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因为拿下小河镇的战斗不算激烈,除了忠于瓦岗寨的瓦岗兵卒大部给歼灭外,当

    地所募乡勇死伤百余人,还有一百多名乡勇缴了兵甲后给集中关押在后山那山头上的一座寺院里。

    死了子弟的人家自然是伤心欲绝的领了尸首拿草席裹了下葬;子弟给集中关押的人家,虽说听镇上大户承诺远东军会放人、会既往不咎,但看不到人给放回来,心里依然极不踏实。

    即便是镇上大户,心里也是忐忑,担心远东军会追究罪责,毕竟他们之前曾经大力支持瓦岗军来着。

    更何况,以他们的经验来看,还担心远东军会大肆的劫掠、勒索地方,同时又想着这里是瓦岗寨的地盘,远东军虽然厉害,但来的人不多,所以担心瓦岗军又反攻回来。

    以郑家郑成杰为首的镇上大户,围着脸上有着温和笑容的魏征诉苦表忠;同时也不敢怠慢,当天夜里这几个大户人家就凑了十车粮食、七头猪、五十只羊、两千两银子,连夜送到小河寨的厉山飞的军营中。

    厉山飞这边却说地方捐赠物资会由政务官魏征另派官员接收,军队只能以市价赎买粮食、牛羊等物资。银子没收不说,还给了镇上大户们两大箱子铜元回来。

    镇上大户什么时候见过有军队如此行事,反而更是忐忑不安。

    十数大户主事人聚在郑家大宅里,望着那两袋范阳郡钱厂出产的精致铜钱发愁。

    随着乱世到来,早在数年前大隋的铜钱便被各种假铜钱影响着,便越来越不值钱了,乱世之中最值钱的是粮食等吃食,然后才是金子和银子。

    王君临早在三年前,便已经在治下所有郡县,包括海外一千多岛屿,高句丽半岛上的安南国统一了货币,甚至组建了完善的货币厂房。

    而通过控制货币,王君临集团每年获利不少于五百万两银子。

    范阳郡铸币厂房铸造出来的铜钱不但花纹精致,作工细致,而且分量也足,天下间没有任何人能够模仿,所以范阳钱没有假币,如今不光是在王君临治下广为流通,周边其他势力的郡县也渐渐只认范阳币了。

    而远东军每攻占一地之后,首先伴随着的便是范阳币充斥市场,成为市场上唯一交易货币。

    更何况,通过范阳商会和小雨剧院向地方交易大量物资,最终这些制钱都流向地方,如今范阳币已经在天下间广为流传。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河北、河东、西北、关中、河南、江淮、江浙、江西、两湖,包括大隋朝廷还控制的所有地区,瓦岗寨控制的地盘上,范阳币都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

    所以,小河镇上的大户早就见过范阳钱的模样。

    最常见的范阳铜元为十钱币,在市场上的价格可抵大隋的旧制铜钱百枚。

    按说这个比例太过夸张,但范阳铜元分量相对充足,铜色精莹而花纹精美、绝难仿造。相比较地方上和大隋朝廷粗制滥造的制钱,天下人都晓得范阳铜元宝贵,更何况拿着范阳铜元随时可以去王君临治下采购粮食、工具、船只等物,所以根本没有人愿意对范阳铜元抵制。

    即使是如今瓦岗寨上都积攒十数万枚范阳币,李密准备派人假扮身份去范阳郡采购粮食和一些器具。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大火燎原之势
    所以,小河镇上的大户们不是抵制这两大箱的范阳铜元,相反他们都知道这是好东西,是如今乱世天下中除金银之外的唯一硬通币。

    但正因为这些范阳铜元太值钱了,所以,这些镇上的大户反而发愁和担忧。

    因为他们搞不明白远东军此举的意思,当然也是因为远东军所为与这年头其他任何军队大为不同。

    毕竟这与他们想像中的差别太大了,在他们原本的想像中,他们即使不被全部杀了,至少也要倾家荡产吧!

    结果,如今他们的财物远东军分文不要,还要跟他们坚持公平买卖。

    “我听说远东军凡是占领一地之后,便要将贵族手中的部分田地分给穷苦百姓,莫非不要财物,是想要我们的田地。”有大户家主猜测。

    其他人一听这话,不但没有忧愁或者愤怒,反而长长松了口气。

    他们不怕远东军索取,毕竟他们曾经全力支持瓦岗寨,按照以往各路人马处置方法,将他们全部杀光也是正常。

    如今只要能够弄明白远东军所需,他们自愿拿出来,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顺便还能够保住不少家业,这已经远超他们最开始的奢想了。

    但这毕竟只是猜测,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只是以郑成杰为首的镇上大户,一时间没有探听消息的耳目,而那些有家里有子弟因参加瓦岗军战死或者被俘虏的人家,更是在惶恐不安里渡过一夜。

    到次日清晨,郑成杰等人听说魏征要巡视小镇,便闻讯赶来,想要中途拦截拜见,只是等他们来的时候,魏征等人已经过了镇子进入小河寨了,那里面如今是厉山飞带领的一万大军的大营。

    虽说没有等候到人,郑成杰等人也不便退回去,便在山寨下等候着。

    看到一群镇上百姓也聚在一边议论什么不散开,郑成杰怕引起远东军的官员大军的不快与多余的担忧,派家丁去驱赶。

    没过多久,家丁去而复返,回禀道:“听那边镇上百姓说,刚刚跟在那姓魏的远东军官员身后的一名官员,好像是镇东头郑寡妇家的失踪四年年的三小子!”

    “谁?”郑成杰一时想不起谁来?

    “就是那个从小读书,家里面没吃食的,跑出去找吃食,从此一去不回的韩长生。”郑成杰旁边有人突然想起这么个人来。

    “郑长生?”郑成杰模模糊糊的想起这么个人来,还是他们郑氏宗族的旁系子弟,只是隔得太远,他们郑家本族平时也没有怎么理会过,所以印象有些模糊。

    “我记得那郑生长就是一个书呆子,还只认死理,当年家里面都揭不开锅了,才跑出去找吃食,这都失踪四年了,你们确定没有看错。”

    “应该错不了,不单是郑寡妇家三小子,还有镇上另外两个小子,一时也叫不出名字,他们刚过去的时候,还出声跟镇上人打招呼来着,只是脚下没停。”家丁回禀道,“那边已经有人去唤郑寡妇去了。”

    “那应该就错不了。”这事貌似大有可为,郑成杰目光闪动。

    “去,先给郑寡妇家送一些粮食和钱物。”郑成杰吩咐家丁,说完他顿了一下,说道:“算了,我亲自去一躺郑寡妇家。”

    ………

    ………

    小河寨,厉山飞的大营中。

    魏征坐主座,左边坐着厉山飞,右边坐着一名二十四五岁的青年,肤色有些黝黑,但却有淡淡的儒雅之气,眼神清亮有神。

    “长生,你今天刚刚赶来,还没有去你家吧?”魏征笑着问旁边的青年。

    这青年正是郑长生,笑着给魏征一礼,回道:“下官牢记魏大人的吩咐,自不会立刻去找家人。”

    魏征赞赏道:“想必这个时候那郑成杰等人已经去请你母亲和兄弟过来,此后有你这个出生本地的人为桥梁,定会很快消除当地百姓的戒心,得到他们的信任,也能够加快建立敌后根据地的进程。

    郑长生连忙道:“魏大人和厉将军放心,下官自会尽心尽力做好此事。”

    ………

    ………

    郑成杰等一众镇上的大户来到郑长生家,恭敬的对平时看一眼都嫌心烦的老妇人行礼,见老妇人的房屋简陋,郑成杰立刻让人将镇上自家一座宅子腾了出来,将老妇人请了过去,甚至还派了两名丫鬟过来,至于粮食衣物等生活用品更不用说了。

    有大户看着老妇人衣裳单薄,还将本来给自己老娘准备的狐裘子拿来给老妇人穿,待之比亲娘还亲。

    这一切自然是让郑长生的老娘手足无措,好在她还有另外两个儿子,却已经听说了事情的原委,知道自己失踪的弟弟竟然成了远东军的大官,欣喜若狂之极……

    到了下午时分,郑长生才带着一队兵卒来见自己四年未见的母亲和兄弟。

    郑成杰率领小河镇乡绅十数人上前来迎接,郑寡妇真真切切的看到自家的儿子死而复生,穿着一身有别于大隋朝的官府,还有八名英武的士兵护卫,站在人群中间。

    郑寡妇自然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对自己儿子有所畏惧,当场便扑过来将郑长生抱在怀中放声嚎哭:“三娃子啊!你终于回来了,娘当初找你找的好苦……”

    郑长生红着眼睛简单和老母亲诉说之后,便将母亲搀扶起来,又和自己两位哥哥见过面,最后对着围观的小河镇面姓和豪绅大户,用当地方言说道:“乡亲们,小河镇乡老被迫从贼,其中曲折,远东军早有体察,我郑长生也是咱们小河镇的人,如今是秦安王麾下一名文官,此次被秦安王派来协助魏大人治理小河镇,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我将代表远东军赦免小河镇乡老的无心之失,绝没有追究之意,还请小河镇乡老放下担忧……”

    按照远东军的计划,在占领了小河镇之后,除了治理地方抽取税赋外,最主要的是要将地方百姓和豪绅的民心收过来,从而将这些人当成民兵一般组织起来。

    这样不仅能更有效的控制小河镇,还能够大火燎原之势以小河镇为中心不断向周边村镇扩展,同时还可以以百姓为土壤补充兵员。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事迹报告会
    远东军上下深知大隋这种体制的国家,以往地方兵备其实大都控制在地方豪族手里,即便是瓦岗寨占领小河镇期间,除非将地方豪族杀光重来,否则主要就是依赖于豪族势力。

    而按照远东军的计划,在占领小河镇之后,就是利用郑长生本来是本地人的优势,消除地方豪族的戒心,然后不动声色的打压地方势力,水到渠成的达到取而代之的目的。

    当然,以远东军的庞然大物,一个小河镇上的豪族可以轻而易举的强行解决,但问题是这消息传开之后,必然一下子将整个河南诸郡,特别是瓦岗寨地盘上的豪族大户推到了瓦岗寨那一面。

    所以,小河镇的的治理政策还和远东军已经控制的十郡之地有所不同,当然等最终彻底控制之后肯定是一样的。

    一般说来,如小河镇上的这些豪族大户并没有割据争雄的野心,主要是关心地权、田宅的得失。远东军刚来,没有增加地方的负担,还彻底稳定了地方治安,并且接下来兴农事,修水利、办教学,等等,肯定会越来越受地方百姓的欢迎。

    这次开辟敌后根据地,除了魏征等大批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官吏从范阳郡等地方抽出来外,还特意抽调包括郑长生在内原小河镇或者小河镇附近中原一带出生的官吏,作为从根本上控制小河镇敌后根据地的基层力量使用。

    待小河镇的形势逐渐控制稳定之后,厉山飞下令将镇里的甲卒都撤出去,移到小河寨驻守,完全将小河镇交给魏征接管。

    厉山飞忙于军务,性子也懒得跟地方乡绅应付。远东军治军原则也是严格限制军队插手地方事务,这边交接过,李玄霸便一心开始练兵备战。

    随魏征和郑长生留在小河镇的,除了吏员和各色人才之外,便只有五十名吏兵而已。不过大军驻扎在侧,五十人维持地方秩序是绰绰有余的,关键是要尽快建立官府制度,将地方事务正常运行。

    地方上畏兵,穿甲执刀的甲卒撤出去,换了魏征和郑长生等官员过来接管,地方乡绅的心思便安定了大半,不用担心身家性命受威胁,何况郑长生等几人出生本地,总要顾及乡土之情,不会乱来。

    郑长生四年前出来找吃食,结果被路过一伙贼军给强征参军,后来这股贼军在山东被张须陀给打散,郑长生侥幸未死,又一路乞讨到范阳郡,听说只要成了范阳学院的学生便能够吃饱饭,便穿着乞丐的衣服去报名参加范阳学院的考试,结果没有被赶走不说,还考试通过了,并且在范阳学院读了两年书,因为学习刻苦,各方面成绩优异,特别是实习期也是优秀,便在范阳郡得了官,期间还娶妻生了一对儿女,

    郑长生当着镇上百姓,给母亲和兄弟说了这几年来的遭遇,叫小河镇乡人听了咂咂叫奇。

    兵荒马乱之际,年轻汉子被贼寇或者官府强征当贼当兵的太多了,但大多数都是结局凄惨。

    如今绝大多数百姓其实都是刀口上找吃食的穷苦汉子。富贵人贪生怕死,对他们来说,人世是富贵乡,享受未尽,哪里肯死?但对穷苦汉子来说,整日劳苦还要忍饥挨饿,娶不上媳妇,活着就是挨苦,能看到盼头便敢豁出命去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郑长生显身说法,他的经历,叫周围人等听着眼睛发亮、口干舌燥,魏征等人推门走进院子里,也浑然不觉。

    魏征在蛇岛上就开展敌后根据地的一些事情进行了专题培训学习,非常清楚这种被聂小雨称之为“事迹报告会”形式的动员方式的效果,走进来见院子里人都沉浸在郑长生等人的讲述里,便站在门廊边不惊动他们。

    过了一会儿,才有人看到魏征等人走进来,连忙惊扰起来,郑长生站起来,介绍魏征道:“这位是魏征魏大人,是小河镇最高父母官;以后大家受了什么委屈,都可以找魏大人给大家做主……”

    魏征不等一众百姓跪下行礼,便抢先走上前,给围在院子里的百姓们拱手揖礼,而后说道:“大家以前都是受了叛贼的盅惑跟胁迫,非是甘愿从贼,大家都是受害者。这一点,远东军都能明察秋毫。昨天你们能站起来反抗叛贼,及时打开寨门,接应远东军进来收复小河镇,是立了大功。”

    一众豪绅和诸百姓一听,彻底的放下心来。

    魏征又笑着说道:“大家过去受到叛贼的压迫,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不把叛贼彻底的消灭、赶走,大家能过上好日子吗?能吃饱饭、娶上媳妇吗?今天天色也不早了,我也不多说什么,远东军要征召五百乡勇,作为镇兵,负责镇上的安保。有谁愿意加入远东军,我代表远东军欢迎,大家到郑长生那里报名,只要身体合格都可以。饷粮都一视同仁,家人享受军属待遇。什么叫军属,回头你们可以问一下郑生长,让他给大家解释清楚了,我今天就不说多什么。心里有疑虑的,不用担心,远东军绝对不做强征当兵的事情……”

    在乡人眼里,魏征是官,总是隔着生分,魏征宣布募卒,下面有人跃跃欲试,但总是有些疑惑,不知道要如何决定。魏征便将这边事情交给郑长生,他在郑成杰等地方乡绅陪现下去了临时衙门,商议下一步彻底接管地方的事宜。

    刚才镇上百姓们只听得郑长生的遭遇热血沸腾,但有些细节都稀里糊涂,没有怎么听明白。魏征等人一走,院里就沸腾起来,七嘴八舌问究竟,郑长生一脸温和的用乡音耐心解释清楚。

    大部分人一时拿不定主意,毕竟远东军只是占领了一个小河镇而已,山道外面还是瓦岗寨的天下,听说瓦岗军有四十多万大军呢!秦安王的威名虽然厉害,但是隔着太远了。

    所以最后也只有七十多人在当天报名要求加入远东军在镇上的镇军。

    当着镇上百姓的面,郑长生让人抬着范阳铜元发放军饷和安家粮食,又当场宣布军属可分五亩田地。

    百姓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又有一百多乡勇报名参加镇军。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关键一招
    接下来,小河镇上,魏征逐步推行各种政策制度。

    首先便是减免丁税、差役及各种人头摊派,这项政策对郑成杰等乡绅礼仪损害不大,更何况即使损害大也不敢反对。

    此外,便是在小河镇上全面推行范阳铜元,严令大隋铜钱和金银都不能再进行交易,但专设官行衙门,可以用大隋铜钱和金银兑换范阳铜元。
1...504505506507508...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