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是奉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连老黄

    原来剩下的青州军主力,主要是陈到的部下,将会开赴并州,接受新军改编,更换装备,然后才能加入中央军的序列。

    同时接受中央军整编的还有袁谭、袁熙、高干等人的冀州军旧部,这些军队都将从个人的私军改编成中央军正规部队。

    这样一来,也断了三个人的非分之想,老老实实的替吕布牧守一方。

    而在这些新军改编完成之前,冀州和青州的防务,暂时由吕布这一次带来的援军负责,等将来的新军整编完毕再予以恢复。

    另外,长安朝廷将向两州的各郡县派遣大量预备和在职的官员,进行接收整改,特别是冀州的各级官府。

    毕竟青州只是回归而已,还都是信得过的自己人,而且选拔任命官员也都是参考的长安的那一套,各项制度也都是照搬的长安的经验和标准。

    冀州和青州的各郡县也参照中央军旧制,在各地设立地方守备旅,来维护地方的治安和防卫。

    同时开展屯田,训练民兵,青州原本就有预备役制度,转换起来,省去了许多麻烦。

    各地百姓听说自己重新归属了长安朝廷的治下,一个个兴高采烈,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袁绍虽好,也没有吕布的那些好政策有名啊!

    吕布还同时宣布减免两州未来三年的税赋,贴出招贤告示,招贤聘能,大胆起用寒门子弟,组建新军,将中央军的所有制度都引进过来。

    随后吕布发布军令,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调动。

    第二师、骑兵六师、骑兵一师驻守青州,第四师、骑兵五师、骑兵四师驻守冀州,第一师驻守并州,第七师驻守北庭都




第二百九十章 巡航辽东
    吕布回程之时,还有意要求水师船队沿勃海湾环行了一下,特别是巡视了辽东郡的沿海。

    公孙度闻听中央军的水师大舰队巡视勃海湾,特别是听说吕布大人就在舰队之中,急忙乘坐小艇,等舰拜见吕布。

    这还是吕布第一次见到公孙度本人,公孙度是徐荣的同乡,想当年还是徐荣向朝廷推荐的公孙度。

    公孙度见到吕布之后,也是感慨吕布自有高位者的气势,他对天盟誓,声明自己愿意永为大汉臣属,世代为朝廷镇守辽东,打压高句丽、三韩等异族。

    吕布知道他在辽东独立日久,根基深厚,现在又态度端正,倒是动不得他。

    吕布温言勉励了一番,让他用心替朝廷办事,允诺他的郡守之位和爵位都可以子孙世袭。

    公孙度能够建立一番基业,自然不是一般人物,识时务,知进退,表现了他应有的低姿态。

    而且终其一生,他也不曾背弃吕布和长安朝廷,创造了辽东最辉煌、最安定的黄金二十年。

    巡视完勃海,吕布乘坐水师战船逆流而上,从黄河水道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之后,除了陪同徐庶去见了其老母亲,陪着掉了几滴眼泪之外,就是为法正举行浩大的婚礼。

    他给了法正一个月的婚假,并允许他带着新婚妻子一起回西域,当然也仅限他的妻子。

    高顺亲赴并州的云中老营,去亲自编练自青州和冀州而来的军队。

    青州军基础较好,之前接受的训练与中央军相似,中下级军官有不少干脆就是中央军校毕业的。

    而冀州军就差了好多,袁绍生前就喜欢面子货,缺乏训练。

    高顺向吕布请示之后,将青州和冀州的这十万军队打乱重组,遍练了三个新的步兵师,又挑选了部分精英加上从游牧部队和牧民之中挑选的精壮汉子,编练了一个新的骑兵师。

    新成立的第十一师,师长就由陈到担任。第十二师,师长是吕岱。第十三师的师长是臧霸,当然这些新师长们需要先到陆军大学进行高级军官进修班的学习。

    骑兵第十师的师长由牵招担任,鲜卑仆从军的统领则由樊稠接任。

    不过这些部队也不都是回到青州和冀州,骑兵第十师就将跟随法正前往凉州,接替太史慈的第九师,驻守凉州,第九师则和法正一起调入西域都护府。

    这两个师都要配置炮兵营,长安的兵工厂正在开足马力,为他们生产迫击炮、炮弹和手榴弹。

    两个师的炮兵营的人员早已训练完毕,霸陵大营专门建立了一个炮兵训练基地。

    中央军的炮兵在训练的时候,可是不惜成本的,在训练的后期可都是使用实弹进行演练的。

    当然兵工厂和实验室也一直在改进迫击炮的制造工艺和原材料的材质,新款迫击炮的炮管寿命延长了一倍,减少了不少的后勤压力。

    而且能够承受的炮弹装药也多了两成,所以迫击炮的最大射程已经提高到了二百五十丈。

    这就给了步炮协同战术更大的发挥空间,也提高了炮兵自身的安全。

    水军的楼船也开始装备迫击炮了,他们用迫击炮代替了人力投石机,倒是节省了许多空间和负重,楼船可以适当增加水线的防护装甲带和搭载的突击旅人员数量。

    配重式抛石机得以保留,毕竟它的射程和破坏力是现阶段的迫击炮不能替代的。

    不过配重式抛石机被下移到了二层甲板,迫击炮被放到了顶层甲板,视野最佳,而且无遮挡,可以三百六十度射击。

    影响航速和适航性的拍杆也都被取消了,楼船头重脚轻的毛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更适合大海上航行的船型正在设计之中,当然吕



第二百九十一章 徐庶访友
    我是奉先第291章徐庶访友弘农一直往东就进了河南郡,张辽在新城县已经等候徐庶大驾多时了。

    徐庶离开长安之时,吕布便飞鸽传书给了张辽。

    除了让张辽拜见一下中央陆军新的副总参谋长,也是他的上级主官,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让张辽保护徐庶的安全。

    所以张辽早早就等在了新城,与徐庶相见之后,都是久仰对方大名,颇有相见恨晚的意思。

    张辽对徐庶的尊敬也是发自肺腑的,当初他深入荆州的时候,就是徐庶及时向吕布示警,报告了郭嘉等人的失踪,提醒了吕布。

    这才及时派出了援军,关键时刻救下了张辽。

    有了这层关系,两人很是谈得来,徐庶从张辽这里学到了不少新的战术打法和思想理念。

    这使得他感觉到自己没有上过中央军校,对中央军的很多新东西还是有些不适应,对一些战术思想和战略理论的发展有些跟不上。

    他决定回长安之后,要去陆军大学深造一下,补充短板。

    两个人边走边聊,张辽一直将徐庶等人送到了河南与颍川的边境,还有些意犹未尽,挥手告别。

    即使如此,张辽也没有放松警惕,他命令第三师的一个旅就驻防在了梁县,随时准备接应徐庶一行。

    徐庶一行人很快就深入了颍川境内,先回了一趟老家长社。

    结果看到的却是残垣断壁,白骨盈野的惨烈景象,许多村庄周围都堆满了坟丘。

    黄巾之乱的时候,这里可是主要战场,战事激烈,生灵涂炭,当地百姓死伤惨重。

    后来又经历了董卓之乱和关东军阀之间的混战,人口减少很多,很多颍川的望族都已经举族搬迁了。

    徐庶在老家只见到了几个亲戚,大多数人都死于战乱和瘟疫之中,他们几个也都是这两年才搬回来的。

    曹操占领颍川之后,这里才终于安定下来,有些人故土难离,又搬了回来。

    不过徐庶最亲近的几户亲人大都已经死于战乱,他对剩下的族人坦白相告,自己在长安做了大官,这一次是奉了母命回来寻访亲人的。

    他希望自己这些族人跟他搬到关中去,那里更富庶也更加安全,而且自己可以更好的照顾他们。

    这些亲戚听说徐庶在长安当了大官,自然乐意跟他前去,当然了这些人前去长安,自然有情报部的人安排他们。

    徐庶又跟他们打听了自己的几个同窗好友的下落,还真有人知道,他们告诉他,石韬和孟建都跑到荆州避难去了。

    不但是石韬和孟建,好多颍川的名士和望族都迁到了荆州,刘表对这些名士和读书人持欢迎态度,而且荆州很少战乱,相对要安定的多。

    所以许多人都隐居在了襄阳郊外,倒也逍遥自在。

    徐庶打听清楚地址之后,便带着马铁等人前往荆州,对这破败的家园再无留恋。

    反正他此次南下第一件事就是寻亲访友,老家的亲戚都安置妥当,也去了一块心病,接下来就是安心访友了。

    他这次是打算把自己的这几个好友都带回长安的,能让他们为朝廷和主公效力,自己也算大功一件。

    特别是他认为这几个好友都是有大能耐大学问的人,他们没有出仕,只是认为自己没有遇到明主而已。

    而且他还要趁机考察一下豫州和荆州的风土人情以及城池守备情况,为将来的南下作战踩踩道,影子待久了,黑话已经烙印在骨子里了。

    离开长社,徐庶等人是一路向西南方向而去,因为只要翻越了鲁山,就能直接进入荆州地界。

    虽然是荆州



第二百九十二章 荆州挖墙角
    我是奉先第292章荆州挖墙角当石韬见到徐庶之时,十分惊奇和欣喜,两个人不但是同窗还是同乡,又是幼时玩伴,关系最是莫逆。

    当年徐庶出事之时,石韬也是尽了最大心力,想要帮助他的,不过被吕布抢了先。

    自从徐庶加入影子之后,两个人已经是十多年没见了。

    石韬紧紧拥抱了徐庶,不断地念叨,“元直,你可是一点未老,这脸色更白皙了。这么多年没有消息,连令堂都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让我好生挂念啊!”

    而石韬对面坐着的一人,徐庶也认得,正是自己要查访的另一位同窗好友孟建。

    当然这两个人的表字,在后世可能更出名一些,石韬字广元,石广元。孟建字公威,孟公威。

    两个人都是饱学之士,只是淡泊名利,隐居不仕而已。

    其实徐庶知道他们并不是真的淡泊名利,不想当官,只是没有碰到他们认可的主公而已。

    徐庶与二人交情深厚,他便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又讲述了自己这十多年的经历。

    石韬听罢,连声惊叹,“元直,我知道你一向任侠、果敢,却没想到你竟然能做出如此传奇的事迹来。”

    “早就听说了青州军的赫赫为名,也听说了那虎面军师的各种神机妙算。”

    “想当初他们就是从这南阳郡起的兵,没想到虎面军师竟然就是你,佩服佩服!”

    “想来也只有元直这样的雄才大略,才能把青州军带成今日一番模样,只是这里还是消息闭塞,青州易帜的消息,我们还未得知。”

    “如此说来,吕布大人一统了黄河北岸各州郡,元直你也是功勋卓著之人,你不在长安享受那荣华富贵,却来这穷乡僻壤做甚”

    “这里可是刘表的辖地,消息一旦走漏,你可是危险的很呐!”孟建也担心的说道。

    徐庶微笑的说道:“不怕,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影子,暗地里的勾当最是熟稔,万无一失!”

    “广元兄,公威兄,此次南下,除了回长社老家寻亲访友,将他们迁入关中之外,主要还是为了二位的前途而来!”

    “哦,为了我们的前途”孟建故作疑问状,其实他们已经隐约猜到了徐庶的来意!

    “正是,两位兄长都是熟读经书、学富五车,胸中更有韬略,都是经天纬地之才,难道就甘心在此乡下耕读一生”

    “难道你们不想尽展所长,学尽其用我知道两位兄长真的是淡泊名利,不过之前你们不肯出仕,那是未遇明主。”

    “如今我可是代表我家主公,“凉公”吕布大人前来邀请两位兄长出山的,为朝廷效力,尽展平生抱负!”

    “老师不总是告诫我们要学以致用吗如今天下大势明朗,凉公已经统一了半壁江山,天下归一那是早晚的事!”

    “荆州刘表乃守成之犬,不足以成事。曹操虽然占有三州之地,却也三面被我包围。”

    “朝廷的大军正在枕戈待旦,只等机会到来,必能一鼓作气,打败曹操。”说完,徐庶略微停顿了一下。

    “你们可知火器”见二人都是摇头,茫然不知。

    徐庶又将火器的威力和在战场上的成绩讲述了一遍。

    他们二人也都是有大学问的人,虽不明白其中原理,可是效果和威力还是能够了解的,咋舌不已。

    至此他们也相信徐庶所说,如果开战,必能打败曹操所属。

    徐庶又以郑玄、华歆等人为例,说明了吕布是多么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石韬、孟建二人互相对视一眼,都已心动,只是略有犹豫。

    徐庶便拿出了吕布早已写好的亲笔书信,交与二人,以示诚意!

    石韬、孟建阅完书信,感知其诚,虽没见过二人,却相信徐庶的眼光,在信中言辞恳切,邀请二人到长安任职,以所学报效国家,帮助百姓早日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两人最终都表态同意,愿意与徐庶回长安,一同为朝廷效力,襄助吕布,共成大业!

    &nb



第二百九十四章 卧龙凤雏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第294章卧龙凤雏

    徐庶等人见司马徽的态度坚决,便不再苦苦相逼,而是转移话题,说到了诸葛亮。

    一提到诸葛亮,司马徽的眼睛都好像亮了起来,“孔明可是我教过的学生之中,最聪明的一个。“

    ”博学多才,我的道学、经学、兵法、奇门之术,他都是尽得其中精髓,自己又喜欢博览群书,还能够过目不忘。而且算学、天文、地理甚至是机械制造他都有所涉猎。”

    “他绝对是不世出的奇才,在这荆州大地之上,只有“凤雏”能与“卧龙”相提并论,“卧龙”还胜“凤雏”一筹。”
1...6970717273...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