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这句在史书上话没有提到战果,更没有提到缴获和俘虏问题,而事实上,这场战争的缴获和俘虏却是异常丰富。第一师来鲜卑王庭的时候,车队浩浩荡荡,好不吓人,回去的时候,队伍增大了数倍,不但有庞大的车队,还有总数十几万的人,还有数万马匹,几十万只牛羊等牲畜,队伍就像一片乌云一样铺天盖地,比来的时候更加吓人。

    第一师的车辆之前被步度根的骑兵疯狂冲击,损坏了不少,现在从鲜卑王庭中缴获了很多勒勒车,经过随军工匠的紧急改造,使得运输车辆得到迅速的补充。

    另外,缴获的五万匹战马和数万头牛也使得第一师从此不用再纠结于运输问题。至于第一师占用了一部分鲜卑百姓的牛,使得他们一些勒勒车无牛可拉的问题,第一师士兵根本不予考虑。

    这些外族百姓的死活不是他们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不过据说这些鲜卑百姓后来想到了解决的办法,避免了要丢弃大量生活物资的厄运。他们的解决方法是将数十头羊拴在勒勒车前,驱赶这些羊去拉车,竟然也能将笨重的勒勒车拉动。

    只是羊没多少耐力,没多久他们就需要换一批羊来拉。不过他们羊多的是,根本不担心没羊可用。就是靠着这些羊,鲜卑百姓终于将他们的勒勒车拉出了草原,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并州(山西)。

    以上羊拉车的秩闻,据说是某小报记者采访了多名第一师士兵之后写出来的文章,发表在平时以刊登奇闻秩事为主的这份小报上。不过大部分读者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名记者在胡言乱语,哇众取宠。

    至于张苞带回的这十余万鲜卑百姓的安置问题一点也不是问题。在第一师进军晋阳时,刘厚派出的探矿队也跟随着大军进入这片到处都是煤矿的大地。在这个时代,后世的煤炭王国山西,地下的煤炭还没经过大肆的开采,可谓遍地是煤矿,探矿队很快就找到了一处很表浅的煤矿。

    于是,这十余万鲜卑百姓就有了好去处了,他们全部被编成生产建设兵团,成为这处煤矿的第一代挖矿工。这些鲜卑人多数是老弱病残,这些人的体能很差,劳动效率很低,不过张苞却不肯放弃他们,还是那句话,蚊子再小也是肉。

    他们每个人能挖的煤是很少,但是耐不住他们人口数量大,足足十余万,即使每人每天挖十斤煤,那一天下来总量就有一百万斤了,这是个恐怖的数字。何况,监管他们的士兵是不会让他们每天只挖十斤煤那么轻松的,肯定会最大限度地压榨他们的劳动力。

    你说什么他们身体太差,高强度的劳动很容易致病、致死那关监管士兵们什么事他们只要完成上级下达的采矿任务就好了,至于死多少个鲜卑人谁管得着什么人权人权是什么他们表示没听过这个名词。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鲜卑人都是生活在悲惨中的,小孩子就是个例外。鲜卑人当中有很多小孩子,年纪太大的依然跟着大人参加劳动,所有未懂事的小孩则被集中起来,被统一抚养和教育。

    张苞奉命在晋阳近郊选




第三百三十九章 关兴也疯狂
    大家都知道出了北京城往北没多远就是长城,这涿郡几乎就靠在长城边上(涿郡也是在后世北京市的范围内)。这段长城以北就是代郡、上谷、马邑、白登、桑乾等几个地方,在这几个地方再往北,又是一段长城,这两段长城在两头两尾是接在一起的。

    也即是说,有两段长城一南一北将这几个地方夹在中间,形成一个狭长的梭状地形。而轲比能部,主要就是在这两段长城之间的狭长地带活动。这里等于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梭状城池,这两段长城就是这个城池的城墙,只要守住这两段长城,就可以在这个狭长地带里自成一国,高枕无忧。

    不过鲜卑人既不擅长于攻城,也不擅长于守城,所以这两段长城对他们来说相当于是白费的了,对他们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阻碍他们的通行。

    马背上的民族喜好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随时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搬迁,而且他们喜欢往任何方向走,以前在草原上无遮无拦的,的确是往那个方向走都可以,现在不行了,他们被围在两段长城中间,想随意翻越长城是很难的。

    他们如果想离开这个地方,需要从特定的长城豁口或城门中离开才行。轲比能部没有办法在这个地方自成一国,除了鲜卑人不擅长守城,也没有这么多兵力可以守住那么长的两段长城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不止只有他们一方的势力。

    这里还是汉人的势力范围,也有些乌丸人活动。汉人主要集中在城池附近,鲜卑人游牧在野外。之前田豫就是在代郡任职。这里汉人和鲜卑人的势力犬牙交错,错综复杂,有些地方甚至汉胡杂居。在这么复杂的地方任职,还能做出一番成绩来,可见田豫的确是有真材实料的。

    第二师现在有一个团驻扎在涿郡,还有两个团驻扎在涿郡往北一段长城上,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姑且称呼这段长城为内长城吧,至于代郡、上谷、马邑、白登、桑乾再往北的那段长城,我给它起个名字叫外长城。

    在涿郡和一这段长城上,第二师一下子就撒下去了一个旅的兵力,这一个旅的兵力集中起来,排好队列看上去好像很多的样子,可是往连绵不断的长城上一撒,就像几朵小浪花撒在大海上一样,连个泡都冒不起来。

    长城这么长,不可能将士兵密密麻麻地排在城墙上,第一师的兵力主要驻守在一些关隘和豁口上,敌人如果来袭,主要也是从这些关隘上通过的。因为道路是通过这些关隘的,如果不通过这些关隘,就意味着要在没有道路的地方翻越崇山峻岭。

    这样翻山越岭,最后还要翻越长城,换了小股的精锐部队还是可以,但是大部队是很难做得到的。至于豁口,那是年久失修倒塌的地方,关兴将前段时间接收魏国地盘时俘虏的一些魏兵编成建设兵团,紧急抢修这些豁口。

    在这些豁口没有被修理好前,还是需要驻扎一定的兵力以防万一的。而城墙上,一般是不用站人的,城墙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烽火台兼瞭望塔,每个烽火台里会有三五个士兵驻扎,每个烽火台都配有一副望远镜,这些士兵可以在高高的烽火台上观察长城外的敌情。

    如果有敌人想偷偷翻越长城,他们就会及时发现,并点燃烽火示警。看到烽火后,附近的驻军就会迅速驰援示警之处,



第三百四十章 绝户计
    第二师不能使用车阵战术的第二个客观原因是地形问题,幽州和并州地形很不一样,并州那边多是平原,一马平川,可以容许巨大的大车阵纵横睥睨,车阵有多大都可以转圜得开,偌大的车阵想横着走可以,想竖着走也没问题。

    可是幽州很多山,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北部都是崇山峻岭,雄伟的燕山山脉横贯其中,长城正是建在陡峭险要的山脊上。去过八达岭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地势巍峨险峻,峰峦叠嶂,而八达岭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

    这样的地形,对于车队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先不说由驴和骡拉的车能不能翻山越岭,就算能,在山区中车阵也不能展开,只能一辆接一辆,最多两三辆并排而行。这种一字长蛇阵般的行军阵型,如果在途中遇到敌人偷袭会有什么下场

    下场肯定不怎么好,就算有火器为凭依,最终也可能会损失惨重。要想不被敌人冲破阵型,在相同条件下,当然是阵型越厚越好,如果阵型单薄得只有一层,那就算人人手上拿着ak47也未必安全,更何况hong军现在用的还是一分钟只能打几枪的遂发枪。

    另外,在山间小路之间行军是很危险的,因为那里几乎处处都是有利于伏击的地形,特别是那种两边都是高山,中间低矮的地方是一条狭窄小路的地形,简直就是为伏击而设的专用地形。而在幽州,这样的地形很多、很长,上面就提到,出八达岭后就有四十里这样的峡谷地形。

    在这种地形中,如果有人埋伏在两旁的山上,在山上扔几块石头下来就能砸死人。所以,hong军每逢遇到这种地形都是小心翼翼地分段通过,还要派出无数斥候,配合热气球将附近的山头彻底侦察清楚才敢通过。

    虽然,那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胡人未必会懂得使用这种偷袭战术,不过也不可不防。每个民族都不乏聪明人,未读过书不代表脑子不好使,要是鲜卑人当中有那么一两个智者想到这样的战术,那第二师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否定了车阵战术后,会议厅中一度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开动脑筋冥思苦想着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打败轲比能部。会议厅中鸦雀无声,只有大家的喘息声和偶尔响起的盖碗撞击声和喝水的声音。

    幸好这个时代还没有烟草,否则,会议厅中一定还会袅袅升起多股轻烟。参谋步阐正在翻看着第一师的战斗经验总结材料,时不时抬头看看墙上挂着的军事地图。

    这个步阐不是别人,正是步骘的二儿子。当年步骘被刘厚围困在番禺城的时候,让两个儿子携带给孙权的书信连夜逃出城,结果大儿子步协逃了回东吴,而小儿子步阐则被蜀汉的追兵俘获。

    后来步骘归顺了蜀汉,他的这个儿子自然也遵从父命,留在hong军中效命。现在他已经是第二师参谋部的一名参谋了,按他这个年龄,做到这个级别已经不算低了。

    步阐看着看着,看到了鲜卑人夜里火攻第一师的那一段,不由得眼睛一亮,再看看墙上的军事地图,眼睛越发亮了起来,他兴奋得一拍大腿,吼道:“有了,有了,火攻,火攻!”

    众人都不解地望着他,关兴道:“步阐,你是不是想到什么好主意了”

    步阐见大家都望着自己,脸刷地红了起来,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了,毕竟还是个少年人,脸皮有点薄。他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才开口道:“师长,属下刚才看到第一师在草原上曾经被鲜卑人用火攻夜袭,就想到一个主意,那就是也用火攻。鲜卑人能用火攻,我们也可以用火攻啊,您说是不是。

    现在已经将近十月(农历十月大概是公历的十一月),草原上的青草已经开始枯黄,正适合火攻之用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个难点
    讲完第一个难点后,步阐继续阐述第二个难点:“还有第二个难点,就是侦察到鲜卑人的营地。 鲜卑人居无定所,经常迁徙,实在是很难准确掌握他们的行踪。而且他们也不是所有人聚居在一起的,而是分成大大小小很多个部落,每个部落之间相隔甚远,这样一来,我们的火攻计划就更难实行了。”

    由于草场问题,游牧民族注定不能聚居在一起,他们只能散居在不同的地方,各自占据一块草场放牧。如果聚居在一起,聚居地附近的草必定不够养活那么大量的牲口。

    像弹汗山鲜卑王庭那种情况比较特殊,是一个游牧文明或者说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的产物。鲜卑王庭中居住着大量不事生产的鲜卑贵族,他们并不需要去放牧,而是靠着各个部落进贡财物为生。

    又或者,他们也有自己的牧场,但这些牧场却并不在王庭里面,而是在王庭周边,甚至更远的地方。这些贵族有大量的部族或者奴隶给他们放牧,放牧产出的牛羊、奶、毛皮等等财富源远不远地输入到王庭中,供这些贵族挥霍。

    其实但凡城市大概都是这种模式,围绕着一座城市的周边是大量的农村,这些农村的面积远远大于城市。农村生产出来的粮食、农副产品、生活资料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城市当中,供住在城市中的人消费。

    所以,要供养一座城市,往往需要多出数倍面积的农村,没有那座城市可以独立存在。论武力值,轲比能部比步度根部强,但是论社会发展水平,轲比能部则大大不如。

    这是因为步度根继承了先祖留下来的宝贵财产。其先祖檀石槐一统鲜卑各部,形成了一个鲜卑王国,并建立了鲜卑王庭,等于是定都在此。可以说檀石槐将鲜卑人的文明水平、社会形态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步度根作为檀石槐的后人,继承了他的遗产,自然能享用这些文明成果。可是,统一的鲜卑王国存在的时间实在太短了,檀石槐一死,鲜卑王国几乎已经是名存实亡。到了步度根这一辈,鲜卑直接就四分五裂了。

    王国文明的进步还没来得及推广、辐射到鲜卑部族的其他地方去,就已经消亡,这真是件可悲的事情。轲比能部显然还没有进化到当时檀石槐在时鲜卑王庭的程度,虽然他立志以檀石槐为榜样,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他那样统一鲜卑,不过到现在为止,那还只是梦想。

    轲比能本来就出身于一个小部落,没有受过先进文明的熏陶,后来他带领部落逐渐强大以后,也还没来得及改革部落的组织形式,所以,他的势力现在还是那种落后的部落联盟社会。他所在的部族是这个势力最大的部族,占据了一大片水草最丰美的草场,算是一个相对固定的聚居地。

    之所以说是相对固定是因为,这个聚居地还是会定期改变的,只要聚居地附近的草被牲口啃光,他们就要迁徙,不过迁徙的范围限定在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场内而已。当然,这片草场也足够大,可以容纳他们这种轮牧的生活方式。

    其他部落也有相对固定的草场,平时彼此就在自己的草场中轮牧,如果遇到战事,轲比能就四处派出信使,奔赴各处草场寻找各个部落的头领,号令他们出动部落中的健儿,四面八方汇聚到轲比能部落中,等集齐人马后,再一起出发去打仗。

    在通讯基本靠跑的这个时代,要集结人马是一件很耗时耗力的事情,尤其是有些部落还不一定愿意出人,往往要扯皮一



第三百四十二章 对症下~药,解决难点
    在那次军事会议后的一个月后,被命名为“天火”计划的行动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这个计划被命名为“天火”是取天火燎原的意思。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中,第二师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是侦察两段长城的情况,关兴派出几支侦察小队,从两边沿着长城一路走过去,很快就摸清两段长城的破损情况。内长城这边的豁口倒是问题不大,这段时间组织了人手修复,大部分地方已经修复得七七八八了。

    还有些豁口是在崇山峻岭上的,也没有修补的必要,因为估计敌人是不会选这样的地方通过的,因为爬这些山的难度比翻越一段完整的长城难多了,而且这些地方人迹罕至,很少人知道这段长城存在豁口。外长城的豁口是来不及修补了,只能派人去驻守。

    来不及修补的豁口也要稍微整理一下,主要是就地取材,搬些石头或者铲些泥土,在长城断口处做些临时的阶梯或斜面,方便人马上下,这种简单的工程很快就能完成,倒也没耗费多少时间。

    现在内外长城间夹住的这片梭形地带并不太平,不出动大型车队的情况下,第二师也不敢贸贸然派部队进入。驻守部队怎么去到外长城的隘口城门和豁口是个问题。不但是驻守部队,还有后勤补给也是个问题,驻守部队总不能不吃不喝吧。

    思来想去,关兴最后还是决定沿着长城走。内外两段长城的大部分是完好的,在上面完全可以走人,而且两头是相接的,两段长城接起来就像个椭圆环,从一个地方出发,走一圈还可以走回到原来的地方。

    至于出现破损的地方,那就只好下来走一段山路了,不过这些豁口通常不大,要走的山路很短,常常是十几米到几十米而已,影响并不大,前面又派人修建了阶梯或斜面上下城墙,一切都不成问题了。

    沿着长城走,虽然绕了个大圈,路程上差不多是直线走的三倍,但是安全性却大大增强。而且不但部队可以这样走,后勤补给也可以通过这条线路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各支驻守部队。

    长城虽然宽阔,但是由于建在崇山峻岭上,不断有阶梯上上下下的,还不时出现豁口,因此,走这条线路是无法使用车辆的,不过人和马走却没问题。

    第二师也和第一师一样,在前期征集了很多驴、骡等牲畜,这些牲畜走阶梯和山路也是可以的,虽然速度会减慢,但是怎么都比用人力肩扛手提的好。

    辎重队的人将物资固定在驴、骡等牲口的背上,让它们驮着,沿着长城一路走过去,每到一个驻扎点,就卸下一部分补给物资,卸下物资的牲口则掉头原路返回。

    这样一来,辎重队员的工作还算轻松,他们只需拉着缰绳走路就行了,只是偶尔遇到豁口时,需要翻越山路比较麻烦点,大部分时间还是挺舒服的。

    第一个难点就这样悄然解决了,长城上最近人流如鲫,但是却没有引起鲜卑人的注意。长城多数是建在山脊上的,依托陡峭的山势增强防护功能,而鲜卑人放牧自然避开这样的山地,尽量在平原上进行,所以,鲜卑人对于最近长城上的变化竟是一无所知。

    第二师做的第二件事是派出很多侦察小队进入草原,对于这片梭形的区域采取拉网式侦察。当然,汉军是不可能穿着军装明目张胆进去的,那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幸好这个
1...159160161162163...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