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龙兴之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肖何

    张辽道:“大人此言大错,非是太师废帝另立,实乃少帝天姿轻佻、威信不恪,无圣主之姿,如今大汉处于危难之间,非雄才大略之人不足以带领臣民渡过危难,再现孝武、光武雄风!少帝有见于此,自愿禅位于当今天子!所毒杀先帝更是无稽之谈,先帝自幼体弱多病,缠绵病榻久矣,殡天亦因疾病所至,何来毒杀一说太后之死,亦因思念先帝过甚,忧郁而终!”张辽所说,乃董卓给予天下人少帝及皇后之死因,这个说法联军之中是没有人相信的,也不能相信!

    刘璋道:“文远见识卓著,在下请问,此言文远可能自服”

    张辽叹息道:“在下不过一无名小将,只知听命行事,朝廷大事,在下一概不知。”

    刘璋道:“董逆倒行逆施,后宫、擅杀功勋,教唆乱兵杀害京中百姓、侮女,文远也一概不知吗”

    张辽:“……”

    “看来文远非是不知,而是识若无睹!”

    “……”

    “在下知文远乃忠义之人,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文远受奉先提携,愿以




第七十八章 吕布复仇
    刘璋知道劝不住高顺,杀之又觉可惜,更加不会笨到做出放虎归山之事,只得先押起来,慢慢磨、慢慢劝吧,也许以后他看多了吕布所为,会松动也说不准。

    “既然如此,在下亦不强人所难,就请高将军暂时委屈一下,留在在下大营之内!但是张将军已经弃暗投明,在下将有大用,不能留在此地,高将军一人难免无聊……这样吧,在下将华雄华将军请来此处与高将军作个伴,也好打发时间!”

    高顺不置可否,刘璋也不多说,告辞后领着张辽等人离开了,很快华雄便被带来和高顺作伴。

    离开时,刘璋不免有些遗憾,却又忍不住暗暗欢喜,他最喜欢的武将之一(张任与高顺)并没有答应投效,其实也在他的预料之中,历史上曹操活捉了高顺也没能劝降他,他不认为自己的人格魅力比的上大名鼎鼎的魏武帝,所以他早就作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况他还得了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这绝对不是安慰将,而是一个特等奖!张辽,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只讲一典便可知其威名,《魏略》有载“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凭一己之力威震整个孙吴,令小儿止啼,还需要说别的吗

    吕布回到汜水关后方知自己中计,兵马虽未有损失,但麾下最得力的两员战将却身陷敌营,尤其令他愤怒的是,一向自视甚高的他,竟然在一个黄口小儿面前裁了个大跟头!甫一回到关上,他便开始集结兵力,准备要给联军一个巨大的打击,以雪今日之耻。

    第三天,吕布整合好兵马,以曹性为先锋,郝萌统后军总督粮草,自领中军浩浩荡荡的杀奔联军营地而来。

    吕布的兵马刚刚出了汜水关,联军布下的哨探便已经飞马回营。

    此次吕布是奔着决战而来,计出兵十一万五千余人,其中并州骑兵一万、西凉骑兵三万,余者皆为原洛阳旧军。敌前锋共计五千人,清一色的精锐骑兵,行军速度十分迅速,当刘岱得到吕布出兵的消息不到一柱香时间,居于哨塔上的哨兵便敲起了敌军靠近警钟。

    刘璋与一众文武正要汇合诸侯商议对策,张辽有些不安的道:“公子,末将与奉先相交数载,奉先虽然不义,但对末将却有知遇到之恩,末将实不愿与他在战场之上相见,请公子谅解!”

    刘璋不以为意,道:“文远感念旧情,乃信义之士,我自无不允!文远便留在后营,看护营地吧!”

    张辽感激的拜道:“多谢公子!”

    刘璋点了点头,领着众人快速离开了。

    曹性到了大寨前三里左右便停止不前,侦骑四散警戒、探查,以防敌军埋伏,其余兵马则开始安营扎寨,似乎是要在联军眼前扎根一般。

    刘岱帅帐之内已经炸开了锅,吕布此前明显是来报仇的,如果冒然出战,仅仅四万狼骑便可将联军布置于此的部队悉数击溃,一旦冲乱联军阵形,步兵随既上前接替骑兵“打扫”战场,骑兵则脱离



第七十九章 十面埋伏
    这样一来,盟军中最能打的三路兵马无一愿做出林鸟儿,一时之间帅帐内陷入了令人静寂之中。

    看大家都没有说话的意思,刘璋道:“吕布兵强马壮,我军不益与之硬拼,以我之见,我军应坚守营垒,不给敌可乘之机,时日一久,彼军心必懈,到时我军方可全面反击,一举击溃敌军,直捣洛阳!”

    孔融道:“以刘都尉之见,若我军坚守不战,战机自现”

    张邈迫不及待的发表意见,道:“以我之见,恐怕彼军军心未懈,我军却已然不战而溃!”

    众人都持这样的看法,可是他们忘了,刚刚他们都还畏敌如虎,不敢出战。

    刘璋又道:“大家可以放心,我军此次乃三路出击,若我军将敌之精锐牵留在此,必给北、南两路大军可乘之机,公路将军等人皆当世英豪、智谋过人,得此良机,必乘机进兵,批亢捣虚,直取洛阳,一旦洛阳有危,董贼必召吕布回援,界时我军可乘机追杀,必获全胜!”

    众人无计可施,不得不大点其头,实则他们莫不知晓,连盟军主力也畏敌避战,何况旁人若将希望寄托在袁术等人身上,实则和没有希望一个样!

    又议了几句,交待值勤士兵严加监视敌军动向后,众人各自回营。

    中午时分,隆隆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不用说,吕布大军到达了。

    负责值勤的士兵流水般将敌军的动态报来。

    “敌己到三里之外……”

    “敌与先锋已经汇合……”

    “敌军入寨休整……”

    “敌寨内有大动静,似有重大军情……”

    “敌军寨门大开,大军奔我寨而来……”

    “敌……”

    “……”

    刘岱等人打定了以不变应万变之策(或者说害怕,不敢有丝毫异动),将前线兵权交与了手下将领,自己并不露面,免得受敌羞辱。

    刘璋也明白去见吕布肯定听不到什么好话,他也没那么贱,自己送上去被骂,便让徐晃、魏延领了三千士兵前外土墙协助诸侯迎敌。

    吕布连续赶路三十余里,早已人困马泛,强攻无力,在寨外谩骂了半个多时辰,见敌军如此“沉”的住气,只得收兵而回。

    这一天夜里,刘璋美梦正酣,典韦却在帐外喊道:“公子,有紧急军情……”

    刘璋立即披衣而起,道:“进来……”

    典韦与许褚相携进帐,来不及施礼,便听典韦道:“禀公子,河岸上游传来消息,有一股敌军在上游十里处秘密登船,似冲我军而来!”

    刘璋心中一动,却也没有太过着急,他早防此着,在上游布置了警戒哨,又在营地所依的岸边布置了可观的兵力,就算敌军冲着他而来,他有应变的时间,也有抵御的兵力,根本无需担心。只听他淡淡的道:“敌军兵马如何是否已经出发”

    典韦道:“禀公子,因为天色太暗,我军斥侯不敢过分接近,所以看不清敌军人数,据斥侯估计,兵力在七千到一万之间;斥侯回报之时,敌正在登船,估计还有半个时辰便可抵达!”

    刘璋点了点头:“速去请文若、公达、奉孝、公明、伯宁等人前来!”

    典韦道:“是!”说罢出了大帐。

    不多时,荀彧等人先后抵达。

    刘璋看了看众人,除了正在土墙御敌的魏廷外,其余主要将领和谋士都到齐了,便让典韦将情况与众人说了。

    听了典韦的话,众人的反应和刘璋大同小异,虽然敌军具体兵力不详,但与己军应该不相上下,己军严阵以待,而敌军则麻痹大意、毫无戒心,如果稍加安排,来个请君入瓮,全歼来敌并非难事。

    郭嘉率先道:“今日乃是初六,月淡星稀,视线极差,敌军难辩我军虚实,我等可虚张声势,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刘璋道:“请问奉孝,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

    郭嘉道:“此事易也,公子可撤去我军布置在岸边部队,敌必以为我军仗黄河天险,未加戒备,敌必生骄狂之气,直趋我军大营。我军营地据河岸不远,中间却有一片树林阻隔,若要攻打我军,必须要穿过树林。在下去看过,那边数林虽然不大,但藏上个二三万人并非难事。我们可以在树林之外布置引火之物,并派弓箭手封锁树林,待敌进



第八十章 十面埋伏(续)
    刘璋随即命令周仓前去传令,将河边士兵、林中哨探全部撤回,不留一人。在林子东、西、南三面布置引火之物,配以弓弩手封锁树林,徐晃、严颜领三千兵马藏于林子北面,待敌进入树林后,以一部兵力烧毁敌船,一部兵力阻敌撤退,待敌船全部烧毁后,若敌攻势猛烈,则让开道路,任敌逃往河边。同时让人将军中锣鼓、锅盆全都拿出来,只到命令后一定要将声势弄到最大,给敌以陷入重围之感!

    荀彧又道:“如此重要军情,是否应该报与刘大人令其早做防范,否则若大营有失,我等知情未报,恐遭人非议!”

    戏志才道:“若报,大寨之内必然会有兵马调动,恐难逃敌之监视,若敌得知事泄,恐取消此次战斗,以我之见,还是不作禀报为是!”

    荀攸道:“我亦认同志才之言,吕布之威群雄皆知,众人知其领兵前来,必然警备森严,以防其偷袭,只要我军合围了渡河而击之军,不教其从中央突破,凭诸侯兵马,守住大寨并非难事!”

    满宠道:“我傍晚时分到处走了走,诸侯确实都有所防范,即便晚间也没敢松懈,安排有得力将士负责守护,敌军奇兵若失去效用,想要攻入大寨绝非易事!”

    荀彧道:“即使如此,我军也不能做出如此背信之事,我等奉诏而来,自当同舟共济,若貌合神离,知情不报,必损公子之名。公子志向远大,应爱惜名声如鸟儿爱惜羽毛一般,否则以后被人以此事攻诘,于公子大不利!”

    刘璋听了两方的话,感觉都很有道理,他明白不能悬之不决,原本时间就很紧急,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布置一切,再拖延片刻,恐怕敌军都开始登陆了。

    “仲康,你派个人去通知刘大人,嗯,派个形象不佳之人前去,记住,事关重大,令这个不可泄漏半点,必须亲口向刘大人禀报,若刘大人问起我,就说我去布置河岸防御了……”

    许褚并不明白刘璋这是何意,不过他不是个喜欢问为什么的人,径直转身离开了。

    郭嘉抚掌笑道:“公子此计大妙……”

    荀彧等人点头认可郭嘉的话,李严却不明白,道:“郭先生,公子用计了吗”

    郭嘉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虽然兵书未著有此计,但公子因时制宜,信手拈来,在下佩服!”仰起头灌了一口美酒,又道:“公子此前处于两难之中,若报,则可能错失战机;不报,则有失信背义之疑。公子派个形像不佳之人前去盟主处,你说会有什么结果盟主护卫必然是心高气傲之辈,必然看不起此人,一番刁难,必定免不了。何况夜色已深,护卫也不敢轻易打扰盟主休息,而此人碍于军令,又不能将事情说与护卫听,这样一番争执,时间必然浪费不少,甚至护卫根本就不予通报……即便通报了,时间只怕也所剩无已了,而无论诸侯商议,还是调兵遣将都需要时间,也许到此时敌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这样一来,岂非两全其美了”

    李严等人这才明白过来。

    “好了,快去准备吧,我们现在可没有时间能够浪费!”刘璋大手一挥,众将立即依计而行。

    一切都是在黑夜之中进行的,刘璋领着一众谋士在树林以南一百丈外一个只有半丈高的小土堆上观望,典韦、周仓领着五百人护卫,许褚被他打发去河边了,一旦敌军发觉中伏,必然往河边突围,而受时机所限,北面不能提前安排引火之物,只能在敌进入树林之后,以精锐之师阻敌退路,所以北面极有可能会有一场恶战,只有精兵还不够,还得有强将坐镇,方能挡住敌人的反扑。许褚带着士兵离开的之前故意当着典韦的面擦拭了一遍自己的长刀,那一幕却把典韦羡慕坏了。典韦明白保护刘璋的重要,可是他也明白,南边恐怕是不会有战斗了,火一烧起来,除非脑袋被驴踢了,否则敌人断不会从此突围的,也就是说他留下来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既然这样,还不如和许褚换一换呢!不过看许褚得意的样子,他就知道了,想要换位置啊没门!

    半个时辰很快便过去了,火场布置还有很大的缺口,不过唬唬敌人应该已经够用了。

    不一会儿,一个身着黑衣的士兵猫着腰从树林之中钻了出来,在被亲兵盘查一番后,带了上来。

    士兵小声禀道:“禀大人,敌船已经接近,正准备靠岸!”

    刘璋点了点头:“知道了,辛苦啦,到后面休息去吧!”

    “是,谢谢大人!”士兵拜谢后离开了。

    刘璋道:“吩咐下去,所有人停止工作,潜藏起来,不要记敌提前发觉了!”

    “是!”周仓应了一声,随即以接力的方式将命令一个接一个的传达了下去。

    忙碌的士兵很快便收到了命令,立即停止了一切活动,寂静、漆黑的夜色之中,无边的杀机开始酝酿!

    又过了



第八十一章 迫敌出降
    寂静的林中忽然传来一个声音:“不要听他们的,他们这是在拖延时间,刚刚我们进林之时仔细看过,至少北面没有敌军、没有引火之物,我们大可齐心协力冲出去,河岸就在林子边上,只要我们冲出了林子便可以乘船离开,可是如果我们在这儿犹豫不决,将错失突围良机,最后只有死路一条!不想死的都跟我一起冲啊……”

    刘璋看了看荀彧等人,见他们也暗暗点头,知道他们对这说话之人也是有些佩服的,情形如此危机,他半点也不慌乱,反而看出我敌军布置的漏洞,并且看出了刘璋这是在拖延时间,好给许褚布置引火之物、烧船、阻敌。

    慌乱的敌军听了那人话的,立即有许多人开始附合,那人又道:“冲啊……冲出去才有活路……”

    “冲啊……”林子里立即从者如云。

    “杀啊……”不远处,盟军大寨外也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喊杀之声,在吕布的亲自指挥之下,五万多士兵摸到壕沟边上。听到盟军大营内响起喊杀声,吕布还以为他派出的士兵已经得手,大喜之下立即指挥着部队开始了冲击。

    乱作一团的盟军在各自将领的指挥下渐渐镇定下来,刚刚还稀稀拉拉的箭矢,很快便如雨点般射向了敌军。

    盟军大寨前的壕沟宽、深皆有一丈,绵延东、西、南三面,从陆地之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吕布早就知道,因此他才派出了一路兵马从河道攻击,以收奇兵之效,又命正面强攻的部队带了大量的云梯、木板,天堑很快也变作了通途。可是冲过了壕沟,还有三道间隔三丈的尖尖的鹿砦,想要跨越过去,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顶着盾牌、冒着敌军的箭雨一根根毁去……

    另一边,身陷树林的敌军大部分开始兵退,企图从北面突出,乘船逃离。

    可是他们刚刚冲到林子边上便看到绝望的一幕——他们乘坐的战船全部燃成了火球!

    绝望之中,有几十个看不清形势的冲将了出来,一通箭雨下去,损失了一半,许褚大叫一声,抄起刀领着士兵冲上去,砍瓜切菜一般,瞬间消灭干净!
1...1516171819...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