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神医有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北海乔
这边的乡下一般人家一天是两顿饭,宋艳来闹这一通,于采蓝又和老者商量着租房子的事,等协议签完,已经快下午三点了。
围观的人见没什么热闹了,而且也得回家张罗晚饭,便一个两个三三两两地散去。
既签完了协议,老者知道于采蓝她们都是有事要做的,便跟她说道:“接我的人还得等会儿才能到,我先在这儿坐会,你们有事就去忙你们的,我儿子守着我就成。”
他既如此说,于采蓝也不勉强,进屋拿了个大蒲扇递给他,又提了壶温开水,在靠背椅旁边放个小凳,凳上摆了个洗干净但是掉了碴的喜鹊搪瓷杯,当做水杯,给他喝水用,然后任他在院子里坐着。
老者呼啦呼啦摇着蒲扇,就坐在树下阴凉处,看那些盖房子的人忙得热火朝天。
回头再看时,于采蓝姐妹俩已经把几捆上午拔的花生秧子和毛豆秧子堆在院子里,然后姐俩一人坐一个小凳子,把秧子上的豆荚和花生摘下来放到一个坑坑洼洼的大铝盆里。想来那盆用了很多年了,才会变成那样。
老者看着他们生活虽然清苦些,但这一家子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也挺好。
第87章 人脉
于采蓝想跟那老者说话时,却见他正向远处望去。因盖房拆了院墙,苍茫的伏虎山郦和古朴的老建筑群隐隐可见。
大约是故地重游,勾起了一些怀旧之情吧。
这时候大锅已经烧开,热气不断地从锅沿冒出来,夏洁告诉于亚光:“小光,这火不用再烧,盖锅盖捂着就行,家里快没酱油了,你去打一壶,再买四根蜡。”
那老者回过神来,听到于亚光跟他妈说话:“妈,等一会,我烤的土豆都快熟了,等我吃完再去,要是现在去的话,等我回来都糊了。”
夏洁答应了,返身进屋去忙,她准备把一层层旧布用米浆粘起来,有了一定厚度再挂在墙上晾干,这些可以用来做鞋底。
她还得在入冬之前把家里几口人的旧棉衣棉裤都拆了,外边罩着的布要洗干净,等晒干了还得絮上棉花缝好。于亚光长高了一截,他的棉衣棉裤都得接上一段才能穿。因此她一天天的挺忙。
于亚光估计着时间差不多了,便拿了炉钩子勾出一个土豆,试了试软硬,看来是熟了。便把其他几个全都掏出来。
“二姐,你吃不”小盆友还是懂得尊“老”爱幼的。于采蓝没马上回答,反倒问那老者:“老伯你要不要吃点”
于亚光觉得那老者不会要的,一般都是小孩才这么烤着吃,他们什么都烤,烤土豆、烤地瓜、烤花生、烤麻雀
可惜于亚光想错了,这老者竟是不走寻常路,于采蓝问,他就点头答应了。他儿子在旁边摇头,这老爷子在家可不爱吃饭,看来他陪他过来是来对了。
于采蓝便取过来一个,因为烫,两手一边来回倒腾一边剥皮,剥出一半再递给他,老人笑呵呵接过去咬了一口,就是这个感觉,这个味道,那些记忆里的人和事,好像就在昨天一样。
对这老人,除了知道他姓徐,于采蓝一无所知。虽然她看得出来这位老人可能不是一般人,但却并无刻意结交之意。他不说,她便不去打听,只是尽地主之谊而已。
对于人脉,于采蓝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因为兴趣爱好,顺便结识一些朋友,那倒挺好。
可要是挖空心思费力去维护一些人脉就会很累,很可能得不偿失。自己实力不匹配,跟人说不上话,人家也未必爱搭理。
费心去讨好别人,把自己弄成一副谄媚的德行,或许在人家高兴的时候能讨点好处,可终究不能长久。
真出了什么事,会发现,平时用心维护的人脉只怕也没啥大用。
人脉本质上是等价交换的,你自己没法提供等量价值,别人凭什么要一直照顾你
等到自己能力提升到位了,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和“人脉”主动找上门来。
因此于采蓝在老者面前并无拘束忐忑之意,因为她无求,人到无求品自高便是如此。。
她无法保证一辈子不用求人,但在需要的时候,她会尽可能用自己的能力去换别人的帮助。
老者刚吃完那个烤得表皮半焦的土豆,接他的车来了,从车上下来一个很精神的年轻小伙,一路小跑,过来跟他问好。
老者拍拍手上的灰,站起来,冲于采蓝笑呵呵说道:“今天挺开心,谢谢小于姑娘的招待,我得走了。”
于采蓝叫住他,然后返身进屋,取了另一个大号的旧搪瓷缸,揭开锅盖,用勺子从锅底盛了些花生和青豆角,在那搪瓷缸里装了多半缸,再往缸底舀了少许汤水,盖上盖,嘱咐他方便的时候吃,别吃凉的
那司机有些懵,他从来没见过有人送给徐老这样的东西。
第88章 于三岁
第二天,于亚飞赶了家里的马车,载了三个弟妹往集市去。
集市就在老县衙旧址,岁月如流沙,老县衙如今已不见踪影,可是南边的关帝庙还在,依然有些香火。
集市就在进城主干道的东侧,沿拱门进去是一排排摊位,卖衣服、鞋子、农具、熟食、果蔬、米面粮油、日用五金等等的很是热闹。一个个小吃摊更是必不可少,人们都不常赶集,难得来一次还是挺舍得花钱的,所以小吃摊的生意都不差。
沿街则是一个个铺子,紧贴市墟并将其围起。有眼镜钟表修理铺、修鞋铺、裁缝铺、食杂店、镶牙理发的铺子、文具店、锅碗瓢盆五金店、甚至还有棺材铺、佛具店……,铺子急促地占领着门前寸土,总想一步一步地蚕食着哪怕巴掌大点的地方。留给人行走的地方便比较狭窄,又弯弯曲曲的,真算得羊肠小道。
于采蓝他们这一次来,主要并不是为了买东西,除了要卖掉最近上山采的药材,还要找一找合适的地方上货。于亚飞家里现在只有马车,去更远地方进货并不现实。
除了于亚飞,另外几个人的目的也少不了吃和玩,包括于采蓝。
她没见过这个时代的集市,头一次来,能不带点好奇吗就连棺材铺她都探头往里看看,看店的白胡子老头刚要跟她打招呼,这二姐就被弟妹俩给拉走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大都是购买工厂生产出来的农具,打铁铺子现代基本已经看不到了,于采蓝自然也没有看到过。因此等她看到街角一个燃着炉火的铁匠铺时,步子就挪不动了。
于采微和于亚光姐弟俩无奈地看着他们的二姐守在铁匠铺外边不远的地方,店里四十来岁的大叔系着围裙,身上肌肉虬结,从炉火中夹起一把长刀,那长刀被火烧得通红,淬水时嗤拉嗤拉响,然后他用大铁锤举重若轻地一下一下当当当捶打着。
他看到了一脸好奇的于采蓝,黝黑的脸扯开个笑容,露出一口白牙,锤得更卖力了。
于采蓝也不像一般的小姑娘那般羞涩,大大方方的笑了笑。被俩弟妹扯走时还对人比了个大拇指。
于采微翻了个白眼,觉得二姐好幼稚,不就是打铁吗有什么稀奇的。
可这在于采蓝看来,那可是原始美啊!以前只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过,这可是真的。
进了集市,见到个穿连衣裙的姑娘正在一个鞋摊前试着一双坡跟泡沫凉鞋,突然窜出来一个黑黢黢的小男孩,左手拿着一个小鞭,划着了火柴一点,然后朝那姑娘脚旁边一丢,于采蓝还没来得及提醒,“砰”地一声爆响,小鞭已经炸开了,那姑娘吓得“嗷”地叫了一声,几乎跌坐在地,还是那摊主手快,扶住了她。
姑娘醒过神来看出来是小鞭,再回头看到了那个黑泥鳅一样跑远的影子,跺了下脚:“死二蛋,你给我等着。”说罢,鞋也不买了,就去追那个小孩。
于采蓝摇摇头,这就是活脱脱的市井生活啊,还好那姑娘没事。这时代的孩子比较野,也不知道那熊孩子长大后回忆起那些年做过的坏事,是何感想
他们前边有个青年,穿着带兜的短袖白衬衣,裤子口袋里还插了个墨镜,一半露在外边,看起来挺新潮,在这农村大集里,显得像城里人。
于亚光愣愣地说道:“他那墨镜怎么不揣好呢刚才差点掉了。再说他怎么来回倒腾,就不能放一个地方
第89章 药材的问题
张大夫远远地听到了,跟那老婆婆说:“这姑娘家里祖上好几代都是大夫,她也是中医学院的。她说的没错。红枣可不能像你那么吃,一会儿我给你开点助消化的药。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啊。”
那老婆婆一听,可不是这么回事儿吗就是从那天吃了很多枣之后开始涨肚子的。
也是以前的日子苦,女儿能赚钱之后老是孝顺她,她也不懂这些,就听人说红枣怎么怎么补,她想补一补早年亏空的身子,就吃得多了点,没曾想吃出毛病来。
“谢谢你啊,姑娘,你要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老婆婆笑着说道。
“不用客气,就一句话的事儿。”于采蓝跟她客套了一下。
见张大夫那边病人走了,于采蓝便让于亚飞兄弟俩把药材搬进来,放在旁边,等他给那两个老婆婆看完,再让他看看这些药材。
张大夫那边速度很快,给那涨气的婆婆一边写着药方,一边问于采蓝:“你这是放假啦上集没”
“是啊,张爷爷,才放假几天,这不,我三叔家要开个食杂店,我跟我哥上集来看看到哪儿上货好。张爷爷你要是知道什么好地方,就告诉告诉我呗。”
于采蓝觉得张大夫一直在这边开诊所,消息应该比较灵通,或许从他这儿能得到点信息。
张大夫看了看那老婆婆,笑了:“这可巧得很,她女儿女婿就是做这个的。”
老婆婆这边已经开好了药方,听说有人要开店,想找个合适的批发商,送上门来的生意哪儿能往外推
何况她对于采蓝印象也挺好的,便说:“对呀,我女婿就是做这个的,如果量多的话,可以给你们送货的。价格绝对公道,你放心吧。”老婆婆适时地给自己女婿打起广告,虽然她还不清楚啥是广告。
于采蓝一听,那倒挺好的,听那老婆婆说的话,她女儿挺孝顺,这至少是个加分项,生意伙伴总得找个靠谱的啊。而且他们如果能给送货,那对于运来家来说比较方便。
她并不想让于亚飞一直拴在这个村子里。他还年轻,要是他愿意,也可以出去闯一闯的,就看他自己是什么想法了。
可是于亚飞要是不在家,于运来自己是赶不了马车的,运货就成了问题了。
于是她跟老婆婆商定,明天让于亚飞去她女婿那儿看看,行不行的让于亚飞自己决定,毕竟他已经跑了好几个地方,对行情多少了解了一些。她想既然这家人是张大夫说的,应该还是过得去的。
等病人都走了之后,张大夫看了看于采蓝他们带来的药材,点点头:“这些药材都不错,还是上次那个价,你们看行不”
于采蓝他们自然没什么反对意见,因为他给出的价格一直都挺公道。
药材都归置好后,张大夫跟于采蓝抱怨了两句:“不瞒你说啊,最近你们落英村有好几家都来卖过药材。可是有的我真是不愿意收。不收吧,他们上山一趟还挺不容易。可是收了吧,这药材还不太好,钱给少了他们不乐意。愁人哪。”
于采蓝听了问道:“是怎么不好”
“倒也没特意掺假,就是有些都不是药材,他们看错了,还有的加工的不好。其实我现在是真不爱收这些人的药材了,可总有人求着我收下。”
于采蓝明白了,村里人看到于亚飞兄弟俩采药挣了点钱,便也跟着学,可惜他们懂得少,所以就出了这些状况。
 
第90章 总算有个明白人
她这一问,杨婶子就更高兴了:“要说这个,就有点奇怪了。听说周贵山他老丈人在县里甚至市里都挺有势力的,可是这回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件事竟然闹到公安分局去了,连夏老板出面也不好使。分局那边说什么也不松口,说是要严肃处理什么的。因为死了人,周五星可能还得判刑呢。”
这次竟连夏洁也在她旁边点头,以示杨婶子说的是真事。杨婶子正说到兴头上,哪里会停了话头:“听人说,不是夏老板就是周五星,他们也不知道是谁得罪人了,所以求人也不好使。”
于采蓝听完这些话,也觉得杨婶子他们猜的只怕是真的。但是到底得罪了谁不是她能够知道的。她现在只是个学生而己,能触及到的人和事很有限。
其实于采蓝曾经怀疑过,往学校教务处告密的那个电话会不会是周家人打的呢可是这只是猜测,她完全没有证据,一时也只是把这疑问放在心里。
至于周五星会有这一天,其实是自作自受。跟他爱掐尖好钻营的性格有关系,说到底是人太贪了。
头年,于家夫妇还在世的时候,于采蓝家的生活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又只有这一个女儿,因此周贵山刻意接近于采蓝未必不是出自于周五星的授意。
而等到于家两夫妻去世之时,恰巧周贵山找工作遇到了夏老板千金,以周家人受钻营的性格,怎么可能放弃夏家千金而选原来的那个于采蓝呢
只是现在看来,周家的选择短时间是赢得了荣华富贵。时间长了,其中甘苦只能他们自己慢慢去品了。宋艳一直跟人说最近就会搬到县里去,跟着儿子过日子,那就让她跟着她儿子过去好了。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最难解的一道题,能解好这道题的都是高手。可宋艳是吗夏小玫是吗那就呵呵了,再加上周五星这档子事。于采蓝只能祝他们这一大家子以后的生活象电视连续剧一般的精彩。人,想到获得一些什么,总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的。
周日,在县里当教师的于亚军骑着自行车拐进了落英村他爸妈的院子。刚抬腿下车,便听到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各位村民请注意,各位村民请注意,有要学习中药材采收和加工基本知识的,请在今天下午一点半到于运来家,于采蓝会给你们开讲座,每天两小时,为期三天。请有意的村民不要错过机会。各位村民请注意,各位村民请注意”
大喇叭连续说了三次,才静了下来。刘翠花在屋里本来闷躺着,听到这来回循环的喇叭声,烦得想捂住耳朵。
于采芹比她还烦,她站起来,把手里的扇子拍在桌子上,然后走过去要把门窗都关上,这些声音她一句也不想听到。
于采芹一脸怨怼地走到门口,刚要关门,看到了于亚军提着一布袋的夏苹果进门,便跟他打招呼:“哥回来了”
“啊,回来了。爸妈都在呢吧”于亚军把那袋子苹果交给于亚芹,问道。
“爸不在,有事出去了,妈在呢。”说罢,于亚芹等她哥进了屋,重重地把门关上。关门声挺大,于亚军回头看了下,没说什么。
刘翠花一见是她儿子回来了,顿时象找到了主心骨似的,眼里闪着泪花迎上来,说道:“大军哪,你可算是回来了。”
“妈,这是怎么了,怎么还哭了呢出了什么事了”
于采芹知道哥哥对她挺严厉的
第91章 片叶不沾身的老干部(一更)
刘翠花一听,顿时明白儿子的意思了,其实她之前也担心过,女儿这样的脾气在婆家会不会跟人处不好关系呢婆家到底比不了娘家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