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这样的训练过程堪称残酷,若是换做其他人,这般严酷的训练,几日下来,很有可能会引来士兵们的不满,甚至兵变,但是面对大名鼎鼎的毒将王君临,没有人敢违背王君临的军令,随着王君令一声令下,四千人便以百人为一队开始跑着离开军营。

    王君临下了点操台,也参与到了跑步之中,他同样需要提升自己的实力,而战场上一名将士的实力并不只是武力和厮杀,有时候耐力也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一场厮杀持续大半天,甚至一整天都有可能,而一场战争打上数月,乃至数年时间再正常不过了。历史上勇武的大将因耐力不行,体力消耗过度被小兵轻易杀死的不在少数。

    而跑步便是提高一个人耐力最基础的锻炼。特别是这个时代,军队能否跑步,能否坚持无休止的行军,实在是太重要了。所谓兵贵神速,靠什么神速,骑兵自然有战马,步兵却只有两条腿。追敌的时候能跑的军队,就能多杀敌。撤退的时候,能跑的军队就能更容易撤走或者逃走。

    深秋渐冷,但麻雀依然成群的在荒野之中找食,南城门口两侧同样如此。忽然一声冲天的爆喝响起,放佛炸雷一般,惊的飞鸟仓惶离开,城门内冲出来一群士兵,个个全副武装,在一人带领下,嗷嗷叫着冲出了军营。

    没错,领头之人正是王君临,为了激起大家训练热情,他一马当先的跑在了前面,而且冲出城门后,他并没有沿着官道跑。

    而是选择路面很不平的荒野,向高台山跑去。

    后面的队伍虽然心中疑惑,但自家将军在前面带着跑,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也跟了上去,毕竟都是老兵,即使平时跑步训练少,但是几场大仗下来,行军何止千里,也已经锻炼出来。四千军队全部追上王君临,没一个掉队。

    但没过多久,有一些人便渐渐追不上了,与王君临的距离了越拉越远,按照跑长跑的习惯,大家都会匀速前进,省时省力,但王君临完全相反,几乎全程保持快速,这种方式在前面速度会快很多,但到了后面基本跑不动,只是王君临不减速,所有人只好也以这种速度跟上。

    全副武装的负重跑在没有路的荒野中是非常消耗体力的,而且需要很高的技巧。

    不过,大家不缺技巧,也不缺体力,只是不习惯这种全力冲刺的方式,过了一会儿,前面开阔了些,出现了一跳河,这条河大家也熟悉,宽七八米左右,深不过膝盖,下面都是鹅卵石,河岸两侧地势平坦许多,虽然杂草丛生,但不影响奔跑。

    大家以为果毅都尉大人会顺着河岸跑的时候,正欢喜着可以调整一下,就发现王君临一下子跳入河流中,逆流而上,玩命朝前奔跑,就像后面有追兵似的,所有人大吃一惊,但也纷纷跳入河流里面。

    队伍最后面负责压阵的武四看到这一幕,脸色微变,搞不懂王君临为何会如此,不过一些打老了仗的老兵,隐隐有些明白王君临的用意了。

    顺着河流跑了十几分钟,王君临上了岸,朝对面高台山脚下一个山坡冲去,山坡高百米左右,刚刚在河流里艰难奔跑了十几分钟,体力耗尽,许多人已经掉队,大家看到自家主将竟然不知疲倦一般冲向山坡,脸色都变了,但却不得不咬牙坚持。

    如果是匀速,这点难度对于大家来说不算什么,这种一上来就全力奔跑的方式彻底打乱了大家的习惯,体力消耗非常大,不过这样的跑步才与真正的实战没什么区别,打仗的时候,不论追敌,还是撤退,怎么可能一路上全部平坦的路面,遇到河流山坡挡路太正常不过了,而且形势所迫,需要全力奔跑,更是常态,敌人是不可能让你一直保持匀速奔跑的。

    王君临没有管后面的人,他今天除了给麾下人马一个榜样,一个新的训练方式之外,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训练。他长跑之所以这么厉害,却是因为在后世不管是特种兵,还是佣兵,负重沙漠丛林山地等特殊地形越野长跑训练乃家常便饭,他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冲到半山腰的时候,王君临留意了一下身边的人,还有四百多个紧跟着,其中有近百人身法灵活,总能找到最适合的落脚点,身体飘忽不定,还懂得借手上力气加速,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斥候。

    冲上山坡后,前面是一道二三十度左右的陡坡,出现一片灌木林,看不清哪里可以落脚,这种地方冲下去的惯性非常大,很难掌握身体重心,稍微不注意就会撞上树木,万一踩到松软的地方,很容易摔倒,如果踩到空陷的地方就麻烦了。

    王君临脚不停蹄的继续狂冲,如履平地一般,总是能准确判断哪里泥土坚硬,哪里松软,哪里不能踩,身体时而旋转,时而侧滑,时而跳跃,以不可思议的度朝山坡下面冲过去。

    后面跟上来的士兵们看到这一幕,苦着脸一咬牙,朝下面狂冲过去,运气不好的,脚下一空,身体摔倒,蹭破皮算是轻的了,地面断裂的树枝树桩不小心撞一下,疼半天,还可能流血。不过这点场面比起战场上的厮杀差远了,并不会吓着士兵。

    王君临回头看了一眼,便继续狂奔,下了山坡后,顺着峡谷继续奔跑,峡谷是干涸的河床,地上到处都是裸露在外面的石头,或大或小,将去路挡住,想要通过,最好的办法就是踩着石头奔跑,但石头堆叠的未必结实,有时候一踩就失去重心滑到。

    奔跑中,王君临就像灵巧的猴子,手脚并用,不断跳跃前进,背着的十公斤负重就像不存在一般,每一次跳跃奔跑都非常敏捷,踩到松垮的石头,王君临身体总能诡异的扭动,朝相反方向继续前进,根本不去管重心问题,就像一辆只知道前进的汽车在狂奔。

    后面追上来的战士看到这一幕,学聪明了,没有盲目的往前冲,而是观察着王君临的奔跑方式,等基本掌握后,嗷嗷叫着冲进了石头堆。

    只是,这会儿的王君临已经闯过了河床石头堆,站在一块巨大的白色石头上,看了一眼已经拉开队形的士兵,又跳下白石,冲进了刚才那条河流,开始顺流返回,和大家拉开了很长一段距离。

    荒野,齐膝深的河流,山坡灌木丛林,石头堆,每一处都不适合奔跑,更何况所有人盔甲兵器,负重都在十公斤左右,这绝对是挑战人极限的越野路线,也是考验士兵意志力和锻炼身法技巧的路线,姬枫看着大部分士兵虽然渐渐掉队,但都能够咬牙跟上,便暗自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士兵吃苦和意志远比后世士兵要强的多。

    他知道等不了几年,乱世就会到来,而在乱世安身立命的唯一本钱便是麾下军队,这是他麾下第一批军队,他要将他们打造成铁军,成为自己枭雄天下的基石。

    一个个掉队的战士正艰苦的爬行着,脸上流露着痛苦之色,但眼睛里却跳动着兴奋之色,士兵中的聪明人或许不多,但是能够经历一次次战争而活下来的人,也绝对不会笨,对战争的理解更是极为深刻,他们已经明白这一项跑步训练的重要性了。

    说直接点,这种越野负重跑步,就是应了四个字——兵贵神速。

    王君临顺着河流而下,然后穿过一片树林,回到了高台城营区,站在训练场上,身上依然穿着盔甲,背着弓箭和战刀,里面贴身的衣服已经全部湿漉漉的,不断往下面掉水,地面都湿透了。

    他看了看日头,开始计时,辰时三刻是他定下的最后时间。

    两更送上,求收藏,求推荐,求捧场和月票————




第三十七章 西突厥政变
    (非常感谢‘书友18672397’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等待麾下士兵跑回来的时间充满了期盼和无奈,还有一些失望,足足一刻钟之后,才有几个人出现在营地大门口,踉踉跄跄的,跌倒了爬起,狼狈不堪的小跑过来,体力透支的非常严重,待看到正掐时间等待的王君临,一个个咬着牙,爆发出最后的力气,发起了最后几百米的冲刺。

    待冲到王君临跟前时,一个个报告自己所在团队火,以及自己的职位和名字,每个人身体疲惫不堪,瘫软在地上,一时起不来了,看向王君临的目光中满是敬意。这一路上跑过来,大家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对于王君临的实力,大家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个时代弱肉强食更为纯粹,在王君临凶名和毒名之外,王君临用实力征服了他们。当然,跑步只占了个人实力中很小的一部分。

    很多士兵一回来,便累的瘫倒在地,但一看王君临直直站在那里,赶紧又颤巍巍起身,艰难的站立好,目视王君临,眼睛里满是狂热的敬意,自觉排成队伍,大口喘气恢复体力,看向不断回来的其他人。

    足足等了半个时辰,终于所有的士兵全部回来,除了十几人摔的轻伤之外,没有一个人倒下。这样的结果,比王君临预想的要好一些。

    现在去弓马训练场,每个人拉弓一百次,然后再劈砍战刀一千次,刺杀铁枪一千次,挥盾一千次。一个时辰之内完成者休息吃饭,完不成者中午只有稀粥。没有干饭可吃。最先完成的五百人,有肉吃。王君临下达了新的训练命令,并且带头开始训练。

    一个时辰之后,在接近中午的时候,在王君临特意交待之下,提前准备好的饭菜放在外面,所有人就在外面吃饭。正如他训练之前所说的那样,前五百名士兵每人一块羊肉,一个个满脸兴奋,这种兴奋不光是有肉吃,更多的是完成了艰苦的训练,并比大部分人要更早完成训练的成就感。

    另外还有两千六百人心情也不错,他们在吃干饭。剩下的九百多人,除了一碗稀粥之外,什么都没有,一个个脸色难看,没有干饭和肉吃也就算了,还有承受同伴的嘲笑,特别是其中有四个队是因为近半人没有按时完成训练任务,导致整个队的人都喝粥,这些连累战友的人更是感觉羞愧欲死。

    中午吃完饭之后,军队休息了半个时辰,王君临又下令开始训练。这是一个五百米障碍场,是姬枫结合后世特种兵训练用的五百米特种训练障碍场,又添加了这个时代战争的特点,研究了一个多月,才修建出来的。

    这种训练在后世军队中被称为魔鬼训练,王君临亲自示范了一遍之后,让大家先各自体验尝试了一遍,然后便下令每人跑两次全程,距离算起来只有一千米,但因为同样有时间限制,每个人都不得不竭尽全力的跑。所以,两个全程下来,所有人都变成一滩烂泥,喘气如风箱,感觉肺部都快要炸开了。

    和上午一样,现在去弓马训练场,每个人拉弓一百次,然后再劈砍战刀一千次,刺杀铁枪一千次,挥盾一千次。一个时辰之内完成者休息吃晚饭,完不成者依然只有稀粥。没有干饭可吃。最先完成的五百人,还是有肉吃。另外,从明天开始,就按照今天的程序自行往下训练,上午和下午的训练跑步和跑障碍后不再集合,先跑回者,直接进行后面的训练,整体进行时间排名。

    光阴荏苒,时间已经到大业十二年春天,王君临已经在边关高台城担任主将大半年时间。

    在去年西突厥战败后,各个部落损失惨重,处罗可汗威望大降,波多法王与兀秃趁机暗中密谋,联络拉拢各个部落,终于在年初发动兵变,杀死处罗可汗,兀秃为西突厥新可汗,自称统叶护可汗,而波多法王则成为西突厥国师。

    在波多法王一力主导之下,统叶护可汗主张与大隋议和,派出使者请求大隋册封,同时向大隋求亲,愿娶大隋公主为可敦(突厥皇后称呼)。

    在这之前大隋已经以义成公主和东突厥和亲,稳定北疆近十年,如今能够再与西突厥和亲,隋文帝欣然接受,这件事情朝廷已经开始准备多日,王君临听说派往西突厥的使团这两天就会来到高台城。

    在这大半年中,王君临在干好本职,守好驻地边关,以他独特创新之法苦练精兵,逐步彻底掌控麾下五千人马的同时,也跟着武三武四苦练武功,打熬身体,虽然还不是武三和武四的对手,但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这大半年来,王君临亲自给自己打造了一把刀和一副板甲。这把刀所用材料是王君临耗费五百两银子买的精铁所打造,当然他所打造的刀与这个时代战刀不同,比如上面多了一个血槽。

    而且,王君临的这把刀和这副板甲,可以算是钢刀和钢板甲,从准备材料,到一次次研究尝试打造,他用了足足三个月时间。

    他先是让人找来煤炭,然后又将煤炭烧成焦炭。

    烧焦炭其实和烧木炭流程方法一样,先是在一个半封闭的炉子里将煤石堆积起来,然后用柴火点燃,让煤炭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下慢慢燃烧,让煤石里面的烟气,杂质全部从烟囱里飞走,等烟囱里不再冒烟气的时候,就把水灌进去最后得到焦炭。

    但就是这样一个最原始的方法,王君临研究摸索了半个月才有成果。当然,这也就是他知道大体的路子,换成这个时代任何人,不知道方向的话,花费再多的时间也弄不出来。

    事实上,王君临的这个法子是最愚蠢的方法,因为这样烧出来的焦炭一多半的煤石都会被烧成灰,只有三分之一的煤炭变成了焦炭。

    有了焦炭,然后就是炒钢,为此,王君临又耗费了半个月找工匠弄出来一个抽拉式的鼓风机,因为焦炭不容易点着,没有鼓风机的话,很难保持持续的燃烧。

    而每一次王君临炼铁的时候,都把府中最强壮的两个护卫累的趴下。因为这需要他们两人持续不断的用力扯动鼓风机的风箱。

    这个过程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后世研究早就知道铁之所以是铁,而不是钢,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碳元素的含量多少上面。

    为此,王君临想破了脑袋,才想起一种加入到铁水里面可以烧光里面碳的矿物质,又派出护卫找来这种矿石,并让护卫砸成粉末,一次次的添加这种矿粉到铁水里面,搅动着试验。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让铁水里的碳被烧光,最后直接通过烧化铁矿最后得到了最基础的钢。

    有了百炼钢,后面打造兵器就相对容易多了,但也耗费了王君临一个月时间,才打造了一把带有血槽的厚背战刀和一个钢板甲。

    没办法,在这个很容易死去的年代,又干的是最容易死的职业,他只能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实力,可是他已经错过了筑基的年龄,武力想要提升太难,只能从外力着手。

    另外,在这大半年中,王君临率领手下和西突厥又进行了大大小小十数次战斗,不过每一次上报战功时,他都将功劳给了部属,所以他依然是正五品果毅都尉。

    清风习习,正是三月春暖花开时节,温暖的阳光洒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天空一碧如洗,湛蓝得如同毫无杂质的蓝宝石,入眼是被春风吹绿的崭新娇嫩的草色,一朵朵不知名的娇黄小花从草棵子里探头伸出,风吹过,它们微微地点头,略带一丝凉意的清风将芬香的草香一同送至,令人心旷神怡。

    一只草原猎鹰在蓝天下盘旋飞翔,犀利的目光注视着一队五百隋军骑兵护送的车队在荒芜的河西走廊里面不紧不慢的来到了高台城。

    边军生活苦寒,吃食方面更是简单可怜,果蔬就不用说了,一年有时候都见不了几次,为此王君临每个月一次以巡逻关边为名,带领骑兵打猎改善伙食,顺便也算是练习骑兵弓马。

    今日,王君临正在带两千骑兵打猎,有亲兵从高台城纵马而来,向王君临躬身行一礼,说道:将军,鱼总管和朝廷钦差已到高台城,总管命你立刻回去。

    相比去年,王君临对这个世界逐渐了解熟悉,自身的生活习惯和言行举止也渐渐与这个世界没什么两样。

    王君临本来就是一米八五的身高,且肩阔腰圆,浑身肌肉既不张扬却充满力量,而经过这大半年独自统兵打仗,他性格变得越加沉稳,考虑事情也越加成熟。

    听了亲兵汇报,王君临点了点头,微微一笑,早在前日鱼俱罗便派人给他送来秘信,言称朝廷派出突厥使长孙晟出使西突厥,只是他没有想到鱼俱罗竟然亲自送长孙晟赶了过来。



第三十八章 突厥使
    长孙晟此人,王君临在后世时,所了解的隋朝历史中也听说过。是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

    史书记载,长孙晟生性聪慧,涉猎书史,擅长骑射。北周时期,长孙晟仅任司卫上士奉车都尉。隋朝建立后,历任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十余年中,虽未指挥过大的作战,但凭其出众的谋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走,回城。王君临一声爆喝,率先催马离去,两千骑兵紧跟其后,向高台城疾驰而去。

    高台城隶属于雍州张掖郡山丹县,这大半年为了防御西突厥,大隋又在山丹县靠近西突厥一方修建了大石民乐两座坚固的城堡,与高台城互为犄角,不管突厥人对那一座城寨发动进攻,都会受到另外两个城寨的威胁。其中以王君临所在高台城为主,驻有五千兵马,大石和民乐各只有一千五百人马,总计八千人。
1...1819202122...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