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蠡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野天湖
她和西施一样,深爱着范蠡,抱着为范蠡现身的信念卷入这场纷争中的。但目前的状况和他的人生信条严重违背。先是吴王,然后是伯嚭。她感到自己很脏,配不上范蠡。
她性情忠贞刚烈,没有西施的忠厚豁达。这是她后来自杀的决定因素。
虽然她的命运是范蠡造成的,但她从不怨恨范蠡。只怪上天对自己不公,这更增加了她的悲剧色彩。
这个故事中自杀的女人有雅鱼,勾郚和郑旦。这个结局范蠡预先是知道的,他想改变历史,挽救这几个女人,但他失败了,他伤心不已。这也是他在复国成功之时选择了急流勇退,怀着对人世深深的绝望,隐退于山水之中的重要原因。
在范蠡的授意下,鲁海秘密地收了一个徒弟。在范蠡的见证下。举行了简单的拜师仪式。这事只有包括范蠡在内的三个人知道。这个比鲁海还大一岁的木匠,三年内学会了鲁海的全部技艺,在鲁海被伍子胥秘密害死后,接过鲁海的担子,把姑苏台修建完成。这事后话。。
有一天,伯嚭向吴王报告“君王,出大事了”
吴王吃了一惊“出什么事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寻找神木
距离姑苏台工地不远的山坡上,有一所大一点的房子。这里是姑苏台工程的总指挥部。伯嚭和范蠡作为工程的两个总指挥,经常来工地视察,完了就在这大房子里休息,集会议事。
正常在这里活动的当然还是鲁海。他手下有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每人负责不同的施工断面。每天,他们都要来大屋接受鲁海的指令。汇报工程进展情况。
之后,鲁海就下工地视察一圈,然后再回到指挥部,因为这时下面的人会来请示工作。
鲁海,白天就在这里吃饭,累了也会打个盹,这里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他的周围,则有伍子胥派出的一大群当兵的来保护他的安全。除了工程技术人员,一般人是不能靠近鲁海的。伍子胥这样做当然遵循吴王的旨意。其实他知道,这是做样子,除了他,谁还会要对付鲁海呢
伯嚭对鲁海说“鲁大夫,工程上有什么新情况”
鲁海说“现在最要紧的是木料供应不上。”
伯嚭说“江上不上每天都有木排放来吗”
鲁海说“那些都是普通木料,关键部位的三千棵神木一棵都没来。特别是作为擎天柱的大木。一棵也没有。”
伯嚭说“怎么回事不是派出数千人进山采木吗怎么会一棵也没有采到这事谁管的”
有人告诉伯嚭,进山采木的事是一个叫孔臣的人管的。
伯嚭说“去把孔臣叫来。”
时间不大。孔臣来了。倒身下拜,“见过太宰大人,见过范大夫和鲁大夫。”
伯嚭板着脸说“起来说话。”伯嚭在吴王面前谄媚讨好,在下级面前却是十分的威严。“进山采集木料的事是你管的吗”
孔臣说“是卑职所管。”
伯嚭说“这都两三年了。工程用的神木,一棵也没有运来,你是带人游山玩水去了”
孔臣连忙跪下,说“回大人,卑职两年来带人在山林中搜寻,找遍了吴国的每一座山头,也没有发现一颗符合要求的神木。”
伯嚭说“你是懒惰还是没有”
孔臣说“卑职不敢有丝毫懈怠,是真的没有找到神木。”
伯嚭说“吴国地大物博,数千里方圆,怎么会没有这种树。我看你活得不耐烦了吧”
孔臣吓坏了,连忙磕头“大人恕罪,卑职真的是竭尽全力了,吴国境内真的没有合乎要求的神木啊。”
范蠡叹息一声说“太宰大人,如果真的没有这种树,也很难怪罪他,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正说着,忽听有报“君王驾到!”
伯嚭范蠡和鲁海连忙迎出门外。一起叩首参拜“参见君王。”
吴王笑呵呵地说“各位爱卿请起。”
大家起身,拥君王进屋落座,吴王说“寡人一路看来,真是好大场面啊。这才是办大事的样子。寡人是外行,看不出工程进行到什么样了。太宰,你给寡人介绍一下。”
伯嚭躬身答道“自从开工以来,工程一直进展很顺利,但最近遇到了一点小麻烦。臣不敢隐瞒君王。”
范蠡说“是这样,姑苏台需要的三千棵神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一棵。如果没有这种规格的木料,工程将不得不停工。”
吴王的脸,冷了下来“没有派人去寻找吗”
伯嚭说“臣派出两千人,在吴国境内寻找了两年,也没有找到,据寻找神木的官员孔臣说,他们找遍了吴国的每一座山头,也没有发现这种树。”
吴王看向范蠡“少伯,你说说,如果找不到神木会怎么样”
范蠡躬身说“如果找不到神木。姑苏台就是一个半拉子烂尾工程。”
“那不行!”吴王叫起来,“要是建成一个半拉子工程,整个吴国的脸面都丢尽了,现在吴国在建姑苏台,天下谁不知道还不被人笑话死!”其实他心中深一层的忧虑还没有说出来,要是建不起来姑苏台,长国夫人西施忧郁起来,是最要命的事。
范蠡和伯嚭都低下头不吱声,孔臣战战兢兢,差点尿裤子。
吴王说“鲁大夫,难道不能用别的木料替代吗”
鲁海说“回君王,姑苏台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如果用其他的木料代替,臣也能把它建起来,但那不能延年,过个三二十年,就可能坍塌歪斜,不能再用了,那样的工程,非臣不能为,是臣不为也。如果君王真的要降低标准,恕臣不能从命,吴王可另请高明。”
“别别!”吴王摆摆手说“寡人就是这么一说,姑苏台也是寡人传于后世的一件作品,哪能降低标准将就呢。”
吴王转向范蠡“少伯,你是一位能干的人,寡人的许多难题都是你解决的,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范蠡说“谢谢君王这样说,不知道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神木,只要有,就能找到,”
范蠡心中也没有底,其实他比吴王心中更为着急。姑苏台工程刚刚开头,就这样半途而废,根本没伤到吴国的筋骨,那他这个计划就失败了。这样一年一年拖下去,越国何时才能复国呢
孔臣带人在山中搜寻了两三年,只要吴国境内有这东西,一定会找到。
范蠡问孔臣“你在山中寻找两三年,没有找到神木,难道没有听到一点消息吗”
孔臣说“小臣也曾询问山中老人,老人说,当年大禹王治水,曾采集神木山神木,疏通河道。于是小臣到处打听神木山在哪里。但没有人能说出准确位置。只有一位老人说,神木山距离姑苏三千五百里,在一处没有人烟的大山里。那里漫山遍野都是神木,什么样规格的都有。于是臣带人去寻找,结果在山里走了几个月,迷路了,还有二百多人失踪了。臣不得已,才返回姑苏报告。”
吴王说“照这样说来,既然有神木山,那就有神木,我们派人去寻找吧。”
伯嚭说“这事别的人完成不了,恐怕还得要范大夫亲自出马才行。”
吴王说“少伯,关键时刻就用到你,你愿意为寡人辛苦一趟吗”
范蠡说“君王差遣敢不从命。不过什么时候找到神木山,臣不敢说。”
吴王说“这个谁都不能确定。你什么时候找到都行。”。
范蠡说“要是臣幸运真的找到神木,回来带人去伐木,往返不知几多时日,臣打算就近找人砍伐运回,这就需要费用。”
吴王说“这个好办,你带上黄金一百斤够不够”
第一百九十章 红烛高照
范蠡说“子媚君,我又要离开姑苏了。你愿意和我同行吗”
子媚说“范君,我已经和你两次外出了,那两次都是我主动跟着你走的,这一次是你主动邀请我。我很喜欢。”
范蠡说“有你,我会不愁吃不愁睡,还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和你在一起很开心。”
子媚的脸就红了“我也是。这回我们要去哪里”
范蠡说“这回的任务有点玄乎。我们要去一个传说中的叫神木山的地方,去寻找三千棵神木。”
子媚说“世上有这个地方吗”
范蠡说“听说有。”
子媚笑了“这可真是玄乎。要是我们找不到这个地方呢”
范蠡说“如果我们找不到神木山,采集不到神木,姑苏台就建不成了,我们的计划就失败了。复国计划就会无限期向后推迟了。”
子媚叹息说“这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找到神木山,采集到神木了”
范蠡说“一定要找到。找不到神木山,采不到神木,我们就不回来。”
子媚说“好,我跟你去。我们什么时候动身”
范蠡说“明天。你会把吴王这边的事安排好吗”
子媚说“这个你放心。我会对萝姜交代怎么做的。我觉得你今天晚上见一下西施。告诉她你要离开一段日子。免得她没了主心骨。他需要你的安慰。”
范蠡尴尬一笑“好吧。”
第二天,范蠡骑马离开姑苏城。打马跑出十里地,子媚已经在路上等他。
二人相视一笑,策马向前。子媚说“范君,你马背上驮的什么呀鼓鼓囊囊很沉重的样子。”
范蠡哈哈笑道“我们发财了。这里有一百斤黄金,是吴王给我们寻找神木的费用。”
子媚说“这么多呀!那可是五万大军一年的军费啊。吴王真够大方的。”
范蠡冷笑道“说不上是大方,但是一定是傻。他在西施的迷惑下,已经迷失了心志。”
子媚说“范君,我们其实不需要这么多钱的,你真的要带着这么多黄金去寻找神木吗”
范蠡说“我才不会那么傻。这对越国来说可是一笔巨款,我们先把这些黄金送回会稽。然后再去寻找神木。”
子媚说“这样最好,反正我们没有时间限制。”
二人晓行夜宿,不一日来到会稽山。进入都成,大街上有了人流,街道两边的店铺也多起来。通过几年的努力,会稽逐渐地恢复了生机。越王夫妇依旧住在石屋里,睡在草铺上。
范蠡和子媚到达时,孟姬正在准备晚饭,孟姬告诉范蠡,越王去街上一家人家参加婚礼去了。
范蠡说“君王怎么去参加人家的婚礼呀”
孟姬说“会稽城里不管是谁家成亲结婚,君王都要去参加婚礼的。还有不管是谁家死了人,君王都要前去吊唁的。”
老百姓遇到红喜白丧,君王亲自前往祝贺或吊唁,这对事主人家来说,是极大的荣誉,他们对君王的忠心,更加不可动摇。
范蠡叹道“这样对君王怎么能不受老百姓爱戴呢子媚君,我们去看看热闹吧。”
二人离开石屋,顺着孟姬指引的方向,不一会就找到了那户喜庆人家。
婚礼进入**,正在拜堂。观礼的人很多,范蠡和子媚挤上前,只见红烛高照,大红喜字闪着吉祥的光彩。新娘新郎都穿着大红婚衣,由伴娘扶着缓缓走进场中。
越王和王后雅鱼端坐主席,旁边还坐着新人的父母。司仪喊道“一拜天地!”
一对新人对着虚空一拜到底。
“二拜君王!”
新人又对着越王和王后参拜。越王微笑点头,算是回礼,雅鱼笑着站起来,把自己做的一对香囊佩戴在新娘新郎身上,新娘新郎再次行礼致谢。有些妇女激动的直摸眼泪。
忽有人叫道“上将军也来了!”
人群呼啦闪开,范蠡和子媚就站在了场中。司仪急中生智喊道“三拜上将军!”
事情来得突然,范蠡想,哎呀,没有礼物呀身边一摸。掏出几个银角子,新娘新郎每人送两个,笑着说“恭喜恭喜!”。这可是很重的礼金呢。
子媚一抬手,手中便多了两条香红汗巾,一人一条送上。
越王一见范蠡来了,知道有事,站起身,抱拳说“再次恭喜,寡人告退。”
司仪喊道“恭送君王王后!”
大家一起跪下,磕头相送。
回到石屋,范蠡和子媚行礼参拜,见过君王王后。
越王心情很好,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说“少伯回来了,带来什么好消息”
范蠡说“臣给君王带来一点礼物。”走出石屋,从马背上卸下一只布袋,累累巴巴地搬进屋里。
越王说“什么礼物啊,这么沉。”
范蠡解开扎口,说“君王,请过目。”
越王撑开口袋一看,呆住了。雅鱼好奇地过来一看,吸了一口了冷气“这么多金子!”
范蠡说“整整一百斤!”
越王说“少伯,说说,什么回事”
范蠡就把修建姑苏台,没有找到神木,吴王派他外出寻找神木的事,说了一遍。说“君王,越国的大臣,这么多年来,没有发放薪俸了,这点钱,拿去给大臣们发一点,改善一下生活,他们比一般的老百姓更辛苦。”
越王感动地说“少伯所说极是。天下也只有越国的大臣能白干这么多年。有朝一日,复国成功,寡人一定要好好感谢众位爱卿。”
范蠡说“吴王强行修建姑苏台,吴国已经不堪重负,夫差正在失去民心。削弱他们国力的效果已经显现。”
越王兴奋地说“少伯辛苦,灭吴兴越,你是第一大功。”
雅鱼说“越国最大的幸运,就是有了上将军。”
越王疑惑道“少伯,你真的能找神木吗”
范蠡说“臣不知道,但不管找到找不到,臣都会想办法,让姑苏台修建下去。”。
越王说“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范蠡说“臣打算明天就走。臣走后,请君王通知文种相国,叫他准备三百木匠,和三个月的军粮。随时准备跟随臣去伐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