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八零之神医有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北海乔

    衣食住行就医,这些都是老百姓经常要面对的事。秋桐路新开了中医诊所,而这诊所又是如此特立独行,让他们想不关注都做不到。

    除了开业典礼上的大阵势,还有大夫的年龄和性别,女的也就算了,还只有二十出头。

    这让有部分人始终认为,开业典礼上的阵势是那女大夫花钱雇人摆出来的,或者是家里亲戚朋友找的人来捧场,反正总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个诊所抱有保留的态度。

    再加上另一个特别的地方,就导致周围知情的人议论纷纷。

    那就是贵,挂号费女大夫五元,另一个袁大夫二元,这比省里大医院的挂号费还要贵了。很多人干一天活也挣不到五元啊。在普通人眼里,在这小地方看病总该比省城大医院便宜啊。

    不过这时候诊所里的人也不算少,因为于采蓝在开业典礼第二天开始正式开业,头一个月只收药费和处置费,挂号是免费的。

    这时已经是七月份了,就算鹿港相比于周边的内陆城市,相对凉快一些,可盛夏的威力仍在。在这种天气里,老人孩子总是最容易受病的。

    这时坐在于采蓝面前的是个中年妇女,她怀里抱的孩子大约三四岁的样子,他靠在奶奶胳膊上,不时啼哭几声。但是哭声有气无力的,一看就没什么精神。

    孩子的爸爸也在,那年轻人不过二十多,比于采蓝也就大上一两岁。这时候他用手擦了把脸上的汗,紧张的看着于采蓝。

    他们带孩子来这看病,也是无奈之举,周边的诊所都去过了,也去过一次大医院,一家人折腾半天,拿了点药回来,一样效果不好。

    正好听说了那个患悬饮的妇女的事,就过来看看。

    “这孩子腹泻有多久了”于采蓝问道。

    “能有半个多月了吧。”家长看着喘气有些急促的孩子愁肠百结。恨不能自己代替孩子生病。

    “嗯,皮肤挺烫的。”说到这儿,于采蓝问那个小孩:“乖宝宝,告诉阿姨,你渴不渴嘴里干吗”

    &nbs




第446章 大隐隐于市
    于采蓝点了点头,告诉二东:“就按宝坤说的办。”

    然后她跟袁宝坤说道:“我联系的那药材商家里似乎有点问题,听他的意思暂时要不做了。在这方面你认识的人不少,你最近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能长期合作的药商。这方面你上点心。”

    袁宝坤忙答应了,于采蓝尽心教他,有问必答,能帮她做点事,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他看着于采蓝要走,犹豫了一下,然后磕磕巴巴地问她:“小于,我想问你点事。”

    这时候二东不在,他才开口的。于采蓝很少见到袁宝坤这么扭捏的时候,还有点脸红,便问道:“怎么,想让我给你介绍对象啊”

    “你怎么知道”袁宝坤听了惊讶地抬头看她。

    “我瞎猜的,你也不照镜子看看你那个样,太明显了。不过我现在手里没人啊,你也知道,我现在接触的尽是病人。”至于亲戚朋友里边,于采蓝一时也没想出来谁合适。

    “这个人你认识的。”袁宝坤闷了好几天,总算把这想法给说了出来。

    “谁呀我认识,你说说看。”于采蓝一时想不出来袁宝坤看上谁了。她们共同认识的似乎只有永济回龙镇医院的那几个小护士了,可那些人跟于采蓝交情有限,也用不着她来介绍吧。

    “就是,上次来的陈露,跟你一起实习的那个人。”

    “谁陈露!”于采蓝还真想不到是她,压根就没往那上边去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

    “你什么时候喜欢上她的啊”于采蓝感到好笑,她决定好好问问。

    “就是看到她的时候就觉得心一颤,当时有点傻,后来她走了就老想着她。”

    袁宝坤为了让于采蓝成全他,只好把心里的想法给她亮了出来。

    “可是,陈露对你印象不太好呢,谁让你当时油嘴滑舌的了再说她家里人我都没见过,也不了解。只听说除了她爸妈,还有个弟弟准备高考呢,我听陈露说她家里情况一般,她弟弟要是上大学的话,她打算帮一把。如果你真的跟她好的话,这方面你要考虑到。”

    于采蓝觉得媒人可不能随便做,得让双方把好的坏的各方面都考虑到,万一错了那可就是撮合了一对孽缘啊。

    “哦,这个要是不过分的话,我可以接受。”袁宝坤爸爸给他留下一些家底,他在钱上倒是不计较。

    听他这么说,于采蓝便说道:“那行吧,既然你这么想,那等我找机会约她来一趟,到时候你注意一下,嘴别太油了。不成的话也别勉强。我就是给你们牵个线,其他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我知道,谢谢你小于。”袁宝坤见于采蓝要走,急忙殷勤地给她开门,还弯腰做了个请的姿势。

    “好了,别这么夸张了,你把药材商的事办好了就是感谢我了。”

    药材的质量关系到疗效,所以于采蓝对这事很上心。袁宝坤父亲从医多年,认识的医药界人士可不少,所以于采蓝让袁宝坤办这事。

    于采蓝不让何宸风天天接送她,他的工作就没那么多空闲时间。所以她自己买了个自行车,准备来去就用这个作为交通工具了,健康环保,很好。

    她骑着自行车消失在街角的时候,吴家老爷子站在拐角,朝这个房子看着。大概是舍不得吧,旁边是他的孙子,看到了于采蓝离开,咬着嘴唇,然后把他爷爷扶回家去了。

    于采蓝回基地,要经过一片片田地,有一片地里种的是向日葵。这是一种生长特别迅速的植物,这时候已经有



第447章 那叫身价
    最近发生在鹿港东南城乡结合部的新闻,于采蓝也知道,她还特意看了报道。除了陈一龙、雷厅长他们,她知道这里边也有何宸风的手笔,他默默地做下了这件事,却没有告诉她,让她心里酸酸的又很暖。

    人生说长也长,说短其实也很短,能遇到个把你放在心上,知你冷暖、念你悲欢的人,这并不是谁都能遇上的机缘。

    何宸风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可这些经历并没有让他的性格变得敏感、偏激,反而长成了有担当并且温暖的人。这世上优秀的人何其多,会有人比他更优秀,可她有这一个足矣。

    何宸风正吃着,面前出现一个碗:“帮我盛点饭,我再吃半碗。”于采蓝就是想让他帮她盛饭。

    “小猪。”何宸风掐了下她的脸,配合地给她盛了半碗。也没特意多盛,这是晚饭,吃多了也不好。

    于采蓝接过去,说道:“不是你让我多吃的吗我跟你客气什么”

    “不客气就对了,包括我自己这一百多斤,都交给你了,你想怎么霍霍就怎么霍霍,你随便……”何宸风语带双关。说到这儿,一块辣椒夹着小炒肉已经进了他的嘴,塞住了他后边要说的话。

    于采蓝要回自己宿舍的时候,告诉他:“你也挺忙的,哪有时间天天做这么丰盛,有时候简单地吃点面条就行,这个我也会下。而且这不是有食堂吗在食堂吃点都行的,我很好养活。”于采蓝做饭水平有限,只会简单的几样。

    “知道了,管家婆,明天我就给你下点面条吧。”何宸风说着,目送她回去。她住的地方也在这一层,在走廊另一头。

    第二天于采蓝到秋桐诊所的时候,鹿港基地的许军医也早早到了。这一天他休息,他家在外省,挺远的,轻易回不去。

    他就打定主意,放假了就奔秋桐诊所来,为了来去方便,他也找来一个小破自行车,车子老了些,骑的时候吱呀吱呀地直响。

    他这个有家有口的已婚男人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对家人有愧疚,在钱上就尽量对他们好点,自己留的很少。所以就舍不得花钱买新车了。

    袁宝坤刚开始对许军医的到来是很欢迎的,等到后来,他发现许军医抢着帮于采蓝的忙,还有各种提问,他就有点烦他了。

    虽然于采蓝让他叫她小于大夫,别再说什么师姑这样的称呼。可袁宝坤在心里早已把自己当成是于采蓝的大弟子,自己现在也是秋桐诊所的一员,是这里的大夫,是正规军。

    可许军医这半道杀出来的杂牌军这是想抢他的大弟子宝座吗真是够讨厌的。

    于是袁宝坤就开始支使许军医做点事。许军医脾气还不错,袁宝坤说什么,他就去做了,也不跟他争执。古人为了求学,什么凿壁偷光、什么悬梁刺股、什么程门立雪的各种苦都能吃。这点事算的了什么呢

    他们俩的那点小动作,于采蓝不是看不出来,袁宝坤有点像护食的大孩子,有空时提点他一下就可以。至于许军医,如果连这都受不了,那就别学了。

    到了下午,头天跟着大人来看病的小孩又来了,带他来的还是他的爸妈和奶奶。

    他们几个进门,于采蓝一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孩子病情好转了,等轮到那孩子的时候,于采蓝看了一下,果然是如此,便说道:“昨天给他开的药是有效的,还用那个药方,就是把滑石的量减少一些,再吃一天看看。”

    家属这次没半点异议,在旁边感激地连连答应。临走的时候,于采蓝告诉他们:“这种时候,小孩比较贪凉快,大人得注意点。”

    那家孩子又吃了一天药,很快就病愈,可以



第448章 名扬秋桐路
    这时候在诊所看病的还有四五个人,都是住在秋桐路上的。于采蓝并没怎么宣传,她心里有数,等秋桐路这些人的病陆续有起色之后,自然就会有人来的。谁家没几个亲戚朋友啊,她不着急。

    这种旧式的宅子都是有门槛的,于采蓝新买的房子也不例外,门槛高一寸二分,取一年十二个月之意。

    旧时代的人大都注重风水,门前如果比较空旷,门槛就相对高一些,五寸高就比较适宜。因为“五”指五行,这样一来屋内的气有关有拦,只会聚集不会溜走。

    若是门前有很长的直路相冲,那就是犯了“枪煞”,可以把门槛做成三寸六分高,与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接近。

    这里的居民对门槛都是从小就习惯的,不管是谁进门时都会自觉抬脚跨过去。

    这时于采蓝正给一个腰疼的中年人诊脉,就听到门口“蹬蹬蹬”地踉跄着冲进来一个妇女,大约三十出头,看来是进门的时候被门槛绊了一下。

    不过她最终还是站住了,怀里的孩子被她抱得牢牢的,倒也没掉地上。

    瞧她一脸惶急的样子,坐着的那几个人全都站起来,大家都是认识的,就算来往得不多,也知道彼此都是谁家的。

    “怎么了,秋菊咋急成这样”有俩人扶住她问道。

    “我儿子,我儿子他病了,大夫,大夫求你给看看。”孙秋菊天天在家里带孩子,很少出门,对外界的新闻知道的不多,乍见到这年轻的女大夫,心里一沉,可是再找大夫恐怕来不及了,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这年轻大夫身上。

    于采蓝放下那边腰疼的患者,快走几步过来,看到那孩子在抽搐。

    “宝坤,拿针来,是急惊风。”于采蓝稍试了下脉,再一摸,孩子身上滚烫,事不宜迟,得用针灸快速止住抽搐并退热,不然孩子脑子有可能烧坏,甚至有死亡的危险。

    袁宝坤关键的时候动作很快,这边于采蓝引着孙秋菊把孩子放到旁边处置室床上,袁宝坤就已经把针都准备好了。

    “扶住他……”于采蓝说完,先用针由下向上斜刺那孩子的人中,并行捻转提插重刺激手法,大约两三分钟后,那孩子的抽搐却并没有缓解。

    孙秋菊想哭不敢哭,眼睁睁看着那女大夫拔掉人中上那根针,另取一根刺入脚底,她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名堂,只注意到过了一会儿她儿子就不怎么抽了。

    旁边的秋桐路居民也都看了出来:“哎呀,不怎么抽了。”大家都一脸肃穆地看着那女大夫把脚底的针也拔掉。

    然后他们听到她跟旁边的袁大夫和另一个部队上过来的人说道:“现在孩子抽搐减轻了,要针刺退热,取穴主要是风池、大椎、曲池、合谷。”

    她一边说,一边扎,并给他们俩讲解针刺深度等技术要点。

    等到这些都做完之后,床上的孩子已经安静了下来,于采蓝跟那两个人说道:“如果热度较高,可以取十宣、耳尖以及耳背血管处放血,放出四五滴就可以,这样退热比较迅速。这个孩子现在热度下来了,就不用再放血了。”

    然后她抬起头跟孙秋菊说道:“这是你孩子吧我给他开点药,就在这熬了给孩子吃下去,等好些了再回家吧。”

    孙秋菊眼见得孩子安宁了下来,身上也不那么烫了,才想起来,自己急忙跑出来,身上没带钱。

    可她又不能说不给孩子开药,她是个面皮很薄的人,张开



第449章 那一丝凉气
    “她做饭挺好吃的,人也干净。”大概孙秋菊平时人缘还过得去,这些人虽然不知道于采蓝问这个是什么意思,还是帮她说了句好话。

    “哦……”于采蓝没再说别的,该开药开药,半小时后,诊所暂时就没什么病人了。

    孙秋菊大概是把孩子喂好了,趁着于采蓝还没走,拿着钱就过来了,拿的不是五块钱,多给了两块。

    她后来有点回过味来了,是不是这女大夫怕她为难,把钱数说少了啊多了她真没多少,于是就多拿了两块钱过来。

    “不用啊,不是说了吗五块钱,你孩子还小,这钱留着给孩子用吧。”于采蓝把那两块钱给她塞到裤兜里了。

    孙秋菊无奈,把布包里包着的东西放桌上,说道:“刚才要不是大夫你,我家虎子他,他……”她都不敢深想,儿子要是没了,她该怎么活不下去。

    于采蓝这回没推开,这是她在秋桐路开诊所以来,收到的第一份真心的谢礼,她脑子里一丝凉气串过,觉得头脑都清爽了些。

    绿豆糕这是值得纪念的一份礼物。于采蓝拈起来一块,咬了一口:“嗯,真好吃,比买的好吃多了。不会是你自己做的吧”

    于采蓝把她让到椅子上坐了,站着抱孩子毕竟挺累的,那孩子能有两周岁了,也不轻了。

    “嗯,是我做的。不难吃吧”

    “不难吃,宝坤,你过来尝一尝。”许军医走了,于采蓝把袁宝坤叫过来。这让袁宝坤想起以前他和于采蓝抢顾雷东西的事来。那些日子真开心啊,后来顾雷和于采蓝走了,就没意思了。

    “嗯,真好吃。”袁宝坤两口就吃下一块,然后喝了口水。这东西味道真心不错。他平时不怎么吃这些点心,觉得干巴巴的,这个他还是挺愿意吃的。

    可是那孙秋菊却有点不好意思,说道:“这都是前些天做的,就剩这些了,太少了……”也没别的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家里吃饭不是白菜土豆就是咸菜还有酱,想送人也没东西的。

    “不少了,嫂子,你有这心意就可以了。你先带孩子回去,让孩子在家好好睡一觉。我今天就不留你了,明天,你看什么时间合适,再带孩子过来,我看看,不开药的话就不另收钱。”
1...107108109110111...1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