护卫队拖在长江一线打消耗战。
这样选择也是满清无可奈何的,原因是他们原来寄托短时间内平定江南的目标没有完成。另一个秘而不宣制造与护卫队同级别火器的目标同样不算十分成功,却是也有些成效。<
第二六七章 云南局势的剧变
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满清不是战场初哥菜鸟,这样布置实际上并没有不妥。那知从军事上看没什么毛病的布置却发生了军事以外的风云变幻,造成云南清军一下溃败,战局靡烂。
意外的风云变幻是在云南清驻军中最大的金声桓、李成栋两部人马叛变了。二人之所以会在这时候如历史上一样反叛乃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所以其它因素的改变不会改变二人的反叛之心,反而因历史改变使两人反叛时间提前了一些。
说到历史上两人及其他一些人会投降、会此时反判,主要是当时满清与吴三桂合作干脆利落打败了李自成,而李自成当时已经成势,官军已经无力阻挡了。
就是这样一支强军被满清打败后被千里追杀,况清军与明军在辽东打了十几年有挫胜仗多,唯能抗敌唯有辽东铁骑,等辽东铁骑与清军合为一伙,剩下的明军一是恐惧,二是知道其他将领靠不住,于是金声桓随左良玉、李成栋高杰被暗杀后都投降了满清。
在这时失败主义占据绝大多数将领的思想,所以左良玉、刘泽清等人干脆投降,不愿投降的高杰、黄得功、白旺等人都被暗杀了。
在恐惧与如大山倾倒之势压力下明军、义军直接投降的成风,但历史上清军下江南后也是锐气大减,实际上与李自成进京城后表现差不多,区别只是李自成碰上吴三桂勾结满清,仓促作战刚塑造的不败金身被这两家联手打破了,清军十几年塑起的不败金身却没有其他力量打破。
可清军的不败神话在江南渐渐褪色,反而在江南对付南明军队、李自成残余部队、大西军残部上立下大功的金声桓、李成栋觉得没有受到相应的嘉奖与待遇,反而受到满人、文官的欺侮。
在这样的情形下历史上这些人忍无可忍中反叛了满清,这些人历史上如此情形下愤然反清的。这些情形在此时也一样存在,如清军比历史上更加脆弱,在讨好汉人上比历史上虽然步子与力度更大一点,但享受这些好处的主要是文臣。
武将方面左良玉、刘泽清、刘良佐等人虽被封了王,但直接兵权却是被架空。如左良玉手下金声桓等都独掌一军。而金声桓、李成栋等虽封了伯侯,职为提督,后勤仍旧如大明一样却受低级文官制压,另外还有满人高官指挥,所以名为高官也不自由。
满清落毛凤凰不如鸡,却不能完全放下架子仍然搞满人为尊,另外大明的好东西不学将以文制武学会了,如此行为让那些武将怎么甘心情愿。
以往满八旗威势尚在还好,看到护卫队已经完全占领了长江以北及四川,满清为防备护卫队在军事上捉襟见肘颓势己显,金声桓、李成栋他们提前发难可以理解。
加上清军为与护卫队决战,在兵力上比历史同期更庞大,地盘却是更,致使发生与明军同样的军饷克扣、拖延,造成士气不振。
由于清军状况不及历史,金声桓、李成栋两人反叛带动了其他人的反正。这一来清军留在云南二十万多军队略多于联军,一下叛变了十万多,造成多个城市变色兵力上大窟窿外,还造成了清军内部互相猜忌,及严重的失去坚守的勇气。
正是如此在云南的剩余清军不敢坚守,纷纷逃离原来守卫的城市向后退却。这样做很好理解,因为兵力优势失去被包围了就是断绝外援迟早失败的下场了。www
另外由于矛盾积累已深,属于突然喷发,还因形势与历史上有较大的改变这场大叛变第一是杀性重,如历史上李成栋没有杀总督佟养甲,这时将满人高官全杀了。
除果断杀人外这次反叛还行动迅速,并与联军有些配合,一发动才三五日清军的布置已经成为一盘散沙,不跟着反叛的也先逃为妙,逃慢一点不是也跟随反叛就是被消灭了。
只因形势发展极快致使阿济格收到的告急文书一日数变,才几天云南全境完全失去。他别说无法从长江调军队过去稳定形势,能调兵也根本来不及。
云南如此剧变可长江对岸护卫队却迟迟没有动静让满清高层讨论来讨论去,却是谁也拿不出能兼顾两处的计划来。
没有人敢打包票护卫队会在半年内不过江,况且有半年不解决问题,二三十万大军赶到云南再回来也差不多半年了,这还怎么打仗将联军赶回去,清军再建立防线。
还有军费本来紧张,明确知道护卫队半年内不可能打过来,调大军去云南军事作用多大不说,那钱财却是真拿不出来。
此时满清兵力虽多却是两面受敌,江南虽富裕为抵挡护卫队不仅维持了近百万大军,还造枪铸炮钱财进少出多,又因向士绅要钱狠了点造成反抗的人与地方星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