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阵前厮杀还不准使阴招,不能暗杀对方主将,一方提出要求,另一方则要对等回应,更神奇的还是神道具“免战牌”,这玩意儿搞的跟联合国调解停战的临时停火一样,挂了这个东西动手的一方就着了魔一样给定住了不能动,你敢动手就是你的不是。

    而且缺德的还在于,神通让秦鄂将咸王姜亥的名字写在了木牌上,挂在城头做成免战牌,叶信看着之后想打也不敢。

    自百里燕出道以来,中原的规矩就给全改了,他哪里吃这一套,阴狠毒辣不讲规矩,不上路子的轮番用一遍,讲武堂也给所有受训武官学员明确这些“迂腐思想”要不得。如今看来,叶信是给唬住了。

    见百里燕气不过,赵安陵深思后说道:

    “侯爷,神通既要和谈,我军何不将计就计呢。”

    “如何个将计就计”

    “神通此时被困于万川,外界消息断绝。圣焱、雷霆若败,其很难知晓,届时再假意许诺令其北还,届时他若杀回马枪,其势将不足为虑。若继续北逃,也无粮草,早晚要作鸟兽散。”

    “嗯,赵先生所有理,此计可行。料他神通出川之前定要借口联络圣焱,我军在思水江一线发起攻击之后,消息短时内到不了桑南,神通将难以知晓粮草尽毁,等他离开万川,发现北上无粮,那时一切都晚了。”

    &




第776章 纵谈
    咸军不止一次的发生热气球坠毁事件,其中多数并非人为的操控而引发,而是气象因素,高空气象的不确定性,是热气球最大的天敌。

    但热气球的好处实在太多,配合高倍望远镜极大拓展了军队的视野,临空轰炸、高空地形侦查,颠覆了传统作战格局。甚至可以在风向、距离、气象条件都有利的情况下,对小据点己方单位实施少量的空投补给,少量兵力投送,都十分便利。

    尽管受气象因素干扰,多数时候效果并不理想,但数量一多,仍能起到极好的效果。

    然而热气球的安全系数太低,即便技术发达的近现代,热气球坠毁时有发生。

    为此咸军普及热气球后,明令禁止都统以上武官与相对应文官乘坐热气球,王室成员更在此列。

    周空兴血来潮想坐热气球,自然是不被允许的。然而她却喜欢唱反调,不合时宜的质疑百里燕的权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撞南墙不知道什么叫“厉害”。

    “我如果一定要坐呢!”

    周空一既出,百里燕脸色沉了一下,抬头看了眼天空,东南面了望的热气球就拴在岸边,风向正北,热气球处于碧清河水域正上空。看到这里,他心生一计,很是爽快的答应了要求:

    “好啊,本帅特批周将军乘坐热气球,不过得等本帅部署周密之后。”

    “这可是你说的,别给我耍什么花样。”

    “你何时见本帅出尔反尔的。”

    百里燕摇头翻了周空一眼,觉得可气又好笑。但凡是立信才能立本,人无信则不立,事无信则不成,业无信则不兴,“信用”二字重于千金,却千金难求。

    咸国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政的推行,而新政的根本,是朝廷长时间内保证了民生基本的生存所需,解放了人的积极性,同时政策的延续和持续性,令新政的推行得以良性循环。

    如果朝令夕改,今年的政策不见效果,明年全盘推翻从头再来,浪费的不仅仅是战略时间,更是失信于民,从根本上打击了底层阶层对朝廷的信任关系,打击了个体的生产积极性。

    同理,内政外交用兵征讨,出必行恪守应有的宗旨,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和贯彻,同时也能营造更为有利灵活战略环境。

    此前正是照城投降的示范效应,不断辐射,咸军才能轻易的继续向西招降纳叛,消除新附叛军的后顾之忧,令其为咸军效力。

    当然,事无绝对,多数情况下“信用”都是相对的,而且因人而异,立场不同,理解迥异。

    周空守照城,百里燕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诈她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更惨,于是在周空眼里,百里燕就是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卑鄙无耻的标准大反派。

    抵达辎重营之际,询问得知公良修在军火库,不知在做什么。寻到他时,正与咸军兵士问话。

    “闻听公良兄在我军中寻找物件,不知公良兄所寻何物啊”

    百里燕示意兵士撤走,公良修慌忙定了定神,一副什么事都没发生之色。

    “也无甚,得知永兴侯营中运来辎重,故而想来看看。”

    “我军中对公良兄并未设防,公良兄到处看看也就是了,为何还要来此军火库中,此地危险异常,稍有不当误了公良兄的性命,你让我怎向公良老将军交代。”

    “呵呵……永兴侯所极是,那在下离开此处便是了。”

    毕,公良修要走,百里燕拦住他道:

    “说吧,公良兄想知道何事,只要本帅能说的,一定如实相告。”

    公良修迅速打量百里燕一番,见其不像是责问,原本还有些歉意的公良修,此时反而鼓足了底气。

    “我近日得报,咸军在巨峡关使用了一种白火粉,威力巨大,可有此事”

    “哦……原来公良兄是想问此事。”

    “怎么,你们真有了更新式的白火药”

    “怎么说呢,那东西不叫白火粉,也不是白火药,说了你也不懂。不过威力确实巨大,但不安全。

    咸军一直都在用,但为了安全起见,少量掺入了黑火药之中。此番为攻坚城,不得已从国中调运一些,用以破城,没想到公良兄消息如此灵通,巨峡外关刚破不久,你们的消息就送了过来。”

    “如此说,此种白色药粉也是能造的”

    公良修追问,百里燕很清楚他在想什么。

    “能造,但并不像配黑火药是配出来的,需要其他变化手段方能使之能用。故而公良修不必煞费苦心的弄走一些,回去自己揣摩。此物非常之危险,稍有不慎便会爆炸,威力极大。公良兄还是趁早打消此念为好。”

    听到此处,公良修略显沮丧,他道:

    “这便是永兴侯所说更为厉害的火器”

    “不完全是,但今后还会有比之更为厉害的药粉,火炮也会更为厉害。所以为你我两家长远计,照城一事公良兄可考虑清楚”

    “家父尚未回信,故而我也不知是何结果。而且即便家父有意,我王未必同意。”

    “用十一城外加糯香、北阙两处产粮大区换取照城、杏城,志王难道还不满足”

    “除非咸军能挡住卫国、长孙、晋国强势,否则大王非但不会同意,还可能成为借口,因而永兴侯要三思。”

    “说来说去,还是志王野心太大,依本侯看,志王早晚要栽在贪心上。走吧,本帅令人在岸边置下了茶具,你我一起品茗赏景如何”

    “也好,永兴侯请。”



第777章 经略
    公良修笃定咸国扛过一波疾风骤雨之后,具备了入主中原,争夺天下的实力。

    姑且认为咸国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的军事优势,三五十年后足以压倒现今一切的军事对手,但三五十年内技术同样是可能扩散和模仿的。

    咸国基础教育的拓展,最终是丰富了国家基础,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也意味着大量人才中的某些可能出现的外流,即便是极少的几个人,也可能引发大面积的破坏效应。

    尤其是基础行工业的技术门槛低,获取人才后,短时内建立粗劣的工业系统将十分容易。当然,质量也许远不及咸国,但数量基数增加后足以引发质变。

    尤其是现在热武器与黑火药大量泛滥,无疑会给日后的统一带来更大的军事阻力。

    以晋国为例,过去十多年间从永兴城暗中挖走、绑走、骗走、拐走了上百人,并模仿永兴建立了水力、风力工坊,推广新式农业技术,尽管核心技术并未流失,但晋国的冶铁、锻造质量和农业效率,确实有了大幅提升。

    当教育普及,基础性人才大量扩张,各国诸侯势力的拉拢和收买将层出不穷,由此导致的技术、知识的扩散,是完全可预见的结果。

    要防,将非常困难。

    即便是砡工派,同样私底下偷偷摸摸的利用技术换取利益。

    此外体制的不健全,仍以君主一人的个人意志左右政权机器,兴衰的体制弊端仍未打破,国家的兴衰仍然取决于君主的个人能力,君主强国强,君主昏庸国家亡。

    百里燕百年之后,纵然将军队武装到牙齿,碰上一个昏庸的君主,结果也只能是败家子,技术家底今天被你偷去,明天被他拿走,最后变成全天下到处泛滥着枪支大炮,进而加剧版图统一的难度。

    当然,可以严防死守,然而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上,就当下的体制而,很难做到。

    这也是百里燕为什么没有急于培养物理、化学门类的主要原因,一旦人才资源相对扩张后,不可避免的将导致人才的流失。

    公良修受限于历史的局限性,只看到了技术带来的军事、政治实力,并没看到在此背后的暗流汹涌。

    最后,也是百里燕最为担心的北半球未知文明,尽管有很大把握,在十数年内将永兴城的基础再上一个台阶,未来二十年内实现初步工业化,但他有生之年内,显然无法实现中原版图的一统,同时也无法解决北半球全然不同于人类的物种文明。

    而这样一来,很尴尬的将是在他死之后,咸国碰上昏君,被诸侯国瓜分技术遗产的同时,北半球文明利用中原内乱的机会,再次入侵掠夺走大量先进技术遗产。

    其结果只能是北半球拥有了规模庞大,而且完善的基础工业,获取咸国更为先进技术之后将很快升级,并用于战争。

    而中原诸侯国仍坐井观天食古不化,抱着咸国分到的技术,自以为是的认为天下无敌而不知进取。

    最终结果将变成北半球通过技术升级和消化,再次南下漂洋过海入侵中原。中原的四分五裂,最终将被各个击破。

    公良修的世界观,局限于当下历史环境下的中原格局,看到的是单一力量的对比,并未将潜在未知因素和技术潮流考虑在内。

    这些道理以公良修的眼界是难以理解的,百里燕也不多说,说了没有好处,反令公良修认为他是在掩饰。

    “公良兄,打下孙国土地之后,你公良氏劳苦功高,即便不封公,总该封个侯了吧”

    “世事难料,以大王秉性,定是要将国内族亲迁往新地,如此一来,我公良氏再封,必受牵累。而且我国封爵极少封与外姓,极可能也效法咸国,给外姓只封虚爵,如此一来,我公良家便就给架空了。”

    “那你父亲和二伯有何打算”

    “还能有何打算,先将新占之地加以经营。我已建议父亲,利用新占之地各层势力荡然无存的大好良机,也效法你咸国,推行新田制,以养蓄民力。”

    “但恐怕志王不会轻易同意吧。如此一来,必要遭国内贵族与迁入新地贵族的激烈抵制。我咸国推行新田制十多年,但在江东、岁当、东原等地仍然不尽如人意。你若不变通,志王定不会同意的。”

    “如何个变通”公良修问,态度十分诚恳。

    “这么说吧,黑巾之乱虽然可恶,但却将各地权贵势力消灭殆尽,本帅当年之所以顺利推行新政,其实也是因为各地贵族势力尽灭的结果,同时我王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而志王疑你拥兵自重,在新占土地推新政又会疑你收买人心,总而之,人只要起了疑心,左手也不会放心右手。故而公良兄若要推新政,只有变通新政,让志王满意。”

    “让志王满意永兴侯何意”

    “这么说吧,将田地分给百姓,咸国的新法在志国行不通,志国贵族与志王断然不会同意。但是将田地收归官府,并以官府的名义令百姓与贵族和有钱人耕种,如此名义上新占土地的地是志王的,但实际上仍掌握在当地官府手中。

    换而之,你公良军长期驻扎新占土地戒备卫国,当地田地仍受驻军节制,还可以官府名义屯田,如此可让田地分给百姓,而抑制贵族豪强瓜分田土。”

    “但如此一来,新占土地的钱粮多寡,志王同样知道的一清二楚,还不如将田土授给权贵豪强来的便利。”

    “是如此,但公良兄别忘了,新占土地实行新政,老百姓将更愿意种地,产粮



第778章 夜乘热气球
    公良修担心咸国在吞并新占土地之后,忙于消化占领地,而没有充足的国力和市场,产生足够的财力物力,单从传统低效的农耕商品经济而,是如此,但商业化、规模化、初步手工集约生产后的商品经济市场更具有活力。

    经济活力意味着充分激发下游生产者的积极性,高效调动市场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

    换而之,自由经济和宏观调控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利用土地新政保证老百姓基本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放开市场,扶持生产单位,积极研发生产机,普及高效生产设施,刺激商品生产和流通,而钱就是这么来的。

    相较于传统眼睛总盯着土地盯着农民,商业模式下的资金来源,既不用抢,也不用逼迫,通过生产力转换成金钱和货物,而税收不再作为主要国家为了收钱而存在的工具,而是变成配置市场资源,调节经济的工具。

    公良军只需配合咸国的经济,大开方便之门,让咸国的商品,尤其是铁器、工具、盐、生活用品等有助于恢复农耕生产劳作的商品低价进入占领区,让公良军掌控下的郡县经济链接入咸国的市场,使之联系为一体。

    坐拥二十个郡的咸国经济市场,规模化生产成本将更低,自由市场规模更大,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自然更多。

    当土地得以解放,经济由上层向下层流动,钱就会越来越多。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经济上公良氏形成实质上的独立,并对志国经济市场形成全面压制。

    军事上,公良氏依仗经济实力所能养护的传统军队数量届时不会少,铁制品的普及,火器的发展,装备更加精良,政治上公良氏经济已被咸国绑架,实际上沦为咸国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军事上的附庸。

    公良修的认知仍停留在当下,即便咸国新政有所了解,其也很难看到自由市场下的经济本质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果公良氏为了自保而接受了百里燕的建议,等于从经济资本和社会物质需求上,从此依赖咸国的经济资源,失去咸国生产力和技术支持,公良氏将什么都不是。

    同时坐拥二十余郡市场的咸国,将在十年十五年后,从经济上彻底碾压各诸侯国,从而在百里燕有生之年,再用十年时间发动一场或两场大规模战争,扩张咸国版图,奠定他百年之后不可逆的大一统地缘格局。

    如果能活到七十五岁,咸国的政治体制也该顺应潮流,使之变为能肩负起完成大一统的政治体制,不再因为君主个人意志而兴衰的体制。
1...315316317318319...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