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袁氏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丝雨如梦.CS
    袁绍在心中,不得不佩服郭嘉一下的。就凭这几个在敌营的细作的




第七十五章祸不单行
    不说这边袁绍很是得意,有点志得意满,开始骄傲了,有点小觑天下英雄了。

    单说长安那边,沮授可就不那么高兴了。自袁绍带着大军去迎战西凉兵之后,他就没有睡过一场好觉的。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西凉战乱又起,袁绍迎战西凉出兵的事情,肯定瞒不住的。沮授也没打算瞒着大家的,在袁绍出走之后,他就按照袁绍临走的吩咐,上报朝廷知道了。

    皇帝和满朝文武,在知道之后,自然没有意见的。心里可能恨不得,袁绍和西凉军都战死了才好。对于这两拨人马,他们都没有好感的。

    沮授也知道他们的想法的,也没有阻止他们的议论。你不让他们有所活动,还不让他们发泄不满,私底下议论吗

    对此,沮授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只是和张辽、朱灵分工合作罢了,约定三日一碰头的。张辽守卫长安,朱灵保护皇宫的,而沮授密切注意朝廷的动向,特别是对主公很不满大臣的举动。

    前几天,长安还算平静的。但是这几天不知道怎么了,长安形势开始有点波云诡谲了。整个长安到处都是议论声,也不知道他们从那里得到的消息。

    有的说,“丞相已经战死了,西凉军马上就会杀到了,要向上次一样血洗长安的”。

    有的也说,“袁绍心怀不轨的,已经和西凉军达成了协议,约定平分天下的。等过几日,就回来,干掉皇帝的”。

    反正说各种信息的都有,大多数对主公的名声很不利的。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两条,一条是关于冀州的传言,说公孙瓒已经占领了整个幽州,现在正和冀州对袁绍不满的家族联络。也接受朝廷的诏令,正在攻打邺城的,冀州危急的;另一条说袁绍出征西凉带走了大部分军队,现在长安守军很少的,很容易得手的。有些诸侯蠢蠢欲动,现在和城里对袁绍的到来,有点不满的保皇派联合一起了,准备约期起事的。

    得到了这两则消息之后,沮授有点坐不住了。对于公孙瓒得到了幽州,沮授倒是一点不惊讶的。这是必然的,刘虞肯定不是他的对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了。

    至于公孙瓒进犯冀州的传言,沮授也不担心的。有田丰、张郃等文臣武将他们在家守卫,相信肯定没有问题的。公孙瓒不但得不到什么好处,可能也会吃鸡不成蚀把米的。

    但是对于这两条消息的来源,很是疑惑的。不明白这么机密的事情,其他人是怎么知道的,有点担心。恰好接到了袁绍的亲笔书信,所以就召集张辽、朱灵在丞相府商议对策的。

    二人领命而来,将防务交给了手下的可靠将领。就急匆匆的来到了主公的府邸,商议事情的。

    等大家到齐了,沮授就出示了一下主公的书信,信的主要内容是让他们几个留意长安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赶紧上报的。

    看完了主公的信件,见沮授还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张辽看不下去了,也坐不住了,急道“军师你倒是拿个主意呀,现在长安情况有点复杂的。主公也不在,你给赶紧想个对策吧,依我看长安近期肯定有大事发生的”。

    沮授虽然也有点心慌的,但是身为现在长安的最高统帅,肯定不能慌乱的。就装作胸有成竹的样子,安慰张辽道。

    “文远不要慌乱的,事情还没有到了哪一步的,要镇定的。只要我们手中握有军队,控制了长安的四门和皇宫等重要据点,就不怕那些牛鬼蛇神兴风作浪的”。

    听到沮授安慰的话语,张辽才有点心安的,也就没有说什么的。感觉



第七十六章福无双至
    在和马腾父子会晤,把西凉口头托付给他之后。

    第二天,袁绍就集结好了大军,邀请马腾、韩遂军前讲话的,打算把西凉的事情尽快解决的。

    因为,他老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长安可能会出大事的。还是早点回去,方可安心的。

    闻听丞相大人招呼的,马腾倒是很兴高采烈的领命而来,而韩遂虽然有点不情愿的,但还是带着手下过来看看情况的。

    袁绍引着八万大军,带着郭嘉、赵云、典韦、文丑等文臣武将,也来到了两军交界,约定的地方。

    袁绍见韩遂和马腾,集结大军到来了,很是满意。当先纵马而出,朝对岸行来。典韦、文丑二将自然在后面紧随,以防不测的。

    见袁绍亲自过来了,马腾和韩遂不敢怠慢,二人分别在马超和候选等心腹的护卫下,也到了对岸,等着丞相大人的到来。

    “我等拜见丞相大人”,见袁绍到来了,二人带头行礼道。

    袁绍示意不要多礼,也不墨迹,就让文丑出来,宣读了一下圣上的旨意。

    西凉众人见皇帝有圣旨的,不敢怠慢,赶紧跪下,聆听旨意的。

    于是,文丑拿出昨晚写好的旨意,大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尔等西凉马腾、韩遂一向忠君爱国,刻思图报。于朕危难之间,不辞劳苦,从西凉远赴千里,进京救驾。朕心甚慰,功莫大焉!今特论功行赏,封马腾为伏波将军、凉州牧,韩遂为偏将军、金城太守。望尔等同心同德,替朕拱卫西凉。功成之后,必有重赏的。钦此,谢恩!”。

    见自己果然得到了伏波将军的称号,马腾大喜不已,带着自己儿子和人马,跪下谢恩不已。

    “臣马腾谢恩,多谢陛下厚恩。臣必当不负皇恩,替陛下好好守卫凉州的。”

    马腾边谢恩,边还不忘对着袁绍道谢感恩的。多亏丞相提携的,他们马家方能有此荣耀的。

    袁绍点头颔首,示意知道的。眼下人多嘴杂,不要太张扬的一切尽在不言中的。

    韩遂见马腾和袁绍在底下眉来眼去,一副很是得意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的。

    虽然知道昨天马腾撇下自己和袁绍单独会面,必然会商讨利益的。虽然知道袁绍会给马腾好处的,没想到袁绍那么大方。会拿出伏波将军和凉州牧,这两个自己垂涎三尺的职位出来,真是好气呀。

    更气人的就是,才给了自己一个偏将军、金城太守的虚位。金城本来就是自己的地盘,要不要太守的位置,真心不重要的。至于偏将军这个虽然也算是排上号的将军职位,但是对比一下马腾的伏波将军称号,就瞬间不够看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袁绍如此分明是重用马氏父子,而排挤我韩遂的。本来还对袁绍有一点期待的,但是现在韩遂表示彻底死心了。哼,我们走着瞧,山水有相逢的。我就看长安你袁绍怎么收场的,算算现在他们应该行动了。

    见韩遂一直不说话,只是在冷笑的,文丑忍不住发火,大喝道。

    “圣上有令,为什么韩遂老儿你还不奉诏的,莫非想抗命不成”,说着就把圣旨扔给了马腾,自己却拿出长戟,准备结果了这个不听话的家伙。

    韩遂见典韦和文丑都发怒了,马腾身后的马超也有点蠢蠢欲动了,当下不敢抗命,只得低头领命道。

    “臣韩遂接旨,多谢圣上鸿恩的”。

    见韩遂很是识趣,袁绍比较满意的,对着文丑使了使眼神,让他继续传达命令的。

    文丑表示明白,按照先前主公交代好的,对着西凉军马,长吸



第七十七章长安事变
    袁绍接到影卫传来的讯息之后,没有一刻耽搁的,就让大军调转方向,朝长安疾驰。

    一路上,众将才从袁绍和郭嘉的对话中,知道长安大事不好了,可是说是一场事变的。

    事情,正如沮授担心和分析的那样了,整个长安都乱了起来了。西凉降兵在车骑将军董承的带领下和中郎将皇甫嵩、朱儁集合的保皇派卫士们,合兵一处,大约有五万多人马吧。

    现在已经占领了整个长安,除了西门和宫城在张辽和沮授等将领的坚守之下,还没有陷落之外,其他的都落入敌手了。不过看这情况,这两处要地要快陷落了,只是个时间问题的。

    这些都还不是最严重的,最让沮授担心的是。整个长安事变,明显有高人在后面策划的,不然自己不会毫无察觉。对方也不会突然出手,事情进行的如此顺利的,以至于长安的局面混乱成这个样子的。

    按照沮授的分析,对方肯定不会只有这些棋子的,肯定还有后手的。所以他建议主公赶紧回军,来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以迅雷掩耳之势,扑灭反叛的火焰,还长安一个朗朗乾坤的。

    因此,接到了沮授的传信之后,袁绍没有耽误,立即让大军回援,去收拾长安的残局。

    郭嘉从沮授的书信中就分析出来一二了,现在回去是最好的时机,不然等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时候就晚了。

    赵云和文丑、典韦也算明白了主公突然回军的缘由,知道长安发生动乱了。都恨得牙痒痒的,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飞回长安,结果了这群乱贼的。

    袁绍的心情当然和他们一样的,担心沮授他们独木难支,就让赵云、文丑先行带领三万大军快速回援的。剩下的五万大军加速前行,倍道而行,限三日之内赶回长安的。

    闻听主公将令,整个冀州大军不敢怠慢的,都铆足了一股劲,朝长安飞奔。一时间,浩浩荡荡的,掀起尘土飞扬的。

    再说长安,一座略微有点破败的庭院里,几个朝廷大官模样的人物,在密室里窃窃私语,看起来像是在商量大事的。

    仔细看去,这些人物可不得了,都是长安以至于整个朝廷不可或缺,响当当的人物。

    其中就有现在长安事变的领军人物,车骑将军董承、中郎将皇甫嵩、朱儁等,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当属太傅杨彪了。

    看起来就像是这里面的老大,直到现在,整个长安事变的幕后黑手才浮出水面的,原来是太傅杨彪一手策划的。果然人老成精,老而不死是为贼呀。

    这家伙现在哪还有生病的模样,一副红光满面的样子,仔细听着底下众将的汇报,不时地点点头,发表议论的。

    车骑将军董承有点小兴奋,高叫道“太傅你老人家,真是深谋远虑的。趁着袁绍这个乱臣贼子出战西凉的时候,愤然发作。只一下就把剩下的冀州兵马,搞蒙了,不知道如何行事的现在整个长安都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了,依我看大事成了”。

    中郎将皇甫嵩见董承有点上头,很是乐观的样子,有点看不下去了,不得不提醒一下。

    “大家还是不要高兴太早了,虽说现在长安基本处于我们的掌控之下的。但是冀州大军仍然实力尚存的,控制着皇宫和西门的重地,不可不防呀”。

    见大家的目光,被吸引过来了,皇甫嵩继续道“虽然韩遂来信说他们会拖住袁绍大军,让他们不能



第七十八章讨袁联盟
    其实袁绍从冀州大老远,兴师动众跑到长安进京勤王,这件事情,各路诸侯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即使当时不知道,但也时间过去那么久了,肯定都有所耳闻的。

    对于袁绍这个举动,各路诸侯都议论纷纷,见仁见智了。反正人心各态,其中的冷暖只有诸侯自己知道的。

    有赞扬佩服的,比如说曹操的,他其实也想过来的,但是看看自己现在还没有立足的地盘的。自己实力也不行,兵少将微的,只能听从手上谋士的意见,先剿灭青州黄巾,扩充一下势力,在理会其他的。

    也有不屑一顾的,不用说就是袁绍的好弟弟袁术了。这家伙在得到了寿春、南阳两大郡之后,很是得意,有点睥睨天下的感觉。还救什么皇帝,让他自生自灭最好了。等汉帝挂掉了,自己做皇帝岂不更好的。他这样想,也这样做的,已经为自己再进一步做好了打算了。

    甚至还有漠不关心的,也就是上次没有加入诸侯会盟的刘氏宗亲,如刘表、刘焉等。他们现在坐拥着山河之利、富庶之地,小日子过得很自在,哪还管献帝小侄子的死活。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地上霜,各安天命吧!

    更有蠢蠢欲动想要分一杯羹的,这个其实诸侯都有这点心思的。但是苦于不是太远,鞭长莫及。就是实力不行,不会是袁绍对手的。只有兖州刺史刘岱、上党太守张杨、河内郡太守王匡这三个家伙,既离的很近,也有实力的。

    他们很有野心,也知道自己单打独斗肯定不会是袁绍的对手,于是一合计就联合一起,组成讨袁联盟的。

    原本还在长安附近观望,坐等长安的动向,看看有没有机会可趁的。正好见西凉战乱又起,袁绍带领大军去平叛了,就知道机会来了。

    果然,他们才打算朝长安近一点,就接到中郎将朱儁的召唤和皇帝的诏令,让他们进京勤王的。

    三人闻诏大喜,赶紧集合手下人马,大约十余万众,浩浩荡荡的朝长安进发,进京勤王,诛杀袁绍。

    走到半路,就接到朱儁接二连三的书信,告知他们长安已经控制在他们手中了,就剩下袁绍的残部了。言下之意就是,你们要快一点,不然连汤都喝不上的。

    刘岱他们也明白这点,就一面让信使回复朝廷,我们即日就到。另一方面赶紧催促大军加快脚步,务必二日之内到达长安脚下的。

    对于自己主公的命令,他们手底下的将领,都没有意见的,只是遵照执行罢了。

    但是其中却有一个不同的意见,在他们耳旁响起的。

    “将军,我以为不可的。朝廷如此急促,肯定是计划不顺利的,想要我们去当炮灰的。依我看,我们还是静观其变,缓行到长安,坐观成败方为上策的。万不要轻易上当,中了朝廷的圈套呀”。

    张杨不用看就知道是自己的手下了,抬眼看去果然是他,这个最近才投靠自己的家伙,老是说些与其他手下不一样的意见,给自己添堵的,从来就没有让自己清净一天的。

    这不,还站出来说这些丧气话的,没看刘岱和王匡,脸色都变了,有点不高兴了。又让自己下不了台,这让张扬很是恼怒的。

    见此,赶紧出言呵斥他道“公明,休得妄言,你懂什么国家大事的没事就下去吧,没有命令就不要过来的”。

    见张扬一脸嫌弃自己的样子,还呵斥自己退下去。这个叫公明的将领,无奈只得退下去了,心中顿时感觉所投非人,明珠暗投了。



第七十九章乌合之众
    长安,皇宫里。

    沮授带着大军刚刚打退了董承的又一波进攻之后,预感进攻皇城董承部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定然在酝酿新一轮更猛烈的进攻。

    于是就召集朱灵等将领,商议下一步防守宫城的对策,也把袁绍快回来长安的消息,通报给大家知道。

    不一会,朱灵等将领,神情有点疲惫,风尘仆仆的一路跑来,应军师的召唤而来。

    沮授见朱灵等诸将,连沾着血色的盔甲,都来不及换掉了,就急匆匆的赶来了,心中很是感佩。

    但现在军情紧急,来不及说什么感激的话语,就进入正题了。

    沮授拿出袁绍的信件,对着众人宣读道“好教大家知道的,主公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预计明天就到的,大家再接再厉在坚持一会。在这里我替主公向诸位将军道一声感谢,你们辛苦了!”。

    听沮授说完,大家知道袁绍快回来了,都很高兴,一时间神情为之一振的。
1...2728293031...2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