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复兴之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瓜北
复兴之门
作者:南瓜北
穿越1986的黄川要走一条创新之路。渐渐的,进入了复兴之门。



第一章 初来乍到
    第一章初来乍到

    未来的黄川的坐在了家门口的石阶上面,努力的想看清楚眼前的世界;

    雷光闪电间,居然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一具和自己同名同姓的身体里面。

    眼前的一切熟悉又陌生,但一定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年代。

    这一具年轻得过分的身体,以后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身份

    难道是昨天晚上的酒喝太厉害了,他已经想不起自己究竟怎么回到这个看起来过分简洁的房间里。

    .......

    慢慢点了根烟,目送着那些必须赶在8点钟点名前到校的学生娃娃们,黄川心里不断的泛起赶紧去上学的念头.......

    在老宿主的潜意识里,上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当真切意识到自己已经再也不需要上课的铃声召唤时,心里自然的唤起了一种被撕裂了的感觉,分裂--很疼!

    难道这个才十几岁的自己真的就要踏上自我养活的道路

    黄川翻看着老宿主的记忆,一阵的苦笑,这一位因为酒醉被自己侵蚀占据的灵魂,原来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中二”青年。

    .......

    黄川是一位生活在西川蜀都l县一个小镇上的高中毕业生,昨天5月5日晚上刚刚拿到了高考预考的成绩。

    离预考线还差几分的他居然带着班上的同学“庆祝”了一番,为即将远离的同学举办一个仪式,为自己一生的在校学习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伙同着20多人去了镇上汪爸爸开的饭馆,敞开肚皮,一直喝到了深夜,被同学们抬了回来。

    黄川的这个家对于同学们来说,就是个“客栈”,

    家里宽,父母留下了一套8间大房的老宅,让他自己一个人住着都有点害怕。

    早起赶路回家的同学们都各自回家去了,预考上线的同学也在6点过一点回到学校点名。

    重新占据着身体的新黄川拖着还严重醉酒状态的身体,迷迷瞪瞪送走了同学们。

    看得出来,同学们还是很尊敬和爱戴这一位“中二”青年的,大部分临走都约好了今年九月份的复读再见。

    翻看记忆,黄川读的是一个二年制的农村高中,估计也是中国最后的一个二年制高中了,还需要参加一次高考预选,预选考试也同时作为高中毕业考试。

    别的学校三年的高中书本,他们必须在两年学完,还要预考!mmp!

    黄川最后因为外语很差,距离分数线差了几分,心里非常的不痛快,

    记忆一下考试成绩,数理化语文政治甚至生物的成绩都很好,有几科几乎是满分,但是,30几分的英语成绩,实在拖了太多的分数。

    学校似乎也不希望黄川继续的参加高考,这娃太跳赞了,十处打锣九处都在,

    天天鼓动同学们和班主任、校领导“讲道理”,要不是看在黄川的父亲曾经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估计早就把他开除了。

    同学们帮助学校传达了陈校长的原话

    “黄川要是复读,必须要到学校先定几个规矩,要不然,请便。

    三和中学不要不听话的学生!”

    不过这些对黄川来说,根本就不重要,他知道自己,从小到大,读书,就不是个问题,大不了另外找一个全新的高中复读。

    这一次落榜对他的影响很大,居然让这位读书很顺畅的“中二”,感觉到了“羞愧”!

    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二”,黄川这位娃其实是个孤儿!

    一般的孤儿背景,是不是都应该悬梁刺股,奋发图强,

    这一位不是,每天黄川都是乐呵呵的,努力的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很“二”。

    家里有一个大姐,考上大学后,在离家将近200公里的地方工作,成了家,不可能照顾到他。

    84年,85年,两年间,父母因病双亡,留下了国家补助的5000多元钱抚恤金。

    黄川的心里,永远都是乐观,从来没有考虑过未来,即便是考虑未来,也肯定坚信无比的美好。

    &nbs



第二章 一只巨大的“中二”
    黄川还在洗澡的时候,就打定了主意,按照他的价值观,不能够在三和镇这样的地方困死。

    到人多的地方去,到大城市去,总能够找到很好的机会。

    86年,对于上层来说,还在激烈的争论路线方针,但是,对于一般的小老百姓来说,却是敞开了市场的大门。

    有手有脚的,还能够饿死人

    再一次的确认了周身的钱财,连同存折上的余额,总共也就是277元整,还有几角零碎,不少了,黄川“嘿嘿”的傻笑到。

    包裹,有,心里一动,就在床边上找到了一个绿色的军挎包,书包大小,黄川感觉到,这是老黄川的最爱,这一个挎包伴随他已经两年了。

    翻看衣柜,里面也没有几件衣服,以前父母的衣物,都被送给了需要的邻居或者同学。

    找出了一件涤纶衬衣,一条中裤(大短裤),得,齐活。

    看了看脚上的凉鞋,还将就,到了蜀都再说。

    再一次的收集了一下父母的存折本,加上农场信用社的,一共有4本,上面大概还有将近80元钱,这一次全部取完!

    刚刚准备完毕,门口就传来的声音

    “哎呀,黄川,你这个孩子,好好的一个家给你糟蹋成这样,你跟你爸爸一样,都是油罐子倒了都不会扶起来的主。

    赶紧起床,把家里收拾一下,快点!”

    这是邻居周阿姨,黄川妈妈的老闺蜜,这个家还没有被黄川搞垮,就是因为周阿姨天天念叨着。

    黄川立马跑到准备发火的周阿姨旁边

    “阿姨啊,这不是早就起来了吗,别喊了,别喊了,嗓子累。”

    “我说你这个死娃,早饭还没有吃吧,你看你,都快18岁,成人了,你读那么多书就没有教过你这些

    一屋子跟个狗窝一样,哪里能够住人哦,哎,你娃娃还敢预考都考不上!”

    黄川心里升起了一股巨大的凉意,必须赶紧制止住周阿姨的叨唠,要不然,这上午几个小时她是说不完的。

    “周姨,停,停一下,听我说几句。”黄川扶住了周姨的肩膀。

    “阿姨啊,我准备好了,马上去蜀都,我爸爸给我找了个地方,让我考完试就去,这家里就麻烦你打理一下。

    家里的东西随便用,房子你看有人需要,就借出去,我估计暑假过后也用不上了。

    我马上去坐车,时间紧,就不多说了。”

    周阿姨迟疑了一下

    “孩子,你爸爸去年就帮你找好了工作”

    “是啊,是我爸爸的一个学生,在蜀都做大买卖,让我去学习一段时间,新学期开学我就回来复读。

    周姨,你晓得的,我黄川是要赚大钱的人,必须要去锻炼几个月嘛,不用担心,我会给你打电话。”

    “必须天天打电话,就打到你陈哥办公室,要不然,我就喊你哥去蜀都抓你回来!”周姨装着恶狠狠的说。

    黄川的心里泛起的一阵感动,自古以来,邻里关系都是不好搞的,可是,黄川的一家,和三和镇上所有的人,好像关系都挺好。

    陈哥是周姨的儿子,比黄川大10来岁,在建国乡里担任副乡长,前途无限。

    说完这些,黄川转身拿过了军跨,就走到了门口,准备再看一眼这间父母最后的遗留。

    典型的南方四合院,长瓦沟,高屋檐,前面三个门脸,后面一个小院。

    这是文革后,落实政策,重新还给黄家的祖产,后院还有几颗百年老树,看起来是那么的厚重端庄。

    周阿姨还在念叨着什么时,黄川已经只有了背影!

    她怎么会不知道这孩子是在骗他,可是,孩子大了,必须要出去闯堂一番,不过,有一点是真的。

    黄川的老爹多年如一日的帮助了很多以前贫困的孩子,名声很好,大家应该都会照顾他的这位有点傻里傻气的独儿吧。

    看着这孩子远去,周姨抹了一把眼睛,转身就开始帮忙打整起卫生来。

    86年的三和镇也算得上周边百十里最繁华的镇集,黄川的这套当街门脸规划好了,起码还是能够让这孩子读得上书,不用去到处借钱。

    想完,周姨就干劲十足的动了起来......

    背着军跨,在边上的向二爷的包子店里买了8个大包子,一边走一边吃着,观赏着这一条以后非常著名的老街。

    古老的戏院子只留下了空旷的舞台,

    湖广会所已经被改造成了三和区公所,

    老旧的银行,是唯一的三层楼,自民国开始就矗立在镇中央,新社会后,变成了中国人民银行。

    三和主街上,人流涌动,街边的每一寸地儿,都被朴素的农民们利用起来,摆上了各种各样的商品。

    没有吆喝声,耳边并没有未来世界声嘶力竭的喇叭广告,一切都很有秩序,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小农经济的表达方式吧。

    三和镇地处川西平原的最东端,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地貌的连接带,一条宛如丝带的绛溪河自然的把山和平原分割开来。

    这里风调雨顺了很多的时间,在黄川的年轻记忆里,前十几年那样的情况,这里的人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挨饿受冻的情况。

    曾经看到过的讨口叫花的,都是其他地方遭灾受穷的人,也都能够得到三和镇人的接济。

    国家在76年,在三和镇的边上,动用了10万人工,修建了一个当时西川最大的三和水库,湖面有5万多亩,2亿多立方米的库容量,围库区有200多里地的周长。

    目前,三和水库是作为周边5县400



第三章 茶馆
    黄川一边和大家告别,一边到达汽车站,只能够买到今天下午2点前往蜀都新南门汽车站车票。

    一看时间,还有几个小时,马上就准备到大家号称的“江湖”茶馆喝茶。

    茶馆文化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已经融汇到川西坝子上生活的所有方面。

    大凡小事,都需要在茶馆里掰持清楚。

    在黄川的记忆里,很小时,他父亲只要一有空就带着他呆在茶馆里的。

    80年代,早上5点就起床早茶的人少了,不过,上班空闲时间的中午茶就人山人海。

    三和镇有三个比较大的茶馆,每一个都能够容纳100多号人同时喝茶。

    黄川去的是江湖气息最旺盛的晏家老茶馆。

    这里基本上是三和镇的信息集散地,平常喝茶的人士都属于在镇上面有头有脸,说得上话的。

    黄川准备去喝两小时的茶,然后吃了中午饭,2点准时上车。

    才到茶馆门口,身高体壮,上身溜光的晏老六就呼喊起来

    “川哥来啦,上请!头水新茶,汪二哥会了。”

    麻利的把黄川迎进了这个十分简陋却又充满了人气的场所。

    茶馆有200多平方,后院连着三和水库的输水渠道,每到灌溉的季节,白花花、凉冰冰的水就会从这条南干渠流向周围的几个大县。

    摆满了都已经磨出了包浆的楠竹椅子,后院一座大型的老虎灶。

    老虎灶是茶馆的专业装备,一个大灶堂,上面起码摆放了十几把茶壶在加热,调节火力大小就是依靠灶台上面的“老虎口”。

    人多,茶水量大,茶馆幺师就会把老虎口扩张开,加大受热面积。

    人少,就关闭几个老虎口,减少火和空气的接触面。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让人惊叹!

    喊茶在茶馆里面是有大规矩的。

    头水,是指刚刚烧开的新水,不是反复煅烧的老水;

    新茶,是指“不一般的干部茶”,一般是两毛钱一杯。

    幺师如果喊“上茶”,不带新字,茶就会明显的比“新茶”少一个档次,必然是三级花茶,而且,茶叶量也有区别。

    另外的关键部分就是幺师喊出来谁会账这一点。

    川西坝子喝茶,有一个特殊规矩,茶馆是大家结交朋友了解世界的地方,必须要讲仁义,讲礼性。

    茶,是必须要人请,才能喝的!

    你如果在川西坝子上喝茶,只要不要脸,可以喝上一辈子,不会给一分钱。

    进门的第一杯茶,是茶馆老板请的,不用给钱,

    接下来,再进来的客伙,就需要前一位客人帮忙给茶钱。

    一般会亮堂的喊道

    “晏老六(幺师),客伙几人,我这里统一会了!”

    晏老六也会到这里收了这钱,然后,把客人迎进来

    “客伙3位,xx茶钱已会!请上坐。”

    如果今天有人大喜,会丢上10来块钱,前50位客伙就给不下钱了。

    简单来说,规矩就是,自己喝茶不要钱,但是,下一个来的,你需要帮助他给钱!
12345...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