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人们对于之前没有见过的事物,总是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对于新出现的社会问题也是一样,几位内阁大臣每天都加班加点,卯足劲的干活。可是,再努力也好,有些问题他们依然束手无策,这和时代局限性有关。
刘厚不得不时不时从后宫的温柔乡中跑到内阁来,参与他们的会议,随时给他们出主意。刘厚在后世虽然不是政治家,没有参与过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但是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呢。
他好歹也接受过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还算是一个关心时事政治的人,在那个信息铺天盖地来袭的年代,他可以轻易地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到一些社会问题,以及那个时代官府的解决之道。
而且那个时代,言论还算自由,一切所谓的专家教授经常在媒体上,发表自己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甚至一些社会问题还会引来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一般民众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其中很多意见并无助于解决问题,甚至有
第735章 喜当爹
对于刘厚的“勤政”大臣们是爽了,但是刘厚就不爽了,他原先想象中轻松愉快的皇帝生活被逼中断,几乎每天都要参与无休止的议事当中,根本没有多少时间陪着三位皇后过卿卿我我的幸福生活。
说好的甩手掌柜呢说好的从此君王不早朝呢对此,刘厚感到很无奈。虽说行乐要及时,但刘厚还是能分得清轻重的。在这个国家刚成立的时候,诸事纷扰是一定的,这个时候也肯定有很多事情需要他这个皇帝拍板,所以,他还无法完全对朝政放手。
有道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刘厚掌握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时候的确需要他去指引方向。诸葛亮等人虽然智慧过人,但是,却不能预测诡谲难测的未来。
如果任由他们自己去摸索,那肯定会像后世“摸着石头过河”那样,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刘厚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他只好牺牲自己的享乐时间,继续旁听内阁会议,时不时插插嘴,为内阁制定的政策把把关,以免他们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不过他的本意是旁听,可是其他大臣可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眼里,皇帝又开始亲政了,这是天大的好事,之前因为成立内阁,并让内阁把持政事带来的各种不适一扫而光,大家又重新振作起来。
大臣们的这些变化被刘厚看在眼里,令他觉得哭笑不得。这真是令他始料不及,看来君主立宪制的道路还真是任重道远啊。现在大汉是每五天举行一次大朝会,几乎每天都有一次小朝会。
大朝会和传统的皇朝朝会差不多,由皇帝主持,所有朝臣都参加,大家一起商讨一些重要的事情。不过,现在的大朝会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大朝会的目的只是收集各位大臣的意见,尤其是一些对口部门的专业意见。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很紧急的事件,刘厚并不会在大朝会上即时做出决定。在大朝会上收集到的意见,最后还是交由内阁会议进一步讨论,由内阁做出最后的决策。
毕竟内阁才是最高权力机构。所以,很少会出现影视剧那种,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威严地问道:“众位卿家,谁愿为朕去办某某事出征”
然后就跳出一位文臣或一员大将,双手抱拳大声道:“微臣末将愿往!”
现在的大朝会,更像是一个“议会”,之所以打个双引号,是因为这个“议会”真的只是在议论事情而已,并不会像后世那些议会那样,最后要投票表决的。
而每天都召开的小朝会则是指内阁会议,这才是需要投票的会议,因为这是真正要做出决策的会议。无论大朝会还是小朝会,一般都只开半天,到了中午大家就散会去吃中午饭,吃完中午饭休息一会,大家就各自回自己的官衙,去处理自己职责内的事务。
大朝会刘厚是必然会出席的,至于小朝会,刘厚现在也三天两头去旁听,去为内阁把关。早上开完朝会后,刘厚也不能得闲,要知道,他还把持着一定的军务、监察部门和情报部门。
吃完中午饭,午睡一小会后,到了下午上班,他就开始听取自各方面收集、整理报上来的情报,并就一些事情作出“重要批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厚从来没对这个帝国放手过。
到了酉时(下午17时),刘厚下班后才会回到后宫去享受天伦之乐。最近,张星彩和关银瓶相继怀孕,所以,他一下班就会匆匆忙忙赶回后宫陪两位怀孕的妻
第736章 大汉版圆桌会议
每当遇到一些一个人难以决断的事情,阁臣们就会在内阁的议事大厅召开小朝会,也即内阁会议,由几位阁臣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或投票决定一些重要的选择。
而这样的内阁会议,几乎每天都会召开一次,由此也可以反映出,现在帝国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很多事情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处理章程,内阁需要不断制定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
与此相对的是,未央宫的东厢就冷清得多了,刘厚一个人就占据了一个偌大的东厢,每天只有零零星星几个情报部门的负责人过来汇报工作。
更何况,很多时候刘厚也不在东厢,而是跑到西厢参加内阁会议。在天上出现奇特云彩的这一天,刘厚再一次和几位内阁大臣,坐在内阁会议厅中央的一张圆桌边上,开会商讨着事情,这是大汉版的圆桌会议,同样是刘厚的手笔。
大汉历来的传统是尊卑有别,这一点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像这种议政的会议,一向是地位最高者高坐于上首,其余人分列两侧,按照各人地位的尊卑程度,排列下去。
但是刘厚偏说这样的坐法不利于各人畅所欲言,要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给大家,让大家可以忘记尊卑,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心理话说出来。
于是,他让人用金丝楠木打造了一张大大的圆桌,还有明清时期那种太师椅款式的椅子,然后让所有的内阁大臣围坐在这张圆桌边上。太师椅坐得很舒服,冬天加上软垫就更舒服,可以使各位阁臣放松身心,有利于他们出谋划策。
阁臣们本不赞同这种圆桌会议,不过又拗不过刘厚,后来还是诸葛亮给了个说辞,成功解开了各位阁臣的心中的疙瘩。诸葛亮说,使用圆桌看起来好像没有尊卑之分,其实也不尽然。
因为分主位和次位,除了看桌子外,还要看房间的环境。一般来说,面对房间大门口的位置就是主位。这是因为,尊者总是有权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的。
如果有人从门口进来,那么,坐在面对大门口位置的人就能第一时间看见进来人的情况,从而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这一点很重要,也很有现实意义。
例如,假如进来的是刺客,坐在主位的人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刺客,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作出反应,逃避风险。除了邓芝外,其他人都对诸葛亮的这番解释很认同,他们都同意将面对大门口的位置设为主位,并默认为是皇帝的宝座。
邓芝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他认为,皇帝一向都是面南而坐的,他还举了些例子,如:《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等等。
而西厢房因为在未央宫的西边,所以,门是开在东边的,如果皇帝要坐在面朝门口的位置,就等于是坐西朝东,这样一来,就是于礼不合。
论到智谋,诸葛亮无出其右者,但是,论到对儒家典籍的精通,对古礼的执着程度,还是邓芝更厉害。其实大家也不是不知道皇帝面南而坐的典故,只是,大家对这件事没那么在意与执着而已。
既然邓芝提出了他的意见,大家不得不针对这个意见进行了一番讨论和表决。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既然礼制上有这样的要求,在不是很为难的
第737章 地动仪有反应
按照关公的政策,对于那些作恶不多,有心改邪归正的,他很宽容,不但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而且还会找块田地妥善安排他们,使他们能脱离匪徒的身份,重新变成农民。
对于那些罪大恶极,死不悔改的,他当然是祭起雷霆手段,将之一一灭杀。慈不掌兵,关公毕竟是转战天下数十载的大将,他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对于敌人,他从来不会姑息,这一点他做得比刘厚好多了。
关公的威名太盛,由他主持的剿匪行动,早就将那些水匪吓破了胆,真可谓是,关刀一出,谁与争锋所以,这次剿匪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斗,官军一到,匪兵纷纷望风而逃。
加上关公也给他们留了后路,允许他们投降反正,所以,大部分的水匪很快就投降了,剩下小部分负隅顽抗的,也在短时间内被肃清。这场剿匪战可谓非常顺利,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
云梦泽剿匪战一结束,中原的战争就基本上完结了,剩下西、北、南三个战场上的战争多数用的是异族的战士,于是,大量的军队就闲置了下来。
打了那么多年的仗,汉军当中有相当多的老兵,服役五年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有少量服役期限到了十年的“爷爷辈”老兵。在军阀混战年代,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一些穷兵黩武的军阀甚至将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都强拉入伍,为自己征战。所以,这些部队里经常出现“娃娃兵”和“爷爷兵”。
这样的兵作战能力肯定很差,不过,过去打仗很多时候都是看人数的,人数一多起来就会给对手造成一种心理压力,有时候就是这种心理压力也能成为致胜的关键。
此时的汉军虽然也有一些老兵,但是,这些老兵年龄也不过三十岁左右,这个年龄也不算太老,只要能退伍,还有大好的人生可以享受。
既然现在国内已经没有战争了,也是时候放这些老兵们出去享受属于他们的人生了。于是,大量的老兵开始退伍转业,刘厚对他们的待遇很优厚,每个人都按功劳、从军时间、级别等分到了一块大小不同的土地。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些土地上的产出可以免交赋税三十年。至于三十年后,他们也差不多该退休了。这也是他们和其他同样分到土地的人最大的区别。
其他人的土地都是要交赋税的,如果连续三年不交税,土地就会被收回国有。这些老兵等于有三十年豁免期,就算他们的土地丢荒三十年都没关系。就算他们自己不耕这些田,佃给别人去耕种,靠收租也能养活他们。
所以这些老兵退伍后,瞬间就变成了地主,朝廷对他们的待遇不可谓不优渥。另外,刘厚在军队里大力推广教育,这些老兵不但都基本识字,还都有一技之长,就算他们转业后不耕田,也可以从事其他的手工业生产,所以他们的生计完全没有问题。
大量老兵退伍,部队却不能就此散掉,毕竟偌大的帝国是需要大量军队来守护的。当年刘邦都说过:“安得猛士守四方”现在的大汉比那个时候大太多了,需要守四方的猛士也更多。
所以,在大量老兵退伍的同时,就需要招募大量的新兵入伍,以补充老兵们留下的空缺,同时也要维持部队的建制。
现在郭攸之正是提议调动这些新兵去给灾区送粮食。按照hong军的标准,新兵的训练时间很长,训练科目很多,负重山地行军正是其中一项训练科目。
反正他们平时进行这种高强度体能训练,也是要耗费大量粮食的,还不如趁机让他们去运粮食,既可
第738章 “木圣”
“陛下,地动仪显示,西南方向发生地动。”钦天监见皇帝没反应,又重复了一遍。
“这什么劳什子地动仪不会出错了吧”刘厚脱口而出,不过刚说完就有点后悔了
果然,那名钦天监听了刘厚的话后,就像感到受到极大的侮辱一样,他涨红着脸梗着脖子道:“陛下,地动仪乃先祖平子先生所制。此物制成将近百年,每次指示地动均准确无误。只要是有铜珠从龙口落下,该方向必然发生地动,从无例外,人皆称其为神物也。”
对于钦天监的这番毫不客气的驳斥,刘厚毫不动气,因为他知道他说得很对,这也是刘厚后悔的原因。刘厚小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地动仪以及张衡的事迹,知道张衡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界,而他发明的地动仪也的确是中国古代的一件神器。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从这么多头衔就可以看出,这个张衡多才多艺,可以说是个全才,堪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
达芬奇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他的画作,不过其实他在科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这个张衡在文学方面,还有很多个领域也颇有建树,但是他和达芬奇恰好相反,他最为后人记得的,却是他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而他的代表作就是地动仪,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
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据说地动仪创制以来,指示的地震从来没有错过,可以说是符合如神。后人都知道地动仪只不过是精巧的机械装置,但是在那个时代,地震是和各种迷信传说有关的东西,能指示地震方向的装置难免被人认为是神器。
张衡在机械技术方面的造诣非常高明,他不但发明了地动仪,他还有很多其他的科学发明,例如,他还成功地造出了指南车。《太平御览工艺部九》引晋代葛洪《抱朴子》:“木圣:张衡、马钧是也。”高似孙的《纬略》也说“张衡、马忠号‘木圣’。
总之,张衡是个很牛逼很牛逼的人,他拥有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技术和渊博的知识,是一个很有穿越嫌疑的人。刘厚对他很好奇也很钦佩,很想有机会和他交谈一番,探讨一下一些科学知识,可惜,他已经去世将近百年。
听了钦天监的话,刘厚好奇地问:“先祖什么先祖难道你是张衡的后人”
钦天监道:“不瞒陛下,平子先生的确是微臣的祖先。”
“喔,原来如此。”刘厚终于明白,面前这个年轻人年纪轻轻就能担任钦天监的职位,估计和他是张衡的后人有关。
有可能是这位钦天监家学渊源,从小就学习了不少的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知识,达到做钦天监的要求,也有可能他是靠着祖荫当上这个官的。
&nbs
第739章 诸葛亮有私心?
还别说,荣誉称号这些东西虽然是虚的,但是,的确可以对社会民众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刘厚想要让民众将学习注意力彻底从儒家经典中转移到科学技术上来,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工程。
毕竟自董仲舒开始,独尊儒术已经三百多年了,儒家为尊的思想已经根植民众的心中。而刘厚开始推广科学技术始于他开始建立“大汉龙腾学院”开始,距离现在也不过十几年,而且,在刘备当政期间,还是以儒家为主。
直到刘备驾崩,刘厚上台后,全国各大学院才逐渐将教学重点转移到科学技术和实用知识上,国学经典逐渐变成副课、选修课,这不过是短短几年时间而已。这还是指官办的学院,但是,光是官办的学院还是不够,民间还有很多思想守旧的人依然死抱着儒家经典不放。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教育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很多人的启蒙依然还是在私塾中完成的,能到官办学院去上学的少年儿童尚属少数派。刘厚虽然有心推广义务教育,可是,这东西最是烧钱,国家的资源有限,而且刚从战争中走出来,能投入到教育中的经费有限得很,所以,现在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还很低。
现实情况是,现在依然还有大量少年儿童是读私塾的,而这些私塾教习科学技术知识的更是少之又少,多数私塾的老夫子还是在教四书五经那一套东西。而要彻底扭转人们重文轻理的观念,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能由朝廷慢慢去引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