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放肆!来人,予我将此人推出斩首!”
王天师话刚出口,帐外护兵一拥而入,帐中左右两侧都是刀光剑影,一片金铁之声。田鹏等人眼疾手快操起大斧,挡在百里燕左右身后,一时间剑拔弩张气氛空前紧张。
见此情形,王天师脸色铁青看向公孙岳:
“印天王,部下造反你难道不知吗!”
公孙岳未做回应,百里燕这时突然踢开木箱,露出一片银光雪白:
“诸位,咸军所到之处,安抚百姓施以仁政,厚待降卒赦免罪将,人人皆有封赏。而今你等粮草断绝危在旦夕,时常日久必作鸟兽散,且不说性命不保,当地百姓家徒四壁无粮可征,最终落得个什么下场,诸位难道还看不见吗。
如今咸军兴仁义之师,所到之处无不欢欣,尔等当迷途知返,不要一错再错,但凡降咸军者,可保你等粮草无忧,还可得重赏。若是执迷不悟,等着你等的只有死路一条。
何去何从,诸位自己看着办吧。”
此言一出,众将心头狂怔,王天师恼羞成怒暴喝说:
“住口!还不予我杀了此人,快。”
这时却听公孙岳一声大笑:
“呵哈哈……”
“印天王你……”王天师大惊失色,恍然明白眼前一切:“是你!”
“为二十万大军身家性命计,为万千黎民百姓计,本天王决意反正。凡不尊
第757章 炼金术
片刻过去,大营中乱声渐止,莫云风进帐来报:
“启禀天王,各军已被控制,圣勋司兵马尽数解刃卸甲。”
“嗯,你过来见过咸军副帅百里燕。”
“嘶……”莫云风大吃一惊,看向百里燕心中差异:“阁下便是当年南征蛮人的百里燕!”
“莫将军也知本帅”
“阁下大名如雷贯耳,谁能不知。在下是徐国人,徐国有一部被俘人马南下被阁下所救,少部人得以生还北归,这些在下都知道。”
“哦……却是有不少徐国人活着回到中原,一些就安置在咸国,你们的消息很灵通啊。”
“实不相瞒,中原联军与金雪狄人交战期间,我军曾就派出不少密探,有些不幸被俘南下,生还北反的其实没多少。”
“原来是这样。”
黑巾军为实时了解南境的战况,派出大量细作混入联军当中,以便于传回消息,因此金雪狄人北伐期间,正是叛军扩张的黄金时期。
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细作死于战乱,一部分被俘,仅有少量混迹在南下的三十多万人中被百里燕解救,最后活着返回中原的叛军细作是凤毛麟角,黑巾军由此得以知道南方的一些情况。
莫云风说了些无关紧要之事,随即离去加强中军安全,百里燕未敢将王天师等人交给莫云风,继续让田鹏看押,等待黄彻将船开到中军岸边。
待莫云风离去,百里燕与公孙岳继续攀谈。鉴于情势,百里燕仍称其印天王。
“印天王,你怎的就坐上了天王,还带起兵来了。”
“此事说来话长,待会儿,我细细与你说来。有两件事,我得先问你。”
“印天王请说。”
“那佩城的圣勋司副使是咸国人,你可知晓。”
“嘶……我怎听说正使赵宁是咸国人,如此说,副使也是咸国人。”
“看样子应该都是了。”公孙岳肯定道。
“印天王为何问起此事”
“因为那副使名姓总觉耳熟,似乎曾听你提起,但却是记不起何时何地说起过。”
“哦,还这等事情。那人姓甚名谁”
“那人自称高衡。”
“高衡嘶……怎觉得如此耳熟呢,还不是一般儿耳熟,若是咸国人,那定是打过照面。可我还真想不起来此人倒底在哪儿见过,但肯定见过,而且必是与大事有关。那第二件事呢”
“粮草你可有准备”
“请放心,粮草充足,只要赶到萱蒂南岸,即可有粮。”
“如此说,萱蒂粮仓未曾失火。”
“倒也不全是,佩城圣勋司在得知萱蒂守将企图投我之际,遂伙同林桃圣勋司及其守军,率先杀害了守将夺取了粮草,并运走了十五万石粮食,我军来的晚,他们见势不妙,遂放火烧粮,截止在下来时少说烧了一百多万石粮,若非扑救及时,萱蒂仓肯定是完了。”
“照此说来,这佩城圣勋司还有些明堂。”公孙岳猜测道。
“我也判断佩城圣勋司有端倪,本欲出兵去讨他,但转念一想,若是我去讨他,粮仓将无人救火,只好暂缓去攻佩城。眼下当务之急,是将二十万人马拉向碧清河南岸补给,而后再取沛城、林桃。”
“佩城我已派人前去驻守,不需几日将落我军手中。”
“可万一圣勋司的赵宁再生变故,恐怕得而复失。”百里燕担心道。
“永兴侯大可放心,此番领兵前去佩城的鲍睿才智过人,多半不会有失,而且鲍睿还是你歧国人。”
“哦,此人竟是歧国人。既有如此才学,为何会流入黑巾军之手”
“唉……此事说来话长。黑巾军起事之前,物色了大量能人,鲍睿之父鲍俊,是最早追随雄论道的岐国大族,鲍俊六年前战死后,其部将拥戴鲍睿继任万夫长。别看他年纪轻轻,却是能征惯战之人,若非手下兵士弱了些,此人定也是厉害之人。”
“此人既如此厉害,西线怎会调他前往东线作战”
“永兴侯应该已是知道大祭司戴平兵变被杀身亡了吧。”
“知道了,朱友晨已有提及。在此之前,我隐有预感,西线在与卫国媾和,现在看来,调兵东进是为卫国开疆拓土,已是确凿无疑。”
“这还只是其一呀。有一件事永兴侯恐怕还不知,黑巾神都方霆,积攒有金银珠宝无数,祸根便来自于此。”
“嘶……可据报,黑巾财力早已枯竭,何来大量金银”
“永兴侯可知道炼金术。”
百里燕闻讯猛是一愣,他当然不会相信什么炼金术。
“你说假黄金!”
“不是,是真黄金。”
“嘶……这怎可能,天下哪有什么炼金术法,真要是有,我也早炼出来了。”
“有没有我是不清楚,但戴平却是知道此法。他每次炼取金子都是用的一种金色神水,后将铜放入其中,之后便会出现金子。原本财力已经枯竭,但戴平握有此法,却占为己有,前后所获金银多达数十万之巨。”
“什么,这么多!”
百里燕大吃了一惊,要说炼金术歪打正着,通过伴生矿物炼出金子,倒也不是没可能,要说炼出几十万金银,根本不可能。
&nb
第758章 交易
“真没想到啊,堂堂梁天子,竟也有如此嘴脸,简直可恶!”
“梁国有诚道派辅佐,而诚道派以梁天子唯马首是瞻,故而诚道派所作所为,皆为梁国牟利。这也是我为相之时,遏制诚道派的缘故,其为梁国牟利,可以不惜损害所有诸侯利益,因此令人深恶痛绝。”
“是啊……”百里燕深有同感:“十多年前永兴河一战,安泰侯前来游说,劝说我王将叛军主力牵制在东线,好让梁国避免战火,而诚道派的广叔子,也来陔陵献计献策,其无不是为梁国牟利。
当时出于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为之。而今咸国强势崛起,梁国非但不感激我王,反祸害咸国,着实令人不耻!”
“邦交皆系于利,诚道派尊梁国为正统,利用梁国上邦地位,对下邦诸侯施以纵横离间之计,好左右牟利。黑巾军强攻梁国,也是为灭梁国诛除诚道派,以免遭其祸害。谁曾想,关键时刻永兴侯北还中原,还向梁国派出兵马,致使形势大变,灭梁已无可能。”
“那黑巾新增四天王,又是为何事”百里燕追问道。
“孙国有三十二郡县,除了孙国陪都所在之外,其余三十一郡县皆需有人镇守,届时卫国、梁国从西向东进兵,黑巾军逐次东撤让出郡县,如此往后每两个郡,将有一位天王镇守。”
“我说呢,十二个天王已是一团糟,如今再曾四个,若非有大利分赃,岂能再曾四人。那你此番率军东进,可是为扑灭咸军、志军而来。”
“不错,宗主在与愚论派协商之时,以击退咸军、志军为名,将我调往东线。”
“那你出任天王,就未引起愚论派察觉”
“这倒没有。我以淡出核心十多年,雄论道中认得我者已不多。而且雄论道、愚论派各有情报网络,因而愚论派知我者多,识我者却没有,加之早年我求学时,学得一口孙国话,倒也帮了大忙。”
“我说呢,你失去消息快一年,连个影子都没有,原来是坐上了天王。但你现在一反,雄论道岂不被动,这些将士的家小怎办”
“这你大可放心,愚论派与卫国、梁国暗中媾和之后,或明或暗转走大量本派武官将卒家小,雄论道自不会受制于人,早于一年多前,也陆续将将卒家小,能迁的都前往了我派控制地界,一年下来,其实两派各自手中并无多少对方人质。”
“这么说,两派为了各自利益眼下早就分家了!”
“差不多吧。”
“但既然已经分家,为何没有闹到撕破脸的地步”
“呵呵……”公孙岳无奈笑着:“愚论派处心积虑多年,悄无声息将雄论道兵马调至了外线,而愚论派兵马调往了内线。因此战事最激烈的东南、南线,皆为雄论道兵马,而西线、北线战事缓和,皆为愚论派兵马。
但是震天火、黑火分出现在长孙国后,北线开始吃紧,去年咸军、志军攻破了彭源,兵进下关、昌尹,攻入了神通的地盘,眼见东线吃紧,而西线缓和,神通、雷霆、圣焱的兵马被顶在了外线,愚论派想撕破脸也没这个胆,故而想用我派兵马前来填坑。”
“哼,玩来玩去,玩的还是自己人。十多年前便我早说,黑巾军绝成不了气候,如今应验了吧。不过你现在这么一反,雄论道会如何处置”
“千岁、龙渊正与志国、公良军秘密媾和,一旦愚论派与卫国、梁国达成最后条件,所有兵力都会压向东线,届时我派将没有任何好处,因而与志国媾和最为有利。”
“如此说,卫国、梁国和愚论派尚未谈妥条件”
“正是,卫国吃下孙国全部郡县之后,必然激起各诸侯国的不满。因而需要黑巾军将中原诸国尽数击垮。如此卫国吃下孙国之后,中原各国短时之内将无力联手合击卫国。
但如此代价太大,因而愚论派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卫国、梁国的条件,所以想用我派与卫国宿怨的弱点,迫使我派东调打头阵。因而雄论道主要部众与子弟,借此机会以督战为名,多数迁移到了东部郡县,留守神都的只有宗主与为数不多的元老、子弟。”
“原来如此,难怪千岁、龙渊如此胆大妄为的在东南放水,原来还有这等内情,竟然连御客都不知晓。但既然你等已在东线媾和,愚论派知道吗”
“知道又能怎样,两派手中已无制衡对方手段,各自兵马皆有地盘,哪有只许他们媾和,不需我等自救的道理,战线如此之长,其也难以难以节制我军。
但粮草一直掌握在愚论派手中,东线雄论道数十万人马所需粮草都要他们供应,难以彻底摆脱其控制。此外数十万人马一夜哗变,如何接手将极为麻烦,仅粮草供应一事,每年所需至少上三百万石,遣散安置更是一大笔费用,因而此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所极是啊……”百里燕无奈叹道,对此深有所感,他遂即又说:“本帅上月收拢了降兵俘虏四五万人,加之最近降服的民军、民夫,总计有六万多人,兵卒的安置尚可裁减为民,而武官的安置才是最为要命。
他们既不想革去兵权,又不想失去金银,如此一来,兵员无法裁撤,而国库还要支付大量粮草供应,开销极为巨大。
眼下还只是七八万人,照眼下这继续发展,日后投诚者少说二三十万,甚至更多。如何安置和削权都是极大问题。”
百里燕招降纳叛之初,只想到加速推进战争进程,后果却是想简单了。
这些投诚过来的武官,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兵权,一边拿着好处,一边吃着军粮,总数将很快与咸军持平,对于咸国这么个小国,即便不需要支付军饷的体制下,要维持七八十万的军队,根本不现实。
消耗粮草还只是一方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滞留军队,无助于工农业的发展,战后如何处置这些冗余的编制,将成棘手问题。
当天夜间,陆续发生小规模激战,人数数十至数百人不等,在莫云风、李坚等人处置下,得以迅速镇压。
有鉴于此,百里燕与公孙岳商议后,陆续分八批召见各军各营千夫长,赏以重金以结其心,同时将王天师及其叛将,押上黄彻战船,以断后患。
翌日,公孙岳继续以印天王名义,挟持大军向北进发,但没有立即向全军宣布反正,只在千夫长、万夫长两级传开。
一来将影响降至最小,二来趁消息尚未传开之际,尽速接管德康、原山两郡,甚至继续向西拓展也未必不可。
神通、圣焱、雷霆三部人马粮草至多再支撑四五十多日,最迟二十天后,神通必须留足一月时间北撤,并经由长孙国向西撤退,以获取粮草,否则将饿死在路上。
神通一撤
第759章 冤家路窄(1)
周空只带小莲子等十数女卒,跨上健宝马风驰电掣狂飙而去,正在岸边扎营的李坚闻讯大吃一惊:
“启禀李将军,方才有十数咸军女子在西面上岸,直奔南面去了。”
“什么啊,她们人呢!”李坚忙问。
“跑了,而且骑着高头大马跑得飞快,一溜烟人就没了。”
“还有这等事情,走,去看看!”
“诺!”
李坚火速骑马南追,追着追着已是被拉数里地,只能用望远镜继续追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