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妖娆:太后,悠着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小枕头
青菀笑道:“很好,很好,枪杆子出天下,拳头大才是硬道理,有了京城的军事力量,来日咱们要夺权就容易多了。”
奕顿了顿,又笑道:“除此之外,儿子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额娘,儿子要给您道喜了。”
青菀一愣:“什么好消息又喜从何来”
奕乐呵呵道:“额娘,淑宁有孕了,您要当祖母了。”
青菀不禁大喜过望:“什么,淑宁有喜了好,太好了,太好了,你们成婚快四年了,喜讯也该出来了。”
旋即
第1004章:叔嫂合谋(5)
青菀点了点头:“哀家同意儿的看法,热河是肃顺等乱臣贼子的老巢,必须将他们调离此地,政变地点最好选在京城,京城如今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只要将他们引去京城,那么一切都好办了。”
慈禧面露担忧之色:“京城重地,天子脚下,固然是政变极好的地点,只是哀家担心洋鬼子会干涉进来,那就不好办了。”
这也是大家最为担心的一点,要是在京城被动政变,在关键时刻让洋鬼子干预进来,局势扭转,八大臣反戈一击,他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奕笑了笑,拍着胸脯保证道:“这个放心好了,我已经和洋鬼子达成了议和条件,现在他们已经退兵了,京城那边无需担忧。”
慈禧道:“另外,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找一个人起草拟旨的人选,以确定八大臣的罪证。”
青菀听了,看向慈禧的目光幽深了起来,没想到这么关键的大事上,她居然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
奕在思考政变之时,只想着如何扳倒八大臣,却没想过扳倒之后,该如何处置,如何问罪量刑,没想到慈禧居然想得那么细致,当真是不简单啊!
奕道:“小嫂子所言极是,八大臣是先帝临终任命的顾命大臣,没有确实的罪名,想要治他们的罪是很不容易的,必须找一个人起草谕旨,阐述八大臣的罪行,并且是无可饶恕的罪行,才能将他们问罪。”
慈安皱眉道:“阐述八大臣的罪行,必须要有深厚的笔力和造诣,哀家不同文字,慈禧文化水平有限,根本驾驭不了如此气势磅礴的圣旨,这该怎么办呢”
青菀道:“儿,不如由你来起草吧”
 
第1005章: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但是临行之前,奕还暗地里会见了一些官员,了解肃顺集团的动向。
这些官员一部分是不满八大臣骄横跋扈,还有一部分是看透了肃顺等人前途不乐观,从而向奕私下投诚。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六,奕正是启程返回北京,肃顺等人也乐得奕离开热河,免得他们叔嫂之间‘暗送秋波’,又搞出什么糟心事来。
然而,肃顺等人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一次的见面,便给他们酿成了一场滔天大祸,即将爆发。
即便商量好了政变的流程,但是想要扳倒八大臣,夺取最高权力,却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关于‘太后垂帘听政’这一节,更是极为敏感。
因为按照清朝的祖制,后宫不得干政,要不是咸丰为了制衡八大臣,临终将两枚印章赐予了慈禧和慈安,她们两人根本没有机会参与朝政。
可即便如此,她们还是被‘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束缚住,看得了奏折,却不能对政务发表什么意见。
引用肃顺的一句话说:“爷们儿就该在朝堂上挥斥方遒,娘们儿就该在家里相夫教子,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出自《尚书牧誓》,意思是说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国破家亡。
这句话虽然对女性充满歧视,但是用在慈禧身上,却十分应验,清朝就是被慈禧折腾得灭亡的。
慈禧和慈安以女性之身参与政治,束手束脚,而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却是如鱼得水,在政坛上肆意横行。
只因他们是咸丰临终钦定的托孤大臣,辅佐小皇帝处理朝政,合
第1006章:奏折惹风波
周祖培从嘉庆朝就进入翰林院,不仅勤于政事,尤其擅于文墨。历经整个道光朝,由于笔墨出众,曾被委以《宣宗实录》编写的重任。
他也曾出任户部汉尚书,掌管天下钱粮赋税,在他就任户部汉尚书时,肃顺为户部满尚书。
清朝入关以后,为保证满族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和足够的统治力量与统治基础,在各个政府部门的职位中,都安排满汉两个官员,以满族官员为先。
他与肃顺是同僚,且年长肃顺二十多岁,可肃顺专横跋扈,根本没有把他这个汉尚书放在眼里,经常排挤他。
有一次,周祖培将户部公文签署完毕。
肃顺假装问道:“这份文书是何人签署”
司员答道:“乃周中堂签署也。”
肃顺当众骂道:“废物,像他这么糊涂的人,只能多食国家的俸禄,哪懂得什么公事!”
于是命司员重新拟稿,用红笔再次标记,将红笔涂抹于周祖培画诺之上。
面对这等挖苦与羞辱,周祖培奈何不得,只得默默忍受。
其他大臣也往往受其侵侮,无不饮恨在心,却敢怒而不敢言,心里都憋着气要报复肃顺呢。
而这些人在这个时候,眼见肃顺势大,便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与奕联合起来,共抗八大臣。
由于“后宫不得干政”和“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双重紧箍咒,使得历朝历代欲染指争权的女主很是尴尬,难以从幕后走向台前。
慈禧、慈安等人若是想走到前朝垂帘听政,就必须舆论造势,让朝野上下形成一个‘垂帘听政’的舆论。
于是,慈
第1007章:小皇帝尿裤子
次日上朝,慈禧代表小皇帝宣布接受董元醇的建议,实行垂帘听政,请八大臣研究一下如何垂帘。
这话一出,八大臣立刻明白过来,慈安和慈禧是想凌驾他们之上,代行皇权,这不仅违反了咸丰的遗诏,也触犯了‘后宫不得干政’的大清祖制。
肃顺等立刻以咸丰遗诏和祖制无太后、太妃帘听政故事,拟旨驳斥。
载垣厉声驳斥:“我们受先帝托付,赞襄政务,不能听命于太后、太妃,请太后看折子,亦属多余。”
杜翰更是放狠话:“倘若太后和太妃听信他人之言,臣不能奉命。”
于是,双方在朝堂之上争得面红耳赤的,吓得小皇帝载淳哇哇大哭,居然当着众人的面尿裤子了。
堂堂皇帝居然被大臣吓得尿裤子,清朝建立两百多年来,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这一次争吵,双方均是不欢而散。
八大臣退下之后,决定起草一道上谕,以皇帝的口吻,痛驳董元醇,强调祖宗家法,从无太后垂帘一说,要慈禧和慈安死了这条心,以后不得再提太后垂帘之事。
次日,不等慈安等人宣召,八大臣径自闯入宫中,拿着这份起草好的谕旨,要求慈禧和慈安盖印,然后下发全国。
慈禧气得浑身发颤,坚决不从。
于是,双方又大吵了一顿,不欢而散。
八大臣眼看着慈禧如此强硬,为了将她压服,决定以罢工相威胁,一切朝政国事都拒不处理,也不移交给她们盖印,若不是答应,绝不复工。
纵观大清两百多年的历史,从未有过大臣罢工的时间,如此胆大包天的做法,那也是破天荒头一遭。
如今天下大乱,朝政繁杂,每日从全国送来的奏折非常多,若不加处理,国家政治便会陷入瘫痪,那事情就严
第1008章:黄雀在后
苏嬷嬷思忖一下:“太皇太后是说,这次大乱,是慈禧太妃故意为之。”
青菀点头道:“正是。”
苏嬷嬷微微垂下眼帘,不解道:“可她为何要这样做这八大臣如此嚣张跋扈,不可一世,她因何要自讨苦吃呢”
青菀对镜贴黄花,徐徐道:“这便是慈禧的厉害之处,只因八大臣是先帝临终任命的顾命大臣,他们辅佐小皇帝处理朝政,乃是遵从先帝遗诏,合情合法,谁敢干涉,便是违抗先帝旨意,论罪当诛。”
“想要剥夺八大臣的政治权力,将他们彻底问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慈禧才会与慈安串通一气,导演了这一出闹剧。”
“你没听说他们为了董元醇的奏折大吵大闹,吓得小皇帝尿了裤子吗堂堂皇帝,居然被大臣吓得尿裤子,固然可笑,但是身为大臣,却敢藐视君上,言行无状,那便是罪该万死!”
苏嬷嬷笑道:“太皇太后圣明,一针见血!”
青菀冷笑道:“别的罪行先不论,光是吓得小皇帝尿裤子这件事情,就足以让八大臣死无葬身之地了,可笑他们还以为慈禧等人孤儿寡母,可以随意摆布,任意欺负,殊不知大祸临头,死期将至。”
苏嬷嬷低眉顺目道:“是啊,就算皇帝再年幼,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的,哪有奴才顶撞主子的道理,八大臣真是罪该万死。”
青菀道:“是啊,八大臣该死啊!”
苏嬷嬷有些鄙夷,亦有些担心:“只是慈禧太妃这般年轻,便如此工于心计,倘若再让她得势,只怕是更难对付了,太皇太后真的要用她”
&n
第1009章:辛酉政变(1)
转眼到了九月,奕从北京发来一份奏报,说英法联军已经达成了议和,全面退兵,京城这边已经没有后顾之忧,恭请皇帝御驾回京。
对于回京的建议,青菀、慈禧等人自然是举双手双脚的同意,她们巴不得早点回去呢。
只要能够回到北京,她们就能摆脱肃顺等人的势力控制,才有机会实施政变,夺回最高权力,扭转乾坤。
然而,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自然是不愿意回北京的。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北京这边已经是奕的地盘了,要是离开自己的老巢,去往人家的地盘,那就是强龙压不住地头蛇,想做点什么都不方便。
所以,八大臣是万般不情愿回去的,想着能拖一天是一天。
可他们想拖延时间,但是青菀等人不同意,大清祖制更不会允许。
按照清朝制度,皇帝继位是要举行登基大典的,尽管咸丰临终之前留下遗言,说载淳可以于灵前即皇帝位,不用回到北京城再登基,那时是受限于英法联军逼近,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如今既然洋鬼子退了兵,那么小皇帝就应该按照祖制,在北京城最宏大壮观的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昭告天下。
同时,作为小皇帝的祖母、嫡母和生母,这三位被尊为太皇太后、皇太后,也得在后宫举行册封大典,接受天下臣民的朝拜和祝贺。
除此之外,咸丰已经领盒饭多时了,灵魂已经去地府和他的亲爹道光卖咸鸭蛋了,如今棺材停在热河,总得回京入土为安吧
这三件大事堆在一起,哪怕是八大臣再不情愿,也得回到北京城。
没办法,八大臣只好作出决定,准备回京。
&nbs
第1010章:辛酉政变(2)
青菀眼睛一亮,道:“哦,有何妙计,尽管说来”
慈禧阴笑道:“护送先帝灵柩回京,礼数繁多,沿途舟车劳顿,颇为艰辛,皇帝年幼,只怕是折腾不起这份辛苦啊!”
她这么一说,青菀便恍然大悟:“是啊,皇帝年幼,经不起舟车劳顿之苦,必然要另想办法护送回京,如此便可将铜墙铁壁的八大臣集团分开,一部分护送先帝,一部分护送小皇帝,果然是妙计。”
三人将这个分化之计从头到尾想了一遍,虽然觉得这一计非常简单,却十分可行,且毫无破绽,只要八大臣不是铁板一块,她们便有机会逐个击破了。
次日,皇帝御驾正式启程回京。
只是来的时候容易,回去就很麻烦了,因为咸丰死了,队伍多了一具棺材,护送先帝的大棺材回京,非常麻烦。
当年,道光的父亲嘉庆皇帝在避暑山庄去世,灵柩运回北京的时候,每天清晨,道光在灵前请驾,跪送父亲嘉庆的灵柩启程,然后策马前驱,在前方等候。
灵柩一到,立即跪迎,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才算把嘉庆皇帝的灵柩运回了紫禁城。
如今咸丰也死在这里了,小皇帝理当效仿自己的祖父道光当年的做法,亲自送咸丰的灵柩回京。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道光是一个成年人,年富力强,经得起折腾,可小皇帝不过一三岁的孩子,走路都走不稳呢,更何况是护灵回京。
青菀一看机会来了,便按照昨晚商定的那样,开头道:“皇帝年幼,护送先帝灵柩回京,各种礼数繁杂,一路上舟车劳顿,只怕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慈安附和道:“皇额娘所言极是,皇帝年幼,经不起折腾,何况现在天气转寒,皇帝体质虚弱,
第1011章:辛酉政变(3)
而青菀、慈禧等人与咸丰的灵柩分开,没有这具大棺材的拖累,就不用遵循丧葬礼数,一路走走停停,便能很快赶到京城。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时间差,青菀等人可以提前回京,跟奕取得联系,提前激活政变,从容布置。
而肃顺等人分头行事,力量出现分化,不再是铁板一块,便可以逐个击破。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青菀等人踏上了回京之路。
自从去年七月份来这里,到今年九月份,她们一行人在这里呆了四百多天,此间政局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剧变。
当年的皇太后青菀变成了太皇太后,当年戴罪之身的皇后变成了尊贵无比的母后皇太后,而半点大的孩子载淳成了主宰天下的九五至尊。
而作为大清昔日的一国之君,天下主宰的咸丰,却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静静地躺在棺材里,接受天下臣民的吊唁。
可虽说是吊唁哀悼,可又有几个是真心的呢,即便是他后宫的妃嫔,在他驾崩之后哭得死去活来,那也是为自己的前途和后半辈子而啼哭。
老皇帝死了,她们这些妃子都成了寡妇,既当不了皇太后,身边又没个孩子傍身,能不哭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