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听到张丽问,张楠摇摇头道:不知道,我有些钱和业务在花旗银行,他们在沪上办事处的人弄的,不用我掏钱。
说着对一同进来的服务生说:带两位小姐去夫人房。
说完就去洗脸,客串助手的林明自会给服务生小费。
这套总统套房有近300个平方,除了男主人卧室和夫人房,还有两个随员房。
张楠还要了间隔壁的附属房——两个随员房一间是大床,另一个是双人间。在得知张楠会有5名随员后,花旗方面就再准备了一间配属房。
顶级酒店的总统套房边上几乎都有这样的随员房预备,只带三名随员的总统可找不到。
而且如果真是个总统,包下整个楼层的情况也常见。
随便洗了把脸就到了客厅,没一会,张丽和陈小旭也出来了。
阿楠,我们今晚就住那个大套间?
张楠笑着道:恩,你们两个一张床能不能习惯?
我们原本就常睡一张床。说着张丽看了看巨大的客厅,道:现在总算明白‘愿此生常住里茨’这句话的意思,感觉在这待着就不想走。
张楠知道那句话,伦敦里茨饭店嘛。听张丽说的有点感慨,就笑着道:一辈子住这里估计你们两个也不愿意,不过要是想多住几天,你们两个在那部《家春秋拍完前就住在这得了,反正不花钱。
张楠轻描淡写的话让两个女孩子听得直乍舌,张丽连忙道:不用不用,会被别人背后说闲话的。
随你们,不过我这有张贵宾消费卡,这段时间你们需要的时候可以到这来消费,吃饭住宿办酒会都没问题,银行的人会来结账。
说着从兜里掏出张银行卡式样的卡片,递给了张丽。
陈小旭一听,歪着脑袋问:随便花?
哪有那么好的事!张楠笑着道,问站在一边的林明:林哥,那个约克说是多少封顶?
如果是老板你自己,上不封顶。如果是其他人用,5万美元或20万人民币。
有把两个女孩给吓到了!
张丽要把卡还给张楠,张楠没接,说:拿着吧,你们两个在沪上也不容易,这也要和导演剧组成员什么的搞好关系,在这里买个小礼品请吃饭联络一下也方便。
如果给张丽和陈小旭钱花,她们是不会要的:用这个最好,就像送个礼物一样,没直接给钱花那样的**裸。
这时阿廖沙也进了客厅,老板,班长电话。
张楠一接大哥大,还真他娘的重!
下午通知了姐夫这各临时大哥大的号码,算是能随时找到人。
喂,姐夫好好,稍等一下说着要去找纸笔,这会他就在锦江宾馆?好,我过会到了餐厅就找他
第二百三十六章 好消息同悲剧
一段通话结束,没感觉自己又什么大哥大的感觉,反而是自个的嗓门都大了一截!挂断,把大板砖’直接用抛砖头的方式还给阿廖沙。
走,去吃饭,今天咱们算是有有口福了,估计能享受中央首长的待遇!
为啥?
因为运气好,姐夫联系上了一个老朋友:不是那位什么锦江饭店二把手,而是一位在沪上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国家级餐饮界都赫赫有名的人物!
到了餐厅预定的包厢,看了下是12人位置的,对服务员道:就留9个坐位,还有,马观虎马所长到了吗?
马所长这会还在厨房,需要我去通知吗?
连个普通服务员都知道那人,看来这名气不是盖的!
张楠点点头,麻烦你去叫一声,说别太麻烦了,随便来个凉拌包心菜就行。
众人落座,张楠把自己身边的位置给留了出来,就等那位马所长大驾光临!
马观虎,上海警备区三所所长,剡县北山人,姐夫项伟荣一年当兵的老朋友,年纪就比姐夫大一岁,而且两人当兵前就认识。
这两年有时候还打交道,同自个姐夫的关系还可以,张楠也见过好几回:不过前两次都没去找他,一是觉得没多大必要,二是这人还挺忙,所里老不见人。
这趟是因为张楠之前想拜托他在沪上打听点事,姐夫留了心,这会终于联系上了。
三十多岁的正处级干部,他管的是什么张楠不清楚,但却知道他是个全国超一流的厨师!
对,他就是厨师,最最顶级的那种!连如今的一号首长每次到沪上,都会点名问小马在不在在的牛逼存在!
前些年国家相关部门搞了个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国有单位厨师比赛,参加的都是各省市最顶级的厨师,第一名就是那位马观虎马大厨师。
不过在前世,姐夫同他在90年代后就基本没怎么联系了,因为那人很少回剡县,这关系也就慢慢疏远了。不过张楠知道他后来在沪上开了好几家顶级餐馆,在黄浦江上的顶级观光餐饮游船都有两条。
把马观虎的情况同张丽等人一说,众人都很好奇这位正处级超级厨师是怎样一个人。
一会后服务员就开始上菜,不过张楠几个都没动筷子:服务员说马所长快来了。
几分钟之后,一名穿着便装的男子走了进来,张楠连忙站起来迎了上去,马哥,好久不见!
这人就是马观虎,其实长得也挺一般,人不可貌相:反正看着不像领导也不像个拿勺子的厨师。
哈哈,小张,我可听说今年你和你姐夫可了不得,都成了超级大土豪!了不起
话说一半,马观虎就看向张丽,道:这位就是弟媳妇吧,我前两趟回老家可听说了!
说着同众人握手,还自我介绍了一番。
见多了首长,同项伟荣也熟悉,马观虎对阿廖沙等人也不觉得奇怪:为首长烧菜,这样的人物见过不知多少回。
众人一番客套,落座。
一番交谈,原来马观虎今天在接到项伟荣的电话后,就往锦江饭店打了个电话,得知张楠会在这吃完饭,干脆自己跑过来一趟。
不单单是给朋友烧两个菜,还有其他事。
锦江饭店有不少厨师都经过他的培训,而且饭店每当有极重要接待任务时,上头有时也会让他出马。
如今部队和地方的联系可紧密。
我还都记得你喜欢手撕包心菜,还是老规矩,给上头准备要拼凤拼龙什么的,咱们自个吃这时间紧,我就随便抓了几把
手撕包心菜,就过了下水的玩意,但经过马观虎的巧手,就算只是随便抓了两把,那味道都能让人把舌头咬下来!
等你回去我给你配几瓶调料,你带回去分你姐夫点,他也喜欢。
顶级厨师用的调料很多不是买的,而是自个配的,不少还是秘而不宣的绝技——马观虎就有这么几手绝活。
基辛格爱吃的香酥鸭子,尼克松和伊丽莎白二世赞不绝口的鸡茸粟米
才一道道上来,之前有些菜是马观虎做的,接下来的是锦江饭店的厨师长和头灶亲自掌勺,这也是卖马所长的面子,这顿饭绝对是中央首长的待遇!
吃饭档口,张楠指着那道鸡茸粟米问道:马哥,这道菜我记得去年报纸上说那个英国女王特别喜欢,那会也是你做的?
恩,我做的,和这个一个样,还行吧?
行,不是一般的行!不过马哥,有件事我得同你提个醒,我现在的身份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这倒是要注意:要是在古代,马观虎就是御厨级别,这有海外关系可就是个大问题。
有麻烦我今天就不来了,你姐夫和我说过这码子事,没问题,我这人三代贫农,政治可靠。
而且你怎么着也算个爱国华人嘛,捐资给县里造学校,还有造会稽大学的事我都听说了。你这人要是不可靠,那就没可靠的人了。
这话再次引起了张丽同陈小旭的惊奇,害得张楠又解释了几句:随随便便就捐出2500万美元,两个女孩这会算是真正相信买下帝国大厦不是在开玩笑!
对了,小张,你姐夫说你想在沪上买幢解放前的老别墅?
嗯,我在沪上被几个熟人,想请你帮着打听打听。
马观虎想了想道:我这级别虽然不高,认识的人倒有不少。不过据我所知这沪上解放前的那些有名的老别墅,大部分不是成了公共活动场所,就是政府机关的办公地。
买倒是有办法,你对价格有没有要求?
不过还没等张楠回答呢,他自个都笑了:能捐钱造大学,这句当我没问。
这样,下午我打了几个电话先打听了一下,如果你不计较价格,有三幢别墅还有点希望。
哪三幢?
我记着呢。
说着马观虎从兜里掏出张纸,递给张楠: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的马勒别墅,汾阳路上的白公馆,还有华山路922号的丁香别墅。不过这几个地方可贵,还有点难度。
要私下花钱?张楠小声问。
那倒不用,就是我又会成个苦命的厨子!
一听马观虎的打趣,张楠笑了起来:哈哈,那就拜托马哥你了,小弟我心里有数。
如今我就住着部队里的平房宿舍,你小子倒好,直接要买别墅,土豪!
我说马哥,你已经不错了,一排三大间,每间挤挤还能隔开成两间,我姐夫几年前也就两间房,你才是沪上住房的土豪
这会沪上老百姓出门是还算光鲜,可他们的苦张楠心里清清楚楚:住房交通两大难题,特别是住房,就算到了而是二十几年后,这一提沪上的房子——别说沪上和华夏居民,全世界老百姓都咋舌!
太贵了!
一顿饭大家原本吃得挺高兴的,不过说起了两个多星期前发生在沪上的一件事之后,这情绪就有点感慨了:因为张楠的笔记本里之前只记得自己的发财大计,压根就没去想到那回事,自个还是在醴陵的宾馆里看报纸上的一条新闻,才想起这件惨剧。
惨呀,我还刚好碰上了。那天上午我和所里的驾驶员去陆家嘴办事,结果就听说那边出事了,那会我们开的是军车,直接都被拦了下来,我和驾驶员都参加了救援
1987年12月10日清晨,黄浦江上骤起大雾,整个江面上仿佛笼罩了一层纱帐,远近灯光难辨,能见度在30米以内。
按照沪上市安全航行的有关条例,视程在100米以内,黄浦江上所有航行的船只必须停航。
而这会,黄浦江上还没大桥,河底也没过江隧道,只要独轮一停运,这浦东就和个孤岛差不多——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都是有原因的。
而这时正是上班高峰时间,大量市民等候在轮渡站的浮桥和候船室内,焦急地等待轮渡开航。
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了整条陆家嘴路,很多人推着自行车,估计有近万辆!
还有几百辆运送蔬菜的人力车,从渡口经花园石桥路北护塘路,一直延伸到浦东南路,人们焦急的等待着。
到了上午9时,浓雾终于渐渐散去,轮渡有望开航:按平时的流量,这时在陆家嘴轮渡站已聚集了4万以上渡江心切赶着上班的乘客!
登上第一只渡船的,基本是已经在候船室的乘客,平安无事。
但是在9点10分时,当第二班轮渡船开航,在码头铁栅栏外等着上班的乘客拥挤着往船上赶,大量的自行车与行人混杂一起,秩序极为混乱。
突然,一个中年人连同他的自行车一起被汹涌的人流挤倒,然后就有2个3个4个人被挤倒,后来者踩着这些倒地的人冲向前方,一起惨祸在5分钟时间内酿成了!
这时推自行车的人最不易控制平衡,在人流的冲击下纷纷倒地,又引起连锁反应,引起更多的人群倒地更多的自行车倒地。
此时,在轮渡站值班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要出人命,立刻请求公安部门紧急救助,抢救伤员。并立即从马路上拦车,将伤员分送到附近的多家医院。
说到这事,马观虎很感慨:如今市里正在检讨事故发生的原因,这没有紧急事故的处置预案,还有电视广播也没有及时发布大雾的气象及轮渡停航的信息也是重要原因。
还有现在实行的奖金制度,这个也是造成事故的主因!
如今大部分沪上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只要迟到一次,不但要扣除当月的奖金,引起连锁反应的是还要扣除季度奖年度奖。
如今大伙其实都不怎么富裕,这就是一笔不少的数字了:沪上老百姓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上班迟到,一迟到就是损失一大笔!
不过我已经看过沪上市政府刚出来的一个文件:凡是因大雾轮渡停航,职工一律不作迟到;一旦起雾,电台电视作滚动报道。
是该这样,希望这种惨剧再不要发生了。
张楠知道:这件悲剧之后,沪上的码头再也没有出现哪怕是类似的小事故。
信息透明应急机制真的很重要,二十几年后就做得不错。
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百姓操着政府的心
沪上人出行难,因为沪上实在太大,人又多!
每一天的早上和黄昏,在马路的公交车候车点必定都是密密麻麻的人:高雅的说法是候车,现实的说法是轧汽车,像轧钢铁一样!
如今沪上每天上班等候公交车的场景,真的有点像火车站的春运潮。
春运一年一次,而等候公交车的人潮是天天有!
这会沪上人上班耗费在路上的时间长到匪夷所思,单程两个小时属于家常便饭(20年后估计也好不到哪去,交通工具是与时俱进了,但那时候沪上的城区面积又不知道大了多少!),还有20年后好几种已经绝迹的公交线路:高峰车,上下班时候的公交车,还连线;大站车,有些站停,有些站不停;大篷车,几乎没有座位,坐车的人几乎全站着!
至于骑自行车上班,如果上班的地方距离家近的还好说,远的压根吃不消骑——公交车都要两个小时,一般人哪有那个体力,又不是什么职业自行车运动员。
张丽两个女孩如今住招待所,这居住条件在张楠看来虽然简陋,但在如今的沪上其实已经算不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