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说话的人叫马元规,是李渊麾下属官,曾经是李渊身边最看重的幕僚之一,向来对世子李建成颇为欣赏。

    马元规话音刚落,靠近门口的长孙无忌便站起来,先向李渊恭敬一礼,然后说道:“国公,晚辈以为二公子所言可行,因为此举有三大好处。”

    “首先,可以解决流民无除安置的问题,只要给了他们口粮,帮他们建立寨子,便不会引起反弹,更不会变成流寇。”

    “其次,太原郡直面突厥,不管北县有没有人种田,突厥人若是缺粮,若是想南下,绝不会因为北县是否有粮而决定是否南下,不如让这些流民成为军屯,再将寨军建成军寨,将来一旦突厥人南下,便可成为太原城北边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依卑职看来,如今太原的兵力太过单薄了,这些流民经历大难,而能够活下来的人都是性格坚毅之辈,若是训练好了,便可成为一支强军。”

    “长孙公子所言三点只是猜测,能否事成,还是两说的事情,如今我们初来太原,根基浅薄,若是引来突厥骑兵,这些流民首先遭殃,更不用说训练成强军。”李渊的另一名中年幕僚说道,语气颇为不客气。

    长孙无忌说的话有理有据,其实这本来就是他和李世民商议过的事情,但是在场的一些跟在李渊身边多年的老人却蹙着眉头,心中暗自不满,在他们看来,或者说按规矩,李世民也就算了,虽然年轻,但毕竟是唐公次子,可是长孙无忌这样的年轻人毫不客气的如此反驳他们这些老人,这就不合适了。

    而且在他们想来,这个名叫长孙无忌年青人却是仗着自己是长孙顺德的侄儿,他的妹妹又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行事才如此肆无忌惮。

    事实上,平心而论,这些唐国公府上的老人觉得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话未必没有道理。但为了李府的长远考虑,在他们看来必须维护世子建成的威信。

    因为李渊并没有制止长孙无忌和其他人的争论,所以大厅内的气氛一时变得有些热闹。属官和幕僚们抱着各种心态参与进来,嘈杂声不绝于耳。

    大部分人支持李建成的策略,宁可驱赶流民回乡,也不愿意冒险将突厥人引来,即使这个逻辑本身很奇葩。

    小部分人支持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认为突厥人是否南下与这些流民是否安置在北县种田无关。

    还有一部分人谨慎地选择了不支持任何一方。在他们眼里,世子李建成不是很有担当,给他帮忙,一旦出了纰漏,难免要落是非于身。

    李渊饶有兴趣地听了片刻,他喜欢这种七嘴八舌的热闹气氛。为政者只有兼听才会做出正确决断。他希望通过身体力行,能教会两个儿子,当然他的重心始终在长子李建成身上。

    当争论声越来越高,慢慢发展到直接攻击对方人品的时候,李渊挥了挥手,打断所有人的话,说道:“好了,大伙就事论事,别借题发挥。咱们李府不兴这个,此事回头再议。”

    ……

    ……

    散会之后,十七岁的李世民目光有些阴沉的跟长孙无忌回到自己府上,立刻吩咐人将他麾下干将刘弘基和武士彟叫来,就目前来说,李世民只有这三位年轻的心腹属下,比起哥哥李建成身边围了一堆文武之才来说,势单力薄的很。

    等刘弘基和武士彟到来之后,不等二人行礼,李世民便抢先几步,一手一个托住了胳膊,口中连连赔罪:“二位哥哥不要见外,以后见了我便不要行礼了,而且世民举止无状,这个时间点将二位哥哥叫来,实在是抱歉。”

    “二公子客气了,这尊卑之礼我们还要遵守的……”刘弘基笑着摇头,手臂肘犹自往下沉。他做事素来持重,知道这是世家公子笼络人心的手段而已,自已若真的以后见了二公子不行礼,那才叫愚蠢呢。而武士彟却被李世民礼贤下士的一套,感动的兴奋莫名,恨不得立刻给李世民当死士。

    说着客套话,四人不觉已经进入中堂客厅大堂之内。

    李世民这个年龄,又生在乱世,所以生性好武,因此即便在招待客人和约见下属所专用的大堂内,所用装饰品也都是些兵器。

    屋子中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家具是一个梨木做的兵器架,上面横着各式各样的长兵。架子斜上方所对的是一排壁钩,挂着十几口宽窄不同的横刀。

    “这是我从小到大学武用过的兵器,舍不得给元吉,所以全部摆在这了!”李世民一边请三人落座,一边指着占据了满满半间屋子的兵器介绍。

    四人又客套一番之后,分主从之位而坐,李世民才让长孙无忌将刚才议事时的经过说了一遍。

    刘弘基若有所思,想起自己替二公子统领从关中带来的那三千精兵,说道:“二公子是想从这些流民中挑选人手,组建第二支精兵。”

    “弘基兄目光如炬,我正有此意。”李世民眸中精光闪动,他很清楚如今这乱世,手中有掌握的军队才有话语权,即使是他们唐国公府兄弟之间同样如此,他相信当自己手中掌握有一定的力量时,即使是父亲也不得不将一些重要事情分管给他。

    “请公子吩咐!”武士彟和刘弘基连忙站起同时拱手。

    李世民从怀中取来一纸文书,说道:“我早就料到将流民安置在北县,建立军寨,成为军屯之民不会通过,所以议事之后,去找父亲,已经征得父亲同意再组建三千精兵的事情。正如弘基兄所说,我准备攫流民中精壮者为兵,你们二人弘基兄为正,士彟兄为副,从关中带来的三千精兵中挑选一百骨干,以三个月为期,训练出第二支精兵。aa“

    “卑职遵命。”刘弘基和武士彟连忙起身,躬身领命,同时接过公文,具体大意正如李世民所述,唐公的官印盖在左下方。

    ……

    ……

    亲自将刘弘基和武士彟送出府外之后,长孙无忌悄声对李世民说道:“范阳郡传来消息,秦安王将三弟玄霸从高句丽安南国调了回来。”

    李世民闻言,浑身一震,眸中精光闪烁,道:“玄霸如今在王君临麾下任何职,有多少人马”

    长孙无忌当然知道李世民在想什么,笑道:“玄霸独掌暴熊营,有骑兵两万,而且都是百战精兵。”

    李世民顿时欣喜异常,道:“我立刻写一封信,派心腹送到范阳郡,我们要尽快与玄霸联系上。”

    ……

    ……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东莱左一孝友
    (非常非常感谢‘书友18672397’万币捧场和四十四张月票的支持)

    “刀儿,你的毒我找来不少大夫,都治不好,他们说你最多再能活七天。”逃往东莱郡的七万叛军速度并不快,与其说是逃跑,还不如说是转移,而在中军一辆马车中,刘继城一脸忧色的看着刚刚醒来的魏刀儿,叹着气幽幽的说道。

    见魏刀儿没有什么反应,刘继城又说道:“刀儿,如今整个天下,我不知道谁能够帮你解毒,但我知道,有一个人肯定能够帮你解毒。”

    魏刀儿将头转过来,死死的盯着刘继城,就是不说话。

    即使以刘继城的城府,被魏刀儿面无表情的盯着,也是心中有些发虚,但还是强忍着没有避开眼睛,而是叹息道:“刀儿,你应该能够想到我说的是谁,我想整个天下,没有毒王解不了的毒。”

    魏刀儿突然咬着牙,嘶哑着嗓子,说道:“军师,我知道以你的为人,现在肯定是想带人投靠王君临。”

    刘继城想要反驳,但看着魏刀儿的眼神,最后又叹了口气,不过却正气凛然的说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当今天下,对于我刘继城来说,再没有第二个比秦安王更合适的而事之主。”

    说到这里,他神色感慨,接着道:“魏刀儿,你我共事两年多,交情不浅,我是不想看着你这大好男儿枉死,你若是想死,我也不拦你,但我刘继城可以对苍天发誓,绝不会用你的人头去和秦安王换去好处。”

    魏刀儿深深的看了一眼刘继城,突然说道:“远东军的人是什么时候联系你的”

    刘继城心中一跳,但面色不变,自若道:“我也不瞒你,在我们昨晚上兵败撤退时,秦安王的人便找上了我,否则你以为我们这七万人真的能够逃到这里来。”

    魏刀儿深吸一口气,道:“好,刘继城,我相信你。”

    刘继城闻言,禁不住心中狂喜,秦安王安排他的三件事情已经基本全部完成了,笑道:“刀儿,以后你我还可以一起共事。”

    魏刀儿笑道:“还不赶紧和秦安王的人联系,让他们给我解毒,老子还没有活够,连个婆娘都没有娶,至少也要留个崽子才能去死吧!”

    ……

    ……

    王君临图谋上谷郡,是因为上谷郡位于河北六郡最中间,而且也与范阳郡相连,控制这两郡之后,河北其它四郡便与王君临的地盘都有相接之处。下一步待时机成熟之时,便可以发兵控制河北其他四郡。

    而王君临又设计图谋的东莱郡其实已经不属于河北,属于山东,而相比河北,山东和中原才是叛军最为猖狂,或者说各路豪雄、奸雄和杀人魔王最多的地方。

    之前王君临顺道将中原河南诸郡的贼寇清理了一遍,震慑了天下各路贼人,自此之后,各路贼人虽然劫掠依旧,但基本上已经没有人敢随意滥杀无辜了,做事也有了一个度。当然,如今看来,此举无意中却成全了瓦岗寨。

    王君临将河南诸郡贼寇清理大半,空白出来的地盘朝廷却没有实力去填补控制,而溃逃的贼寇更没有去追捕,反而让瓦岗寨乘机壮大了实力和势力。

    而山东诸郡贼寇势力比中原诸郡还要猖狂和强大一些,就拿王君临要图谋的与范阳郡南边接壤的山东地域位于大海边上的东莱郡来说,便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奸雄人物。

    此人叫左孝友,在隋唐历史上也有留有姓名的,是出了名的难缠人物,至少东莱郡的郡守和鹰扬郎将,还有数万郡兵和县兵被欺负得很惨,对其一点半法都没有。

    左孝友麾下有四大毒鲨,分别叫解象、王良、郑大彪、李畹,这四人武功高强,各自带着两三万人马盘踞于东莱郡的蹲狗山一带。

    四大毒鲨是官府和百姓对四人的称呼,但左孝友和四个爪牙却自称是一龙四虎。

    五人的的老巢也选得很好,堪称是易守难攻,西临深山,东靠大海。两边高山,而且除了陆上有七八万人马之外,还有一支两万人的水师,是大隋如今天下各路豪雄中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陆上部队和水师的人。

    这两年来,东莱郡的太守和鹰扬郎将没少组织郡兵和县兵攻打左孝友,但不是被其击败,就是在最后一刻让贼人轻易借助水师撤入大海之中,让官府大军劳师而无功。

    时间一长,东莱郡的郡兵和县兵士气越来越差,粮草和军饷受朝廷征伐高句丽的影响,也是大不如前,而左孝友的势力却越来越强,再加上朝廷一直没有派援兵过来,此消彼长之下,东莱郡的官兵更不是左孝友的对手,只好任其在东莱郡为所欲为。

    而左孝友此人却是贪婪异常,不但不肯见好就收,也不光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才出山劫掠,而是有事没事便带人劫掠一番。

    不过因为隔壁范阳郡有毒王这样的恐怖存在,担心做的事情触怒毒王,左孝友一直打着劫富济贫的名义,偶尔也做做样子,弄几个粥棚,救济一下流民百姓。

    特别是王君临在中原大开杀戒,将十四名贼首千刀万剐之后,左孝友想起自己做的事情,心中害怕的要死,直接在东莱郡九个县各开了一个粥棚,还特意派人去范阳郡传播他的善义之名。

    不过,就在王君临派兵进入上谷郡之后,左孝友自认为有和机会,直接率八万贼军围攻东莱郡城,亏得东莱郡颇为富裕,这两年将城墙修得颇为高大,再加上左孝友对富户大族出手狠辣,城中的不少大族惊恐,派出家中护卫私兵一同守城,才没让左孝友如愿得手。

    不过左孝友心计深沉,也是早有准备,暗中与他一直有勾结的某个大族被他收买说服,准备里应外和攻破郡城。

    但就在这个时候,左孝友收到上谷郡的叛军大败于远东军,王须拔战死,基麾下二当家魏刀儿和军师刘继城率领七万人马逃到东莱郡的消息。



第一千三百三方十九章 来自北方的威胁
    惊疑之余,左孝友派使者去见魏刀儿和刘继城交涉,后者说只是借道继续往南逃,去高密郡。

    左孝雄便没有将上谷郡来的叛军当一回事,还派了送了五千石粮食意思了一下,派了一些探子盯着,便继续带领大军攻打东开莱郡城。

    不料就在左孝友攻破郡城时,魏刀儿带领七万人马突然偷袭左孝友的大军,双方如火如荼的厮杀时,管小童带领铁锤营出现了,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左孝友惨败溃逃,铁锤营部分大军趁机进入了东莱郡城。

    而魏刀儿和刘继城带领人马也逃走了,不过没有逃到南边的高密郡,而是攻占了东莱郡的另一个县,管小童在后面追,紧接着又夺回这个县。

    如此这般,魏刀儿和刘继城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逐一将东莱郡九个县全部攻下,然后转手又被管小童带领的铁锤营人马夺了回来。

    当然,被远东军夺回的郡县,朝廷再别想着还能够要回去了。

    而当东莱郡最后一个县被远东军控制之后,魏刀儿和刘继城便向远东军投降了。

    王君临当即下令组建远东军第七个陆营,由魏刀儿担任主将,王君临赏赐魏刀儿一把削铁如泥的钢刀,并赐名第七个陆营为钢刀营,暂时下辖从上谷郡来的这七万叛军。

    钢刀营刚一组建,王君临便命令魏刀儿带领七万人马去了蛇岛,在集中训练营进行强化训练,以淘汰的方法,挑选满编五万人,其他两万人为后勤辎重营。

    至于左孝友逃回海边的老巢后,才发现留守大将郑大彪已经投靠了远东军,他也被远东军数万水师包围,而他带回的人马自然被杀的杀,降的降,左孝友担心被王君临千刀万剐,于海边挥刀自刎。

    王君临当即宣布成立第四个水营,以郑大彪为主将,以左孝友原两万水师为主要兵力,驻地就在东莱郡原左孝友的老巢。当然,还要分批到蛇岛进行轮训。

    ……

    ……

    范阳郡,秦安王府中,王君临正在逗弄自己宝贝儿子,沈果儿拿了厚厚一沓从天下各处汇聚而来的情报给王君临看。

    王君临让沈果儿着重将洛阳京都和东郡瓦岗寨,以及太原李渊相关的情报挑选出来仔细看了一下,然后又看了北方关外的一些情报,神色陡然变得沉重起来。

    “突厥人在一年之内必有所动作。”王君临想起历史上突厥本该还有两三年才会大军南下,但如今历史已经改变,许多事情都已经提前,突厥数十万骑兵南下,或许也会提前。

    王君临得出这个结论,自然是有原因的。据沈果儿送来的北方关外情报所说,从去年秋天起,边塞上很多之前名义上臣服和庇佑于大隋的游牧部落突然开始蠢蠢欲动。

    这表面来看,是大隋征伐高句丽吃了败仗,内乱不止,让这些部落看出大隋的虚弱的缘故,但王君临相信这背后绝对有突厥人的影子。

    因为这些游牧民族只会遵守弱肉强食的规则,其实让他们重新变得老老实实,只要大隋展示一

    下自己的力量,在他们下一次派人假扮成强盗劫掠边关郡县百姓时,派出大军狠狠的杀上一些人,自然就老实了。

    可是,眼下的大隋,哪还有力量可以展示即使有力量,也已经不属于朝廷,更不是杨广所能够控制得了的。
1...457458459460461...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