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第五十九章 赵云守城
第五十九章赵云守城
话说刘厚带领部队逃回荆州号,顺手将追来的虎豹骑轰个稀巴烂,使这队虎豹骑全军覆没。
上到船上的刘厚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多日来积累的劳苦在这一刻终于得到释放。这一觉,他一直睡到第二天午后才醒来,醒来后感到饥肠辘辘、全身酸软。
他一边吃着简单的饭食,一边询问魏军的动向,得知魏军已经到达荆州城下,现在正在安营扎寨,还没开始攻城。而最让他觉得恐惧的是,探子已经探听到,魏军的主将是司马懿!
这可是和诸葛亮有得一拼的人物啊。《三国演义》中虽然极大地美化诸葛亮,丑化司马懿,但是无法掩盖诸葛亮始终无法彻底打败司马懿,灭亡魏国的事实。
后世有好事者曾经统计过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战的结果,发现司马懿取胜的次数比诸葛亮还多。不过每次诸葛亮的失败都被罗贯中赖在各种客观原因上去,又或者美化得虽败犹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空城计的故事,这是罗贯中硬按在诸葛亮的头上的,事实上他并没有这样做过。一出空城计,使得读者看起来诸葛亮虽然败了,但是败得很潇洒,甚至是很风光。总之,他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诸葛亮是不会败的,就算失败也是其他人或因素造成的,和他的智慧没关。
对于这样的人物,刘厚一点也不敢大意,下令加派斥候,加强刺探魏军军情的力度,并尽快将魏军的屯粮地侦查出来。话说烧粮草这种事情干起来是很爽滴。
司马懿显然是个谨慎的人,他的大军赶到荆州城下的第一天,并不急着进攻,而是稳打稳扎的先扎好营寨,休整一天,等士卒因连日赶路带来的疲劳恢复了一些才开始攻城。
城里的赵云因兵力太少,而司马懿又防范严密,所以也无法出城对魏军发动偷袭。双方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度过了平静的一天。
司马懿采取典型的围三缺一打法,即陈兵于北门,东门、西门,独独留着南门没有布置兵马。这样做是留一条生路给城中的守军,使他们有逃生的希望,不至于因为陷入绝境,而拼命死战。
当然,他有没有在离城门较远的地方埋伏下伏兵,阻截出城突围的部队就只有天知道了。
第二天直到晌午,司马懿才在西门发起试探性的进攻。虽然说是试探性进攻也足足有两千人参与。魏军以一千人弓弩手压制城墙上的蜀军,以500士卒为前队,500士卒为后队,向着荆州城冲去。
魏军都是一手持盾,一手抬着长梯,口中衔着大刀,埋头就往城墙冲过去。荆州城前段时间在潘浚的主持下一直在挖护城河和垒瓮城。现在北边、南边和西边的城墙外都已经挖出了一条又宽又深的鸿沟,虽然还没引入河水,不过要越过这条大沟进攻必然伤亡惨重。
偏偏工程进行的时间太短,留下西边这段城墙外的护城河还没挖,现在这里自然成了魏军进攻的重点位置。司马懿选择了这里进攻,赵云自然也将重兵陈放在这里御守。
魏军跑到离城墙约100步的时候,蜀军的弓弩手将上好弦的弩箭从女墙上的射击孔伸出来,瞄准魏军就射。赵云没有出动火枪兵,他们昨天才刚跑回来,实在太累了,需要休整、恢复,赵云让他们待在军营里好好休息,供应丰富的饮食给他们补充体能。
反正城里食物充足,不虞有断粮之忧,可以给他们放开肚皮大吃。而荆州城中现在其他部队有些是新招的人员,有些是其他部队抽调过来的,成分很复杂,训练、磨合的时间都还不足够,这个时候正好将他们拉出来以战代练。
赵云深知,实战是最锻炼人的,只要将这些人拉上战场厮杀两场,他们就可以称为合格的兵员了,如果亲手杀过人,那就可以归入老兵行列了。
魏军在蜀军弓弩的打击下,纷纷倒地。他们虽然手持盾牌,但又不是一人高的塔盾,怎么可能护得住全身,很多人都是被射中手脚受伤的,虽然不致命,但也失去了战斗力,也有不少人直接被射中头颈部,当场死亡。
受伤的曹兵却没有蜀军幸运,受了伤可以得到很好的救治。他们还能走的依然被后面的督战队驱赶着往前走,不能走的就这样倒在地上没人理会,幸运的可以捱到战斗结束后就有人来救他们,运气差的会给接着而来的如飞蝗箭矢钉死在地上,又或者被后面冲锋的袍泽踩踏成肉酱。
始终还是有士卒冲到城墙边的,他们将云梯架在城头上就像蚂蚁一样往上爬。蜀军也不着急,等有3、5个曹兵爬到梯子上时,就用一个前端是铁叉的长杆,叉住梯子的顶端往外推。由于有几个曹兵的重量压在梯子上,通常要3、5个人才能推得动梯子。
不过一旦将梯子推过垂直位置,它就会失去重心,自己跌下去。在低矮处的还好,高处跌下来的不死也会骨折。这一天的战斗持续了接近两个时辰,当蜀军出动檑木滚石后没多久,魏军不得不敲响了铜锣收兵回营。
蜀军的弓弩手自然对着撤退的曹兵屁股又是一阵猛射,最后能逃回去的曹兵只有一、两百人。
司马懿对于今天损失了7、8百人毫不在乎,今天只是试探性进攻,目的就是看看蜀军的反应,借此评估一下城中守军的战力。现在看起来,
第六十章 赵云继续守城
第六十章赵云继续守城
上回说到,司马懿攻城,赵云守城,到了第五天,司马懿在荆州城外排开了50架抛石机,20部撞车,看样子是要动真格了。
赵云也不客气,将早就安装好在城头上的大炮外衣掀开,露出或黄橙橙或黑黝黝的炮身,准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安装在西门的大炮并不多,原本只有10门,后来赵云看到魏军重点攻击西门,于是将其他城墙的炮挑较轻便的调了5门过来,于是西面城墙这里凑足了15门大炮,
黄橙橙的是铜炮,黑黝黝的是铁铸的。这些炮口径很大,射程也远。口径最大一种足有120毫米,炮长2.2米,火炮连炮架重800公斤。这种炮的有效射程900米,装弹量12公斤。这种炮和荆州号上的配炮一样大,威力惊人。
次一等的口径达95毫米,炮长约1.7米,炮车重1200斤(300公斤),这种炮的有效射程实弹可达400米,霰弹可达200米。炮弹重量达4公斤(实弹),如果换成霰弹则弹量可达8公斤。
这些炮射程都远远高于一般的投石机,可以为蜀军争取到首发打击的机会,不过也就是多了一到两次的发射机会而已。
魏军的抛石机下面装了四个轮子,称作霹雳车,亦叫做发石车,它们可以在远处装配好,推到城下使用,避免了在城下现场装配时遭到城上远程火力的攻击。就是因为这四个轮子,使得魏军的霹雳车在蜀军的火炮各发射一到两次后,就能开始投掷石头还击。
顿时战场上石头、铁蛋交叉着在城外和城头上空飞舞。雨点般的巨石落到城墙上下,不时有守城将士被砸成肉泥。赵云连忙让战兵躲在藏兵洞或贴着墙根坐下,尽量减少伤亡。
很快,城墙上只剩炮兵和运输弹药的民夫在冒着石头雨活动了。15对50,火炮更有效率,准头更好,双方对射了一个早上,魏军50架抛石机终于完全被完全砸个稀巴烂了,蜀军也损失了4、5门火炮,让赵云心痛不已。
期间撞车(也叫攻城槌)也出动想撞开城门,可是连续3、4部撞车被蜀军扔下的霹雳雷炸毁之后,一堆残骸堵在城门前,阻挡了后续撞车的前进道路。要继续出动撞车,就必须出动大量人手清理这些残骸,而在敌人城门前做这些事,无疑和自杀没什么分别,所以,司马懿只好放弃使用余下撞车的打算。10余部撞车成了摆设。
第六天,司马懿出动海量的床弩,将儿臂粗的长箭雨点般地射向城墙。蜀军纷纷躲在垛口和女墙后不敢露头。等床弩发射完毕,城墙上已经密密麻麻插满了粗大的弩箭。敌人只要手脚并用,攀缘着这些弩箭就可以飞速登上城墙,连云梯都可以省了。
赵云紧急出动火枪队,对蜂拥而来的魏军射杀,三段击的打法,就算在平原上面对敌人的冲锋尚且不怕,更何况在高高的城墙上打靶。魏军一排排被撂倒,能冲到城墙边上开始攀爬弩箭的少之又少。
赵云又命民壮将布条用火油浸湿,扔下城墙,让它们挂在弩箭上,将这些弩箭烧毁。渐渐地,这些弩箭变得稀疏起来,不再适合攀爬。这一天的进攻也终于落下了帷幕。这一天,魏军足足损失了五千人,是开战以来损失最多的一天。
司马懿大骇,没想到蜀军有火枪这种杀伤效率那么高的东西。他刚刚巡视了伤兵营,那里哀嚎声不绝于耳,血水在地面横流。随军大夫告诉他,这些伤兵前景很不乐观,打进他们身体的是铅弹,如果不取出来,铅弹会在里面化脓、溃烂。
要想取出来,就要挖一个大伤口,一来是他们没有华佗那样精湛的外科技术,二来,没有抗感染的措施,这些扩大的伤口也将会化脓、溃烂。总的来说,这些伤兵的生存概率不会很高,他们中大部分将会在痛苦中陆续死去。
心事重重的司马懿回到帅帐,亲兵来报,说地道已经挖得差不多了,随时可以使用。原来,司马懿在刚到达荆州城时,就派人开始秘密挖掘地道,打算从地底攻入荆州城。如今,地道已经挖通,只等适当时候,就可以一举攻入城中。
司马懿精神大震,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在明天凌晨,天色最黑暗时,通过地道偷入城中,抢夺城门,一举破城。
第七天,寅时(凌晨三点),这个时候属于黎明前的黑暗,也人人睡得最死、警惕性最低的时候,司马懿下令发起进攻。
前锋士兵凿穿了最后一层薄薄的泥土,荆州城内离城门没多远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大地洞。魏军士兵正准备从这个地洞中跳出去占领城门时,就被人兜头兜脑灌了满头的火油。
原来蜀军已经在这里严阵以待,一等地洞出现,就死命往洞里灌火油,魏军士兵在瞬间就被火油淹没。等火油灌得差不多时,一个火把扔进洞里,顿时,地洞里火光熊熊,里面的魏军全部被烧成焦炭。
原来赵云早就在城墙根下埋下很多空瓮,每天派人监听着地下的动静,早就确定了魏军挖地道的方位,安排好对付将从地道攻入的敌人。
司马懿见偷袭计划失败,只好将埋伏在城外准备攻城的部队撤走。
这一天的白天,司马懿没有再安排攻城,双方在平静中渡过了一个白天。到了晚上,还是凌晨的时候,司马懿又将大部队埋伏在城外,准备城门被控制时,大部队一涌而入,夺取城池。
第八天凌晨寅时,西门火起,杀声震天,城门大开。司马懿下令部队冲入城中。结果进入城池后,魏军发现自己到了一个瓮城,而且这个瓮城堆满了柴草。进城的三千魏军被赵云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原来,魏国早就派了细作装成商队混入荆州城,人数足有五
第六十一章 关公回归
第六十一章关公回归
上回说到,魏吴两军围攻荆州城月余,赵云像墨子一样,将城池守御得有板有眼,岿然不动。
这期间,刘厚也命令荆州号上的火枪队对魏、吴两国的兵营不断进行偷袭和骚扰,也取得一定的战绩。不过两国主帅都不是常人,想通过偷袭一战定乾坤根本不可能。
双方兵力太悬殊,刘厚这种旁门左道的偷袭战术只能作为主战场的有益补充,对大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就当司马懿感叹赵云守城有墨家风范时,接到许昌来的一道命令,不由得大惊失色。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薨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号武王。曹丕继位为魏王,司马懿接到国内的噩耗,不得已退兵还朝,陆逊失去了盟军,也只得灰溜溜地退走,荆州之围遂解。
刘厚在确定魏、吴两国是真的退兵而不是布局想诱杀自己后,带领兵马回到荆州城。这时候的荆州城真是满目苍夷,死伤惨重。
城墙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坑,那是床弩所伤,还有很多地方被砸毁,那是投石机投掷的石头砸的,虽然还没有倒塌的城墙,但是要修复这些缺损,也是很费劲的,只好委屈东吴俘虏继续劳作了。
伤亡情况也令刘厚很揪心。火枪兵伤亡一千多人,加上刘厚出击时的伤亡人数,整个hong军伤亡几乎达到三千人,伤亡率超过一半了。其他新编的部队伤亡更惨重,三千多人死亡,剩下的几乎个个带伤。另外民壮也有不计其数的伤亡。
可以说,荆州兵被打残了,如果魏吴两国不退兵,继续围攻下去,不出10天,城池必破。到时候刘厚只好灰溜溜逃回成都了。幸好曹操死的及时啊,刘厚不由得感叹,难道自己真是有猪脚光环,冥冥中得到上天的保佑
战后的恢复工作是繁重的,无论是军队还是城防都损失惨重,需要长时间的修复。刘厚无心管这些,他将工作都交给了其他属官,自己在城池里到处闲逛溜达着,思考着人生。
经过这次实战,他发现自己的火器部队没有想象中的厉害,像八国联军那样靠几千人就打败清朝几万军队的情况,那是因为清朝军队已经腐朽不堪了。遇到三国时代这些经过几十年战争洗礼的强兵悍将,靠几千人打天下简直是笑话。
这次荆州之战,刘厚将他命名为第二次荆州之战,这一次,刘厚无论陆军还是海军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虽然没有全军覆没,但也是狼狈而逃。原因只因一个词:“数量”。自己和敌人数量相差太大了。
而要缩小数量的差距,附带的问题很多,首先是人口问题。要征兵,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口基数,经过那么多年的战乱,人口已经降低到一个很危险的数值,现在各国的民、兵比差不多已经去到10比1,这是多年惊人的数字啊。而想短期内想提高人口数量实在是不容易。
其次是生产力的问题,刘厚的强军除了靠刻苦的训练外,最重要的是靠先进的武器装备。而这些武器装备的生产都很不容易,短期内想扩大生产规模也很难。这其中涉及到人口规模(生产人口)、资金、熟练的工匠(需要大量时间去训练工匠)等等问题。
再有就是资金问题,自己没错是有很多赚钱的产业,水泥、造纸、印刷、酿酒、肥皂等等等等,但是所有这次产品都需要人来消费才能产生利润的。
战乱期间,人口减少,剩下的人多数沦为流民、贫民,这些人毫无消费能力可言,这就限制了自己靠这些新鲜产品赚钱的规模了。
归根到底还是人口问题,一切问题到了最后竟然都溯源到了人力资源问题。这就是刘厚思考出来的结论。
然而,怎样去提高人口数量呢这真是个大问题。光靠现在的人慢慢生肯定是不行的,谁有空等十几年,等那些小孩长大成人。有这个时间老子早统一天下了。
那么剩下的方法就只有一个了:掠夺,掠夺人口!
当然,掠夺人口不同于掠夺财货,掠夺人口可以分文武的,有武力掠夺,也可以用相对斯文的方法掠夺。斯文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优越的条件吸引人口自觉地向自己的地盘转移。现在工业部就是一个巨大的人口吸铁石,这些年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人进入到这里谋生、定居、做生意。
人口的增多导致工业部规模不断地扩大,现在的工业部早就不是那个规则的六芒星城了,六芒星城已经相当于内城,在这个内城外面不断地有新的区域产生,这些附属的区域住着各式各样到工业区来谋生的人。
这种斯文的掠夺人口方法很管用,刘厚打算加大它的进程,多派人手到魏国和吴国去,宣传、动员一些人口迁徙到蜀国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能削弱敌国,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个好策略,只是效果慢了一点。
武力掠夺不用说,就是用武力去征服,孙权不断攻打五溪蛮和百越就是为了人口和土地。只是自己去哪里掠夺人口好呢难道也要学孙权那样去掠夺蛮族刘厚不由得想起了蜀国范围内的蛮族。
蜀国境内的
第六十二章 回蜀
第六十二章回蜀
上回说到,关公回归荆州,并带来了刘备召刘厚回成都的谕令。即使有千万个不愿意,刘厚也不能不回去。
毕竟这还是个君臣父子的年代,刘备既是君又是父,他发布的命令,刘厚还没有对抗的本钱。回就回吧,大不了回去花大成本扩大自己的军队,为将来争霸天下做准备。不过刘厚也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荆州还有很多事情要先安排好才能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