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这同华夏的瓷器收藏有着极大区别瓷器易碎,大概也只有张楠这家伙会拿个鸡缸杯来喝酒了。
而且英国各时期流传下来的银器,根据银的纯度不同有不同花纹的印章,可不是简单的标注纯度百分之多少就算完事的,搞得非常复杂隐晦。
还有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出产的银器也有不同的纹章,如果张楠想学习收藏英国的古董银器,达到略懂的程度估计都得花点力气!
还好看在张楠做生意爽快没有还价的份上,摊主说要是感兴趣,多找几家书店就可能买到专门研究英国银器纹章的书籍,不过那书够大够重够贵!
书籍可不便宜,这里可没盗版。
英国一般商店都不还价,但不包括‘汽车行李箱市场’,这里是可以讨价还价的,所以摊主觉得张楠爽快。
恩,回去前买一本,得空的时候看看也好。
项伟荣这会还听不大明白快速的英语交谈,不过还好有个关兴权在能做翻译:张楠买东西,这两位也没闲着,就在附近看稀奇。
英国地摊上的东西明显同国内的不一样,同美国那边的也有些区别,买回去些实用的,就算一下子用不着放着也漂亮,异国情调足。
项伟荣买了套银质茶具,泡红茶的:一个茶壶同两个带盖子的银罐,还有配套的银质托盘,不过没茶杯。
英国人的茶杯一般不会用银子来做,喜欢用瓷器。
不过这不是问题,隔壁就是卖瓷器的摊位,两人又去买了6只相同的瓷杯。
姐夫看中的银器也算有点年头了,反正也不贵,张楠是按照银价重量来算的,就没去参合姐夫他们的采购行动。
那些茶杯要价1磅50便士一只,项伟荣两人还还了还价,6只一套最终8磅成交,显然没讨价还价的天赋。
因为三人还会去几个国家转悠,这些物品过海关时显然携带不便,不过这会已经能够邮寄了,运往华夏都可以,只要包装好就行。
四人打算再晃荡一小会之后就离开这处市场,不过很快他们又在一处摊位前停了下来:这个摊主摆出来的东西非常杂,银器瓷器木器玩具
乱七八糟什么都有点。
瓷器都是旧货,基本上都是张楠三人眼里的西洋货,从款式同图案上都充满异国情调,但眼尖的关兴权看到一大堆西洋货中间有个华夏款式的花瓶。
阿楠,有个瓶子。说着关兴权走到那处摊位前。
英国地摊就这点好,只要是稍微值钱又容易损坏的物品,卖主一般都会在上头贴上价码小标签。只要看到这类物品,买主可以直接拿起来看而不必担心出问题。
关兴权一看那个花瓶上头贴着20磅的标签,随手就拿了起来。
张楠接过来一看,人物花瓶,广彩花瓶,外销瓷。
广彩?关兴权问了句。
嗯,广彩,还被称作‘广zhou织金彩瓷’,是广zhou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指广zhou烧制的织金彩瓷和这一类瓷器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清代中后期和民国早期那会流行,基本上就是专门烧造出来用来出口的东西,国内基本没有,不符合我们当时的审美观。
说着,张楠指着花瓶道:你看,整个瓶子图案构图十分紧密,特别是色彩浓艳金碧辉煌,看上去就像画了万缕金丝一样。因为绝大部分用来出口,完全就是为迎合当时外国佬的喜好设计烧造的。
张楠说的是剡县方言,就算这里有人懂汉语他也可以肆无忌惮的说,绝对没人听得懂,妥妥的超级密码。
不过等到约翰也靠了过来,张楠出于礼貌又换成了英文,你看瓶底的款识。
说着把瓶子反过来,底部款识是两行竖写蓝款乾隆年制,不过特别有意思的是四个汉字外圈还有一圈英文:adeinchina。
再次摆弄看了下瓶子的细节,道:广瓷外销基本是从乾隆年才开始,不过这个瓶子色彩丰富,用的是清末广zhou工匠自己弄出来的颜料,比乾隆时期用的进口料色彩丰富的多。
这应该是个清末寄托款加上外销瓷标准英文的离奇组合款识,不常见,不过也不算罕见,画工倒是不错。
这句倒是汉语,免得摊主听见。
和摊主还了还价,最终花瓶以18磅成交。
好东西?
问话的是项伟荣。
张楠摇摇头:便宜货,不怎么值钱。不过这东西漂亮,放在长岛的房子里挺合适的。这些外销瓷在欧美存留的数量非常大,这会的收藏价值不高,不过估计过些年就会有很多会回流回华夏,变成某些人捞钱的工具。
这个花瓶虽然不错,不过就算20多年后也就是一两万的价,大部分回流的外销瓷花瓶甚至就几百几千的价格,只有极少数精品中的精品能上几十万的价。
至于在欧美,这玩意实在常见,后来价格虽然不再是地摊价,但那也是被华夏人自个炒作上去的。欧美国家的古董店里的华夏外销瓷可以说就是专门为华夏人准备的,欧美人自己买去收藏的极少!
但这个花瓶是张楠重生后遇上的第一个感觉还凑活的外销瓷花瓶,就算邮寄费都可能比买价贵,但还是买了下来。
付了钱,接过摊主用纸箱包装着的花瓶,正想走呢,结果看到摊主从折叠桌下的箱子里搬出个木盒子,往那个花瓶被卖后空出的位置上一放。
这位先生,差点忘了,我这里还有个小箱子也是华夏的东西,您看看?
标价50磅。
这是个红木包铜扣边的首饰箱子,30来公分高,正面有两扇小门,一打开就露出了里头5层小抽屉:几个抽屉内就是用来放首饰的空间。
张楠一看到这个木箱,只一眼,就二话不说把箱子从摊子上拿起来看。
关兴权速度更快,都准备掏钱了,不过听到张楠说的话,暂时停了下。
就这一个箱子?不成套呀。
张楠这是在瞎闷老外,关兴权听得出来,这是在套话呢。
摊主一听,果然上当:就这么个箱子,前几天我在个市场里买的,就赚你个差价。
得,没存货了,那还耗着干嘛!
关兴权立马付钱,那个手脚麻利!
走了约翰,去看房子。
不管拿着五十面额大钞的摊主,撤了!
一到车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关兴权就问:阿楠,好像是好东西!
哈哈,一趟和田没白去呀关哥!
张楠死活看不懂木头,但这个首饰箱的价值根本不在于箱子的木头材质,而在于箱子左右两侧顶部后背与两扇小门上镶嵌的6块和田玉玉佩!
一个看上去最多几十年的首饰箱,怎么会几面镶嵌和田玉玉佩,而且还出现在英国?
其实这中间的过程和原因一点也不离奇,张楠知道的清清楚楚。
都他娘的是为了出口创汇!
这根本就不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董,而是应该是个解放初期的产品。做工一流,木头材质张楠虽然将其姑且称为红木,但颜色泛黑,也可能是小叶紫檀!
不过就算是小叶紫檀的木头,箱子的价值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在那几块和田玉上!
张楠这会稍微仔细的看了看,一共五块近一号白和田玉玉佩,顶部那块是枚子冈牌,似乎是明代晚期的作品。
而左右两边两块玉牌长宽差不多达到了12乘7厘米,浅浮雕手法,年纪估计能到清代中期,主题两块都是福禄寿,体量非常大,成对更难得!
第一百六十一章 霍克森小村
箱子后背镶嵌的是一大块镂空雕刻工艺的蝴蝶玉佩,十来公分直径的一枚大家伙,看着像清代晚期的工艺,价值虽然比不上左右那两枚,但做工细腻,也是精品!
两扇小门上各有一只玉老虎,镂空雕刻,被竖起来镶嵌的木门上,各有十三四公分长度。
也不知道这两只老虎从哪找来的,玉质虽然稍次,二号白的样子,但却是标准的粗大明工!
一对明代的玉老虎,更是难得!
张楠似乎记得在木质家具上镶嵌玉器这种装饰方式,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不过明代那会极少见。也有人说最早似乎在唐代就有了,但张楠没见过。
这事自个也就记了个大概,不能说绝对正确:人的记忆总会出错,还好这个问题不是特别重要。
而这项工艺真正开始大规模出现是在清代:清代皇帝对于玉器的迷恋大大超越前朝,特别是那个乾隆皇帝对于玉器更是垂青有加!
简直入迷!
乾隆在皇宫中不仅收藏有大量的传世古玉,还令内务府造办处内廷如意馆生产制作了大量的时玩玉器。
在用玉石雕琢成各类单独器皿的同时,清宫内务造办处还将玉雕技术与家具制作相结合,生产出一大批嵌玉家具。
这种工艺就是将玉雕饰件镶嵌在家具上,这些嵌玉的家具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采用玉石材料雕琢成各种人物圆璧瑞兽花鸟等图案,镶嵌在椅凳桌案盒匣类家具的表面。
比如在坐具的靠背扶手处桌案类家具的束腰处文具盒的盖板处等镶上精美的玉雕,起到点缀陪衬的作用。
这会张楠手里的这个首饰箱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嵌玉家具,小型的那一种。
第二种则是嵌玉屏蔽类家具,比如嵌玉屏风。
上行下效,这种装饰风格在乾隆年传播得很快,不仅仅京城的王公贵族们喜好这类家具,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家具出现。
而到了清代中后期,广zhou那边也制作出类似的家具用于出口,不过那会用来出口的嵌玉家具数量还不是特别大。
到了民国时期,玉器佩戴的人少了,结果能用于镶嵌在家具上拿去出口的老玉数量多了,出口量增加不少。
而初解放那会外汇奇缺,这老玉佩更是三瓜不值俩枣的,加上大伙手里也没什么钱,被文物商店什么的一收购,很多就送去了工艺品厂和出口家具厂。
那会国内就根本没几人买玉器,不过外国人可没华夏人的对玉的情结,单卖古玉没人要呀?
怎么办?
那就干脆当装饰品,学习前人经验,管你什么时候的玉器,只要镶嵌得上去,全给镶在那些出口用的小型木质家具上。
真是什么都镶嵌!张楠手里的这个首饰箱,每层抽屉面上都镶着枚小玉环,各枚之间微微有所色差,仔细一看就是5枚老玉戒指!
这下花哨了,外国人也喜欢这花里胡哨的风格——从香江一转就能获得宝贵的外汇,绝对的废物利用!
对,那时候数量惊人的明清老玉,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基本无用的废物!
至于盒子上为什么出现不同时期的玉佩?
那会的工艺品厂和文物商店可都是国营单位,绝对是有什么用什么。而另一边的洋鬼子可搞不明白那些华夏玉器里边的寓意,好看就成,管你哪个年代什么质地的!
这边工艺品厂也只看装饰效果,才不管你是明代的还是清末的,民国的也无所谓,能用就行。
可怜好好的老玉佩,就这么成了装饰品漂洋过海到了英国,几十年功夫就辗转到了旧货市场,如今就值了个五十磅。
张楠估计这会在华夏,这几枚玉佩加起来也能值个两三百,不过不好碰到。
至于在文物商店里,这价格估计比50英镑还高出一大截!不过还真不能说那个摊主他不识货漏了东西,只能怪英国人压根就不好玉石这一口!
那人就是卖了个旧首饰箱而已,还赚了钱。至于这东西刚到英国时值多少磅?怎么辗转到了这里
这些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的英国人眼里它就是个旧箱子!
管你什么玉,人家就当装饰品漂亮的石头——文化背景不一样,还真不能说人家不识货。
旧了就不要了,很正常。
这就和那个几万美元一条美国十九世纪破旧牛仔裤的事情一样:美国藏家也不能说华夏人不识货,因为华夏人根本就不玩这个。
而且这会这一类镶嵌玉石的小型家具华夏还在出口呢,不过因为已经没那么多老玉让工艺品厂使用了,或者说目前用了不合算:为了省事,工艺品厂这会大量使用的是岫玉,硬度低好加工,反正在外国人眼里什么质地的玉石都一个样。
张楠在车里噼里啪啦一解释,项伟荣也算明白了。
看来这几天要多转转,能从英国佬手里淘回去不少好东西。
等这次去看完房子,在伦dun还要逛两个重要的古玩市场,估计至少花费个五六天,之后我们去法国,那里有全世界最大的跳蚤市场。要是连那个广彩花瓶这个档次的东西都要,我估计我们能装一海运集装箱回去!
关兴权插话了,我看价格不高,这帮外国佬也不是特别懂,咱全给买了!我这100万就算做贡献了!
张楠没接,不过说:这样,咱们这趟就大干一场,不过咱先说好了,除非碰到极端重要的物件,在英法两国,每人最多花费50万美元,真别什么都买回来,那就成收破烂的了。
项伟荣两人同意。
不过咱可先说好了:谁买的就归谁,没地方放就先堆我那边弹药库里。等山顶别墅造好,我还给姐夫和关哥你都准备了一块地皮,都造一幢美式的大房子,就我长岛那类差不多的,到时候东西自个搬回去,别放我那!
没等两人反对,张楠十分强硬的表示:这个问题没得商量!
不过还有个小想法:姐夫,不知道能不能想点办法,我想把家里山顶那块地后边的那片戴望村的杂树林子也买下来。
那有困难,不过能想点办法。项伟荣想了想道,其实前段时间戴望村的支书和我碰过头。
什么事?
哦,我和他认识,他们出村下山基本上都会从车队门口过,有时候运东西也是到车队停车场来搬,时间长了也熟悉。
你也知道他们那个村子不像你那边,根本就走不了汽车,拖拉机都够呛,就想修一条能过一辆货车的简易上山公路。
来化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