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第二十六章 第二个坑洞口
第二十六章第二个坑洞口
刘厚安排好各支支援队伍,终于松了口气。 这时候,郭攸之也过来一看究竟。他听了目前的形势和刘厚的安排后,也暗暗点头,心想太子殿下这次处置有方,越来越有大将之风了。
刘厚见到郭攸之过来,也不客气,将后续的事情交给他来处理。部队派了出去,但是还有很多后勤保障、物资调动等事宜需要安排,这些东西都比较繁琐,刘厚自然是没有耐心去做的。另外,俘虏营那里也需要安排人手严加看管。
该调遣的已经调遣,改安排的也已经安排了,刘厚和郭攸之反而变成最空闲的人。他们待在大帐中,静静地等待着消息。现在他们急也急不来,事情结果是怎么样,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不时有传令兵和斥候进进出出大帐,将各处的战况汇报给两人,也有来请求支援或请求调用物资的,郭攸之一一予以处理。
到了四更时分,各处传来的战况都比较乐观,营寨外围战线,一直牢牢地坚守住,东吴军屡次拼死冲营,都被蜀军打退。
蜀军依托工事,用火枪、弓弩等远程武器给予了东吴军沉重的打击。近处又有拒马鹿砦等阻挡,最后还有藤甲兵作近身搏斗,短短一个时辰内,东吴军已经死伤惨重,但是却始终无法突破蜀军的防线,冲进营寨。
渐渐地营外的鲜血已经聚成小溪,在一些低洼的地方甚至已经积成一个个小血潭。
第二师驻地处的地道口依然有东吴军源源不断地涌出来,不过这里的战线也已经稳固,蜀军已经包围了这里,不断杀伤涌出来的东吴兵。
这边战线的稳固多亏了来增援的第一、第二团的火枪兵,他们上来后先投掷了无数枚霹雳雷。东吴军咄咄逼人的进攻势头马上为之一顿。从这一刻起,东吴军在蜀营中的扩张就成为了历史。
从这一刻起,东吴军占领的地盘不断缩小,不断缩小,直至逐渐被压缩回坑洞附近。而一些窜到各营中杀人放火的东吴兵,在第三师藤甲军加入围剿的行列后,也逐渐被肃清。
刘厚和郭攸之两人听着频频传来的好消息,心情也放松了很多,可是,正在这个时候,突然听到“砰砰砰”的枪声和喊杀声。这些声音是那么近,彷佛就发生在近前。
“簌!”的一声,一支弩箭穿破帐篷射进大账中,钉在了一条木柱上,箭尾还在微微颤动着。虽然这支弩箭离刘厚和郭攸之两人还有一段距离,可也够吓两人一跳的了,怎么回事敌人都杀到中军帐了,弩箭都射到指挥部了。
在军帐中站岗的近卫马上围上来,将两人团团围住,准备用血肉之躯为他们阻挡可能再飞来的箭矢。
接着,又有亲卫进来报告:“启禀太子,离中军帐100步外,出现一个坑洞,东吴军从此洞中杀出,现在亲卫营第一、第二连正在阻击敌人,请太子殿下暂时移步到其他营地。”
刘厚和郭攸之大吃一惊,显然,东吴人发现第一个坑洞开口不是在中军,而且上去的士兵受到对方很强力的阻击后,他们在地底紧急挖出一条分叉通道,这条通道应该是经过重新定位,针对性开挖的,只是没想到竟然准确地找到了中军帐所在。
“走,出去看看。”刘厚一挥手,说着就和郭攸之迈步向外走。围在周围的亲兵们跟着一起移动,堆在一起的一团人自然是走不快的。这团人慢慢移动到大账门口后,先是出去几个人,探明情况后,发出安全的信号,刘厚和郭攸之再先后出去,接着其他亲卫也依次出去。出了帐篷后,他们又继续围在两人周围。
刘厚很快就找到坑洞口所在,在中军帐左侧一百步开外,集结了很多东吴兵,他们用塔盾挡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子弹和箭矢,依然有士兵源源不断地从坑洞口爬出来。
而亲卫散布在这些东吴兵周围,不断地朝他们射击。可是,有塔盾的保护,他们射击的效果似乎不大。反而是东吴人不时用弩箭反击,取得一定的战果。
赵统看到刘厚出来,马上就小跑过来,同时还带来了一些塔盾手,这些塔盾手很自觉地将塔盾竖在刘厚面前,防止太子被流矢所伤。
“太子,请你先移步到第三师驻地,那里目前没有受到任何攻击。三连长,太子就交给你了,如果太子有什么损伤,你就提头来见吧。”前一段话赵统是对刘厚说的,后一段话是对三连长说的。
三连长王浩辉拱手道了声:“诺!”就要上前搀扶刘厚离去。刘厚一手打掉他的手道:
“混账,这种小场面,也需要我避开吗你们赶紧给我搞定他们,我哪里也不去,我就在旁边看着。不要告诉我,几个东吴跳梁小丑你们这些精锐中的精锐也搞不定啊。”
赵统和三连长苦劝,刘厚就是不肯走,不过说是在一旁看着,其实也不完全是,刘厚找到了一处高地,离战场足有两百多米,远离弩箭的射程。再在这里布置上一些拒马鹿砦,前面还有塔盾组成的盾墙,再加上有三连一个连人马的保护,刘厚相信,就算几千东吴人来冲击这处阵地,自己的安全也不成问题。
赵统见太子那里的
第二十七章 收拾残局
第二十七章收拾残局
五个炸药包被扔到坑洞口中,五名爆破组成员刚跑出30步远,五声几乎连在一起的爆炸巨响就在他们身后响起,坑洞口腾起一蓬白烟,地上传来激烈的震动差点令五名爆破组成员站立不稳。
泥土扬起,残肢断臂飞起,关键的是,坑洞不出所料地塌了,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东吴兵。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里的战斗结束了。很快,刘厚听到第二师驻地也爆发出一阵巨大的爆炸声,看来那边也将坑洞口炸塌了,这也预示着整场战斗即将结束。
在两个坑洞口都被砸塌堵上后,没过多久,蜀军营盘外面疯了一般进攻的东吴军也停止了进攻,缓缓地撤回城里。应该是他们收到地道偷袭失败的消息,不得不退兵。蜀军在这次被偷袭的战斗中损失惨重,无力追击,只能让东吴军从容返回城里。
郭攸之安排人加强警戒,打扫战场。鉴于东吴人很可能还会从地下突然杀上来,郭攸之命人在营盘周围埋了很多瓮,并安排士兵十二个时辰日夜不停通过这些瓮探听地下的动静。
一般来说是守城方害怕攻城方挖地道,所以采用瓮听的办法监测地下的动静,这次竟然反过来,攻城方要布置瓮听,世事无绝对由此可见一斑。
很快,战报就呈了上来,放在刘厚的案几上。刘厚咬牙切齿,紧握着的拳头将案几擂得山响。即使早有心理准备,这次己方一定会损失惨重,但是,看到那些损失数字时,他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次被偷袭,蜀军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藤甲兵死伤超过七千名,主要集中在兀突骨的第二师,也即是说,第二师半个师没了。
因为事发突然,第二师大部分藤甲兵没来得及穿甲就投入战斗,没有藤甲的保护,在东吴优势兵力的打击下,有这么大的伤亡一点也不奇怪,如果不是这些蛮人出身的藤甲兵够勇够狠,差点就挡不住了,那样的话,第二师全军覆没也不是不可能的。
最让刘厚心痛的是,火枪兵也损失了将近两千人,一个团还多的兵力没了。有不少东吴兵突破了蜀军的围剿,闯到各个营盘去杀人放火,一些士兵还在睡梦中就被火烧死或被砍死,有些火枪兵虽然醒来,但是还没来得及给枪装膛就被到处乱窜的东吴兵杀死。
原本俘虏的三万丁奉部下,在这次大乱战中逃掉了一半,剩下的只有一万多人。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一点用处的俘虏,在一向重视人口资源的刘厚眼中无疑相当于私有财产。
逃掉了一万多俘虏就等于失去了一万多壮劳力或战士,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产损失。
另外,还有无数帐篷、辎重被烧毁,幸好蜀军扎营很讲究防火,有方方面面的措施避免一处着火蔓延到其他地方,这才没有被东吴兵火烧连营。东吴兵通常点燃了一个帐篷后,火烧完这个帐篷就完事了,其他帐篷和这个帐篷隔着一定距离,不会被这个点燃的帐篷连累。这一点使得放火的东吴兵很是郁闷。
这次东吴的偷袭行动,造成了蜀军约五分之一的战损,hong军遭受出道以来最大的损失。这次偷袭行动充分展示了陆逊的军事才华,也奠定了他在偷袭界里不可撼动的地位。本来在上次白衣渡江偷袭荆州那一战是他一战成名、奠定地位的一战,可是被先知先觉的刘厚破坏掉了。
这一次,他再次策划了一次出色的偷袭行动,造成蜀军大量损失。如果他不是遇到hong军这支强大的超出这个时代很多的超级强军,这次的行动一定能取得完满的成功,将敌人全歼。
正是遇到这支强得不像话的后现代军队,东吴军虽然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但是自身的损失也很巨大。人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他们杀敌一千,自损五千。
这次蜀军打扫战场,在蜀军营地当中,清点出来的东吴军尸体就有两万多具,而在营地外围,尸体更是多达三万。也就是说,东吴军在这次行动中,最少损失了五万人。
这个数字的确够吓人的。蜀军和东吴军的交换比达到了1:5。这场仗看起来是蜀军胜了,东吴军吃了大亏,其实不然。东吴军有14多万,蜀军才4万不到,东吴军死五万人,死得起,蜀军死一万人未必死得起,别忘了这是在东吴的地盘作战,东吴补充军队很容易,蜀军要补充就难得多了。
如果不是靠着这种偷袭的手段,东吴要取得5:1的交换比根本不可能,蜀军之前和冷兵器部队的作战,常常能打个100:1的战果出来。消灭敌人五万人的部队,hong军战损不过五百人。
如果那场战交换比达到30:1,那就证明这场仗是很失败的,如果低于10:1,那对hong军来说,无疑是惨败。所以,这次被偷袭,是刘厚和他的hong军遭遇到的最惨痛的败绩。
不管刘厚再恨、再气好,日子还是要过的,幸好有郭攸之这个很理智的成年人将后续各种事务安排得整整有条。对于东吴人那五万尸体的处理很简单,蜀军没有义务帮他们掩埋。郭攸之从辎重队调来大量马车、牛车,将尸体运送到长沙城东门,就地堆放在城门外,堆成一座几层楼高的尸山。
 
第二十八章 舔舐伤口
第二十八章舔舐伤口
这段时间,长沙的战场很平静,蜀、吴双方都没有发动战斗,都在舔舐伤口。
对于蜀军来说,掩埋尸体和补充战损的兵员都比较简单,现在对蜀军来说最麻烦的是有大量伤员。这次大战,伤员总数超过了五千名,这给战地医院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即使hong军拥有世界上最豪华阵容的随军医疗队,即使hong军的药物数量非常惊人,在一下子涌现五千多伤员的情况下,也是很难一下子处理得了。
在起初的那几天里,所有医护人员都不眠不休,超负荷工作。到了后面,实在受不了了,刘厚想出一个主意,那就是让轻伤者互相帮助换药。
受伤后,通常在第一次处理伤口时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处理,或清洗伤口、或缝合伤口、或接骨、或正骨,甚至要手术取出异物,最后再消毒、包扎。
这之后,大部分的事情就是换换药而已,一般性的换药其实并没有多困难,很多人是看过一次就会了。刘厚将一些可以自行换药的轻伤员集中起来,还有从军中抽调出来一批临时充当救护兵的人员一起,对他们作了个短时间的培训。
这个培训是由军中的大夫负责讲课,主要就是教大家怎么换药,怎么消毒伤口,怎么避免感染,怎么包扎伤口等等。培训时间不过区区一个时辰而已。但是培训过后,这些轻伤员就不用再由专业医护人员跟进了。
这等于为医护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令他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救治那些重伤的士兵,从而挽回更多的性命。
除了人手不足,蜀军的医疗物资也开始紧张起来了,伤员来得太集中,药物、辅料都开始缺乏。
幸好这个时候,张星彩和张仲景来了,他们带来了一批药物,暂时缓解了军中药物的缺乏。当然,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宣旨的钦差。
先说张仲景为什么会来,原因很简单,刘厚在番禺时搞了个生药法治疟疾,消息传回成都,张仲景听后即时就坐不住了。
一来是生药法这种新的制药方法引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二来,一向被医学界认为是绝症的疟疾被治好了,他能不好奇吗
这两件事都是医药界划时代的大事,他怎么可能不来一探究竟于是,他带着几个亲传弟子,日夜兼程,不惜千里迢迢赶到岭南,想找刘厚了解个清楚。
谁知道到了岭南后,才知道太子已经出兵北伐,于是他又继续往北追赶过来。张星彩和刘厚早就订了亲,心里也有点思念刘厚,加上最近这段时间,她追问左慈老道一些化学知识,老道竟然语焉不详,相反,她觉得刘厚有时候讲的科学知识比老道讲的还详细,还丰富。
于是她心里对刘厚越发好奇,就想着跟在刘厚身边,看能不能从刘厚身上挖掘到更多神奇的东西出来,正好张仲景要北上寻找刘厚,于是她也跟了过来。
他们的到来和他们携带的药材使hong军的医疗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再说宣旨钦差怎么也一起过来的呢原来,钦差一行在路上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走了一个多月竟然还没走出岭南。好不容易,到了桂阳,已经用去了两个月时间。
到了这个时候,这个钦差心里也明白怎么回事了,虽然说,宣旨有时间限制,可是等在自己前面的明显是有生命威胁的前程。在自己的小命面前,其他的什么都不是,他实在没有勇气继续往前走了,只好留在桂阳歇着,能拖一天是一天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张星彩和张仲景到达桂阳。钦差
第二十九章 张仲景的请求
第二十九章张仲景的请求
解决了钦差这个让人生厌的苍蝇,刘厚转过头,对张仲景拱了拱手,道:“神医也来啦。太好了,有您在,很多受伤的将士又多了活命的机会了。”
张仲景也拱手,道:“老夫有一个请求,希望太子殿下能答应。”
“喔,张神医请讲,能做到的我一定尽量做到。”这句承诺很废话,不过刘厚就是喜欢许下这种说了和没说一样的承诺。
“太子殿下,还请你攻下长沙城后,能善待城中百姓。”
对于张仲景提出这个要求,刘厚很理解,毕竟张仲景曾经担任过长沙郡守,他的爱民如子是有口皆碑的。他虽然离开长沙多年,但是心里还系着这里的百姓,刘厚对于他现在提出这个要求一点也不意外。
“神医请放心,本宫每到一处,必定会安抚百姓,开仓赈灾,减轻赋税徭役。这是有目共睹的,相信您一路行来,也能见到。
如果您还是不放心,等我攻下长沙城后,还由您来当这个郡守,到时候由你亲自来安抚百姓怎么样”
刘厚本来很少以本宫自称,不过现在渐渐长大,觉得自己要开始进入角色了,慢慢要学习做一个政治人物了,所以这次见到张仲景,就开始以本宫自居了。
“不,不,不,郡守我就不做了,我还是对医学感兴趣点。只要你答应善待长沙的百姓就好。这一路走来,我也看到了,你对百姓的确很好,我是怕你迁怒于长沙百姓,对他们多造杀戮。如果你还能像对其他地方的百姓那样对待长沙的百姓,那我就放心了。”
这下,刘厚明白了,张仲景来到蜀营后,看到蜀军死伤惨重,担心刘厚会因蜀军巨大的损失迁怒于长沙百姓,从而一怒之下做出屠戮百姓的不理智举动。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古代很多将领因为攻城时损失过大而迁怒于城中百姓,从而做出屠城的残暴行为。
“张神医你多虑了,本宫从来不是个爱杀戮、残暴之人。这些百姓都是我以后的子民,我怎么会对他们不利。你放心好,我攻入城中之后,只杀抵抗的东吴兵将,绝对不会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手。
就算是东吴兵将,只要他们投降,我也是一概不杀的。我军历来有投降不杀的规定,不信你可以到军中问问,这条军规就算是普通士卒都是背熟了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