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袁氏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丝雨如梦.CS

    见两位军师都同意,尽快回冀州,袁绍也心里有底,刚想说话,决定动身回家的。却被一声反对,打断了。

    “不可,长安是古都,雍州重地,岂能轻易弃之再说了长安是兄弟们拿命换来的,我们这样顺便舍弃,怎么向他们好好交代我以为不但不能弃守,还应该派重兵守卫。”

    众人闻言,就见张辽站出来反对,神情很是激动,也有点愤怒。不明白为什么要让兄弟们的血白流,撤离长安的。

    “对呀,是不能轻易撤离的,这是我们好不容易拿下的,怎么可以轻易放弃!”

    “是的,张将军说的很对,我们也不支持撤离长安的!”

    张辽的话刚说完,就引起底下众将的共鸣,都不明白好好的为什么要撤离长安的,吩咐站出来支持叫嚷着。除了赵云微微皱眉,做沉思




第九十二章迁都邺城
    就这样撤离长安、迁都邺城的决议定下来了,事情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次一切都很顺利,丝毫没有反对的声音。

    这也难怪,这次袁绍是携着大胜回来,而且扫清了反对派的势力,清洗了整个长安。这个时候,谁敢站出来找死呀

    况且保皇派也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了,皇甫嵩战死、朱儁也忧愤而死,至于董承就别提了,现在还在大牢里关着的。而他们的首领太傅杨彪这会也很是低调,在家养病,连朝会都不参加了。所以说没人站出来了,其他的巴结丞相还来不及的。

    至于我们的小皇帝刘协,袁绍表示呵呵,要是不同意就让郭嘉用竹笋炖肉好好招呼他。再说他那么怕死,也不敢不从,不然,哼!

    三天的时光,很快过去了。这三天袁绍什么都没有管的,把迁都的事情,全权委托给沮授了,让将领们配合,只要他们通力合作,相信肯定没问题的。

    自己只是和华佗在一起,讨论一下郭嘉的病情,商议一下怎么治疗的。值得一提的是郭嘉确实有病,不是华佗妄言的。虽然还没有病入膏肓,但是如果不加以调理,肯定命不久矣。

    等知道这个结果,委实把袁绍吓了一大跳。郭嘉与其说是有病,但不说是中毒,而且还是慢性中毒的。怪不得郭嘉会英年早逝的,与其说天妒英才,倒不如说他自作自受,中毒而死呀。

    为什么这样说呢事情还是从五石散这个毒品说起,也可以叫他寒食散。他兴起于汉武帝时期,在三国的时期得以发展壮大,最后盛行于魏晋时期。至于他怎么流行的,不是重点,在这里就不说了。

    单说他为什么称作毒品吧,更准确的说是兴奋剂。五石散本来是一种治疗伤寒的药,对治疗伤寒确实有一定的效用。但是五石散服下后不禁容易上瘾,还会使人感到燥热急痴。不仅如此,长期服用还会导致精神恍惚,不能控制,急躁之处难以想象,发狂痴呆,及至看见苍蝇也要拔剑追赶。

    郭嘉从小就体弱多病,后来不知道怎么遇到了不知名的道士,给他开了这样一幅药方。他将信将疑的服用之后,果然感觉神清气爽,自己多年的伤寒也不治而愈。把他给乐坏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感觉不舒服,就会服用一下,直到现在的。

    好在遇到了华佗,他一看就知道郭嘉是服用五石散过多,导致中毒了。在不医治,好好调理,后果不堪设想的。所以才有了长安碰瓷郭嘉的一幕,现在想想也是很有缘分的。

    袁绍这个时候也很是庆幸,早日遇到了华佗,可以好好调理一下郭嘉的身体,治疗他的疾病的。等于为自己挽回了最重大的损失,毕竟郭嘉对于自己实在太重要了,自己还打算托付后事给他,让他辅助后世子孙继续征战天下呀。

    等清楚郭嘉的病情之后,袁绍很是重视,当即让文丑把郭嘉请来,要是不来就给我绑来,让华佗给仔细检查一遍的。

    事情果然不出袁绍所料的,当知道文丑是请自己去看病,特别是知道让那个老骗子华佗检查身体之后。郭嘉就死活不同意,就想拒绝,逃走的。文丑见他这样,也不废话,就自己亲自动手把郭嘉绑了起来,扛着郭嘉回来交令。不管不顾郭嘉的大喊大叫,我只完全命令就行。

    等郭嘉被五花大绑抬来之后,袁绍也没有理



第九十三章徐晃vs高顺
    因为是回家嘛,虽然人数众多,但也感觉不到速度很慢的,没过几天就早早的离开了长安的地界。按照这速度,不到半个月就会安全回到冀州邺城的。

    要说安全嘛,也确实满安全的。毕竟袁绍大军本来就十万左右,现在加上几万降兵,差不多达到二十万众了。虽说长安到冀州一带,很不太平,常有黄巾余孽,活跃其中。但是没一个不怕死的过来,找袁绍大军的晦气,不然就教他们好好做人。

    所以,一路无战事,很是平静。这让一直期待能在路上有所表现的张辽很是丧气,这也忒无聊了。感到无聊的不只他一个,袁绍同样如此。

    初时袁绍还没事找献帝诉诉苦,偶尔找沮授谈谈心,或者去看看郭嘉治病的情况。等这几天过去了,新鲜劲一过,袁绍表示很无趣。

    也可能是思家心切,这会不同以往,袁绍再也住不住了,就不在跟着中军了。却拍马到前军看看,有没有什么稀奇的事情,好打发时间的。

    典韦见主公来了兴趣去看望张辽他们的,自然紧紧跟随。不敢离开一步,深怕袁绍有失。

    等袁绍在典韦的护卫下,来到了张辽的先头部队时,张辽刚刚下令通知全军先稍作休息,等休息好了,再继续出发。

    见袁绍过来了,张辽全副武装的迎了上来,好奇道“臣张辽见过主公,不知道主公有何吩咐”。

    袁绍见张辽有点紧张,笑道“呵呵,文远不要紧张,我没有什么事情的。就是担心前面会出事,特意过来看看”。

    虽然不知道主公又怎么心血来潮过来视察,但见没有什么命令。张辽舒了一口气,对道“主公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伺候侦察情况,一旦有情况他们就会及时禀报。我大军随时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对于张辽的保证和他的能力,袁绍还是很信服,对此深信不疑,也就没有多说什么。就跟着张辽,来到了先头部队驻扎的中心地带,休憩一下,再出发吧。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看张辽他们休息好了,准备出发了。见这边也没有什么大事,袁绍就打算回中军,继续无聊吧。

    突然,一个伺候的声音,在袁绍和张辽的耳边响起。

    “主公、将军,前面有情况,请主公示下如何处理”,这个伺候发现了情况之后,就回来禀告张辽,见袁绍也在,所以这样说。

    张辽还没有说话,袁绍就抢先追问道“有什么情况,具体如何”。

    听到主公发问,打探的士兵,不敢怠慢赶紧汇报道“禀主公,前面是两队人马不知道什么原因在交战,而其中的两个将领煞是厉害”。

    哦,看起来很有趣,终于等到好玩的事情,袁绍当即就让他前面带路,自己要去看看究竟。

    士兵不敢怠慢,引着主公就朝他们交战的地方赶去。袁绍在后面紧跟,不一会就把典韦二将撇的老远。典韦和张辽对视一眼,就知道主公老毛病犯了,好奇心升起来了。当下赶紧跟了上去,一行人朝前面赶去。

    不一会,就来到了斥候说的地方了,一看之下果见两对士兵在交战,不应该说是对峙,两个将领在交战的。

    只见他们一个面无表情手持大刀,一个威风凛凛手拿大斧,彼此交战在一起。看这个样子,已经交手了不下二十回合了,还不分胜负。可见身手不错,袁绍见了暗暗称奇。

    这个时候,张辽上前一步,在袁绍的耳边说了一句。袁绍瞬间表情很是高兴,纵马上前高叫道。

    “高顺将军和那位手持大斧的将军,请停手,袁绍这里打扰了”。

    听到袁绍的喊话,



第九十四章回到邺城
    袁绍这边和徐晃交谈的很愉快,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时不时的传出来几声大笑。惹得典韦很是诧异,不明白有什么好笑的。虽然不懂,但他还是做好自己的职责,护卫在主公的身边,确保袁绍的安全。

    而张辽和高顺的交谈可就不怎么愉快,最起码现在他俩遇到了分歧,发生了争吵,声音很大,惹得袁绍他们侧目不已。

    “文远,你不要在劝说了,让我背主投降,绝无可能。你还是死了这条心,不要浪费口舌了”,高顺一如既往的很淡定道。

    张辽苦口婆心的劝道“大兄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吕布非明主,不值得你如此死心塌地的跟随。还不如跟着我家主公,共成大事呀”。

    高顺有点软硬不吃,面无表情道“将军莫言在劝,我心意已决。奉先对我有救命之恩,我誓以死报。如所侍非人,大不了一死,从之地下罢了”。

    这一席话说的张辽哑口无言,虽然以前就知道高顺死脑筋,没想到愚忠到这个地步。

    这一番话,也让徐晃对他刮目相看,不想自己因为误会遇到的这个将军,如此忠义,真是既感且佩。

    袁绍听高顺这样一说,不但没有让他打消自己招揽他的想法,反而更加欣赏他了。如此忠义之人,定要招揽在自己的手上的。

    想到就要做到,袁绍故意插话,拉近距离道“不知道高顺将军缘何到此”。

    高顺见袁绍和徐晃等接近自己,想套近乎,并没有答话,只是面无表情,当这些人不存在。

    张辽见高顺牛脾气反了,怕主公恼羞成怒怪罪他,也为了缓解尴尬,就把刚才和高顺谈论的这些内容,一一向大家说起。

    袁绍总算知道了,高顺为何在此了,原来是和吕布失散了,护卫着他的家眷所以到此。

    事情要从吕布战败,带着并州将领出逃,唯独没有叫上高顺说起。对于这些,高顺表示已经习惯了。而他却并没有独自逃离,反而带着手下护卫着吕布的家眷一起出逃。准备先找个地方安顿一下,等打听到了吕布的消息之后,再去汇合。

    但是路上却发现了讨袁联盟大军,浩浩荡荡的朝长安进发。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看这样子,肯定会有一场大战的。

    所以他们就没有立即赶路,来到了去冀州方向的大路上,暂且休息,等战乱结束了,在想办法离开。

    恰好遇到了准备去冀州看看的徐晃,高顺见徐晃带着队伍,从长安而来。误会他是长安派来的追兵,所以就把家眷安排在附近,而自己却带着手下过来迎战。

    徐晃见高顺突然窜出来,还以为是劫道的强人,也不答话。当即让手下给他掠阵,就和高顺大战了一场,后面也就遇到袁绍了。

    知道了前因后果,误会解除之后,袁绍见高顺现在还没有地方可去,就建议道“既然将军还没有寻到奉先,不如就到冀州权且安身,等找到了吕布之后,再去汇合也不迟呀。不知道将军意下如何”,说着就对张辽使了个眼色。

    见高顺有点意动,做出思考的样子。张辽继续接话劝道“主公所言极是。我主现在贵为大汉丞相,只要一声令下,相信很快就会得到吕布的消息。没准吕将军知道大兄在河北,肯定来这里和你汇合呀”。

    高顺想了一下,很有道理的。吕布很会见风使舵,知道朝廷现在在河北,肯定会不远万里过来投奔,没准可以混个一官半职。于是就点点头,表示同意。

    这让袁绍大喜不已,嘿嘿,既然跟着去河北了,就不会让你逃出我的手掌心。

    袁绍一天得到了两员大将,心中很是高兴的。在安排张辽跟着高顺去接吕布家眷之后,就让典韦通知大军加快脚步,争取早日到达邺城。

    而自己却带着徐晃回到了中军,一方面把他介绍给沮授他们认识,另一方面和郭嘉商议一



第九十五章封赏群臣
    次日,袁绍起了一个大早,在刘氏的服侍下,用过早餐之后。典韦过来禀告冀州的文臣武将,一起到齐了,就等着主公过去商议大事。

    于是,袁绍就在典韦、袁方的护卫下,迈着轻快的脚步朝议事厅走去。人逢喜事精神爽呀,再说昨晚小别胜新婚,其中的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等到了议事厅,冀州的众文武都到了。文臣以田丰、沮授为首,武将以赵云、高览为首,其他的俱在,分列两旁站立着,就等袁绍自己了。

    袁绍也不废话,就让典韦在外面守着,非自己的命令,不要让任何人进来。自己却径自朝刺史宝座走去,迎接文臣武将的参拜欢迎。

    等袁绍做好之后,大臣们在田丰、赵云的率领,一起出列,齐声恭贺道。

    “臣等参见丞相大人。恭喜主公凯旋归来,你辛苦了!”

    “哈哈,众位平身,起来说话。这全是汝等尽忠职守,竭尽忠诚所致。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下众位,你们也辛苦了!”,袁绍有点得意道,说完鞠了一礼,以示谢意。

    满厅的文武,见主公如此恩义,不居功,很是欣慰及感动,继续道“这全是主公领导有方,将士奋不顾身所致,我等实在不敢居功”。

    手底下的文臣武将很是歉意,有彼此谦虚了一番之后,在开始说正事的。

    袁绍出言问道“我出征的这段时候,冀州有何大事,快快禀告一下”。

    田丰应声而出,报告道“启禀主公,大军出征长安期间,冀州一切正常。征兵、招贤、屯田等重点事情进行的很顺利,至于其他详细的情况,主公可以问询具体负责这块的专门人士”。

    听到田丰的报告,袁绍不住点点头,表示很满意,一起正常就好。至于细细的询问真心没必要,袁绍对于田丰的可靠还是很信服的。再说自己也从袁方手中得到了差不多的信息,就不必继续询问了。

    突然想到了汉帝和朝廷大臣的安置问题,袁绍对着高览询问道“不知道皇帝陛下的住所安排好了没有,有没有专人负责照顾他的起居,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听到袁绍一连串反问,貌似很关心献帝的衣食住行,果然不愧是四世三公,汉朝的中流砥柱。

    高览还没有说话,荀彧却抢先开口道“丞相大人,尽管放心。我亲自去安排的,已经把皇帝陛下安排的妥妥当当了,莫要担心”。

    哦,果然袁绍就知道作为汉朝的死忠荀彧是不会放任献帝不管的。竟然亲自出手,安排皇帝的饮食起居,真是事无巨细呀。

    虽然心中有点不喜,但袁绍只是把这些放在心里,并没有表现在脸上。嘴上故作关心道“文若办事我很放心的,不知道皇帝陛下的临时住所建好了,可以住进去了吧”。

    为我们的皇帝陛下建造临时住所,也就是临时皇宫吧。这是袁绍临走之前交代给荀彧的任务,现在回来了话赶到这,自然询问一下,估计建好了。

    果不其然,荀彧有点开心道“丞相大人放心,皇宫早就建好了,现在陛下已经住进去了”。

    得了,这个问题算我白问了,也别纠结这个话题了。袁绍转移话题,对着刘晔问道。

    “不知道我走之后,幽州公孙瓒有没有搞出什么大事的,现在整个幽州具体情况如何”

    袁绍出征之后,就把整个北方的情报系统交给刘晔,让他暂且负责。所以才这样发问,询问情况的。

    听到主公的询问,刘晔不敢怠慢,站出来禀告道“主公你是知道的,之前公孙瓒就对整个幽州虎视眈眈。在我们出征长安的期间,他一举打败了刘虞,导致刘虞战死。现在已经基本占领了整个幽州,对我冀州也有点蠢蠢欲动的。不过局势还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我正在全力联系刘虞的心腹,准备给他制造麻烦的。其他的因为主公不在,我不敢自专,等着主公示下的”。
1...3132333435...2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