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深宫妖娆:太后,悠着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小枕头

    娟儿道:“娘娘是委屈了,奈何礼法在上,太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始终在您之上,您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皇长子了,只要皇长子与您站在一边,那么您的地位便稳如泰山。”

    兰妃看着身边熟睡的儿子,眼中的狠厉之色渐渐变成了母性的温柔:“这孩子……真真是本宫一辈子的幸运,本宫后半辈子的尊荣富贵,都要靠他了。”

    继而,兰妃想起了前世,慈安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伺机挑拨离间,破坏她和儿子的感情,以至于造成终生的遗憾,不由得恨恨:“这一次,本宫一定要好好呵护载淳,谁也别想离间本宫和载淳的感情,有了载淳这个儿子,本宫便将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




第九百六十二章:皇陵被盗(2)
    东陵,即清东陵,清朝的皇陵分为东陵和西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的昌瑞山下,皇陵里头埋葬者顺治、康熙、乾隆这三位皇帝,以及他们的皇后妃子,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宏大、体制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古人遵从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对于墓葬最为重视,更别说是皇家陵墓了,每一座皇帝陵、皇后陵都修建得固若金汤,神秘的地宫更是布满机关暗器,怎么可能会被盗呢

    青菀忙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东陵怎么会被盗了呢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盗掘皇陵”

    刘多生道:“是西方那些洋鬼子,他们听说皇上弃京而逃,一怒之下便盗掘了皇陵,说是这样可以断了大清的龙脉。”

    青菀惊诧不已:“什么洋鬼子,那圆明园呢”

    刘多生道:“圆明园暂无异样。”

    青菀不禁惊呆了,喃喃道:“这……这……怎么会……”

    按照原本的历史,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咸丰弃京而逃,这些都是写进历史教科书上的重大事件,怎么会变成这样

    圆明园怎么可能没被毁呢

    青菀深知以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扭转历史局面,在明知难以保全圆明园的情况下,她早早命人在圆明园挖掘地道。

    在咸丰离开京城前夕,青菀还传密信给奕,让他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尽数转移,不留半件给洋鬼子,然后国家强大起来,再来重建圆明园。

    却怎么也没想到,圆明园居然没被烧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殊不知,历史上的圆明园被烧,乃是英法联军发动鸦片战争计划之外的事情,



第九百六十三章:皇陵被盗(3)
    因而,这样结论,昌瑞山为长白山、太行山、燕山三大干龙的结穴之处,含华毓秀,凤翥龙蟠,集天下灵气于这里,正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若是能以此地为万年吉地,在上头修建陵墓,不但可以让自己死后的灵魂龙出生天,遨游天际,还能保佑子孙后代,大清江山万代斯年。

    于是,顺治皇帝回去之后,便下旨宣谕曰:“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

    所谓的皇陵风水,其实就是龙脉,而龙脉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要是陵墓被掘、龙脉被毁,那么王朝就会灭亡。

    在金庸小说《鹿鼎记》,就用关于藏宝图和龙脉的故事,藏在八本《四十二章经》中,那些人之所以要夺取这本经书,不单单是为了宝藏,最重要的是想毁了大清的龙脉,以此来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

    而英法联军虽然是歪果仁,不信中国的龙脉风水之说,却也知道龙脉对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重要性。

    所以就想毁了清东陵的龙脉风水,使得大清王朝灭亡,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把中国变成第二个印度,成为亚洲的第二个殖民地。

    正当他们打算对清东陵下手的时间,忽然听说清朝的龙脉不在清东陵,而是在圆明园,只有毁了圆明园,才能让清朝灭亡。

    这才是圆明园被毁的历史原因,因为有了圆明园背锅,清东陵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只是,清东陵虽然幸运逃过了一劫,到头来还是躲不过孙殿英这个东陵大盗的洗劫。

    至于如今为什么会出现清东陵被毁,圆明园却被保住的情况,这



第九百六十五章:皇陵被盗(5)
    只见咸丰已然气得面无人色,熊熊怒火聚敛在爱新觉罗家族一脉相承的丹凤眼中,即便是外头的倾盆大雨,也难以将其熄灭。

    众人从未见过咸丰如此震怒,满殿的宫女太监吓得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连连哭喊着:“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啊!”

    咸丰的呼吸短促而沉重,浑身散发着骇人的阴沉与可怖,双眸在盛怒中转为了赤红,如同一头嗜血巨兽一般,下一秒要将人活活撕碎。

    望着外头的瓢泼大雨,咸丰骤然哀嚎起来:“东陵被盗,龙脉被毁,朕守业无成,连祖坟都难以保全,朕死后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啊,朕枉为爱新觉罗氏子孙……”

    猛地一口血喷溅而出,咸丰气得直接晕倒过去。

    一时间,殿内再次掀起一阵鸡飞狗跳。

    咸丰这一晕,直接陷入重度的昏迷,避暑山庄上上下下人心惶惶,愁云惨雾,连绵不绝。

    由于皇帝昏迷,避暑山庄内失去主事之人,皇后又被禁足,便由青菀这位太后主持大局。

    青菀一方面命太医全力救治咸丰,一方面令人彻查清东陵被盗之事。

    以英法联军为首的盗墓者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盗掘了清东陵的地宫。

    清东陵的主要陵墓一共有三座,一座是顺治皇帝的孝陵,一座是康熙皇帝的景陵,另外一座是乾隆皇帝的裕陵。

    这三座帝陵之中,以乾隆皇帝的裕陵修建得最为奢华,因为乾隆处于康乾盛世的巅峰,国富民丰,经济实力强。

    而乾隆本人又是一个喜欢将排场的皇帝,他修建陵墓之时,遍选天下精工美料,建筑艺术精湛华美居清陵之冠。



第九百六十六章:皇陵被盗(6)
    原来,在高大的明楼后面,有一个月牙城,又叫“哑巴院”,传说招募的工匠都是哑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机密。

    在哑巴院北面有一道非常漂亮琉璃影壁,影壁之下,便是皇陵地宫的入口。

    清东陵的陵寝结构大同小异,琉璃影壁下的地宫入宫结果非常特殊,如果从正面横向挖掘,会遇上条砖砌死的隧道,如果从宝顶上垂直往下开掘,则会增加多倍的距离。

    而如果从琉璃影壁下直接坠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刚墙,从最短途径进入地宫,所以找到地宫入口非常重要。

    虽然知道地宫入口在琉璃影壁之下,但是地宫入口关系的皇陵,所以修建得异常坚固。

    地宫入宫这面墙叫做金刚墙,它的工程做法极为特殊,乃是用糯米、细沙和石子混合,用这三样的东西浇筑而成的墙体坚固无比,比之现代的钢筋混凝土还要坚固七八倍,别说是锄头挖不动,就连一般炸药都炸不开。

    然而,当初主持陵墓修建的大臣万万没想到,当今世界的科技飞速发展,英法两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炸药,足以将一座山夷为平地,更何况是一面墙呢。

    只听得一声惊天巨响,乾隆裕陵的地宫入宫被轰然炸开,露出了一个黑森森的洞口。

    由于害怕传说中的机关暗器,几名高达的英国士兵被派下去探路,士兵们首先进入的是一段二三十米长的斜坡,那是为运送棺椁进入地宫而留下的甬道。

    斜坡甬道散发着阴森刺鼻的味道,剧毒无比,还有这非常深的积水,士兵们不晓得厉害,被有毒气体毒晕,然后摔入积水中淹死了。

    一番惊魂后,甬道内的毒气散尽,积水也被清宫,乾隆



第九百六十七章:皇陵被盗(7)
    唯有一座帝陵逃过了这次大劫,这便是顺治皇帝的孝陵。

    英法联军盗掘东陵之前,早已经将各个陵墓的情况给打听清楚了,乾隆最富有,所以首开乾隆的裕陵。

    顺治皇帝的孝陵之所以能够逃过这一劫,全托了他那位生前万千宠爱的爱妃董鄂氏的福。

    众所周知,顺治皇帝在董鄂妃病逝之后,痛不欲生,不顾孝庄太后的拼死劝阻,毅然前往五台山出家为僧,所以他的孝陵只是衣冠冢。

    按照古代的丧葬制度,衣冠冢里没有真人的遗体,一般都是不放陪葬珍宝的,既然没有珍宝,那盗它干嘛,挖一个地宫多费劲啊。

    主持盗掘的英法两国的长官得知了这一点,便放弃了盗掘顺治皇帝的孝陵,由此孝陵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青菀得知这种情况,只是叹息一声,当即派大臣去东陵收拾残局,然后做详细汇报。

    一众皇室宗亲和大臣组成重殓大队,来到东陵收拾残局。

    按照长幼尊卑次序,挨个儿收拾重殓,首先应该顺治的孝陵才对,但是孝陵没被挖掘,便转而去了康熙的景陵。

    一进入景陵地宫,里头的其惨状把众人吓了一跳。

    只见景陵地宫的6口大棺材全部劈开,康熙与他的四后一妃,即元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继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表妹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以及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尸骨散落一地,泡在棕黄色的冰冷积水上。

    一众皇室宗亲见到自家的老祖宗,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死后居然落得这样的下场,当即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大骂洋鬼子无耻,挖人祖坟



第九百六十八章:临终托孤(1)
    可能是洋鬼子抢得太疯狂、太暴力,生拉硬拽,导致乾隆和后妃们的尸体全部散架,骨头扔得到处都是,凄惨程度,令人咂舌。

    其二是,这些散落在地宫外头的尸骨全变了。

    由于尸骨长期的浸泡在水中,再加上地宫中的空气不好,失去棺材的保护,所以变质的很厉害。

    其三是,就是乾隆的头颅不见了。

    后来经过大家的仔细寻找,找到了五具的尸骨,但是唯独少了乾隆的头颅,所有人就纳闷了,头颅哪里去了呢

    最后在第四道门被炸开后发现一个头颅,后来经过证实,这个头颅就是乾隆的。但是因为头颅被压在石门的下面,所以他的下颌骨被砸碎了。

    其四是,就是尸骨找不全。

    裕陵里面全部都是尸骨,方城上,月台上,可以说是无处不有

    虽然大家都很努力的在找,但是乾隆的手骨以及脚骨是真的找不到,于是乾隆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手脚的残疾人。

    而他那些后妃们的尸骨,也均已十有不在五六,简直不要太惨了。

    乾隆皇帝生前风光无限,福气连连,却没想到死后尸骨无全,被人无情地践踏,实在叫人唏嘘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便是那拉皇后了。

    原本按照大清祖制,皇后若是死葬皇帝之前,应该进入皇帝地宫与之合葬,然而那拉皇后生前断发触怒乾隆,在她死后,乾隆不仅大尺度地裁杀她的丧仪,还贬妻为妾,将她葬入妃园寝中。

    更过分的是,乾隆竟然不为她单独修建陵寝,而是将她直接葬在纯惠皇贵妃的地宫内,堂堂中宫皇后竟成了皇贵妃的下属。

    却不想,风水轮回转,乾隆生前享尽人间之福,死后备受屈辱,尸骨无全,而那拉皇后生前



第九百六十九章:临终托孤(2)
    众妃嫔虽然担心自己守寡,但想着也无济于事,便抹着眼泪回去了。

    青菀步入殿中,悄悄地给咸丰把了一下脉搏,见他脉息大乱,如同一截微弱的烛火行将熄灭,眼看是不成了。

    青菀心里又是叹息,又是感慨,二十多年的母子情分,终究是要散了。

    回到松鹤斋,青菀唏嘘不已:“皇帝与哀家虽然不是亲生的母子,可眼看着他行将就木,哀家心里还是心痛得很。”

    苏嬷嬷低低道:“太后重情!”

    青菀酸楚一笑:“毕竟是多年养育长大的孩子,哀家有事也很舍不得,可一想到这些年他明里暗里的算计哀家,哀家心里还是恨极了他。”

    在一片愁云惨雾中,咸丰昏迷了十多天,这才清醒了过来。

    都说人临死前会回光返照,神志最为清明,咸丰深知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临死前他必须做好安排,才能安心离去。

    清朝自雍正开始,便开始实行秘密立储制度,但是到了咸丰这一代,这个制度就名存实亡了。

    因为咸丰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便是皇长子载淳,天下人都知道将来的皇位是他的,皇位人选没有秘密可言,自然无须秘密立储了。

    可如今的载淳,只是一个三岁大的孩子,皇帝年幼,无法独自处理朝政,必然要选择辅政大臣才能。

    按照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的双重原则,辅政大臣的人选,必须在皇室宗亲中选择。

    要是论血缘、论能力,毫无疑问是奕,但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奕来辅佐自己的儿子。

    因为奕的能力太强了,当初自己与奕争夺皇位,要不是自己会演戏,懂得扮孝子,如今这皇位指不定就是奕的呢。

     



第九百七十章:临终托孤(3)
    按照大清祖制,皇帝继位,须尊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而母亲又分为嫡母和生母,便是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载淳一旦登基,皇后和兰妃就将双双晋升太后,小皇帝年幼,可以由太后辅政,两宫太后便可代行皇权,发号施令,名正言顺地插手朝政。

    可咸丰担心皇后心肠歹毒,自己还活着,她就敢残害皇嗣,戕害妃嫔,若是自己死了,皇后变成太后,掌握了权力,只怕要荼毒天下。

    而兰妃作为载淳的生母,母子荣辱一体,她自然会维护儿子的利益,使其大权不至于旁落。

    但是……又得说但是了。

    兰妃不是什么安分守己之人,相反她野心勃勃,权力欲极强,对朝政过分热衷,要是将权力下放给她,只怕会重演唐朝武氏之祸。

    奕不行,肃顺不行,皇后和兰妃也不行,那该怎么办呢

    咸丰当真是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抉择才好。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咸丰定下的权力制衡制度。

    他打算立肃顺为首席顾命大臣,然后再拉几个人进来。
1...127128129130131...1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