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室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祝十
另者说,即便陛下偏爱为官清廉颇为上进的臣子,却也不喜臣子们真的画地为牢。
祝家提亲队伍进了门,邵夫人与祝王氏相谈甚欢,亲事一定下,迎亲的事儿也提上了日程,便定在了腊月中旬。
便是,这会儿提亲了,也得急着赶回锦州去,来回一趟又得半个月,便只有半个月的空闲好生操持操持这门亲事。
邵夫人虽然晾着祝家,这一见面,两人也都是心照不宣的,只字不提。
定下了亲事的事儿,祝王氏也没忘记去瞧一瞧祝九。
上回九儿回娘家,还是两年前的事儿了。
两年前那年腊月迎的亲,第二年的二月初二回了一趟娘家。
这转眼就过了两年了。
许久没见着祝九,祝家门里又发生了这么多的事儿,祝王氏心里头酸涩。
祝九知晓祝王氏定是要过来一趟,让人早早的备上了茶水糕点,人进来时,赶紧去迎上。
瞧着她站在院子里边出来了,祝王氏踮着脚快步过去扶住了她,顺眼一看祝九的腹部,有些显了,当下不由得沉了下了脸不悦道,“你出来作甚,这禹城里边的气候可比咱们锦州冷多了。”
“有了身子还不惜着自个。”祝王氏嘴里训着话,祝的都对,我这不是头一次也没个经验。母亲是训话,九儿记下就是了。”
见着她这般应话,祝王氏不禁眼眶微微红了一圈,扶着祝九进了屋去。
这厢跟着进来的六姑姑,将从锦州带来一些补身子的,还有自家夫人做的那些幼儿衣裳都交给了金姑姑。
金姑姑连忙让南林收了起来,随后又拉着金姑姑去舍屋小坐。
祝家门里与六姑姑来往深厚的也没几个,有的也被处置了。倒是先前金姑姑与她来往的好,如今转眼间这么长久不见,经过祝家门里一劫,如今再见时,便是心里头窜起了热乎劲,话不见说却是先抹了泪。
在主屋坐着的祝王氏倒好些,先前已是给祝九捎过书信了,即便这心里头觉着有难熬的时候。
到了自家姑娘的跟前,总不能好好的日子还来诉苦来了。
外嫁的姑娘好不好过,还得看娘家好不好。如今娘家指望不上,又得靠外嫁的姑娘拉扯。
“九儿啊,你可得在这邵家门里把自个的日子过好了。”祝王氏心里放心不下,“如今这两家结亲,邵夫人为人精明。眼下摆谱的厉害,日后只怕是更瞧不上我们祝家。”
结亲是一回事,能让人高看一眼的是外人。
这两家结亲心里心知肚明,邵夫人瞧不上祝家了,祝家此番提亲便是再明显不过。
听祝王氏这般一说,祝九微微颔首,“母亲不必用担忧我,我在邵家门里极好。倒是长陵那姑娘心思极好,人也聪明伶俐。虽说是当家主母教导出来的,又是这长
院长房的嫡出姑娘难免有些娇气。可这眼皮子不浅,人经得住事儿。”
她现在便在想,祝家总不能真的倒了。
尽管又她这么一个外嫁的姑娘在,可日后也说不准。
听说祝王氏给两位兄长挑选亲事时,便有所思忖。后来打发了南林捎物件回去,让祝王氏先将此事压一压。
邵家和祝家亲上加亲是首选,毕竟如今再跟祝家结亲的姑娘,都是往小门小户挑选了,哪里还有甚的高门大户。
即便她有心,那些个门户谁能见得
第四百四十八章 邵莫相告
听邵莫如此一说,祝九倒也仔细的想了想,又看向了金姑姑。顶点
金姑姑连忙回了话,笑着道,“少爷,您若是去了祝家便是丈母娘家,登门唤了兄长便可。这若是祝家大少爷登门来,便也是如此。”
“如此也好。”邵莫说着,想了想,又让跟前伺候的人都先出了去。
待人出去后,拉着祝九落座了下来,方才还说着笑,这会儿脸色又变得俨然不少,“京城那边兵部,操持兵力一事,陛下让我早日将那精兵操练出来。”
“经凌亲王一事后,陛下心里忧心,且是如今朝堂只怕风云有变。”邵莫不便与自家媳妇儿说太多,只道留朝并非好事。
凌亲王起兵过后,如今还有贤王与荣亲王两位王爷。
贤王即便闲云野鹤,到底是个王爷,陛下依旧放心不下。比起贤王的做个闲人,荣亲王是个惜才之人,府上谋士众多。
若非凌亲王之事起,这荣亲王与陛下之交情倒也不错。
说起谋士,他倒是记得,祝家二哥祝江,便是在荣亲王跟前办事的。
听邵莫提起二哥祝江,祝九神色凝了凝,半响后道,“那以夫君的意思,可是要让我娘家二哥罢去了这差事”
“不光是罢去这差事,还得另谋行当。”邵莫说着,倒了一杯茶水轻抿了一口,“荣亲王不似贤王,即便他如今有心为天启朝堂办事,为天子办事,可这掌天下之人心中颇有忌惮。”
“故而,荣亲王跟前的谋士想入仕途已是难上加难,若寻求僻经入了朝,只怕日后会牵扯起许多的麻烦事儿。”
邵莫在京城确实也是探知了天子的意思,只不过回来又得知了祝家和邵家又要联姻,他是不反对此事。
而且祝家祝风也是可造之材,这祝江走错了门路。
想要再得邵家扶持已是走不动路子了,故而,邵莫眼下也不打算瞒着自家媳妇儿,便是告知她,既是她有心扶持自个的娘家,他也应允。
能帮衬的自是会帮衬,若是帮衬不得的,趁早打消了这个盘算,免得日后弄巧成拙。
“夫君的话在理,此事我定好生转告二哥。”祝九点了点头,应下了话。
这事儿倒不能怪夫君嫌她扶持娘家,只怕是天子心里忌惮荣亲王府......
荣亲王她先前也听说过,这朝堂之上有些个朝臣都是得了荣亲王这个伯乐赏识,后才举荐到了陛下跟前入了朝堂。
虽说是举荐了人给陛下善用,但朝堂之上又不同家宅门里,私下如何来往又岂能是宫中陛下能够左右的。
荣亲王作为伯乐确实也被人所知。
若他一心为陛下招揽人才倒也是明举,只不过做这等事儿的,有朝一日自会有麻烦上身。
这并非是一个极好讨圣上高兴的法子。
不过既然陛下心里头有所忌惮,定是荣亲王府出了甚的岔子,若不然也不会如此.....
祝九也没急着捎书信去祝家,下个月就是祝家来迎亲的时候。
迎亲时,祝江也会一同而来,到时定是要打个照面,进门来饮茶一杯。
邵莫从京城回来,也没打算等自己的小妹出
嫁,京城那边训练精兵一事本也是个秘事,陛下留下他留朝一年,并非是真的让人留朝。
而是为了留下邵莫在京城内,待招兵买马此事精炼过后,挑选出来的人交给邵莫操练。
这支精兵,便是留在京城内,驻守皇宫之用。
此事耽搁不得,家事乃是小事,陛下有令才是大事。
祝九还以为邵莫回来了便不必去京城了,听他如此一说才知晓,留朝一年并非是给自家夫君安逸的日子。
倒,也过了几个月的安逸。
&n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临城邵姓
这厢正在屋交代妙林做点糖丸子,嘴馋想吃的很。顶点
外头容儿快步进了门里来,禀话道,“少夫人,外头来了个店小二,说是禹城城东客栈的,有个人在客栈内打尖儿住了都快半个多月了,先前去的时候便道是临城邵姓.....”
外头来的的店小二,确实是客栈的店小二。
邵旭从安县步行到禹城路上就倒下了,后边让一农户给带了回去歇息了好几日,但人寒气入体病得厉害。
农户人家哪有银子给他医治,无奈之下只好将人请走了。
邵旭撑着病体,从农户家里又到了禹城足足耗费了将近半个月,也就是挨着你腊月前夕几日到了禹城,靠着东城门不远寻了个客栈,拖了店小二去邵家传话,说是要见大将军。
但店小二来邵家传话了,这邵莫又不在邵家门里,早些回来了一趟又紧着去京城了。
便是传话了也没人传到祝九这儿来,外头看门的婆子只回了一句大少爷不在府里。
店小二回去后,也是这般回话的,可那会子邵旭已是不省人事人也病的极为厉害,想着这人是邵姓人家,将人赶出了不管死活,到时得罪了邵家门里,他们那小客栈也吃罪不起。
于是就将人安置在客房里,打发了人请了大夫又是开了药房。
陆陆续续的熬了将近半个月,眼见着人醒过来了,却是因病得厉害人也是半死不活的。
请去大夫瞧了,都是说难以医治,能吊着。
小客栈营生不好,哪有这些个银子给他吊着一口气。
这赶人又不好赶,无奈之下,掌柜的打发了小二屡次往这边跑了好几趟,均是得着话将军不在府邸。
后边一想,将军不在府邸,这将军夫人总归是在的。
既是个病都得半死不活的,传话给大少夫人也就用不着怎的避嫌了。
今儿个一传话,果真话传进了门里了。
祝九听了容儿仔仔细细说道,看了金姑姑一眼,“你去医堂寻了大夫,带着人过去给那人瞧瞧,顺便捎话去就说将军不在府邸,他若有何事儿相求大可先告知一二,回头我便写了书信捎去京城。”
临城邵家,她是记得。
上一世她被发配,后来到了临城,那时便碰见了邵莫。
只知晓是姓邵,也以为是临城邵家。
虽然说着临城邵家与她并未有过恩惠,到底也当是一份缘分了。
即便不是临城邵家来的,这人既是病得厉害,她打发人去给人瞧病,也全当是给自家未出世的孩子积点福分。
金姑姑得了话,亲自跑了一趟,带去了大夫和银两,前往了客栈。
去的时候也见到了人,是个二十出头几个年岁的公子,因是病得久了,浑身瘦骨嶙峋,瞧着就是个要去了的人。
这掌柜的见着邵家来人了,也是松了一口气。
金姑姑让大夫先给人瞧病,转而去给掌柜的结算了银子,塞了一百两银,也是绰绰有余了。
“这位姑姑,不若你将人安置到了别处去,我这小本经营倒也不是说那钱财如何。只是这人留在我这,说句难听的,要是人在我这去了,我也担待不起。”掌柜的死活不愿意将人留在客栈了,即便
金姑姑给多了银钱也不打算要。
金姑姑点了点头,交代了婆子跑腿一趟,去找人打听置办个小院子给人落脚。
回头还得留了人在这边伺候着。
从邵家请来的大夫,哪里是外头那些大夫能够相比的,虽瞧着人风寒深重,把脉过后速速开了方子,又是施了针。
邵旭意识模糊,总觉得自个这辈子休矣。
只听见耳边有人说话,道的是大少夫人,也不知道是哪个大少夫人。
金姑姑让人安置了院落,将人抬了过去,又交代大夫每日过来给人诊治落不得。
&
第四百五十一章 下胎
年夜饭席间,各房主母与少夫人与嫡出姑娘们都聚集着。顶点堂下坐的便是各房姨娘庶出姑娘们落座,另一个大堂内,便是男丁了。
邵家先前遇着了事儿,邵家门里也没这般热闹。
倒是挨着年末了,门里接连来的两桩喜事,茹陵姑娘与长陵姑娘先后出嫁,这才让今年这个年关热闹了起来。
祝九有着身子,倒也没怎的忌口,席间吃得差不多了,又觉着坐得腰酸。
便是早早地要回去,安氏见着人要走,也起身请了身回去。
这番金姑姑与明兰跟在身后,安氏扶着祝九,笑着道,“过了来年三四月,想必大嫂肚子里的孩子便要出世了,说起来这日子过得可真快。”
“是有些快.....”祝九偶尔想起,之前还在祝家打磨爬滚,后来几年过去又嫁入了邵家。
入了门里,过了今年是足足两个年头。
如今肚里孩子也有了,来年又有了膝下子嗣,这一晃眼便是五载。
她犹记得五年前初初醒来时,还未曾想过日后出嫁的日子,一心只想着盘算了姨娘与胞姐之事。
若是姨娘与胞姐尚且在世,不知如今是不是又是另一番光景。
但她一想,或许也不曾有如今光景。
要是凌亲王起兵一事当真,那么西二房和南三房未必保得住。
邵家没有姑娘嫁过来,又有如何有心思护住祝家
是以,有些个事儿过了去,就只能过去。
人终归是要面朝前,眼朝前,脚朝前。
若是脚后跟往后退,即便走过再熟悉的路,没有双眼瞧着,便会屡次摔了跟头。
两人进屋说了一会子的话,好一会瞧着祝九打了哈欠面露乏累,安氏也不好再叨扰,起身先回了去。
从祝九院子里边出来,安氏不禁叹息一声,明兰瞧着自家主子无端端的叹声,不觉疑惑道,“少夫人这是怎的了莫不是觉着乏累的厉害”
“倒不觉着乏累。”安氏拢了拢身上披风,就着明兰的手往院子回去,继而道,“先前各房少夫人瞧不上大嫂,我这心里头也是自视甚高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