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王君临在门外等了片刻,便见一名看起来三十多岁,长得颇为美颜的妇人和侍卫走了出来,这妇人仔细打量了王君临一眼,可能没想到王君临会长的这般俊朗,神色中有些意外,向王君临微微一礼,说道:我是公主座下何尚宫,请王将军跟我来。

    王君临不敢怠慢,抱拳回礼道:劳驾何尚宫了。

    尚宫是隋唐时期宫中女官的一种官职,王君临本来不知,是来之前长孙无忌随口提起过这位何尚宫,说本是信义公主的乳娘,从小将信义公主带到大,这尚宫之职也只是这次隋帝加封杨慧芳为信义公主,顺便才加封的。听长孙无忌所言,这何尚宫虽是下人,又是妇人之流,但却会读书诗字,且做事老练,长于琐事,心智不弱。

    传说中犹如魔王一般的毒将王君临不但长得这般俊朗,而且表现得温文尔雅,这让何尚宫再次感到意外,心想果然人不可貌相,但又想或许是谣言不可全信。

    王君临在何尚宫的带领下进了内室,抬眼看去,被纱帐遮住的床榻之上躺着一个身形娇小的女子,若隐若现,只能看见人影,看不清样貌,而床榻之前两名侍女看见他如临大敌,脸有惊惧之色。

    王君临心中苦笑一声,单膝跪地,朗声说道:高台城守将,果毅都尉王君临参见公主殿下。

    王将军快快请起。纱帐之后传来女子声音,极为悦耳动听,但却透着虚弱和一种忧伤。

    王君临心底深出生出一丝怜惜,这让他想起了在这个时期另一个即使在后世都被不少人所熟知的隋朝和亲公主——义成公主。

    义成公主如今是东突厥启明可汗的可顿,但王君临却知道按照原本历史,这位义成公主这一生嫁了四个男人,启明可汗死了之后,按照突厥人的传统,她又嫁给了启明可汗的儿子始毕可汗,而后者死了之后,他又相继嫁给了小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后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被后世称为最悲催的和亲公主。

    眼前这位信义公主若是没有意外发生,命运多半和那位义成公主差不多。

    脑海中胡思乱想着,王君临说道:卑职多谢殿下。

    王君临起来之后,信义公主不再说话,而是何尚宫说道:听侍卫说王将军也会医术,随行医官和高台城中的大夫都说公主殿下是水土不服所致生病,王将军可有办法医好公主殿下。

    王君临说道:卑职需要给殿下诊断之后,才能下定语。

    何尚宫说道:如何诊断?可是需要把脉。

    王君临说道:不需要,我只需要看一下公主脸色,然后问清公主症状便可。

    这何尚宫有些为难,隋时男女之别没有宋朝和明朝那般极端,寻常未嫁女子也可抛头露面,但是眼前这位可是公主殿下,而且是要和西突厥和亲的,所以让王君临在闺房之中见了却是有些不妥。

    此去西突厥,这一路上还要麻烦王将军护送,提前让王将军见上一面,也没有什么不妥。何尚宫正在犹豫,信义公主却已经说道。

    何尚宫立刻说道:是,殿下。

    话音一落,她便带着两个侍女拉开的纱幔,将信义公主扶着坐了起来。

    王君临毫不客气的抬头看去,不由心中怜惜更甚。

    此女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中充满难以掩饰的忧伤,面容苍白,两靥之上病态明显。只是坐起来,便有些微微娇.喘。面容白皙娇美,身形娇柔,坐在那里闲静得似姣花照水,真是病如西子胜三分。

    如此漂亮,惹人恋爱的女孩才十六岁,正是豆蔻年华,被父母疼爱的时候,却要背负着整个大隋与西突厥和亲的重担。

    刚才隔着纱幔,信义公主同样没有看清王君临的长相,所以王君临打量信义公主的同时,后者同样在打量这位传说中以一已之力毒死十数万敌人和烧死十数万敌人的毒将。

    和何尚宫一样,信义公主同样没想到王君临会是这般样貌,虽然身体也魁梧,但绝没有传说中超过一丈,更没有什么獠牙之类的恐怖之样。

    相反,王君临的面容棱角分明,如刀削一般,再加上神色沉稳,眸中精光湛湛,自有其吸引人之处,特别是此时王君临因为要看清信义公主的脸色,两人便不免目光对视,信义公主顿时心如鹿撞,苍白的俏脸上出现两片嫣红,她长这么大,什么时候被年轻男子以这样灼灼的眼光注视过。

    王君临发现信义公主娇羞之态,感觉惊艳的同时,也是略有尴尬,轻咳一声,说道:殿下是否有食欲不振精神疲乏之症状。

    信义公主说道:有的。

    王君临又问道:殿下是不是这几日睡眠也不好,而且心慌胸闷,有时还会腹泻呕吐。

    信义公主眼睛一亮,突然对王君临多了几分信心,说道:王将军所言症状,我都存在。

    王君临说道:医官诊断没错,的确是水土不服的症状。

    信义公主说道:王将军可有办法医治。

    王君临说道:卑职正好有一方法可医治和防范水土不服,公主只要照此方法施为,定能让玉体康复。

    信义公主闻言,不由大喜,说道:王将军请说。

    王君临说道:可有笔墨,卑职这就将药方写出来。

    何尚宫赶紧去准备笔墨,信义公主大为意外的说道:没想到王将军还识字,更会写字。

    王君临苦笑一声,说道:难道卑职看起来很像一个粗俗之人。

    扑哧一声,信义公主忍不住笑出声,声音如银铃一般,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赶紧解释说道:我们都是被别人的传言误导了。

    王君临说道:虽然空穴不来风,但世人多愚昧,所谓传言多会夸大其词,甚至胡编乱造,歪曲事实的多。就如,在我大隋百姓之中,多有传言说突厥人吃人肉,全部粗俗不堪,残忍邪恶。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突厥人也是人,只不过因为他们地处北方苦寒之地,所吃所用,所穿所住都远远不够,再加上他们文化教养远远达不到我朝,所以才喜欢做一些劫掠他族之事。当然,突厥人的生活条件的确艰苦,生活习俗刚开始也定会有所不适。

    信义公主认真的听完王君临所说,默默的点了点头,说道:多谢王将军。她当然知道王君临在趁机开导她。而且效果也很不错,也解开了她对突厥人的一些错误认识,心中对未来的恐惧一下子减弱很多。

    这个时候,何尚宫已经让人准备好了笔墨和桌凳,王君临便坐下将药方写了下来。

    王君临在后世的时候,他外公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他从小又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所以学了一手好字。来到这个世界大半年后,他也一直在学习古体汉字,翻读这个时代读书人所看的《论语《春秋《史记《礼记等书同时,又重练了书法。

    信义公主碍于身份,不好如何尚宫那般站在旁边看王君临写字,心中却是好奇的很,努力伸着可爱的小脑袋,就是看不见,心痒痒的很。不过她看着何尚宫目瞪口呆的神色表情,便知道王君临恐怕写的很好。因为她知道,何尚宫却不是普通的婢女,本是书香门第的小姐,不过却是前朝犯官之后而已。甚至,信义公主写字也是何尚宫所教的。

    王君临将药方写好之后,交给再看向王君临时目光已经有所变化的何尚宫,说道:按照这个药方烧熬药汤,每日三次。另外,公主可让人做一个香囊,挂在胸前,香囊里面装上苍术藿香白芷橘皮佩兰艾叶大青叶金银花等药材。其次,从现在开始公主不可服用凉水,只能服用烧开的热水。最后一点要求,公主一定要好好休息,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公主只要按照卑职所说去做,最多七日,便可身体康复。

    王君临在后世时为佣兵,走南闯北,什么地方没有去过,戈壁沙漠和热带雨林这两个最容易让人水土不服的地方更是去了不少次,刚开始他也有过水土不服,所以他刚好知道一个药方以及如何医治和预防。

    当然,水土不服放在医学发达的后世实在是不算什么,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或者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办法医治。

    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会死人的,若是身体强壮的青壮男子,抗过去了,也就好了,可是体弱之辈,死亡率太高了。就眼前信义公主,若不是遇见王君临,十有**便难以抗过去。

    :两更送上,求捧场,求收藏,求月票和推荐票的支持。




第四十一章 钟鼎文
    那就有劳王将军了。信义公主不敢与王君临对视,略低着头有些害羞的说道。

    王君临也发现自己这样注视着一位即将要和亲的公主不太合适,同样低头说道:这是卑职应该做的。

    顿了一下,又说道:公主若是没有其它事情,卑职先下去准备药材去了。

    说完,王君临便抱拳一拜,转身离去。

    信义公主看着王君临的背影发呆,直到侍女关上门,才收回目光,拿着何尚宫递过来的药方,眼睛发亮的看了半响,眸中有异光流动,半响之后说道:嬷嬷,他真的是那位毒将吗?怎么

    何尚宫看着信义公主竟然见了王君临之后,整个人都变得精神了一些,也不像之前那般忧郁,笑着说道:正如王将军刚才所言,世人传言多夸大其词,谣言不可信。

    信义公主沉默半响,突然说道:阿姆,你说王将军要是彻底灭了西突厥,我是不是就不用嫁给西突厥的野人了。更不会像义成公主那样在东突厥老可汗死了,还要嫁给老可汗的儿子,老可汗的儿子死了,又要嫁给他的弟弟或者孙子。

    何尚宫盯着信义公主看了一眼,神色中有欣慰,也有担忧,说道:殿下说的没错,若是西突厥被灭国,公主的确不用再嫁给西突厥这些野人了。可是,要灭西突厥谈何容易。

    信义公主没有接话,脑海里面浮现出王君临那魁梧的身形和让人心安的眼神。

    长孙晟已过中年,长途跋涉而来,已经很疲惫,说了几句话便下去休息了。鱼俱罗将王君临叫到一边认真一番交待之后,当天便带两千亲兵回了金城郡,毕竟他是一州行军总管,麾下各郡县有近十万大军,事务繁忙,不可能在高台城久待。

    傍晚,王君临本来要宴请长孙父子二人,长孙晟借口年高劳累,推辞没有来,只派他儿子长孙无忌和其他几名随官过来赴宴,这正中王君临心怀,他正准备深入接触一下长孙无忌。

    宴会是在高台城最大的青楼春意楼举办的,除了长孙无忌之外,其他使团文武官员或畏惧,或忌惮,或冷笑的敬过王君临酒后,便不再找王君临,自有周虎武三武四姜木啷和苏长青五个都尉陪酒,王君临也让人将春意楼最好姑娘请来了十多个,除王君临本人和长孙无忌之外,每个人身边都有一名姑娘陪这些人娱乐,场中也有歌姬伴舞。

    王君临身边没有姑娘,不是他不想,而是不管是哪个姑娘一靠近他他都会吓得脸色发白,说话都打颤,好像他全身都带有毒一样,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至于长孙无忌身边不要姑娘陪,王君临便不知道其原因了。可能是因为看着他身边没姑娘,为了礼貌所以也拒绝了,也可能是人家压根就不好此种调调。

    贤弟看起来对我很好奇啊!两人渐渐熟络之后,开始以兄弟相称,长孙无忌便开始问起去年那场战争中,由王君临主导的毒破陇西城夜袭突厥粮草营和火烧水泉关这三场战争的经过。王君临不夸张,也不谦虚,以一种很平淡的语言如实说给长孙无忌听。

    长孙无忌笑着说道:王兄有所不知,如今天下,没见过王兄的,谁不好奇,毕竟在传言中,王兄你可是双眼常年血红,一口獠牙,身高一丈之多,每日都要喝一碗人血。甚至有传言说朝廷之所以不让你到关中腹地为将,就是怕你喝自家百姓的血,而让你驻守边关,刚好可以继续祸害突厥人和吐谷浑人。

    哈哈哈哈这些说法,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见。王君临忍不住长笑出声。

    长孙无忌也跟着笑了两声,说道:关于王兄的传言可是不少,比这更夸张的也有不少,王兄若是有兴趣,小弟还可以说一些让你听听。

    王君临摇了摇头,说道:算了,不说了,谣言止于智者,相信这些谣言的只不过都是缺乏判断能力的无知之人罢了。

    长孙无忌面露奇光,说道:好一个谣言止于智者,王兄此言大为有理。

    来,为这句话,小弟敬王兄一杯酒。

    喝习惯了后世五六十度白酒的王君临对这十几度的酒水一点感觉都没有,向来是来者不拒,端起酒杯便一口干了。

    长孙无忌的酒量也不错,同样一口喝了杯中酒之后,说道:王兄可读过书。

    王君临笑着说道:读过几年。他这大半年已经抽时间将这个时代古字学了一遍,就连读书人喜欢读的那几本书都找的看了一遍。再结合多出来的后世一千多年历史认识,除了不会作诗写词之外,不管是见识经验,还是知识渊博程度,亦或是考虑问题的逻辑性,都远不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所能相比。

    敢问王兄师承何人,竟然文武全才不说,还是用毒高手。看得出来长孙无忌对王君临这个人极为好奇,一门心思的想要将其底细打听清楚。

    王君临说道:我从小和师父在山中过着隐居生活,师父是一位奇人,所以我学的东西也很杂,除了武功之外,便是读各种书,另外,师父有一本毒经,他不教我,都是我在山中闲着无聊自己学的。待师父故去之后,我出了山,机缘巧合之下参军,成为我大隋一名士兵,之前从未试过用毒之威力,不想去年小试了一下,一不小心毒倒了一万多敌军,破了陇西城,立了大功。

    王君临随口将之前给鱼俱罗说过的说词很熟练的说了出来,长孙无忌一脸感慨和向往,说道:王兄的师父真乃不出世的高人。

    没错,王君临从其眼中看出了向往,这才想起这家伙是一手策划玄武门之变的狠人。

    噢!对了,师父去了之后,我从师父的遗物里面找到一份毒秘方,只是那上面的字我不认识。贤弟学古通今,不如帮我看看。王君临说道。

    长孙无忌顿时来了兴趣,眼睛发亮的说道:小弟恭敬不如从命,王兄不如现在便拿出来,让小弟一观。

    王君临从怀中拿出从兽皮卷上抄写下来的内容,递给长孙无忌,后者仔细看过之后,失声道:竟然是钟鼎文,难道王兄的那本毒经是周朝时期传下来的古物?

    王君临闻言,心中狂喜,他这大半年来凡是从高台城经过的读书人都被他以各种理由询问过,但一直没有人认识这种字,不想那卷兽皮上写的内容竟然是周代的字,怪不得自己一个字都不认识。

    贤弟可认识这些是什么字?王君临尽量不让自己表现得太过兴奋。

    长孙无忌说道:这有何难,小弟现在就可以将这些字翻译成汉字。

    所谓汉字,就是自汉朝之后一直延用下来的字,直到近代史简体字出现之前,便基本上没有再变过。所以,自那之后便一直称为汉字。

    王君临当即让他拿来笔墨,亲自为长孙无忌研墨执笔,长孙无忌也不客气,刷刷刷几下,就在王君临抄写内容纸上特意留下的空间上对应着翻译过来。

    王君临也不细看,欣喜的拿起来吹干,便喊过门口亲卫,让其小心收起来。

    翻译过来的字一看就知道是打乱了内容的,长孙无忌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毕竟这是王君临师门秘诀,怎可随意示于外人。

    周天搬运**?这是什么东西,看起来不太像是修炼武功的秘法。王君临喃喃自语。

    夜宴之后,使团各个官员回驿馆休息,长孙无忌同样被王君临灌醉,硬塞了一个少女侍寝。而王君临回到自己在高台城中的府邸,特意交待让任何人都不要打扰自己,一个人在书房中迫不及待的拿出兽皮卷按照长孙无忌的翻译,研究兽皮卷上内容。

1...2021222324...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