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以吐蕃人为主,各族佛教徒组成的战士死战不退,但突厥骑兵军阵就像一只猛兽冲锋到哪里,就将那里的敌人吞噬一空。

    余豹已经带着他的人撤退,而能作战的真正佛教徒不到五百人,他们每个人此时的脑海里面都在想着如何扑进突厥骑兵军阵中和敌人同归于尽,且在死前能够多杀几个异端,为释道安大师报仇。但绝大多数人却连同归于尽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无数的突厥人纠缠住,然后被人家砍成肉酱。

    他们是一群已经失去自我的人,甚至连冲昏了头脑都算不上,所以做不到余豹一行人那样,在情况不对的时候能够清晰的认识到,然后果断撤退。所以,他们最终被突厥平民组成的防线死死的拖住,然后陷入突厥骑兵围杀之中,他们已经注定活不过半个时辰时间。

    被信仰和他们的佛统御头脑的杂牌军的优点就是一开始有着旺盛的斗志,如果战事顺利,他们甚至能够做到平日里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个个堪称是最勇猛最不怕死的战士。

    然而,一旦战事陷入僵局,身边一个个同伴的死去,让他们对生命珍惜的渴望,迟早会战胜对佛祖的敬仰和对信仰的忠诚。

    这些佛教徒组成的杂牌军已经不如刚开始那样拼命,已经有人脸上开始出现惧怕的神色,全部死去已经就在眼前。

    高昌城的局势逐渐平复下来,突厥骑兵杀死了所有参与暴乱的人,对参与叛乱较多的民族直接进行了灭族式的屠杀,比如吐蕃族。

    这一场叛乱突厥人损失了一千多名骑兵,四千多城内的妇孺,但是也杀死了两万多异族人。高昌城内人数一下子少了一半之多,这代表着西突厥王庭在这里的税收少了一半之多,而且消息传出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有商人和其他各族人们前来进行交易,或者开商铺,对西突厥王庭长期的损失极大。

    波多法王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动用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精力,设下一个瞒天之局,便是为了杀掉释道安,毁了释法寺,且还不会让高昌城内各族反弹。谁想计划进行的很成功,可是计划本身泄露了,结果让功亏一篑。

    早知如此,还不如刚开始便直接动用军队杀死释道安,烧了释法寺,杀了城内所有的佛教徒,那样的话,突厥人的损失必然远远少于这次暴乱。而最让波多法王愤怒的是,这件事情会在西域极大的打击他的声望,这对于一心想将西域各族人们都变成景教信徒的波多法王实在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打击。

    愤怒之后,恢复平静,波多法王想起了王君临,心想:总算还有王君临,只要这小子意志被摧毁,真心成为景教信徒,拜他为师,将来总能在大隋汉族中发展更多的信徒。而大隋四五千万人口,在西域损失这点威望就不算什么了。

    这样想着,波多法王让人将小黑屋打开,亲自来查看王君临的情况。

    小黑屋的铁门从外面被打开,然后开铁门的两名突厥人看清小黑屋中的情况后,不由发出一声惊呼。

    门外面的波多法王脸色难看的赶来,看清小黑屋中情况之后,瞳孔微缩,惊呼道:原来是你这贼道士,这是中了传说中的牵机毒,这小子毒将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说话间,他随手将长枯子扔到外面,在王君临身上一摸,然后脸色大变,失声道:这这两人同归于尽,脸色明明红润,怎么好像已经死得通透,全身都已经冰冷僵硬。

    波多法王抬头看见小黑屋头顶上的洞穴,脸色阴沉得能够滴下水来,一个耳光闪出,旁边负责看守小黑屋的突厥人便飞了出去,砸在墙壁上,嘴中吐着血,全身抽搐两下,直接死了。

    可惜啊!如此好的苗子来人,将这道士给我碎尸万段。将王君临找个地方埋了吧!波多法王长长叹了口气,吩咐道。

    波多法王却不知道,王君临并没有死,而是进入一种极为神妙的状态,这是一种类似于传说中假死的状态。

    高昌城外一处山坡下,王君临身上随意的盖了两张羊皮,然后便被扔到坑内,两名突厥人一声不坑的用铲子给他身上盖土,一会儿他身上便落了一层厚厚的土。

    也不知过了多久,王君临突然醒了过来,口鼻本能的用力一吸,但地下哪有空气,所以差点再次窒息过去。猛的张开双眼,一片漆黑,氧气不足带来的呼吸开始急促,在几乎就要窒息而死的瞬间,强大无伦的真气在体内爆发开来,下一刻,他的身体犹如弹簧一般收缩,再伸展之时,整个人已飞快往上冲去,‘蓬’一声,溅起满天泥屑和碎羊皮四处纷飞。

    王君临在冲离地面两丈多高时,又重重摔回地面上,跌了个七荤八素。

    如此恐怖的场景,若是有人目睹,定会以为诈尸,吓个半死。

    还好这里是荒芜人烟之地,除了一只黄羊目睹整个场景吓得跑开之外,再无任何生物。

    王君临双眼一明一暗扫过四周,左眼精光闪烁如灿星,右眼漆黑如深潭,三四息之后,才逐渐回复正常,但一双眼睛比原来却明亮了太多。




第六十七章 武三的决定
    (非常感谢老兄弟老读者‘那年那天的我’慷慨大捧场和12张月票的支持。)

    长枯子已经死了,所以没有人知道在王君临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包括王君临自己这个当事人,虽然亲身经历,但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他知道如今自己身体和精神状态从未有过的好。

    王君临将在小黑屋里面的时候,自长枯子出现到他失去意识之前这段时间,整个回忆了一遍,沉思半响。然后转身看了一眼两三里外的高昌城,心中一凛,便想着要赶紧离开。

    但走了几步,他想起什么,又转身将自己先前葬身之处布置了一下,若有人查看,一定会以为王君临的尸体被野兽给叼走了。

    然后,王君临辨清方向,便向东方跑去,经历九死一生,稀里糊涂的竟然从波多法王手中逃脱,他自然要以最快的速度逃离西突厥势力范围,赶回高台城。

    高昌城暴乱事件之后第三天,为了安抚城内为数不多的异族人,防止他们弃城而去,导致突厥人的税收再次减少,波多法王下令不再屠杀任何人,也不再追究剩余的人。

    这两天内,营救王君临的这伙人都藏在地下室中,唯有武三武功高强,出来打探情况,抓捕了一名突厥人,从其口中得知了王君临已经死了,而且被埋在了城外。

    伤心悲痛之下,二百多人红着眼睛要去和突厥人拼命,杀了波多法王,给王君临报仇,但最终被嘴唇都咬出血,却已经恢复理智的武三所阻止,这点人手去了无疑于是去送死,不说杀死波多法王,连波法王的面都见不上。

    武三沉思半响之后,眸中闪过一抹决意,肃然说道:诸位,将军对我有大恩,若是没有将军,我早已枉死。如今大隋与西突厥和亲,西突厥三分天下,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对大隋出兵,而只要西突厥不主动对大隋出兵,大隋皇帝和朝廷那些贵人在没有灭了北方东突厥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发兵西域的。

    说到这里,武三目光扫过所有人,说道:所以,回到高台城,再也没有给将军报仇的机会。我决定留在西域,化身为盗,暗中聚集悍卒,终生以杀突厥人为目标,诸位若是愿意留下,可跟我一起穷尽一生为将军报仇,若是回高台城继续驻守大隋国门,我也不会阻拦。

    不得不说,这大半年来,王君临虽然不遗余力的调教武三和武四,给两个死士教会了很多的东西,此次武三能够利用波多法王与佛教宗教之争火中取栗,便其成长进步的一个体现,最终没有成功也是因为他们的人手还是太少了的缘故。值得欣慰的是,武三本性中死士的一些特性依然存在,比如忠诚。

    地下室中安静了只是三四息时间,余豹便说道:我余豹这条命同样是主公所救,高台城虽然娶了一个娘们,那又能怎么样。我愿意跟隋武都尉留在西域穷尽一生为主公报仇。

    我也愿意穷尽一生为主公报仇。

    我愿意留下为将军报仇。

    众人纷纷表态,都表示愿意跟着武三留在西域,给王君临报仇。这条命可以说都是王君临直接或者间接所救,而且王君临还收留了他们,救了之后,又给了他们一条活路,这些人有这样的表现,其实也很正常。

    但是武三并没有全部留下,凡是在高台城娶妻且其妻怀孕的人回高台城,这样的人总共有三十多个,虽有不愿,但在武三劝说他们可以和武四周虎等人暗中给他们兵器钱粮等支持帮助之后,便勉强答应回高台城。

    然后,武三便下令所有人乔装打扮,化整为零,潜入城外,寻找王君临被埋之处。

    两百多人寻找了一天,终于按照武三抓捕的突厥人所说之处,找到了埋王君临的地方,但挖开之后,却发现里面没有人,众人看过痕迹之后,最终判断是突厥人草草掩埋,自家将军大人被野狼或者其他野兽叼走,落了个尸骨无存,心中对突厥人和波多法王的仇恨更大。

    波多法王为了凑够四十多个被劫掠的女子,灭了高昌城附近数百里之内的不少沙盗和马贼,让这附近沙盗和马贼势力一度成为真空,武三最终在哈密附近找到了一伙被突厥人灭杀的马贼老巢,驻扎下来,开始化身为强盗,暗中积蓄势力。

    先不说武三等两百多人日后如何发展,能否在西域闯出一片天下,王君临一路向东奔跑,这一跑之下,王君临才发现自己的速度比原来快了太多,而且跑了好一会,竟然没有半点气喘的感觉,王君临隐隐知道自己的身体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他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王君临离开了高昌城后,全速在戈壁山野间飞驰,愈跑愈轻松,不知什么时候,一股气流如千川百河般从他的脚板涌泉穴上升,一路流过各个经脉,到达头顶泥丸宫,然后又向下穿过大小经脉,最终汇聚于丹田气海之处。

    而且,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每次之后,他便能够感受到体内的真气便增长了一些,使得他视觉和听觉,还有嗅觉,都在不断提升,甚至皮肤传来的感触都好像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

    戈壁荒野之上,人烟稀少,王君临一路上倒也没有碰到什么人,他已经距离高昌城有五十里之远,算是到了安全之地,但他此时竟然喜欢上了奔跑的舒畅感觉,有些舍不得停下来,所以继续奔跑,不知不觉中,却已经到了夜晚,天上的圆月和荒茫的大地在旋转飞舞,山岭沙丘往两边流水般倒退,他感觉自己此时的速度已经快要媲美战马奔腾。

    神奇的力量在他身体经脉内流淌不休,每一次的冲激都带来全新的感受。

    突然,一只长得好像猫,但比猫要大得多的四肢动物突然从王君临眼前一跃而起,向他扑来。

    王君临大吃一惊,但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躲闪或者停下来,他只来得及护住脑袋,然后便与这只不名动物撞在了一起。

    这只不明动物如炮弹一般飞了出去,而王君临只感觉到胸口传来一阵剧痛,体内流动的真气忽的一窒,然后消失无踪,王君临惨嚎一声,喷出一口热血,跌倒在地,昏迷过去。

    只是他在昏迷过去之前,隐隐感觉自己怀里面好像有一只毛茸茸的小家伙,发出细细的叫声。

    王君临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一会是在后世用狙击枪将敌人爆头,然后和战友一起去法国巴黎红磨坊,去释放战场上经历生死带来的压抑。

    一会又是鱼俱罗带着他去大隋京都,面见隋帝杨坚,后者要升他为大将军但没过多久,皇帝又变成了杨广,后者要杀他,而且还是最为残忍的五马分尸。

    梦中王君临疯狂的挣扎和嘶吼,一个激灵,突然醒了过来,然后便感到腥臭味扑面而来,紧接着便看见一个狼嘴向他咽喉咬来。

    啊!王君临一声怒吼,体内真元瞬间灌注在他的右脚上,然后猛的踢出,狠狠的踢在了狼肚子上,这条狼哀鸣一声,便跌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然后他身后传来轻微的破空声,王君临猛然向右边闪开,一只狼擦着他的身体一扑而过,与此同时,王君临右胳膊已经横扫而出,肘部同样有真元灌注,狠狠击打在这只狼的屁股上,这只狼后半个身体直接瘫痪,那只狼虽然没有死,但是却只能在地上痛苦的挪动。

    王君临没有理会他,而是看向另外两只狼。

    或许是在王君临身上感受到了极大有威胁,剩下两只狼竟然就此直接转身逃离而去。

    王君临微微松了口气,这才来得及打量四周,在他右手边十多米外有一具动物的残尸,已经被这几只狼撕扯的剩下骨架和头颅,看起来像猫,但是身体明显比猫大得多了,即使比刚才那几只狼都要大一些。王君临隐隐记得自己在狂奔,有一只如猫一样的四肢动物忽然迎面向自己扑了过来,然后自己将这只动物撞飞了出去,而自己体内奇妙状态被打断,也昏迷了过去,现在看来那残骸就是被自己撞死的。

    这时,王君临感觉脚下有异,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抓自己的鞋子,猛然低头一看,是一只小猫,呃!不对,这好像是一只猞猁。

    四肢较长,尾巴短粗,尾尖呈钝圆。王君临一眼能够看出是猞猁,是因为这小家伙两只直立的耳朵的尖端都生长着耸立的长长的深色丛毛,其中还夹杂着一簇白毛,很像戏剧中武将头盔上的翎子,为其增添了几分威严的气势。王君临知道,猞猁的耳壳和笔毛能够随时迎向声源方向运动,有收集音波的作用,如果失去笔毛就会影响它的听力。

    此外,小家伙的两颊有下垂的长毛,腹毛也很长,小小爪子上包被着长而密的毛茸茸的兽毛。



第六十八章 小猞猁与借马
    王君临知道猞猁多活动在北方,冬天寒冷的时候,这样的爪子在厚厚的积雪移动,相当于提供了雪靴的效果。

    猞猁体型是寻找猫的三四倍,和豹子差不多,战力也堪比猎豹,看这小家伙的体型和走路都还不太稳的样子,显然出生不到三天,还是喝奶的时候。

    王君临知道,猞猁在后世的时候非常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在这个时代,西北这种地方应该不少。

    再仔细看被他撞死的那只动物残骸,分明就是一只成年猞猁,而且看样子是雌猞猁。

    王君临隐隐明白,昨晚上这只雌猞猁多半正在喂养小猞猁,而巧合的是自己刚好向这对母子狂冲过来,雌猞猁保护孩子的天性让其毫不犹豫向他发出了攻击,结果就悲催了,王君临当时的状态跟个超人一样。

    再之后,就是雌猞猁吐出的血腥味引来的四只狼,差一点让他和这只小猞猁成为狼的早餐。

    没错,这个时候正是凌晨,东边红日刚刚升起,春天的西域温差极大,这个时候温度堪比南方的冬天,但王君临一点都感觉不到冷。

    王君临蹲下身子,小心的将小猞猁拿起来放到手上,猫科动物小的时候一个比一个可爱,这小猞猁同样如此,发现这小家伙并没有因为自己撞死人家母亲,而对自己有敌视后,王君临略一犹豫,决定将这小家伙带在身边,不然失去母亲保护的小猞猁,不是被饿死,就被其他食肉动物给吃了。王君临虽然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底线,但从来不是一善良的人,可是这一刻,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做出这样一个小女孩才会有的决定。

    只是这小家伙这会不断发现细细的叫声,明显是饿了,若是小家伙到了能吃肉的时候那还好办,以王君临的身手弄只兔子黄羊什么的并不是难事,更何况旁边还有两具狼尸。但是这小家伙需要吃奶,这就让王君临有些发愁起来,这到哪给这小家伙找奶妈去。

    清晨的戈壁滩上,一丝云彩都没有,天色青蓝的如九寨沟的海子,很漂亮,很纯净,但就是没有王君临想要的羊群什么的。王君临想找一只生过小羊的母羊给小猞猁喂奶,但这件事情显然并不容易完成。

    抱着小猞猁往东方跑了一会,远远的,王君临在平坦的砂石地面上,看见几座烽火台突兀的矗立在那里。

    前些日子出使西突厥时,王君临便听长孙无忌说过,这些烽火台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大汉时期,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之后,如今像一个垂垂老者,外表已经斑驳不堪,唯有筋骨尚存。

    王君临抱着小猞猁从烽火台下掠过的时候,每过一个烽火台墩子,就像是跨越了一段沧桑的历史。

    他相信马踏焉支山的霍去病来过这里,有朝一日他带领大军出塞征服突厥的雄师也经过过这里。

    然而,如今他从这里打马经过却只有一人而已。
1...3435363738...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