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可怜这三位昔日高居朝堂的“三公”统统沦落为教书匠。王朗、王肃两父子,对经学研究颇深,所以他们负责校注儒家经典。后来,王朗撰写了《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文集。

    王肃则注《尚书》、《诗》、《论语》、《左传》等经典,两父子都在学术上取得不菲的成就。华歆的成就没有王朗高,但也著有文集三十卷,也算是颇有成就了。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他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在后世被并称为“钟王”。

    这也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了,刘厚当然不能白白浪费了这种人才,于是刘厚让他在学院专门教习书法。还让他成为全国书法协会的主席。

    三人从位极人臣到变成了教书匠当然是心有不甘的,不过作为亡国之臣,能保住一条命就算不错了,所以他们也不敢表露出有什么不满。

     




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体防御工事
    刘厚推行科举制度,一来是想破掉世家大族对政务的垄断,二来这也是收集全国人才的手段。当年李世民就说过:“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可见这科举制度一出,天下的读书人就要被皇帝一网打尽了。

    当然,要想快速达到这两个目的,还是要辅以推广免费教育,让贫民也有机会读书,让他们拥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样才能尽快将世家大族的人从朝堂中挤出去。

    至于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这项官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虽然原因很多,黄巾之乱、宦官专权、土地集中等等都可以拿出来大做文章,但是有一点往往被人忽略。

    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就是地方官的职权过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太弱。很多地方官都是军政大权一把抓,想造反时要粮有粮,要兵有兵。

    而且有些政权、官职是世袭的,子承父业、弟承兄业的事情比比皆是,这些地方俨然成为独立的小王国,根本不听中央政府的话。孙坚死了,他的地盘由他的儿子孙策继承,孙策死了,就由他弟弟孙权接过接力棒。

    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偏偏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天下也就顺理成章地大乱了。所以,加强对地方政权、军队的控制、使得军政分家,加强中央集权是后世每个皇帝都在努力做的事情。

    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会发展到极致的制度,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证明算是比较完善的制度,所以,刘厚也不客气,将之拿来就用。相信有这两项制度,可以将社会发展进程推进几百年。

    至于为什么不用后世更先进的制度,刘厚也考虑了很多。后世的天朝有几十个部委、直属机构和国家局,这么多的机构,自己光记住名字都很费劲,更不用说还有他们的职能分工了。

    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他觉得还是只设六个部好,至于那几十个部委、直属机构和国家局所对应的职能,其实都是可以归入这六个部的。

    例如教育部、科技部都可以归入礼部去,铁道部、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这些则可以归入工部,诸如此类,反正每个部里面都可以设立很多个分支机构,管理不同的事务。

    这些事务可以很繁杂,但是对于皇帝来说,不用管你里面有多少职能,反正一遇到事情就找那个部的尚书来问就行了,至于尚书回去再找哪个侍郎或者哪位主事就是他的事了。

    这其实跟军队设立三三制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管理很多人是很困难的,如果一个皇帝,或者丞相同时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部委、直属机构和国家局,根本就管不过来,那简直是一场管理的灾难。

    但是现在化繁为简,皇帝和丞相只要面对六个部,那就简单多了,这就是层层管理的好处。

    刘厚很快就将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的构思说给陈群听,让他去完善。其实刘厚对这两项制度的了解也不是很深,很多东西只是知道个概念。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陈群是什么人物他是可以凭一己之力创建制度和法律的牛人



第四百六十六章 东吴人的打~炮方法
    首先来到铁锁横江位置的是关索的部队,他的部队本来就是驻扎在赤壁,离铁锁横江的地方很近。铁锁横江就建立在赤壁和夏口之间的地方,里赤壁只有几十里的路程。

    关索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将栓在南岸的铁链弄断。而想要将这条粗大的铁链弄断,首先就要消灭驻扎在这里的东吴军队。

    东吴人也知道,这条铁链虽然很粗大,虽然用铁桩深深地埋进地下,但是,想破坏它也还是有办法的,毕竟这个年代的能工巧匠也不是吃素的。起码,他们东吴的铁匠自己就有办法破坏它,不过虽然比较长的时间而已。

    避免铁链被敌人破坏的最好办法就是阻止敌人接触到这条铁链。所以,东吴在铁链的两头各驻扎了五千兵马。五千兵马并不多,并不足以抵挡汉军的进攻。

    但这五千人马是驻扎在一个军堡里面的,而军堡是建筑在江边的,那巨大铁链的固定点就被保护在军堡里面,所以,铁链是由军堡里延伸出来,出来之后,马上就到了江里面。

    也即是说,想要在陆地上对铁链动手脚,必须先攻破这个军堡。这个军堡虽然很小,但是却很坚固,起码在这个时代里,除了蜀汉用水泥建筑的城池外,就要数保护铁链两端的这两座军堡坚固了。

    这两座军堡不同于以前的城墙使用夯土加砖头垒筑而成,而是在一丈以下用了条石垒筑,一丈以上才使用传统的城墙砖。这显然是针对蜀汉的火药而设的。

    东吴没有获得蜀汉的水泥技术,但是,用条石依然可以达到类似水泥的建筑效果,不过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可想而知建这两座军堡东吴要花费多大的代价。

    也幸好这两座军堡占地面积很小,否则就算倾国之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成。除了用条石加强军堡的防御力外,东吴人还下了大本钱加强军堡的火力。

    没错,就是火力,许靖出卖了蜀汉的火器秘密给魏吴两国,魏国倾国之力造了不少大炮,东吴也不甘落后,也耗尽了国库造了一些火器。

    现在两岸每座军堡上都架设着八门火炮,每一面城墙上两门。一面城墙两门火炮,其实杀伤力并不怎么地,对攻城方的威胁不算大。无奈以东吴现在的国力,也无法造太多的火炮,加上还有建业等重要的地方要防守,于是,分配到每座军堡就只有八门了。

    不过,东吴人中还是有高智商人才的,他们想到一个办法,可以使的这八门火炮发挥出三十二门火炮的作用!由于这座军堡很小,火炮可以调过头来从这一面城墙上打到对面的或者旁边的城墙外,只要做一个可以活动的炮座就行了。

    当然,炮塔最好也能修建得高一点,越高越好,如果足够高,甚至可以看到对面城墙外的情况。建一个高高的炮塔难度并不大,东吴人就在四面的城墙上修建了八个比城墙足足高出两丈的炮塔,还在炮塔上安装了一个转盘式的炮座。

    东吴人也征集了不少能工巧匠,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蜀汉“工业部”出产的轴承,他们将轴承安装在这个大转盘下面,使得这个炮座可以三百六十度随意转动。

    这样一来,当某一面城墙外的敌人攻势太紧的时候,其他三面城墙上的六门大炮就可以调转过头来,协助攻击那面城墙外的敌人。当然,由于这六门大炮的射程要跨越军堡,它们不可能攻击到太远的



第四百六十七章 夜袭军堡
    刘厚看完东吴人的这篇情报,感叹完之后,亲笔在情报上作了批示,将这篇情报转发全军,让全军好好学习学习东吴人的奇思妙想。

    他的意思当然不止让大家学习这种打炮的方法,而是学习东吴人那种善于思考的精神,那种勇于创新,在不可能中创造奇迹的精神。东吴人虽然是敌人,但是他并不忌讳向敌人学习,只要是好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人创造出来的,他认为统统都可以为我所用。

    刘厚一手缔造的“中情局”可不是吃醋的,在hong军全力和魏军作战的这段时间里,无数“中情局”的密探已经将两岸保护铁链源头的这两座军堡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他们中甚至有人混入民夫当中,亲自参与了这两座军堡的建设过程,所以,这两座军堡的建筑结构、哪里防御很强,哪里有弱点都已经被汉军掌握。

    既然已经知道眼前这座军堡不简单,关索当然不会采取强攻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方法。要是以往还是冷兵器为主的时候,关索也没什么好办法,攻击这样浑身是刺的军堡,肯定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现在刘厚已经给他配足了火器装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第十师已经完全成为一支和其他几个师没什么区别的火器部队。当然,其实说没有区别也不准确,每个师之间还是有些细微的区别的。

    第十师因为是由冷兵器部队转化过来的,所以,这个师的特点是肉搏能力特别强,黄叙的部队则是特种作战能力比较突出。张苞、关兴的第一、第二师是最老牌的火器部队,这两支部队的特点是对于火器的运用最娴熟、火器作战的战术也比较变化多端。

    事实上,整个hong军很多关于火器方面的战术运用,都是来源于第一、第二师的创造。往往是这两个师先创造出一种新的战法,研究成熟后再将经验向全军推广。同样,其他几支部队也各有特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关索的第十师是刚从冷兵器部队转化成火器部队的,对于运用火器作战这还是第一次,不过不要紧,几个月前,刘厚从其他部队中抽调了大量骨干,充实到这支部队中,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对这支部队进行了大量的训练。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这支部队现在已经是一支合格的火器部队了。这一战就是检验他们这几个月训练成果的时候了。作战前,参谋部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由于情报工作做得很好,参谋部制定起作战计划来也是如鱼得水,很多东西甚至都可以做到精确的量化,例如,火箭炮发射的各项参数。

    与东吴人利用经验主义一个格子一个格子试验出各自的射击诸元不同,hong军的炮击是通过精确的测量,和科学的计算确定参数的。

    某一个月黑风不高的晚上,关索领兵悄悄潜到离军煲几百米远的地方。周围的东吴斥候已经被清除,总攻就要开始了。由于顾忌到军堡里的八门大炮,为了避免己方产生大量伤亡,关索最后还是决定采取夜袭的计划。

    命令被一道道发了下去,各支部队按部就班做好进攻的准备。克秋杀部队已经到达离军堡两百步的范围,在这个距离,火箭炮可以覆盖整个军堡,甚至由这边打到军堡的那边都没问题。

    克秋杀部队到达指定地点后,迅速构筑阵地,两百门克秋杀很快就将发射参数调好,所有火箭筒都整整齐齐斜斜地指向天空,炮口闪烁着凛冽的杀意。

    这个炮兵阵地是预先就定好的,发射的各项参数也是。探子



第四百六十八章 夜晚打~炮
    二狗明明看到远处有火光,甚至还有人影的晃动,但是,大牛却什么也看不到。到底谁对谁错是二狗眼花了呢,还是大牛眼睛不好,看不到那么远其实他们都没看错,眼睛都没问题。

    在二狗观察远处的时候,汉军正在测量天气、计算参数、调节火箭炮的发射诸元。在这黑麻麻的夜晚,如果没有照明,要完成这些事情是不可能的,即使这些士兵平时训练很刻苦,可以说闭着眼睛也能完成手头上的工作,但那只不过是个比喻而已。

    这是个很重要的军事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种情况下,绝对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漏,所以,在干这些重要工作时,还是必须有一定的照明的。

    汉军在这种夜袭行动中使用的照明工具是一种发出微弱光线的火折子。这种火折子有一个防风罩,只要风速不是太大,是吹不灭这种火折子的。

    关键的是,这种火折子的防风罩有一面是用遮光材料做的,只要将这一面对着敌人的方向,敌人在远处就看不到火折子发出来的光线。汉军的士兵们却将另外有透光的一面靠近需要照明的地方,就可以借着微弱的火光看清楚短距离的东西。

    汉军在挑选士兵时都有体检,其中夜盲和色盲也是检查项目之一。而且,汉军的伙食堪称三**队当中最好的,所以士兵中没有一个夜盲症患者。

    再加上,夜战也是在日常训练中经常训练的项目,所以,这些士兵都可以借助这微弱的火光看清楚自己需要操作的事物。不过再谨慎的措施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虽然火折子在面对军堡这边有一个不透光的罩子,遮挡了大部分的亮光,但是,火折子在另外一面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其他物体上,总是会有一些光线被反射和散射的。

    恰好,这个二狗的眼睛特别好使,小时候他父亲经常在夜晚带他去抓青蛙,他在不知不觉中练成一双夜视眼。当然,他所谓的夜视眼不是那种像戴了红外线夜视仪一般,在夜晚可以清晰看到发出热源的东西,而是在夜晚比平常人稍微看得清楚一点、远一点而已。

    他刚好就看到汉军士兵火折子反射和散射的微弱光线。可是,当他摇醒了大牛后,汉军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完,火折子也熄灭了,整支部队处于静默状态,在等待着上级的进一步命令。

    由此也可以看出汉军纪律的森严程度,绝对的令行禁止。于是,大牛自然是看了半天什么也没看出来,人家所有的火光都收起来了,他还看什么

    “二狗你是不是眼花了,大晚上的别净吓人行不行。哪里来的火光”大牛道。

    二狗转头再看,真的什么都看不到了。“怎么回事火光呢火光怎么不见了”二狗一边不甘心地伸着脖子往外看,一边喃喃自语。

    “俺刚才明明看到火光的,就在那里,那里。”二狗指着一个方向对大牛道。

    “那里什么都没有,黑乎乎的一片,鬼影都没有一只。”大牛道。

    “大牛你说什么鬼呢。大晚上的别净说这些吓人的话。”二狗缩缩脖子,好像感到有股阴森之气在脖子后面吹一样。

    “无胆匪类,你别说,今晚还真有点诡异啊。”大牛道。

    “什么诡异,你别吓俺啊。”二狗道。

    “你不觉得太安静了吗连夜枭的叫声也没有了,平时晚上鸟鸣虫叫的,好不热闹,今晚却什么声



第四百六十九章 炸塌城门
    炮击只是维持了一刻钟就停止了,不但是炮击停止,连克秋杀部队也停止了射击。 两百门克秋杀,在短时间内每门就发射了五枚火箭弹,一共一千枚,基本上可以将整个军堡来回犁两遍了。

    军堡里还存活的东吴人不足五分之一,多数是一些躲在坚固的建筑物里,例如藏兵洞或靠近火箭弹飞来方向的城墙边的人。八个炮塔塌了四个,里面的东吴炮兵不是变成肉酱就是变成飞灰。

    剩下的四个当中,有两个里面的士兵也死亡或者重伤,丧失了行动能力。他们多数是被爆炸的气浪和弹片从炮口位冲入炮塔杀死、杀伤的。

    只有两个炮塔里还有能活动的士兵。他们能活下来只能用奇迹来形容,运气这种东西虚无缥缈但确实存在。在使用大规模杀伤性火器交战的战场上,运气似乎是能否活命的最主要因素,其他什么战术素养、头脑智慧、装备甚至武功的作用统统都比不上运气的作用。

    处在这种弹片横飞、子弹乱窜的环境里,你永远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亡,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个死法,也许死神在下一刻就会降临,能做的只有紧紧地趴在地上,双手抱头然后向满天神佛祈祷。

    也许是这两个炮塔里的士兵的祈祷起了作用,他们虽然也被炮弹轰击在炮塔上发出的声浪震得晕头转向,但是竟然没死。汉军的炮击停止后,他们在庆幸之余,很快就想起了自己的职责。

    他们的职责当然是在敌军来犯之时,狠狠地对来犯之敌进行打击。他们迅速爬起来,给火炮装好弹药,准备对准敌人发射。可是,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不知道该往哪里打炮,他们找不到敌人的所在。
1...185186187188189...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