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妖娆:太后,悠着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小枕头
这个漏洞便是咸丰对于谕旨的拟订、呈览、修改、颁发等一系列问题没有留下任何安排意见。
当慈禧慈安和八位赞襄政务大臣的名位相继确定以后,首要解决的是如何确定双方的权责,如何分工合作。
谕旨是皇权的象征,谁掌握了谕旨拟订和颁布的权力,谁就控制了最高的权力皇权。
有了前世垂帘听政的经验,慈禧深知谕旨拟订的重要性,更知道肃顺等八大臣野心勃勃,不会放弃把持皇权的野心。
慈禧当即就去找慈安,把自己的顾虑告诉了她,并阐述谕旨拟订和颁布的重要性。
虽说慈安恨极了慈安,但是在大是大非,关于国本的问题上,她还是毫不含糊的,听到慈禧说起这事,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慈安当即放下了与慈禧昔年的宿怨,选择与慈禧站在同一阵线上,一起对付八大臣
第九百九十五章:权力之争(2)
载垣亦附和道:“大清祖制,后宫不得干政,若是太后与太妃嫌盖印麻烦的话,大可以把先帝赐予的两枚印章交出,臣等乐意为太后太妃代劳,权责交出,你们两位也可以退居后宫,与太皇太后那般,安心颐养天年了。”
慈安气得浑身发抖,慈禧恨得咬牙切齿。
八大臣如此嚣张的态度,慈禧毫不退让,厉声驳斥道:“先帝临终之前,任命尔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赞襄就是从旁参赞襄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不是像顺治朝多尔衮为摄政王一样,直接代皇帝处理政务。”
“其次,如今皇帝虽然年幼,无法独自处理朝政,但是先帝临终之时已经做出安排,赐予哀家和太后两人各一枚印章,以此印章代行皇权,并非让尔等总揽一切政务。”
“如今尔等对哀家和太后咄咄相逼,不但违反先帝遗命,更有藐视哀家与太后之嫌,先帝尸骨未寒,停棺待葬,尔等竟这般欺辱我等孤儿寡母,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慈禧这番慷慨陈词,处处占据一个“理”字,一时间说得八大臣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他们谁都没想到,一个丧偶的年轻娘们儿,居然有如此伶俐的口齿,就连一贯嚣张跋扈的肃顺都无言以对。
慈禧见状,心中暗喜,趁胜追击,凛然道:“哀家以为,先帝临终之时既然做出安排,尔等应该秉承先帝旨意,按照先帝遗命行事,今后章疏奏折依旧先行呈览,谕旨则由赞襄政务的八大臣拟进,经哀家和太后御览之后,加盖两枚印章,才能奏效。”
慈禧这个说法一提出来,八大臣立刻就不干了,说什么都不同意。
于是乎,双方
第九百九十六章:权力之争(3)
尽管慈禧和慈安一时得胜,争取到了批阅奏折和拟定谕旨的权力,但是她们很快就发现八大臣让步的原因,敢情不是因为怕了,而是欺负她们两个是文盲。
想到这一点,慈禧与慈安两个人,那叫一个气啊!
慈禧慈安与八大臣争锋,不但在人数上寡不敌众,而且在政治势力、朝政人脉上,都远远不及八大臣势力庞大,一直被八大臣牵着鼻子走。
经此一事,慈禧和慈安深深认识到,肃顺等人狼子野心,欲成第二个鳌拜,凌驾于皇权至上,若不是及时铲除,只怕后患无穷。
所以,摆在慈禧和慈安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忍辱负重,对肃顺等人听之任之,任其摆布,另一条就是与之争斗,想办法铲除八大臣,夺回权力。
慈禧野心勃勃,自然不甘心大权旁落,要她忍辱负重,简直比杀了她还难受,所以果断选择了第二条。
奈何,在这避暑山庄之内,皆是八大臣的势力范围,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在人家的地盘,你想与之争斗,无疑是以卵击石。
因此,要想铲除八大臣,就必须突破肃顺一党的重围,必须寻求热河以外的帮助,而这个能够帮助她们的人,便是奕。
奕作为亲王,生母是太皇太后,在朝中威望极高,而且他才略非凡,远在哥哥咸丰之上,是唯一能与八大臣抗衡的人。
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后,咸丰被迫逃至避暑山庄,临幸前将奕留在北京,委派他当钦差大臣。
奕不负众望,在奉命收拾北京残局的过程中,将一切事情的摆布得井井有条,所以凝聚了很高的皇族威望。
在慈安慈禧与八大臣政治博弈中,恭亲王奕
第九百九十七章:联盟(1)
按清朝礼法,皇太后去世,乃是国丧,要隆重治丧,皇帝身为人子,至少要穿一百天的孝服,以示孝道。
而咸丰却只穿了二十七天的孝服,还冠冕堂皇地说:“朕要报答养母对朕的养育之恩,朕恨不得穿二百七十天孝服,怎奈大行皇太后有遗诏,丧事简办,朕不敢以一己之感恩,致违大行皇太后谦冲之盛德。”
不仅如此,咸丰还恬不知耻地说:“大行皇太后遗诏,灵牌不进太庙,不加先帝道光之谥号。”
皇太后灵牌不进太庙,这不仅表明博尔济吉特氏这位太后上不了台面,简直就是不承认她是太后。
至于不加道光帝之谥号,那就更荒唐了。
道光皇帝的谥号是“成”字,按说康慈皇太后的谥号里面也应该有一个“成”字,以示归属。
因为中国帝王实行多妻制,皇太后死了之后,她的谥号里面如果不加她皇帝丈夫的谥号,几十年上百年后,人们哪里知道她是哪位皇帝的老婆。
总之,康慈皇太后死了之后,灵位不进太庙,不加道光的谥号,真是开了清朝历史的头一遭。
更过分的是,咸丰居然不给养母修建陵寝。
按照大清祖制,皇太后去世,皇帝应该为她单独修建陵寝。
比如乾隆他妈‘甄’的泰东陵、比如孝庄太后的昭西陵,都是皇帝秉承孝道,为死去的皇太后修建的。
可是咸丰忘恩负义,不仅没有修建单独的皇后陵,也没有将养母葬入道光慕陵的地宫之中,而是直接将她塞入妃园寝,跟一群妃子葬在一起。
对于咸丰这样冷酷无情的做法,奕自然倍感羞辱。
为了给自己的母亲一个合法的身份,为了让自己母亲死后不再尴尬,奕不得已才与慈禧合作。
&n
第九百九十九章:联盟(3)
至于青菀,她不再卷入权力之争,安心颐养天年。
对于这样的做法,慈禧和慈安考虑了一会儿,都表示赞同。
虽说权力分给了奕三分之一,可好歹奕是亲王,是爱新觉罗皇族之人,总好过给八大臣,肥水流入外人田。
又细细商议了一番之后,两人便各自散去了。
苏嬷嬷见两人离开,低低一笑:“太皇太后一番苦心算计,终于初见成效了。”
青菀叹了一声:“是啊,算计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等来这一天了。”
苏嬷嬷道:“可只有三分之一的权力,未免太少了些,至少也该权力四分,你一分,王爷一分。”
青菀摇了摇头:“不可,若是权力四分,哀家与儿各占一分,那便等于占据了一半的皇权,再加上哀家本身是太皇太后,可以在名分上压制慈安和慈禧,这样一来,她们又岂会甘心被压制”
苏嬷嬷有些遗憾:“仅仅三分之一的权力,未免有些少了。”
青菀抚着手指的一把羊脂白玉紫檀三镶玉如意,笑了笑:“能有三分之一就已经很好了,你可不要忘了,等扳倒八大臣之后,先帝遗诏上的字迹便会消失,慈禧当不成太后,没有名正言顺的尊位,她手上的权力自然掌控不住,哀家便可趁机吸取这部分权力,这样一来,我们母子手头上的皇权就超过三分之二了,到时候还有什么事不能办的呢”
苏嬷嬷脑门一拍,失笑道:“奴婢该死,倒是忘了还有这一茬呢。”
青菀笑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凡是不能做得太过,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等到扳
第一千章:叔嫂合谋(1)
慈禧苦涩道:“是啊,不容易,哀家太不容易啊,自打入宫以来,太皇太后就一直处处针对本宫,一而再再而三的算计,要是哀家机智过人,早就死在她的算计之中了,可哀家……”
语气一转,陡然间狠厉起来:“可哀家不会认输的,只要哀家活着一日,便与她斗到底,我有儿子,我的儿子是皇帝,我是皇太后,我是不会输的,我要算计,我要被所有人都算计掉,太皇太后、慈安、奕,你们一个个都给等着瞧,看谁能笑到最后。”
娟儿长长道:“娘娘虽是皇上的生母,可太皇太后、皇太后她们位分都在您之上,想要斗垮她们谈何容易,一个不慎,只怕要粉身碎骨了。”
慈禧冷冷一哼:“粉身碎骨又如何哀家乃是为权力而生的,要是掌握不了权力,哀家宁愿死,权力,权力,权力就是哀家的生命,哀家要至高无上的权力。”
慈禧阴毒恐怖的声音回荡在殿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青菀想传讯给奕,让他来避暑山庄共商大事,但是如今的热河都是八大臣的势力范围,别说是传讯息了,只怕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为了让奕尽快来热河,青菀想了一个招儿,在八大臣注意不到的时候,上演了一出闹剧。
青菀授意李莲英与慈禧的心腹太监沈兰玉闹事,两个人一言不合就开打,闹得后宫不宁。
自己手底下的奴才生事,主子当然不能坐视不理,青菀当即发了怒,将李莲英贬去京城,不许他在跟前伺候,免得丢人现眼。
青菀与慈禧一向不睦,八大臣早已深知,这俗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子奴才,主子与主子不和,双方的奴才自然也
第1001章:叔嫂合谋(2)
要论血缘关系,他和咸丰是亲兄弟,小皇帝的亲叔叔,都是道光帝那一支的子孙。
要论能力,他本是道光帝眼中十分看好的皇位继承人之一,就算当不成皇帝,也成了亲王。
要论功劳,英法联军攻占京城,咸丰仓皇逃走,留下自己一个人在这边收拾烂摊子,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和洋鬼子达成了议和,自己没功劳也有苦劳吧。
可如今咸丰驾崩,载淳继位,自己这个亲弟弟、小皇帝的亲叔叔,居然被排除在顾命大臣之外。
而肃顺等人,还有杜翰、焦佑瀛这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居然成了咸丰临终前最信赖的托孤大臣,这叫他怎么不寒心呢
咸丰此举,无疑是深深打了他的脸,将皇帝与亲王兄弟不和的事情暴露在世人眼前,不然你为什么不找你弟弟托孤你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哪去了
而且,奕深知肃顺跋扈异常,要是坐视局面发展下去,自己将来地位堪忧,肃顺一旦得势,指不定怎么排挤他呢。
于是,接到青菀的密信之上,他当即写了奏折,传了过去,要求亲王热河避暑山庄吊唁自己的哥哥咸丰。
青菀得知奕送来的奏折,就知道李莲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立刻传讯慈安和慈禧,让她们以小皇帝的口吻,下令让奕前来热河吊丧。
八大臣听说奕要来,心里万分不愿意,他们害怕奕要是与慈禧、慈安见面,叔嫂联合在一起,可能会对他们不利,所以坚决不对。
但是慈禧和慈安立场坚定,认为奕是大行皇帝之弟弟,哪有哥哥死了,弟弟不来吊丧的理由
第1002章:叔嫂合谋(3)
自从咸丰当了皇帝以来,自己就没过一天舒心日子,咸丰处处防着他,连死了都不放心,安排了与他不对付的肃顺为顾命大臣。
但是想到咸丰继位之后,国家内忧外患不断,他登基十一年,从未过一天安心日子,年纪轻轻就病死在热河。
反观他,虽与皇位失之交臂,却安享亲王之尊,身边慈爱的母亲、温柔贤惠的妻子,还有年轻健康的身体,没被病痛折磨过,这样想来,命运对自己还算是眷顾的。
祭奠结束,便有太监传皇太后懿旨,宣恭亲王奕入宫觐见。
一般来说,只有在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等人过生日,或者新春元旦,诸王才可以在率领福晋入宫恭贺时得见一面。
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咸丰驾崩,小皇帝继位,慈安与慈禧代行皇权,以小皇帝的命令宣召奕进宫,商议国事,但也合情合法。
肃顺等人一听,立刻阻拦奕。
咸丰的师傅杜受田之子,八大臣之一的侍郎杜翰站了出来,说道:“有道是男女授受不亲,叔嫂当避嫌,且先帝宾天,太后和太妃居丧,尤不宜召见亲王,免得闹出误会。”
杜翰这话说得极为露骨,不可谓不恶毒。
他的意思是男女有别,年轻守寡的嫂子不宜见小叔子,以免传出什么乱七八糟的绯闻,何况先帝驾崩,大家都是一身重孝,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期间,嫂子召见小叔子,这算怎么回事
肃顺听了哈哈大笑,鼓掌叫好,说:“真不愧杜文正公之子矣!”
不仅如此,杜翰还抬出孝庄太后和多尔衮来说事,阻扰奕与慈安等人见面。
受困于礼法规矩,奕一时间进退不得。
便在此时,徐福海走了出来,扬了扬手中的五花拂尘,说道:“奉太皇太后懿旨,宣恭亲王
第1003章:叔嫂合谋(4)
苏嬷嬷笑吟吟道:“太皇太后知道王爷要来,提早就奴婢准备了,都是王爷最爱吃的。”
奕也不拘束,便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赞:“吃了这么多年的糕点,还是苏姑姑的手艺最好,最有家的味道。”
苏嬷嬷笑道:“王爷廖赞了,喜欢吃就多吃一点。不够奴婢再去给您做。”
奕点了点头,冲着青菀笑道:“儿子与额娘分开一年多了,一直担心额娘不习惯热河这边的生活,如今看到您清健如昔,花貌如昨,想来是生活得不错,儿子也就放心了。”
青菀道:“额娘这边一切都好,倒是你,被你那个狠心的皇兄留在北京收拾烂摊子,洋鬼子那么凶悍,额娘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你啊。”
转而目光一转,苏嬷嬷会意,笑道:“王爷与太皇太后许久不见,想必有很多体己话要说,奴婢就不打扰了,大家都下去吧。”
说着,便让一众伺候的宫人都下去了。
青菀压低了声音:“儿,京城那边如何了”
奕放下手中的豌豆黄,正色道:“京城那边一切都好,儿子已经按照额娘的指示,控制了御林军和禁卫军,京城那边都是咱们的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