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奉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连老黄
就在这时,有人眼尖,大声喊道:“三位将军,快看,城外起火了。”
三人连忙站到高处观望,果然城外火光冲天,还传来了喊杀之声,看方向像是赵弘的大营。
“坏了,张曼成这个老狐狸,他把我们骗进城,自己却去偷袭我们的大营,快快回营,大营中还有许多粮草和抢来的财物呢,我可只留了三千人守营。”赵弘激动地喊道。
三个人连忙率领大军想要出城,却听见四周的街巷中传来了喊杀声,有手下来报,张曼成的心腹廖化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带着几千黄巾精兵,正在封堵四门。
“果然中计了,快,他这是要瓮中捉鳖,众将士随我从东门杀出。”赵弘高举钢刀,带头扑向东门。
到得东门口,却见乱做一团,大队的黄巾精兵堵住了城门,前面跑来的叛军都被砍倒在地,带队的果然是张曼成的心腹大将廖化。“赵将军,你们果然背叛了大头领,奉大头领将令,捉拿你们这些反叛!”
赵弘和他也没什么好解释的,带人冲向城门,双方混战成一团,城门已经关闭,城门洞外到处都是厮杀的身影。
城门洞狭窄,空间有限,廖化带的都是黄巾精兵,战斗力远高于赵弘的手下,一时半会,无法突破。
赵弘无奈只能转赴北门,廖化被叛军所阻,也无法阻止。
结果北门也是同样,张曼成的部下关闭了城门,堵住了城门洞,死战
第九十七章 长社之战(第一更)
我是奉先第97章长社之战就在张曼成等人攻陷宛城,杀死太守褚贡的同时,大汉右中郎将朱儁率领的中央官军却在颍川郡这条小河沟里翻了船。
得到孙坚等人相助的朱儁,在面对视如草芥的黄巾贼寇之时,还是犯了轻敌的毛病,在颖阳城下败给了颍川黄巾军的渠帅波才。
被波才率军追杀,一直退至长社,才遇到了来援救他的皇甫嵩,这才站稳脚跟。
皇甫嵩本来是要北上冀州的,结果刚要动身,就接到何进的军令,说是朱儁在颍川战败,而颍川郡离洛阳实在是太近了,皇帝惶恐,只能命他先拿下颍川,帮助朱儁,剿灭颍川郡的黄巾贼寇,
听说朱儁已经败退至长社,皇甫嵩直接就率军赶赴长社,与朱儁合兵一处,打退了波才的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一起守城。
汉军人少,又刚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落。波才的黄巾军则正好相反,连打胜仗,斗志满满,沿途打破各地地主豪强的坞堡,开仓放粮,各地的无地流民和饥民纷纷投军,最起码可以混口饭吃。
等到波才包围长社之时,波才的颍川黄巾军已经扩充到了二十万部众,虽然有不少混饭吃的杂鱼,可是人数还是数倍于汉军。
波才围城之后,催促兵士们日夜攻城,这长社城里可是围困了两个大汉名将啊!
皇甫嵩则早早地就向洛阳发出了求救书信,请求皇帝陛下和何进大将军早派援军,这些中央官军可是大汉最精锐的军队了,也是大汉仅有的机动兵力,不能有何闪失!
何进接到了皇甫嵩的求援书信,也慌了手脚,大骂朱儁无能,累死三军。可是骂归骂,这援兵还得派啊!
经过汉灵帝的统一,他将洛阳最后能派出的援兵,几营禁军加上司隶校尉部的部分兵马,凑了五千人。
可是派谁来带领这支援军呢三大名将,卢植被下在死牢,朱儁和皇甫嵩都被困在长社了。
何进与手下的幕僚们好一番商议,最后还是袁逢的公子袁绍向何进推荐了一人,曹操,曹孟德。
而何进的重要幕僚何颙也对曹操大加赞赏,认为曹操平素就喜欢研究兵法,又有武略,可以担此重任。
其实何进也认识曹操,想当初还没成为大将军的时候,也和袁绍、曹操等人往来密切,毕竟曹操也是官宦人家,他的父亲曹嵩曾经官至太尉。
知道曹操通晓兵法,还有一身武艺,胆识过人,也在朝廷里当过议郎,既然没有更好的人选,就只有选择曹操了。
何进任命曹操为骑都尉,率领这五千汉军,前往长社,增援皇甫嵩。
曹操初掌兵权,自是认真对待,他谢过袁绍、何颙等好友,从何进手中领得令符,便以军情紧急为由,率军星夜兼程,赶赴长社。
其实长社此时已不像最初几日那样情势严重,皇甫嵩率军到达长社之后,城中汉军达到四万与众,而且多是北军、禁军这样的精锐。
长社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波才派军猛攻了几日,可是黄巾军战斗力低下,装备落后,面对坚守不出的汉军,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损兵折将,黄巾军的尸体遍布城上城下。
所以攻了几日,波才就改变打法,改为围而不攻,打算困死汉军。
皇甫嵩却是战阵经验极其丰富之人,一生征战无数,他与朱儁、孙坚一起商议应对之策。
孙坚指出城外黄巾贼寇打仗毫无章法,行军布阵更是漏洞百出,观察他们修筑的营寨就是明证,说明这个波才根本就不会领兵打仗,战阵之道是一窍不通。
虽然连营几十里,可是既不知道挖掘壕沟,也不知道清理视野之内的树木和杂草。
孙坚这番话,却给了皇甫嵩以启发。皇甫嵩命人找来了长社县志,又传来了长社县丞、县令等人,询问了
第九十八章 虎面军师(上)(第二更)
我是奉先第98章虎面军师波才的大军犹如惊弓之鸟,一路狂奔,根本不敢回头与追兵交战,一直退到了召陵,在这里遇到了汝南郡的黄巾军渠帅彭脱,还有刚刚抵达的张曼成。
三支黄巾军主力在召陵会师,声势大振,三支黄巾军加在一起足有近五十万人,当然了这里面有不在少数的随军家属,非战斗人员,但是仍然是当时最大的一股黄巾义军了。
皇甫嵩、朱儁、曹操等汉军追兵见到贼兵势大,便放慢了追赶的节奏,又于半路会合了汝南郡太守赵谦等地方势力,还有一些痛恨农民起义的当地的豪强地主武装也纷纷加入了官军一方,至此,汉军也聚集了七、八万人的兵力。
波才、彭脱、张曼成三大首领会合之后,便在彭脱的大帐聚会,商议下一步的对策,毕竟汉军尾追而来。
张曼成和唐周仍然坚持继续北上,与张角的冀州黄巾主力会师,共谋大业。
彭脱则留恋手中权势和故土难离,坚持留在汝南。波才虽然见识和才能高于彭脱,可是刚刚遭遇打败,很不甘心。
他建议应该集合三支黄巾军的力量与汉军决战一次。他觉得他们有巨大的人数优势,应该稳操胜券。
唐周如今是张曼成军中的二号人物,又是张角的弟子,自然也有资格发言。他反对与汉军决战,支持北上。
他认为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数倍于汉军,可是汉军多为中央官军,装备、战力都远远优于黄巾军。即使是汉军的郡国兵和义勇军也强于黄巾军。
黄巾军虽众,然而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各位首领手下的那些黄巾精兵。这些精兵与中央官军想必,并不占据人数优势,装备与训练也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其他的普通黄巾军更是乌合之众,既没装备,也没训练,只是呐喊助威的角色,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非战斗人员。
正面决战,绝不是汉军对手,而且对手的统帅是皇甫嵩、朱儁。当然他的这些话也都是虎面人提前教给他的。
张曼成自然赞同唐周的观点,可是彭脱没有与汉军主力交过手,打败赵谦,已经让他飘飘然,认为汉军不过如此。
波才也认为自己的失败,完全是皇甫嵩等人偷袭得手,光明正大一战,几十万黄巾军,踩也踩死他们了。
事已至此,张曼成也没法反对众人的意见,只得答应,明天一起出兵与汉军决一死战。
回到自己的营帐,唐周安慰张曼成,“大首领,波才他们不信邪,要与汉军一战,我们就表面上答应,私下里做好准备就好。”
张曼成听唐周如此说,不禁问道:“师弟,你现在竟然如此冷静、稳重,又足智多谋,真是变了一个人,有什么好办法快点说啊!”
唐周微微一笑,“师兄,实不相瞒,我说的这些话其他大多都是一位高人给我的指点,这位高人可是仰慕我太平道已久,早就在悄悄地帮助我们了。”
“先前识破赵弘他们的阴谋,设下围城之计,又建议我们先东进再北上,也都是这位先生的高见。”
张曼成对唐周已是非常信任,听说又如此高人,也非常感兴趣。“师弟,你还与我藏私吗快快请这位高人出来一见吧!”
唐周见目的达到,连忙应是,去帐外领进一人,正是李肃手下的那位虎面人。
张曼成见到来人带着虎面青铜面具,也是一愣,不过不敢怠慢,起身相迎。“曼成,
第九十九章 虎面军师(下)(第三更)
我是奉先第99章虎面军师“第二条,天,就是天时,包括阴阳时节、寒暑交替、春夏秋冬四季等,这一条汉军与我军倒是没有什么不同,大家同在一片天空下,天时却是一样的。“
”中央官军虽然由北而来,可是现在天气尚未转暖,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第三条,地,就是指地形,也可以叫做地利,包括战场的选择,地势的险要等等。本来我军占据召陵城,如果坚守不出,自是占据了地利。可是如今要出城与汉军野战,自己放弃了地利优势。”
“城外的战场都是平原和低矮的丘陵,我军都是步兵,汉军听说有不少关中骑兵,皇甫嵩从陈留而来,很有可能将冀州的西凉铁骑也带了来。平原地形,骑兵对上步兵,孰优孰劣,就不用我说了吧”
张曼成听得表情逐渐凝重,手指轻叩桌面,点头不语。
虎面人继续说道:“第四条,将,就是指将帅了,兵法说智、信、仁、勇、严也。智慧,赏罚有信,关爱不下,勇敢决断,军纪严明。”
“黄巾军各部之中,波才、彭脱之辈比大首领差得太远,不值一提。敢问大首领,这五条,你觉得你做的如何可比得上皇甫嵩、朱儁”
张曼成先是听得虎面人说自己强于波才、彭脱,还在得意,等听到后面,拿他比较皇甫嵩和朱儁。饶是他脸皮厚,也不禁脸红,连连摆手。
“先生说笑了,那皇甫嵩、朱儁都是大汉名将,宿将,特别是皇甫嵩,出身军人世家,是皇甫规的侄儿,征战多年,未尝败绩,我那能与之相比,这第四条,将帅,我军自是不如汉军。”
虎面人点点头,“大首领也不必自谦,但但从善如流一条,大首领就做的很好。”
“最后一条,就是法,法规也,包括军队的编制是否简洁轻便,将吏的责权划分是否清晰,军需物资的掌管是否规范。”
“这也不用说了,大汉军队横扫漠北,征服四夷,早已完善。我军无法相比。如此一来,五个必要条件,除了天时,双方相同,其他四条汉军都优于我军,所以我说,我军必败,汉军必胜!”
张曼成听完,已是心服口服,连忙站起身来,向虎面人深鞠一躬,“先生真神人也,分析的条条在理,深入浅出,让我这样鲁钝之人都能听明白。”
“既然我军必败,还请先生教我,如何保存实力,死中得活败中取胜,我是不敢奢望了。”
虎面人戴着面具,虽然看不到,但是也能感应到是在微笑。“大首领,不必多礼,我肯见你,又为你分析双方实力,自是要帮助与你。”
“如果这五十万黄巾军都是大首领一人的部下,就是败中取胜又有何难不过如今三家合军。同军不同心,互为制肘,我也仅能保大首领败也不败,保存实力罢了。”
虽说如此,话里话外,虎面人对自己的能力确实充满了自信。
张曼成也知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摘下自己的佩刀,单膝跪倒在虎面人身前,唐周见此情景,也连忙跟着张曼成跪倒在地。
“先生在上,我愿拜先生为我部军师,打仗指挥之事全权委托先生,自我以下,全军都接受先生调配,还望先生不要推辞。”唐周也在一旁跟着帮腔。
虎面人眼中精光闪动,不费自己一番苦心,目的达到,也算完成了李肃大人和主公的重托。终于从理论上控制了这一支黄巾军,也为以后的布局打好了基础。
他接过张曼成的佩刀,又扶起了张曼成和唐周。又向张曼成施了一礼,“大首领,唐周兄弟,二位放心,我既然接受了你们的邀请,也接过这军师之职,必定竭尽全力,为
第一百章 召陵会战(上)(第四更)
我是奉先第100章召陵会战汉军之中无论是中央禁军还是郡国兵,标准的防御阵型都是一样的。
盾牌在前,长矛在后,长弓压阵。虽然这些汉军没有并州军的连弩、投枪,可是与黄巾军相比依然占据着装备与训练上的压倒性优势。
全副盔甲、铁制的各式兵器、大量训练有素的长弓手、硬弩手,严整的阵型,严明的军纪,百战百胜的信心,都大大地弥补了汉军人数上的不足。
张曼成部也跟着其他两路黄巾大军一齐行动。张曼成部的对面正是汉军的左翼,由朱儁亲自指挥,两万汉军步兵,一半是中央禁军,一半是各郡的郡国兵。
张曼成部的黄巾军排着整齐的方阵,缓步向前,而不是其他黄巾军那种乱哄哄的冲锋。
不知不觉间就比中路和左路的两部黄巾军落后了几十丈。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走在方阵前列的身穿皮盔皮甲的黄巾“精兵”们,眼神中透着几分惊慌,几分恐惧。
最前排的盾牌兵数量也不足,有些稀疏,身后的长矛兵倒是人数不少,可是好多人手中的长矛怎么看怎么像削尖的木棍。
反而是他们身后的长弓兵以及紧跟在长弓兵身后的大队黄巾杂兵们,却是眼神坚定,步伐稳重。
最与众不同的是这些长弓兵少有的都穿着铁制盔甲,要知道黄巾军的长弓兵很多都是裸奔的,即使穿盔甲防护的也是皮甲居多。最有意思的是长弓兵身后的许多杂兵们后背好像还背着什么东西。
中路的彭脱所部刚刚战胜汝南郡太守赵谦所部,所以士气旺盛,他们没有与皇甫嵩的中央官军交过手,所以不知道对手的厉害。
凭着一股血气之勇,还有人多的优势,冲的最快,很快就接近汉军阵前百丈。
皇甫嵩手一挥,自然有中军官传下号令,“长弓、硬弩接敌!”
“齐射,预备,放!”
各营小校都重复着中军的将令,各营的长弓手、弩手纷纷拉弓上弦,开始蓄力,然后在听到“放”字的时候,一起撒手,这是真正的万箭齐发。
黑压压的箭矢铺天盖地而来,黄巾军却无处可躲,有大盾的把大盾竖起来保护自己,更多的人则只能拼命前冲,逃过这要命的箭雨。
没有将领的统一指挥,黄巾军的长弓手只是自发的反击,汉军却有盾牌手统一的排列成盾墙,保护身后的同伴,而且盾牌手本身都是厚重盔甲,可以把尽量多的盾牌防护面积留给后排的同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