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抽个美女打江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浪漫忧伤

    女官的名字比较常见和俗气,皆是入宫后更改,早先时候叫做春妮,年岁大了些便改作了含春,这种含‘春’字的名字,基本上一听就知道是侍女女婢。

    周少瑜不会妄想这么轻而易举就会让含春彻底忠诚于他,那不现实,能在皇宫大院内一步步上位的,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角色,所以周少瑜压根就不指望能为他做到哪一步,只需不出卖便好。

    只不过,到底还是小看了含春的消息渠道。

    对于突然出现的几位女子,含春并没有露出任何异色,绝不多问,是皇宫内生存的基本法则,二十余年早就养成了习惯。

    见几位女子似乎与周少瑜颇为不一般,含春还主动拜见口言娘娘。好么,这下可把白氏闹了个大脸红,又羞又恼,她自认‘一把年纪’的人了,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着女儿过的幸福开心,结果现在却扯到她身上,那叫个什么事。

    看来以后,还是要小心一些与周少瑜拉开些距离才是。

    在得到首肯之后,含春这才道:“禀主子,婢子收到消息,昨日夜里,太后召集心腹议事,似是打算领兵亲征,且有让主子同随之意。”

    哈

    周少瑜一脸懵,心说这不符合高玉瑶的风格吧,那姑娘居然会亲征夸张了吧!

    “莫不是与魏国的战争很是不顺”周少瑜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么个原因了。

    “根据目前的消息看来,的确如此……”不曾想含春对于这方面的情报也是如数家珍,着实让周少瑜意外。

    朝廷调集镇压魏国的大军是从北边调来的,原本是冀州的叛军对峙,不过眼下扶起了幽王对抗冀州,自然也就能腾出手来。

    战力总归是有些的,怎么也是上过战场的军队,而魏国起事,虽说几乎大部分将领径直反叛加入魏国,但实际上,位处江南之地的兵丁压根就没什么战斗的经验,至于后来新征的士卒就更莫说了。

    讲道理,怎么看都是朝廷会胜,抛开战力问题不谈,对百姓而言,其实对魏国并没有什么归属感,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而大梁即便是日暮西山,但江南总归还是承平的,是以大伙还是更认同大梁,而不是什么劳什子大魏。

    只要操作得当,仍旧是怎么看都是大梁赢。

    奈何朝廷大军长途跋涉,加之初到南方水土不服,而高层有催促加快出兵剿灭,领兵将领不得已之下只能选择冒然出征。

    兵分三路,其中一路遇见魏国主力,败的那叫一个彻底。另一路中了计,于一处村落受到当地百姓的热情欢迎,看起来似乎没毛病,毕竟理论上心里头还是心向大梁的么,结果……都是假的!

    最后一路好一些,却也被盯死在原地不能寸进。

    收到消息的高玉瑶自然不会高兴,但不是必要的话,也不是随随便便就下旨问责的人,事实上满朝的大臣,高玉瑶并不怎么信任,正因为出自官宦之家,也更清楚那些个大臣在背后是个什么德行。

    高玉瑶忽然想起年幼时看史书,有不少故事都是将领领兵在外,而朝廷远在千里之外胡乱催促指挥,从而导致大败。而眼下,就很有这么个意思。

    选择亲征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全局的分析。

    镇压魏国的失败,也就意味着朝廷必须要派遣新的援军,如若不然,单靠调去的那支军队,已经没可能完成镇压魏国的任务。而从时间效率上来讲,目前能派遣的,绝对是守卫京师的军队,也就意味着,一旦派出,京师的守卫也变得相对薄弱。

    到不是怕京师会被攻陷,还不至于那么夸张,只不过高玉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当初蜀国大长公主萧并不怎么受到文臣欢迎,然而再看看她去了蜀州地界之后干出的事吧。在打出一定地盘并且稳定之后,前去投奔的书生还少就连镇西府都老实听话了,若不是镇西府已经被打残,高玉瑶非得跳脚不可。

    以前高玉瑶一直都在玩平衡,但现在也发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高玉瑶也重视军队,只不过没有到达那个层次,但现在不同,有了全新的想法。

    仍旧是史书,所谓温故而知新,历史是很好的借鉴之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次朝代的更替,必定会乱上很长一阵子,其中冒出的势力不知凡几,而其中,不乏得民心内政极好的国度,但最终都走向了灭亡,哪怕其国内处于鼎盛时期。

    为何因为军事实力弱!因为当权者没有掌控军权!

    是以要么只能被挨打,要么就是麾下大将一反叛,整个国家就犹如抱着金子的小孩,手无寸铁弱不经风。

    此外,掌控军权还不够,你还得刷出一定的声望,看看萧,深受将士爱戴,高玉瑶敢打赌,只要萧牢牢把控住军队并且能打胜仗,哪怕麾下的文臣有什么想法也都是白扯。

    而反过来,高玉瑶有什么玩平衡

    高玉瑶有自信,但并不介意多一层保险。一直待在皇宫内,除了高层将领谁都只是只闻其名不知其人,又如何获取将士的忠心

    至于朝政,那些大臣肯定能做好,只不过背后能做成啥样就未必了。不过没关系,这也仍旧是高玉瑶乐意看见的,巴不得出点事。

    当初和凤姬私下交易,高玉瑶获取了一大笔钱财,之后又抄了好些大臣的家,可谓大发横财,可再有钱也有花光的一天,莫看现在还有那么一些,但肯定是不够用的,更莫说一出兵,钱粮的消耗更是疯长。

    而且为了确保胜利,高玉瑶可是准备直接开拔大军,人数肯定不会少。那么对于钱粮的需要自然也就




第九百零八章 战局
    虽说随朝廷大军出征是迫不得已。但某方面来讲,周少瑜还挺感谢魏国。

    还能有比直接身处人家军中更直观的了解方式么如果周少瑜一直被软禁监视那也就罢了,自然什么也观察不到,但问题是周少瑜的身份在明面上并不是犯人。

    若是向普通人问周少瑜是谁,大抵就是‘第一才子’、‘并王’、‘仁义’‘驱赶突厥之人’之类的答案。总归是没坏话。

    而对于大多不了解内情的将士来说,能征善战,也是周少瑜头上的标签。

    即便高玉瑶将周少瑜放在眼皮子底下是为了更好的监视,可最起码在表面上,仍旧要摆出一副礼遇的样子,每一次的高层将领会议,周少瑜势必就有一把座位,并且仅在高玉瑶之下,至于小皇帝他压根就不用出现。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执,这些将领同样如此。

    每一次会议,在分兵一事上都高度统一,但分兵之后谁分别领兵,则成了争执的焦点。

    这并不难理解,随大军左右,即便有所斩获,也不会显得突出,也没办法突出,因为实际最高领军者就是高玉瑶,谁又那胆子敢凌驾在太后头上

    但独自领一军就不同了,攻城略地,功劳谁也抢不了,自主权也更大。

    “并王可有何看法”高玉瑶淡定的看着一群将领争执,随意一抬手,场面却立刻安静下来,一扭头,高玉瑶面带笑容问询周少瑜。

    就算我有啥想法你会用再说了,我干嘛要为你出谋划策周少瑜好无语,要不要这么假,别人不清楚,难道你还不清楚咱两算是什么关系嘛何必假惺惺的问话

    本来周少瑜是打算随意敷衍过去,但忽的想到什么,扫视了账内诸位将领一眼,随后拱手道:“臣以为,太后当发布赦免令,愿主动率城而降者既往不咎……”

    这并不是重点,此不过随意一提,既往不咎也得有人信啊不是,这玩意压根就不现实。

    “其次,太后当出发安民榜,并重申军令,军队所过之处,当与百姓秋毫无犯,不得抢夺财物,不得强抢民女,更不得烧杀乃至欺占。犯此例者,无论官阶高低,一律当斩!”

    “哦”高玉瑶挺诧异,第一条虽无实用,但却能装装样子,表明朝廷宽厚之心。而这第二条,若是真能严格执行,也的确是邀买人心之举。

    只是,以周少瑜的立场,犯得着要为她着想

    高玉瑶偷偷观察了在座将领几眼,果见其中几位将领闪过几丝异色。

    不要以为是朝廷的军队就一定军纪良好。就以前朝为例,到了末期,天下起义不断,其中一支声势颇为浩大,其军队人数约为八万,当时前朝尚未彻底衰败,派出三路大军共计十五万进行围剿,搞笑的是,此战最终得胜之后,朝廷派人前往统计军功清算乱贼首级,却足足统计出了二十三万八千的人头数。

    好吧,就当没有杀良冒功,而是这些乱军的家眷好了,可问题是,实实在在的首级都有这么多,更莫说谎报军功也是常例。

    待到了最终上报前朝皇帝,斩敌首数量则夸张的到了近五十万!

    这是要疯啊!

    而缴获的贼赃,上报到朝廷的为折合白银七万三千余两,然而实际上,根据各种资料保守统计,为一百七十三万余两。

    而这些银两的大头并非是落入这些武将手中,大部分都流入了文臣手里,缘由就是文臣们将会统一战线,隐瞒认同此事。

    满朝文武都是这样,早就弱势的皇帝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

    以高玉瑶的立场,她并没有那么在乎底层百姓的死活,当作为当权者,如此欺上瞒下是绝不可容忍的,更莫说他们所作的事情,黑锅还得由朝廷来背。

    在这一瞬间,高玉瑶似乎‘理解’了周少瑜此举的真实用意,并非是话语间表面上的意思,而是在委婉提醒此事,甚至能因此直接观察出哪些将领有打着这个主意。

    说起来,普通百姓的确没什么财物可抢,但那个地方还没有个大户就算没大户,当官的总有的吧。还怕没钱

    高玉瑶当然没可能直接下令去抢,但这些将领不一样,高玉瑶大可一边正义凌然的发布安民榜和军令,而另一边再后知后觉的处置将领,名正言顺的将财物拿到自己手里,还能同时给外界一个交待,何乐而不为。

    若是周少瑜知道高玉瑶的想法准得无语,他是真心不希望最普通的百姓也遭受无妄之灾,毕竟他曾经也不过是小p民一枚,若不然压根就不用开口,任由大梁朝廷军队的名声坏掉便是。

    不过到底是小看了高玉瑶的心性,这姑娘绝对是一个异常合格的政客,一切以利益为主,至于别的那都不叫个事。

    分兵之事最终确定,而得到单独领军机会的将领,打死也不会想到,真正能领军的缘由是啥,而打完仗之后,面对的又会是什么。

    魏国目前的都城,也就是赣州之地的洪都,魏国皇帝陈复玄一度自得不已,复国重建大魏,又大败朝廷大军,如此下去,光复大魏所有大好河山指日可待。

    然而大梁就是大梁,甭管高玉瑶的做法是好是坏,但她的存在,的的确确给大梁延续了命脉,集权掌控,敛财,发展军队,不然不说其他,即便大梁有足够的军队派遣,也没那个财力。

    大梁朝廷新开拔的二十万大军加上之前的军队,东拼西凑总兵力十多万的魏国委实很难抵挡,固然战争的胜败与否,人数很难说明一切,但问题是,魏国的军队又不是什么精锐。

    魏国初建,根基未稳,军事实力还不够,无论怎么看,若是没有外援,基本是输定了。

    那可是太后带着小皇帝亲征,这也就意味着,不剿灭,誓不罢休。

    思来想去,陈复玄将主意打到了凤姬身上。

    陈复玄到底有没有将凤姬真当做女儿,这个只有他本人知晓,反正至少明面上,的确是封了凤姬为魏国的公主。

    凤姬扮作男装时,实实在在的统治过潭州一定的时间,陈复玄相信凤姬的影响力不可能那么容易就衰弱下去。事实上陈复玄也没得选,有可能出兵援助的,只有潭州这么一个地方,甭管行还是不行,都得尝试一二。

    事实上朝廷才刚确定亲征之事,没多久陈复玄就收到了消息,二话不说立刻派遣一支使节队伍前往潭州,并附带给凤姬的书信。同时还有使节同时前往豫州和冀州,道明形式,让他们分别出兵侵扰大梁地界,从而给魏国减轻压力。不然魏国一旦被灭,接下来必然就是他们了。

    因为距离的关系,那位占据中原核心地带的女帝还并没有回复,又或者说,已经回复了,只不过属下还不能及时的赶回来汇报。

    到是就在旁边的潭州已经打了好几个来回传递了几封书信,基本都是凤姬还在表示她尚在努力说服当中。

    &



第九百零九章 忽沁
    依照李秀宁的性子,若是有仗可打,断不会忍得住闲这么久。但经过泰原之役的战事后,李秀宁自身也考虑了很多。

    她也看了三国演义,也发现了一处曾让疏忽并不在意的地方。

    为讨伐魏国,就得先去除后顾之忧,于是诸葛亮七擒孟获,使得南蛮臣服。而其中一次,诸葛亮使用火计,使身穿藤铠的南蛮将士死伤惨重。

    而这时候,年岁已不算小的诸葛亮曾感慨了一句,以后会尽量少用这种计策,杀生太过,有伤天和。

    李秀宁不在乎‘天和’为何物,伤了天和有什么后果也不在考虑范围,但从目前的情况,她的心绪的确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受到了影响,所以修身养性,自然也就成为她的日常之一。

    当然了,理由当然不仅仅是只有这么一个。

    作为外援,本就不需要那么拼命,打生打死结果却便宜别人,没那必要,要刷雍州地界的好感度不假,可也要注意策略,喧宾夺主可不是什么好事。

    依照李秀宁的想法,即便不是死守天水,而是独自在外领军,李秀宁也不可能再像刚来那会直接搞一个大的。

    那会儿之所以那么选择,也是有着全盘的考虑,只有那样才能最快速度被接纳不被排斥,可若是一直都这么打,而且还打赢,镇西府会怎么想显得他们无能么

    奈何这种淡然李秀宁是适应了,秦良玉还差了点火候,委实坐不住,恰巧将一人走了进来,便道:“咦你来的正好,正好无聊,不若与我算算局势如何”

    自称玄阳山人的道士一脸无奈,却也晓得就算拒绝肯定也会被死赖到底,拿出一系列的工具坐在一面桌案前,很是无奈的道:“不知信士想要算何地局势”

    “不用称我信士,我不信道。”秦良玉一摆手。“都算算都算算,只要有可能发生战争的地方都给算算。”

    不信你还整天缠着我算!

    “且先说好,卦象不代表一切,未必准确,还有……”

    “好了好了,你都说多少回了,算吧算吧。”

    玄阳好险一口气没憋出来,他是后来被徐妙锦给派来的,跑跑腿看看详细动态,本来是另有其人,不过恰巧他也想走走看看,此行自然也就成行,眼下简直不要太后悔。

    “东有紫气,虽有小挫,不妨朝阳。”玄阳神神叨叨各种占算,好一会才憋出这么一句。

    “东莫不是朝廷”秦良玉一愣。“朝阳为何意,难不成大梁还能再起”

    “可意会,不可言传。”宣扬很不给面。

    “算了,那北边呢”这便是问突厥了。
1...222223224225226...3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