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但还是不可不防。”卢皋插话道,接着又说:“眼下诸侯皆有千斤高炉,梁国若得炼钢之法,本钱虽仍高于我国,但毕竟要比其本国自行土法冶炼好铁更为便宜,日后若自行摸索出两千斤三千斤高炉,炼制大量钢铁,铸造钢炮,不仅价格低廉,更能大量炼制钢炮,甚至对外出售也有可能。”
 
第861章 政治投资
商用船和军舰本质上没有区别,都能作为商船或战舰使用,尤其是早期的风帆船本身是半武装性质的护航船队,需要武装火炮运输。
区别在于军舰船体结构强度更高,民船使用普通木料和少量钢结构,而后者使用橡树和柚木作为制造,木料的加工难度和工艺生产有极大区别。
尽管商用万石大船同样可以改装炮舰使用,但强度和抗沉能力不如军用舰。此外最新炮舰使用了密封舱结构,军舰抗沉能力大幅增加,便于拖回抢修。
此外万石船是唯一可以畅通航行于多数内河的大型船舶,更有利于向内陆的贸易往来,同时万石民船的建造周期短于万石军舰,更短于两万石级军舰,可以大批量生产制造,因此万石船的扩散将推动贸易流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姬通获取此类船只的首先将用于商用,如果改为军用,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摸索和技术积累,此外其并不具备加工生产高强度钢结构件的锻造铸造技术,要制造与咸国战舰质量相等的万石战舰根本没有可能,零配件仍然需要从咸国进口。
总体而言,万石船的扩散有利促进中原东西两地的贸易,梁国日后的船队早晚沦为咸国的运输大队,将咸国的商品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原以西。
如单纯以咸国的国力,官方无法在二三十年内装备一支规模足够辐射四五千万平方公里的货运船队,利用外部资源十分必要。
同时三十年内大量发展风帆运输舰成本上也不划算,内燃机、轮机的设计已经提上日程,二十年内火车、内燃机和大型船用蒸汽机车陆续普及,传统风帆舰船短期内虽不会消失,但其效率和初期的投入成本将严重损后日后的代际更新,适当的分担技术和资本风险,提早让梁国接盘,还是比较划算的。
正因为技术和理念的可预知,百里燕从容做出更富有预见性的决定。恐怕姬丰做梦也不会想到,也许数十年后,世上还会有万吨级十万吨级的巨型货轮,小小的万石船不过是沧海一粟的浪花。
众人说话之际,焦木华进殿来报:
“大王,中大夫谭乐、庆忝君米垣等人殿外求见。”
“庆忝君他来做什么!”咸王问。
“启禀大王,多半是为丝织物交易一事。”
“哦……寡人明白了,让他们进来。”
“遵命!”
待焦木华离去,咸王看向太子:
“丝绸交易之事太子有何想法。”
“回父王,儿臣以为,如果无法避免竞价,应分从绸商手中分别收取丝绸与官营制造坊所产丝绸一统参与竞价,唯有如此才能平抑绸商们的损失。”
“一匹丝绸少则三两根寸金,多则五六根,其本钱不过才两三根寸银罢了,而绸商们每年只向寡人缴纳千寸银,其他皆被绸商尽取,太子以为绸商还有损失”咸王口气平淡没有怒意,话语间却透着不满。
“父王明鉴,绸商赚得是多,但黑巾叛乱和六年南征,绸商们出力不亚于三侯,而且……”
“而且何事”
“每年还要进贡朝廷数以万计的上好丝绸,这些却未折合在绸商们的收益之中,如若这部分合计在内,绸商们所能赚取的利润也就不多了。”
咸王沉默,转向百里燕问:
“永兴侯,此事你怎看”
“回大王,进贡制确实存有弊端,主要矛盾出在各地绸商与权贵把持着土地与丝绸业,如若国库不向他们索取进贡,他们也不会甘心交出产业。
如若索取进贡,国库还能避免损失。但丝绸的本钱相较于卖价,利润十倍甚至二三十倍,纵然每年进贡朝廷数万匹上等丝绸,但本钱充其量不过十万余万寸银,加上几千银的桑
第862章 钱奴是种病
“故臣以为,进贡制度虽有不公,但绸商免缴税赋的特权令国库每年流失巨额税赋,因此问题的症结仍在绸商,如若绸商按实缴税,接受朝廷管辖,进贡也可改为朝廷以较低的价格向绸商统一采买,而朝廷采买的部分则可免税。
如此即可保证国库税收,同时也能给绸商每年带来恒定的利润。”
“永兴侯所言甚合寡人心意呀,进贡制是要改改了,但绸商们不交税的规矩也要改改,太子以为呢。”
“儿臣以为祖宗定下的规矩,还是谨慎为好。绸商能按实缴税固然是好,但缴税过甚,也会适得其反。”
太子态度暧昧,百里燕感觉碰了软钉子,他很清楚传统盐枭的势力太大,且盐枭内部已经出现松动,太子有另起炉灶,重新扶植其他财阀的打算,或许也是西寰在背后出谋划策。
因牵扯绸商、盐枭,事关咸王家务事,高勋、诺一言、卢皋、赵逊四人都沉默不语。
少时片刻庆忝君米垣、中大夫谭乐二人相继进殿参见:
“臣米垣参见大王。”
“臣谭乐拜见大王。”
“嗯,二位免礼吧。”
“谢大王……”
待二人收起礼数,咸王问米垣:
“庆忝君的生意很是兴隆啊,寡人听永兴侯说,庆忝君想订购两艘万石商船,可有此事啊。”
“启禀大王,确有此事。但其他商贾与君侯都订购了万石商船,臣是后来者,能让大王如此关切,臣深感惶恐。”
米垣如其父米光柏一般圆滑,一脸的老道的邪气,印堂发白,眉毛稀疏,戾气很重。用刑侦犯罪学定义,此人非奸即盗,放在现代社会,就是个黑社会老大头目。
咸王问了无关紧要之事,随即看向谭乐:
“谭大夫,你也是为丝绸交易之事”
“呃……是的,臣听说绸商们闹得很凶,都跑去了尹秧君府上,担心横生枝节,故而前来向大王献策。”
“哦,谭大夫也有良策说来寡人听听。”
“诺。臣以为竞价之法对我咸国十分有利,如此无需再理会博源君索要份额,与蛮人竞价交易。但绸商们每匹丝绸的本钱要高得多,因此臣建议可将绸商们的丝绸与本钱更低的官织丝绸一起竞价,更为有利大局。”
“此议太子方才已向寡人提出,谭大夫来的真是及时呀。”
咸王冷言道,谭乐恬不知耻继续说:
“还是太子殿下深谋远虑,是臣自走聪明在此献丑了。”
“行了。”撇开谭乐,咸王又问米垣:“庆忝君,你也为此事向寡人请奏吗”
“是的大王,臣以为只有此法,可令我咸国不至于血亏,总比被梁国逼死了强。”
“但眼下上等丝绸只有半数的份额可给寡人,庆忝君又准备让寡人如何分呢。”
米垣闻讯吃惊:
“什么啊,半数份额,怎会只有半数份额呢。”
这时太子说道:
“永兴侯已与博源君交涉,基本谈妥平分上等丝绸份额,籍此换取梁国对我咸国留足舍的支持。”
“这不是亏大了吗!”米垣口无遮拦,接着又说:“半数份额少说几十万银,留足舍缺损失也不过如此。永兴侯,你可想过绸商们的感想。那可是几十万寸银,更何况丝绸交易皆是黄金买卖,至少几万黄金就此打了水漂,日后何处再有。”
“本侯正是为避免最坏局面,才费九牛二虎之力,与博源君达成妥协。否则纵然赢得了金钱利益,输掉的将是士兵们的鲜血和来之不易的安宁。而今政治利益高于一切,本侯不能置我咸国最高利益于不顾,而刀口舔血冒险逐利。”
“那绸商们怎办,本君的丝绸怎办!”
米垣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尽显其无赖嘴脸。百里燕不动声色,从容说道:
“金雪狄人买走中原大量的丝绸,中原短时内必然丝绸稀缺,绸商们手中的丝绸仍然可以通过中原市场出手,而且将比以前卖的更好,根本没有实质的亏损,相反可能赚得更多。又何必非要挤在一起去赚金雪狄人的金银。”
“他国商贾能与蛮人交易,为何偏偏我咸国商人不可与之交易,简直荒谬。大王,绸商交易甚巨,此事还应从长计议。”
“那庆忝君是另有良策献给寡人,能让梁国接受我国留足舍缺之法”咸王问,语气平平,似乎没有任何怒意。
“臣以为留足舍缺与蛮人交易并无瓜葛,不应混为一谈。既是竞价,自然是谁价低谁获利,岂有让步的道理。”
话音未落,咸王陡然一掌拍在案上勃然大怒而起:
“那寡人问你,如何能令梁国接受寡人的留足舍缺!你知不知道,为了留足舍却,为避免咸国的损失,永兴侯只得被迫出让炼钢术与万石船,难道永兴侯的损失还不及一撮绸商的利益吗!”
咸王怫然怒斥,继而质问道:
“而今绸商分文未损,寡人却要白白拿出两样条件拱手让人,你让寡人找谁去补此损失,区区几十万金银能买炼钢术与万石船吗!”
咸王盛怒之下,众人吃惊默然,庆忝君愣怔半晌,回神之际头皮发麻胸口发怵,忙请罪道:
“臣,臣未能体察大王难处贸然冲撞了大王,臣该死……”
“够了!太子。”
“儿臣在,父
第863章 儿女家事
米垣极尽挑唆之词,太子却不认同:
“行了,永兴侯立下盖世奇功,于我咸国有大恩,只要别无二心,父王如何用他,本太子日后照用也就是了。当务之急,是如何说服绸商们减额竞价。庆忝君,你可有何建议。”
“为今之计有上下良策,就看太子殿下如何取舍。”
太子蹙眉略作思考,随即问道:
“上策为何,下策又为何”
“回太子,绸商分远近亲疏与大小,但凡封禅勋贵乃产绸大头,而商贾豪户为小头,但商贾豪户依附于勋贵。因此上策是只让勋贵参与交易,如此勋贵能分得最大好处。下策反之,撇下勋贵,只将份额分与商贾豪户。”
“那为何不能共同分与所有绸商,非要顾此失彼,就不能两全其美吗。”
“太子殿下,眼下尚不知蛮人要买多少上等丝绸,若是太少,几十上百匹赚个零星的金银能有何用处,若是卖了出手倒也算是皆大欢喜,若是卖不出去,每人只得仨瓜俩枣又如何甘心。
在总额不明情况之下,应做最坏打算,而不能做最好打算,一旦失算,将殃及太子殿下声誉呀。”
“那依庆忝君之意,上策好,还是下策好。”
“上策好于下策,臣建议行上策。北海、江东、动员、岁当四郡勋贵甚多,不乏与盐商、糖商有来往。至于商贾豪户,虽未交易却也没有损失,也怨不得人。要怨也只怨百里燕做得太绝。”
“既如此,便将份额分与勋贵,以结其心。”
“殿下圣明。”
米垣生性奸猾,但凡有丁点机会见缝就钻,有聪明智慧却不用在正道上,就他给太子姜蛰出的馊主意,并好不到哪里去。
而与此同时,百里燕离宫后先去了百货堂,由于份额减半,此前预估争取最大份额的计划也就落空了。乔郡主与兰渊公主忙活一月组织的大量上等丝绸多数得要原样返回。得知这个消息,乔郡主出人意料的平静。
“馫儿难道不觉意外吗”
“有什么好意外的,舅舅早与母亲说了,此番交易艰难,能赚多少就赚多少,本来就是天上掉下的横财,能有得赚就不错来,嫌多嫌少做什么。”
“是啊……馫儿一介女子都有如此见识,朝中那般文臣不如我妻也……”
百里燕感慨道,乔郡主说:
“看你说的,最近可都把人家忙坏了,真是想念蓉姐姐了呢,侯爷何事唤姐姐回来呀。”
“岳父大人年事已高,我打算让蓉儿暂且就守在广信,百货堂若是忙不过来,就把春玉、春柔、春芳都一起喊来帮衬帮衬。”
“春玉姐从来不问钱的事,春柔、春芳要带娃儿们,八夫人吧,经常要去军营操练,对钱的事一窍不通,实在找不来人。现在生意做的比以前都大,事事都要过问,真忙不过来。”
“现在知道蓉儿的好了吧,平日里看你们一个个生龙活虎,都恨不能爬蓉儿头上跳舞给我看。”
百里燕伸手去抚乔郡主,听得一声娇嗔说道:
“我可没有,跳的最厉害的还不是唐桃嘛,她还想再生一个呢。”
听到再生一个,百里燕眼睛发直:
“我看还是算了吧,本侯这辈子是没儿的命,要是再生个女娃,我还是干脆一头撞死得了。不过话说正经的,芳儿最为年长,你觉得芳儿能入百货堂主事吗”百里燕小心试探着,一边观察乔郡主的反应。
“她不能,蓉姐都也说芳儿不善钱财之事,倒是香儿聪慧挺有灵气,蓉姐也常教她。”
“这倒也是,芳儿我带的晚,自小没好好教导,致使她性子野了。香儿你也带的多,其中也有你一份功劳。”
“瞧你说的,都是自家姐妹的娃儿,哪分什么里外呀。”
“呵呵……还是馫儿善解人意呀。”
“和蓉姐比起来,我可差远了呢。”
“你就是太谦让了,金屋里藏着一把好手,为何不亮出示人呢,还打算藏着蒙灰呢。”
“说谁呢,谁金屋里藏好手了。”
乔郡主扭捏道,欲言又止。百里燕搂她进怀里说道:
“彩云年纪虽是比香儿小了几月,手段却是不凡呐,你藏着她还打算当宝呢。”
“这不是还小,经常进店抛头露面的,今后怎么找个好婆家。”
“哦……感情你当年未过门时,家里天天数银子寻开心,见到为夫时何等的贤淑纯良,转眼过了门后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是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