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兀秃赶紧跪下大声说道:多谢可汗,我明天一定攻下金城。

    说这句话的时候,兀秃眼睛深处有一丝怨毒之色一闪而逝。

    清晨的阳光同样照耀在荒野之上,一支七万余人的大军,旌旗招展,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这是等水泉关大火熄灭,休整半晚上穿过水泉关而来的隋军援军主力。如今的鱼俱罗已经不满足于将突厥人赶走,救下金城。而是想着将西突厥处罗可汗和剩下的十万突厥大军永远的留在金城郡内。

    刘方,我隐隐有些不安,你率领所有骑兵加速前进,不用等步兵,赶紧去救援金城。

    刘方答应一声,命令传下去,很快两万多骑兵全速向金城疾驰而去。

    第二日,金城攻防一个上午的鏖战,城头上又是死尸累累,双方死伤惨重,西突厥近十万大军已经全线压上,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他们渐渐开始占据上风,四面城墙上加起来已经有四千余敌军冲上城头,和隋军在城头上鏖战,形势变得危急起来。

    巨大的体力消耗使隋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金城的城墙更已是千疮百孔,残垣断壁,有一种摇摇欲坠之感。

    城外处罗可汗见此,心中狂喜,终于要拿下这从城池了,只要有城内粮草补充,再以金城为基,牢牢守住水泉关,这一次对大隋开战,至少拿下了金城郡。

    越来越多的突厥士兵杀上城内,隋军士兵死伤惨重,四面城头只剩下不足两万人,韩子良浑身浴血,这时他似乎听见了南边传来的号角声,那是他们无比熟悉的号角声,是隋军的号角声。

    韩子良拼尽全身力气大喊:兄弟们,援军到了,让我们坚守到最后一刻!

    已经筋疲力尽的隋军士兵们纷纷怒吼起来,他们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冲上城头数以万计的突厥士兵杀去

    就在这个时候,南方天边传来万马奔腾的声音,处罗可汗转头看去,黑压压一片洪流向他们所在席卷而来。

    处罗可汗脸色剧变,嘶吼道:快吹号撤退。

    然而,这个时候撤退却已经来不及了。

    城头上这个时候有一万多突厥士兵,正在往上爬的和正往去跑的有三四万人,大营中还剩下四五万人。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九日,十万正在攻城的突厥大军仓惶北撤,被刘方率两万骑兵衔尾追杀,十万突厥大军大败,隋军追杀两百余里,斩首六万七千人,处罗可汗带领不足三万骑兵逃走。

    九月二十八日,路上因没有粮草,处罗可汗与吐谷浑讨要粮草无果,灭了吐谷浑大小十多个部落,惹恼了白兰王,双方一场大战,两败俱伤。

    十月十五日,鱼俱罗率领八万大军西进,白兰王聚集全族之力,凑了七万大军,双方一场野战,吐谷浑大败,白兰王带四万多残兵逃往青海湖畔。

    十月二十一日,隋军收服原来被吐谷浑所占领的西平武威和张掖三郡。

    至此,历时两个多月的大隋与突厥吐谷浑戈多部联军大战告一段落。

    如果说收回陇西城是赢得整个战局主动权的一战。那么,刘方一战打残吐谷浑则是隋军开始反攻的开始。而将突厥所有粮草和牛羊毁于一旦则可视为扭转整个战局最为重要的一环。接下来火烧水泉关则是决定整个占据胜负的关键,可以说当突厥四万大军在水泉关被烧死或者杀死后,便已经注定突厥失败的结局。

    近三个月的大战,几经波折,大隋虽然取得最后胜利,战果丰硕,但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隋也损失极大。

    参与守金城的八万大军,战死近六万多人,剩下一万多大军也近半受伤,金城郡鹰扬郎将宇文俊驰在突厥人最后半日攻城中壮烈牺牲。

    驻守陇西城五千人全部战损,陇西郡太守李元文自杀殉国。

    鱼俱罗从关中带来的十万精锐也战损两万余人。

    而最惨的还是金城和陇西两郡百姓,据战后统计,被突厥吐谷浑戈多部杀死和掳走百姓多达十五万人,无数财物被劫掠而走,数万户百姓家破人亡。可以说,经此一战,还算富裕的雍州元气大伤,隋帝杨坚下旨,金城和陇西两郡三年免税,让百姓休养生息,恢复民力。

    与两郡百姓家破人亡哭天喊地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隋皇帝和朝廷上下都为打得了胜仗,特别是得到了武威张掖西平三郡而欢欣鼓舞,大肆宣扬陛下英明神武。当然,军队中活下来的人,也会因为获得了丰厚的封赏而欣喜。

    大业十一年,十一月一日,大隋天子封赏旨意和朝廷最新任职命令终于到来。

    首先,武威张掖和西平三郡纳入雍州管辖,各设一府军队。另,雍州刺史与行军总管各设一职,军政分离。

    然后便是从上到下的封赏。

    大都督鱼俱罗加食邑一千户,加封骠骑大将军,加封韩国公,暂代雍州行军总管。

    金城郡太守陈三思加食邑八百户,加封河阴县公,官升雍州刺史。

    大将军刘方加食邑五百户,加封清水县公,兼雍州长史。

    :现金更送上,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求收藏————




第三十三章 朝中有小人作祟
    (非常感谢‘crr’和‘aphary’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天水郡鹰扬郎将韩子良加食邑五百户,加封蓝田县开国伯,官升从四品昭勇将军,兼天水郡鹰扬郎将。

    陇西郡鹰扬郎将李落歌加食邑五百户,加封文峰县开国伯,官升从四品昭勇将军,兼陇西郡鹰杨郎将。

    果毅都尉裴元庆加食邑五百户,加封甘谷县开国伯,官升为金城郡鹰杨郎将。

    都尉王君临加食邑五百户,加封秦安县开国伯,官升正五品果毅都尉。

    封赏之后,隋帝的圣旨又表达最后一层意思——就是经此一战,大隋短时间内不但已经无力西进,而且大隋朝廷将以最快的速度运转起来,调集重兵驻守边关,在鱼俱罗和陈三思带领下修建军寨军堡,防备西突厥和吐谷浑残部反扑。

    当然,大隋朝廷还要精选能吏良官迅速平定新得的武威张掖和西平三郡形势,真正控制这三郡百姓和土地。

    王君临,此次大战,你居功至伟,单是战功当为我大军上下第一人,但却只官升果毅都尉,你心中可是有不服之意?武威郡城中,鱼俱罗临时府邸中,鱼俱罗看着王君临,若有深意的问道。

    末将没有不服之意。王君临面无表情,但心中却是暗自愤慨,他虽然在短短两个月内立下赫赫战功,但每一次都堪称是九死一生,稍有疏忽便死无葬身之地。可最后封赏与他所立战功明显不符,这让他怎么能够心服口服。

    鱼俱罗叹了口气,说道:此次朝廷封赏以你的结果最是不公,然后便是刘方。你可知这是为何?

    鱼俱罗话语中已经有考究之意,王君临自封赏下来之后,也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此时不用再想,便说道:末将以为当是朝廷中有小人作祟。

    鱼俱罗说道:武将打仗,文官评功,皇帝封赏。自秦汉以来便已成定例。你初入官场不足三个月,能想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

    王君临一咬牙,说道:敢问大都督,背后暗箭伤人之小人为何人?

    鱼俱罗略一迟疑,说道:刘方封赏太薄是因为有治书侍御史,监军王文轩弹劾其为抢功而不顾大局,致使大军被堵在水泉关以南,差点导致金城被破。这一点,其实也并不算强词夺理,所以刘方虽然是此次大战中战功仅次于你之人,但封赏最薄。当然,根本原因还是刘方与王文轩本身就不和,而朝中又没有人为刘方说话的缘故。

    顿了一下,鱼俱罗又说道:至于你,却是因为你火烧水泉关一战,倍受朝廷争议,特别是昌平王邱瑞带领数十名文官联名向陛下弹劾你为人残暴,甚至请求严惩于你。幸亏本帅上书力保,再加上你连立大功,最后陛下才不计你火破水泉关之功,也不计残暴之过。最终只是以你毁去突厥粮草大营之功,再加封果毅都尉和开国县伯。

    王君临脸色难看,沉思半响之后,问道:大都督,昌平王邱瑞对末将发难,是否因麦积镇张家勾结戈刀部,被满门抄斩一事。

    鱼俱罗赞赏道:没错,那张家女儿是昌平王邱瑞庶子小妾。

    王君临苦笑一声,说道:原来如此。

    鱼俱罗笑了笑,说道:其实以本帅看来,这邱瑞反而帮了你大忙。

    王君临神色一怔,说道:末将有些不明白,请大都督解惑。

    鱼俱罗说道:古人云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你可知这是何意?

    王君临闻言,浑身一震,瞬间脸色变得苍白,额头渗出冷汗,脸显后怕之色,他突然发现他这些天一心想着升官,取得高位,却将无形中的危机给忽略了。

    他在短短两个多月从一个士兵,晋升为正五品果毅都尉,这在大隋建国以来都是头一份的。而他在大隋没有半点根基,即使有鱼俱罗给他撑腰,但也无济于事,因为鱼俱罗本身也只是一个武将而已。

    而大隋的天下却是门阀世家的天下。细细想一下,这一次封赏之人,鱼俱罗作为开国大将,一军统帅不算,只有他和刘方二人不是门阀世家之人。看裴元庆韩子良宇文寒峰等人哪一个不是门阀世家嫡系。再看独孤陌玉,犯了如此重罪,换做是其他人,早就被砍了头,全家都被抄斩。可事实上,独孤陌玉只是被免去雍州总管一职,闲置在家,独孤家族更是没有受到半点影响。

    鱼俱罗眼见王君临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不由一脸赞赏的点了点头,说道:你应该庆幸,这一次若非你立下赫赫战功,已经入了陛下之眼,即使是昌平王邱瑞都已经无法随意揉捏于你,否则你如今除了死,只有亡命天涯之路了。

    王君临单膝跪地,一脸真挚的说道:末将多谢大都督提携点化之恩,以后必将为大都督效犬马之劳。

    鱼俱罗坦然接受王君临大礼,说道:起来吧!

    王君临起身,鱼俱罗又说道:昌平王邱瑞此人极为好面子,而且睚眦必报,张家人的死活他其实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但你一个小小的果毅都尉敢不给他面子,借势灭了张家,他便不会放过你。我已经得到消息,邱瑞已经找人意欲调动你前往京城军中任职,到时候在京城重地,你一个小小的果毅都尉,手中又无兵权,昌平王府想要害死你易如反掌。

    王君临闻言,脸色一变,说道:请大都督庇护末将。

    他知道鱼俱罗有拉拢他的意思,但他同样相信鱼俱罗所说句句属实。所以,他此时心中杀机如潮,心中暗暗发誓,终有一日势必将马踏昌平王府,血溅邱氏族人。

    鱼俱罗说道:我会替你向朝廷和陛下请示,将你放在边军任职,担任高台城守将,麾下五个团,两千骑兵,三千步兵,共计五千人马。你可愿意?

    王君临闻言,顿时大喜,连忙说道:末将愿意,多谢大都督。

    能够担任一方主将正是王君临心中所愿,虽然只有五千人马,但在面对昌平王府这等庞然大物时也感觉有了一点点底气不是。

    王君临在第二日便带着他本来的一千部署离开了金城,前往张掖郡往突厥方向的边关重镇——高台城。他另外四千个新的部属,是随刘方和裴元庆追杀吐谷浑余孽的大军中的一部分,大军往回撤的时候,这四千人奉命留守高台城。

    三天后,王君临带人来到高台城时,四千守军和管理城中百姓的十多名官吏全部出城迎接,没有人敢怠慢丝毫。

    因为毒破陇西和火烧水泉关这两场战役缘故,王君临如今凶名卓著,毒名远扬,即使是最桀骜不驯士兵,或者资格再老的都尉,都不敢在他面前摆任何架子。开玩笑,一桶毒毒死一万多人,一把火烧死四万人。这种事迹远比带领大军斩杀十万,甚至二十万,还要让任何人震撼。

    王君临当场宣布了鱼俱罗的最新任命,这不光是他成为高台城守将的任命,主要是他成为果毅都尉,麾下有五个团,每个团都有统领一千军队的都尉。

    得益于鱼俱罗的照顾,王君临麾下五个都尉都是王君临的老部署。

    王君临因昌平王邱瑞带人弹劾他残暴不仁,最后所获得的封赏不足他所立赫赫战功五分之一,但这些军功却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人敢抹杀,在王君临极力要求和推荐下,鱼俱罗也极为给他面子,将他的这些战功分润到了王君临的老部下身上。

    如今,王君临麾下五个都尉,分别是周虎武三姜木啷李祥和苏长青。乔正伟等还活着的十来个斥候也被提升为百人长。而武四表示愿意成为王君府的家将,侍奉左右,王君临劝阻无果之后,也欣然接受。

    高台城这四千人原本有四个都尉,武三等四人占据了他们的位置,这四人自然心中不爽,但却不敢在王君临面前表现出来,在王君临客气的给他们一人送了五十两银子作为盘缠之后,便爽快的和武三武四姜木啷和苏长青四人做了交接,然后很痛快的离开,回雍州总管府,那里自然有他们新的任命。

    进入高台城,将城防部署好之后,王君临便迫不及待的带领五十名亲兵开始巡城。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得到的第一个自己绝对说了算的城池,虽然面积规模小了一点,人口也不多。但他依然兴致高昂。

    高台城是紧靠祁连山余脉高台山而建,城墙高有三丈,而旁边的高台山高约三两百米,颇为险峻,四周陡光滑,难以攀爬,且是一座石山,山上全部是花岗岩,这高台城便就地取材,用山上方石所修建,坚固异常。

    高台城面对西突厥方向呈弧形,长约有五里,宽只有三里左右,可容纳三四万人,目前除了五千驻军外,还有本来就住在其中的一千余户汉胡混杂的百姓。



第三十四章 大好机会
    按照王君临从鱼俱罗哪里听到的消息,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中,会从雍州其它方向强行迁移三千五百户汉族百姓。

    在城墙上走了一圈,王君临便去了军营,这一进去,便发现军营之中还有三百多伤兵。这些受伤的士兵是在最后几次与吐谷浑军队大战时所受的伤,这个时代伤员最是经不起长途跋涉,只能就近留在这里养伤,说是养伤,其实和等死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一些伤势较重的上面都已经开始给他们后方的亲人发放抚恤金。

    王君临皱着眉头,看了一会两个屠夫一般军医,伸着一双肮脏的手很粗鲁的为这些伤兵处理伤患,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你们他娘的这也叫治疗,这种治疗轻伤也变成重伤,能多活几天也被你们弄死了。王君临忍不住爆了粗口,但平日间很嚣张的两个军医吓得跪在地上发抖,不敢有任何的反驳。也就这个时候,王君临才真正认识到自己如今的凶名有多盛。

    事实上,王君临也不是医生,但是作为一个后世顶尖佣兵,自然知道最基本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手段,比如最简单的高温消毒这一条,还有知道病人居住的环境越干净越好。

    于是,他命人烧了很多干净的水,让人先把那两个十天半个月都不洗脸洗手的军医洗涮干净,然后严令这两个军医,看完每一个伤患都用柳枝水洗一遍手,敢少洗一次就罚十次军棍。

    隋朝的军队不比宋元明时期,军中医生的地位并不高,主要是因为经过他们治疗的伤兵十死一生,甚至这一个活下来的与他们关系也不大。

    在很多士兵看来,军中有没有大夫并不是很重要,因为这些军中大夫能干的事情实在是太简单了,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军中老兵没有不会的。

    这不是说这个时代就没有高明的大夫,主要高明的大夫绝对不会来军队任职,甚至更高明的医生,也就是那些被称为高人或者神医的,病人不带重金上门,他们绝对不会出手的。
1...1617181920...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