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奉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连老黄
不知道魏王曹丕能否派出有力的援军来解救自己,夏侯惇本人对生死真的已经置之度外了,先主公曹操、兄弟夏侯渊、曹仁、曹洪,一个个都已经先自己一步去另一个世界了。
夏侯惇也已经有了英雄迟暮,心累欲死的感觉,现在的坚持也只是因为对曹操的一份承诺,一种忠诚。
夏侯家是大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裔,回归大汉也是一种循环吧
所以他觉得夏侯尚投向吕布,投身大汉,也许是一件好事,给夏侯家留下了一丝希望,不必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谯县,魏国王宫。
第四百二十一章 英雄迟暮
我是奉先第421章英雄迟暮虎豹骑的告别战,更像是冷兵器时代的终结,让世人都知道了,大刀长矛已经被步枪火炮所替代。
汉军冷静的进行着齐射,重复着收割敌人的性命,一排排重甲骑兵栽倒在地,沉重的身躯与地面接触,发出轰然巨响。
就好像涨潮的潮水汹涌而来,恶狠狠地拍在了礁石上,却最终被坚硬的礁石拍成了粉碎。
在很多人看来,这已经不是交战,而是裸的屠杀。
最终五万魏军,三万人战死,两万被俘,所有派往下邳的援军都被全歼。
这战死的三万魏军,一大半都是虎豹骑的骑兵,几乎没有虎豹骑向汉军投降,包括他们的大统领曹彰在内,都倒在了向汉军冲锋的路上。
战后,汉军统帅赵云命令所有汉军亲自动手掩埋了所有的虎豹骑的将士和他们心爱的战马,给以他们勇士应得的礼遇。
虎豹骑做为一支军队,不复存在了,这个名字以后只会在各种历史书籍和传记记载中出现了。
援军的覆灭,也宣判了夏侯惇的虎贲军团的结局。
陈宫在建邺费尽口舌,却只得到了东吴君臣敷衍的答复。
陈宫看出来了,在此危难时刻,什么盟友,什么联姻都没有任何作用,只有现实的利益才会决定一切。
东吴最有战略眼光之人,周瑜,陈宫却是没有见到,听说周瑜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根本就无法处理军政事务。
也许只有周瑜才会有那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可惜,这也只能是陈宫美好的愿望。
东吴没有伸出援手,魏国自己的援军又在甾丘被灭,夏侯惇的虎贲军就成为了一支孤军,孤立无援的军队。
十个师的汉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用强大的炮火给守城的夏侯惇上了一堂课,一堂火器时代的攻城战如何进行的课。
十万魏军,并没有像他们这个巨大的数量一样强大,下邳城他们只坚守了五天,当虎贲军伤亡殆尽之时,剩下的州军干脆利落的开城投降了。
高傲的夏侯惇的选择和曹仁一样,他选择了自尽来成全自己对魏国对曹操的忠诚。
夏侯惇的自杀也标志了虎贲军团的正式终结,这个自虎牢关大战之时,诞生的曹操帐下最强大的机动兵团,最后全军覆没,终究没能实现曹操的梦想。
当这些当年的枭雄、英雄都英雄迟暮,并最终与这个世界告别之时,他们的传奇经历也只会变成故事在百姓之间传播。
吕布再一次率领他的御林军,御驾亲征,来了一次故地重游,回到了他自己也曾经魂牵梦绕的虎牢关。
雄伟的关城高大一如往昔,只有城墙上的处处凹凸不平的痕迹见证着当年的那场大战。
这一次,吕布不是来守关的,而是要从此出关,进攻著名的颍川郡。
这一次的作战计划被诸葛亮命名为“终结”,就是要彻底终结三国之一,现在最弱小的魏国。
魏国现在已经是全面开战了,徐荣从南阳进攻汝南郡,张郃从冀州进攻兖州,徐晃和赵云正在进攻下邳和彭城。
吕布则是亲自出兵进攻颍川郡,司隶校尉朱灵、国防军副总参谋长诸葛亮和徐庶都随侍在旁。
此次南下的进攻路线也是吕布亲自选择的,经过阳人聚,过梁县,南下颍川。
这一路线正是当年孙坚孤军北上,追讨董卓的行军路线,吕布如此选择,就是想要凭吊一下古人的风采。
二十年前的一幕幕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吕布的脑海中闪回,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许多事情都已经物是人非。
&nbs
第四百二十二章 灭魏
我是奉先第422章灭魏谯县,魏国王宫。
曹丕独坐在王座之上,几位核心的大臣站在身前。
曹丕这一次不再花天酒地了,恢复了清醒。
可是他面对这一封封的求援书信,雪片般的警报,束手无策。
夏侯惇和他的虎贲军团覆灭之后,曹丕就知道魏国大限已到。
这不,吕布根本不给喘息之机,从魏国的四面八方同时发起了进攻。
陈宫已经回来了,不过并没有从吴国带回一兵一卒,只带回了孙权的一句话,吴国已是自身难保,对于魏国的遭遇,心有余力不足,不过欢迎曹丕一族来江东避难。
曹丕看着书案上那一堆书信和情报,欲哭无泪,他扭头看向荀彧和荀攸,以及站在台阶下面的曹真、曹休。
“众位卿家,你们看,事到如今,我们大魏应该何去何从啊”
众人也是面面相觑,无话可说,其实这已经是明摆的事了,不想玉石俱焚,就只有南逃一条出路,等到汉军打到城下之时,想逃也逃不了了。
道理谁都懂,可是谁也不想当这个亡国罪人,谁也不想让这样的话从自己的口中说出。
曹丕看着他们,语气也变得更加冰冷,“诸位,难道只想着自己的那点名誉,却忘记了一个做臣子的本分吗”
曹真还是年轻,受不得激,“陛下,为今之计,就是主动投向东吴,用残余的土地和军队换取东吴的庇护,才能够保曹家血脉长存,等待时机!”
曹丕也知道曹真所说是当下的最好选择,他继续看向荀彧、荀攸等人,“你们觉得呢”
荀彧知道躲不过去,缓缓说道:“陛下,子丹将军所言极是,如今只能启动先王留下的“潜渊”计划,保存实力,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我们退到幕后,让东吴顶在前面吧。”
曹丕当然知道这个什么“潜渊”计划,也知道曹操在很早之前就做了两手准备,看来父王对魏国的前途也很看衰啊。
“既然众位爱卿都是这样的建议,那就执行吧,为了大魏的将来有机会东山再起,我曹丕的个人荣辱算的了什么!”
二一零年五月初十,历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魏王曹丕在谯县宣布退位,自己取消魏王称号。
然后宣布改尊吴王孙权为主,曹家南下江东,向吴王俯首称臣。
所有还在魏国控制下的郡县,也都改弦更张,换上了吴国的旗号。
曹丕在众多文武大臣的陪伴下,离开谯县,带上了曹家和众多愿意追谁他去南方的文武群臣的家属,还有更多愿意继续追随他的百姓和军队。
浩浩荡荡的的队伍,从谯县南下,前往寿春。
沿途有许许多多的魏国百姓自愿加入曹丕南下的队伍,有很多人是对曹氏父子怀有感情,也有许多人是一直受到了魏国对吕布的虚假宣传,担心害怕。
曹丕南逃,还夹带了许多百姓的情报,当然第一时间就到了吕布的手中,徐庶建议派兵追击,不能让曹丕把这么多的人口都带到江南去。
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第一,如果攻击曹丕的队伍,很有可能造成大量无辜百姓的伤亡,第二,就是这么多人到了江南,对东吴来说未必是好事。
吕布的观点和诸葛亮一致,他最主要还是怕造成百姓的恐慌,酿成更大的灾难。
他命令所有前线的部队,在收复魏国的土地之后,第一时间就要出榜安民,并且强调了军容军纪。
要让魏国的百姓知道,回到大汉的怀抱,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第四百二十三章 殇周郎
我是奉先第423章殇周郎事实上,大汉情报部确实是在这百万难民中混入了许多的潜伏人员,各种身份都有,根本就甄别不出来。
孙权觉得这么大的事情,自己还是应该征询一下周瑜的意见,只是听说周瑜现在是重病缠身,在柴桑静养,军务早已转交给了吕蒙、陆逊、凌统等人。
孙权派诸葛瑾和吕蒙一起去柴桑见周瑜,将这些事情都通报给周瑜,让周瑜给拿个主意。
柴桑,周瑜的府邸,其实只是在湖心小岛上一个单独的小院落。
诸葛瑾和吕蒙在水军的小艇的摆渡下,登上小岛,岛上没有吴军兵士,只有几个周瑜的家仆。
当年被吕布抢走了大乔小乔之后,周瑜过了好几年,才找了现在的夫人,并且生有两个儿子。
周瑜自从襄阳之战以后,就一直身体不适,向孙权告假,回到柴桑休养。
走进周瑜住的院子,空气中就弥漫着一股中药味。
在管家的带领下,两个人走到后面的院子,刚进入院门,就听到了屋子里传来的咳嗽声。
管家通报之后,屋中传来一个虚弱的男子声音,“子明和子瑜来了啊,快进来把,我身体虚弱,就不起身相迎了,多多包涵。”
吕蒙和诸葛瑾赶紧走进房中,只见床上半躺半卧的正是东吴的三军大都督,周瑜周公瑾,可是往日神采飞扬的周郎,现在却是病容憔悴,枯瘦如柴,像要行将就木之人。
可是把吕蒙和诸葛瑾吓得要死,“大都督,你如何病的如此严重可看过大夫”
周瑜苦笑,“看过不少大夫了,说我是积劳成疾,耗费心力过多,难以回天了!”
吕蒙二人更是难过,这可真是天妒英才啊,周瑜今年也不过才三十六岁罢了。
周瑜倒是看得开,“你们不必难过,人各有命,天意如此,多想无用,你们来此,恐怕是主公有什么难以决断之事了吧”
“大都督,所料极是。”吕蒙便把曹丕取消魏王称号,投身吴国,并且带来了百万魏国百姓,孙权不知如何安置的事情说了一遍。
周瑜一边闭上眼睛略作休息,一边认真倾听吕蒙的描述,听说汉军并不曾攻击撤退的魏军和百姓,而只是一路默默相送。
不禁睁开眼睛,费力的点点头,“罢了,吕布和诸葛亮都不是普通的聪明人,他们这是祸水东引啊。”
诸葛瑾一听就急了,“大都督,你是说吕布是故意放任曹丕带着百万百姓过淮水的其中有阴谋那我们是不是得赶紧把他们赶回去啊”
周瑜摇摇头,有些苦笑,“子瑜,吕布自然是故意放曹丕带着百万百姓来我们吴国的,你想想这百万魏国人,就是一百万张嘴,在他们能创造足够养活自己的粮食之前,不得我们一直养着吗”
“而且里面一定掺杂了大量的大汉奸细,而且根本无法甄别,汉军的情报部,你我可都是领教过的。”
“可是我们只能是硬着头皮将他们接纳下来,不可能赶回去,先不说能不能赶得回去,只要你有这样的行为,就很容易激起这百万魏人的动乱,这可是吕布他们等着看的好戏呢!”
诸葛瑾喃喃的说道:“又不能杀,又不能赶,还得养起来,这是多大的一个包袱啊,我怕我们东吴会被他压垮啊!”
周瑜并没有出声,而是在想着什么,吕蒙和诸葛瑾不敢打扰,只是耐
第四百二十四章 遥想公瑾当年
我是奉先第424章遥想公瑾当年周瑜逝世的消息也很快就传到了大汉一方,吕布、诸葛亮等人都为这个最厉害的对手的离世而感到悲伤,特别是如此年轻的年纪,这是标准的英年早逝。
吕布感慨,可惜不能将周瑜收归帐下,东汉三国时期的几个大军师,郭嘉、周瑜都没能为自己所用,还有一个庞统也是追随着一个注定不能崛起的刘备,真是人生憾事啊。
他也为自己能够将贾诩、徐庶、诸葛亮、法正、司马懿这些伟大的军师都收归麾下而感到万分庆幸,自己的成功与这些伟大的军师那超人的智慧是分不开的。
吕布派诸葛亮做为自己的代表,前往建邺,去祭奠一下周瑜,以示对这个对手的尊重,这可是郭嘉、曹操、孙策等人都未曾享受到的殊荣。
他还让诸葛亮带去了自己写的一首诗,当然是吕布改自别人的诗句,在周瑜的灵堂之前,烧给周瑜,以做纪念,表达哀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吴国周郎之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孙策初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诸葛亮先看过一遍,惊为天人,看来主公对这个周瑜竟然是推崇至此,也不知道将来自己不在了,是否主公也能赋诗一首纪念自己,他就忘了自己比吕布小了二十岁的事。
诸葛亮先赶往寿春,然后在吕蒙的陪同下,从寿春前往建邺。
一路上诸葛亮也是用心观察,见那些百万魏国难民,正在吴国的安排下,井井有条的向南迁徙。
吴国在迁徙沿线搭建了大量的临时宿营地和粥场,以接济和安置这些难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