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个美女打江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浪漫忧伤
与王玄之的交流还算轻松愉快,王家父子素来好书法,这便是最好的突破口,或许在其他字体上周少瑜书写上算不得顶尖,但蔡邕所创的飞白体却是颇有几分火候。一来是老师所传,不练好实在对不住。二来么,自是少不得蔡琰的亲自教导监督。
“果不愧蔡中郎后人,此飞白苍劲浑朴,已有大家之相,想不到蔡郎君年纪轻轻,竟有如此笔力。”王玄之无不倾佩的道,旋即手痒的也写上几笔飞白,而后自己便摇头起来,道:“我不如矣。”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拜门
王羲之的应对在周少瑜的预料当中,但这不代表前者就当真全信。
前头的装神弄鬼只是一个铺垫基础,增加话语权,而现在莫看周少瑜说的严重,实质上并不损害王家。
对王羲之而言,如果周少瑜是针对王家,那么直接阻断此婚事即可,断不会说出什么‘虚有其表,未有其实’的法子,女子即便再有才,终归只是女子,高门之间联姻亲近才是真的,只要姻亲关系在,别的都不是问题。
何况王凝之只是次子,并非长子,是否有嫡出并非那么重要。想要子嗣,大可纳妾生之。如此一来,周少瑜就不应当是哪位仇家派来的,也没谁有这么大手笔,派这么个高人来。
既然周少瑜初来咋到,与王家无冤无仇,相反相处的还不错,那么好端端的更没必要针对他们王家了。不然一开始就拐弯抹角铺垫好么非得看见谢道韫之后才纠结犹豫的提出。
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原则,王羲之决定暂且信之,强势镇压王凝之,观望一番再说。
老实讲,若是换个时期,未必这么好使。古人自然迷i信,可也要看时期和人来。眼下东晋,哪个不信玄不然这么短的时间里,周少瑜还真没啥好法子。
于是乎,被蒙在鼓里的谢道韫就很难受了。
不满婚事归不满婚事,但谢家家学,孝字为先,自会听从家族父母安排,哪怕再不喜王凝之这个人,也已经做好相应的准备。结果倒好,大婚之夜,独守空房一句‘酒醉’就给打发了这让本就不喜的谢道韫怎么想。
不管人家如何对待,谢道韫是断不会有失礼之处,第二日早早起床,前往拜见公婆。不想却见昨日那‘怪人’也在当场,坐在一旁默不作声,慢悠悠的品着茶。
‘莫不是王家哪位长辈’谢道韫如此想着,恭恭敬敬给公婆问安。只是王羲之面无表情,一脸严肃,颇给人压力。
“坐吧,既入了王家,便是自家人,无需拘谨。”王羲之点点头,道:“早闻你聪慧,才思敏捷,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我也略有耳闻,今次,便交流一二如何”
“不敢,还望大人公赐教。”谢道韫谦逊回道。大人公,夫之公也。也是对丈夫的父亲一种尊称。此外做儿子的,也可以称父亲为公,其实侯也可以,总之这两个原本单指爵位的字,逐渐演变为亲属称谓。至于‘婆婆’,直接称呼阿姑即可,称姥也行。
周少瑜不精此道,却也颇感兴趣。谢道韫有才,谁也不能否认,否则断不会有偌大的名声,以至于在李清照成名以前被称为第一才女。然而到了后世,相比起李清照,谢道韫的名声委实要小上太多太多。其中原因,不外乎谢道韫的诗词文章断绝,流传下来的屈指可数。
基于此点,皆言谢道韫有才,可到底有才到什么地步,其实并没那么直观,只知道这位会写诗,会写赋,连哀悼文都能写。
呜呼哀哉……周少瑜下意识就想到这个开头,大美女写这个,不由有点乐呵。咳,要淡定。
相比起昨日的‘盛妆’,眼下谢道韫未施粉黛显然看着顺眼多了,可惜眼下不是打量的时候,不好多看。
谢道韫如今其实还是有一些才名的,不过到底是小辈,王羲之平日里也不怎么关注。若非周少瑜的缘故,也不会如此郑重其事直接交流。谢家家学渊源,定然不会是草包,因为周少瑜的关系,心中再次高估几分,哪想到底还是低估了,而且低估了太多。
先是作诗,这自然难不住谢道韫,质量上也是上乘,不过经典却不至于。这也很厉害了,经典哪那么好得,何况这是突然,事先毫无准备。随后说着说着,便转到了清谈上。
“你对声无哀乐是何看法”王羲之又问。
声无哀乐论是三国曹魏时期嵇康提出的观点,认为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情感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到了东晋更甚,而嵇康这位清谈侃爷已然算是早期人物了,往后的发展多了。
说完竹林玄学又说正始玄学,完事有说元康玄学。而其中后者学说的大佬郭象,尤为反对前头嵇康的思想观念。可以说完全对立。
好在眼下只是考校谢道韫的才能,到不是真的在清谈,王羲之并没有与其辩论,中途也从未打搅中断。
而反观谢道韫,无论什么论点,都能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或许其中论调有些地方王羲之并不赞同,但此女如此表现,已然大大超出王羲之的预想,考虑到谢道韫的年岁和性别……王羲之不由看了周少瑜一眼,‘女中文曲’一说,还当真有这可能。
上边几种玄学,那都是过去式,现今一种新的玄学正在兴起,后人将此称为东晋玄学,也可称之为江左玄学。其实就是现有玄学与佛学相融之后的一种理论,眼下清谈,甚至单独论佛教教义都行。
当然了,此时的佛教,与后世所理解的佛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年头,好多经文没有流传进来,压根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正是这个时期的融合,使得佛教进入中原之后,逐渐变化,本土化。
嘛,反正对周少瑜而言,不管是哪种玄学,听的都是云里雾里,或许懂一点皮毛,但真深入的话,额……但这不代表不能忽悠人,无论如何,相比起眼下的佛家思想,后世的佛家显然已经完善到了一定境界。
“喔此论却也新鲜,不知是你本意,还是家中长辈之论”王羲之从一开始的只听不说,一点点开始时不时辩上几句乃至赞同。
“回大人公,此乃妾身一点浅见。”谢道韫如是说。
于是王羲之就惊叹了,忍不住将周少瑜也拉了进来,问到:“子机可有何见解”
纳尼周少瑜一呆,表示自己压根就没听明白你们在说啥好吧,只知道方才的话题是在说佛家。想了想,道:“是风动还是幡动”
好吧,著名的风幡论,乃禅宗六祖慧能提出,那都是唐朝时期的人物了。还早着呢。
风动还是幡动王羲之和谢道韫齐齐一愣,便低头沉思起来。然后便听周少瑜淡淡道:“仁者心动。”
“大赞!此乃高论!”王羲之拍手叫绝。谢道韫虽未动作,却也目光闪烁的看向周少瑜。王羲之这才反应过来,介绍道:“此乃蔡辩,字子机,乃道门大家……”
周少瑜汗了一个,还好这两都是极为聪慧之人,不用自己多加详解便能自己脑补出一套东西理论来。不然真让他说到底,还真有点小难度,毕竟知道不多,理解的也不深。不管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凌乱
主动接替了车夫工作的周少瑜此刻正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这已然不是第一次做马夫了,想当初为了接近杨玉环就这么干过。不过结果很无奈,别说亲近了,只是进一步引起人家警惕而已。
此刻谢道韫到是没警惕,但显然没有任何的兴致和一个陌生人谈话,哪怕知晓对方来历似乎不简单。
人家不乐意配合,周少瑜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两人在此之间并无什么接触,压根不熟悉,甚至都无法分析谢道韫到底是个怎样的性子。
固然从头到尾都觉得这妹子有股子冰冷的气质,可不代表就是真的。
比如第一眼见到,实在谢道韫的婚宴上,规规矩矩一丝不苟面无表情,其实仔细想想其实也正常,那般正式的场合,真喜笑颜开的反而不好。只不过谢道韫相对过于冷了一些。只是考虑到其对婚事的不满,受此情绪影响,那么所表现出来的自然不会是平常的性子。
至于接下来几日就更简单了,大婚之日独守空房,真换个面皮薄的想不开的脑袋抽抽的,自寻短见都说不准。何况还是接连几天不曾出现,甚至眼下回娘家拜门都是自噶回去,高兴的起来那才叫怪。
所以一时半会难以接触实属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那么,等心情好转……
怕是难,天知道什么时候才好转。哪怕到时候有了周少瑜那套说辞,看似还挺恭维谢道韫,可绝对也高兴不起来的吧。
除却后世那般开放的世界,对女人而言,整个人生有两处至关重要的人生轨迹。
其一为出生。大抵可以直白的说成投胎是个技术活了。这个无需多少。而另一个,便是出嫁。无疑后者显然来的更加重要,因为大半辈子生活如何,就要看嫁的如何了。
这点上,就算谢道韫不满,但王家的门第摆在那,王凝之虽然平庸,可又不是过不下日子。结果告诉她这都不行,只能是‘形婚’,这位置,多尴尬
待在娘家谢氏名义上已加入王家的谢道韫断无可能这般做,只会让谢家丢脸。而住在王家呵,说是夫妻,其实啥关系没有,待人家那吃人家的用人家的让人家养活,多别扭。格格不入好似外人。
如此一来,谢道韫心情好的起来那才叫怪。所以等心情好再搭话就别想了。
那么,如何破冰才好呢
周少瑜不断琢磨着谢道韫可能有的心态和情绪,琢磨着哪里可以入手的地方,用怎样的话题,才能引起对方的注意。
这次回门虽没有男主角,可规模一点也不小,这都是要用来送往谢家的,基本每人都有一份礼物。按理说这事应当王凝之来做,也算是做女婿的给自家媳妇涨涨脸,表示没嫁错人云云。然而显然王凝之是不可能出现了,作为补偿,礼物的数量和价值几乎翻倍。
“有些乏了,翠儿,且去将那薰香拿来。”一直沉默的谢道韫忽然出声。
翠儿是谢道韫身边的侍女,也是陪嫁丫鬟之一,之前也一直待在马车内陪着。这也是周少瑜不好随意张嘴的原因之一,这下翠儿下了马车去后方的行李当中寻找,却是难得的独处机会。马车前后两侧虽还有人,可多少隔了一些距离。
怎料,不怎周少瑜想好如何再次开口,却闻谢道韫忽然在马车内很是镇定的道:“现在蔡郎君可以直言了。”
嗯周少瑜吓了一跳。心里头心思急转,难不成是被发现了什么不应该啊,自己似乎也没哪里有什么大的破绽。下意识便回应:“说什么”
“小女子可欺乎!”谢道韫的语气显然强压着怒意,很是硬气。
周少瑜嘴角一抽,得,看样子,还真给看穿了什么啊。这不得不让周少瑜自己回想整个过程,到底哪里出现了疏漏。要知道即便是王羲之这等人杰都不曾发觉哪里不妥来着。
不对,准确应当说,王羲之发现不了才属正常。周少瑜的布局一环扣一环,到了最后,实际上坑了谢道韫的是她自己,她表现的越优秀越有文采,反而掉进的坑越深。而且谢道韫出身虽不低,可到底是女子,还不是他老王的女儿,更不是嫡子长媳,后果完全承受的起。当老王基本相信周少瑜说辞的时候,甚至反而会对谢道韫生出反感。
无他,谁让周少瑜还暗示了一把,说谢妹子会和他老王家献之会扯上一腿。虽是莫须有的事情,王献之更是只有几岁,可信都信了,还会管你这么多
但谢道韫不同了,自己的事情,难道还能不上心而且站在她的角度看,暂且不知缘由的谢道韫,完全可以从其他方面发现倪端。
各大世家向来都是一个封闭的圈子,门第越高越是如此,圈子也就越小。大家族向来只和大家族通婚,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个,寻常的世家想通婚,基本想都别想。也正因为这么个圈子,各家居住的距离又算不得远,各家除了什么事有什么信息什么态度还能不知道
换言之,对谢道韫而言,出嫁前一切都好好的,啥毛病没有。对于王家人,多多少少都有过接触,再加之谢家的面子,她一个嫡女嫁过来,再怎么也不该落入这等冷遇。如此在谢道韫的视角看来,反而显得愈发突愕。
变化的太突然了,完全没有一丝迹象。这时候,只需冷静下来以眼下的情景对比曾经的状况,那么周少瑜这个突然出现的人物那就异常的扎眼。再想想大婚第二日拜见公婆时居然也能在场,此刻回娘家拜门更是让他为主导。
呵,结论只有一个,此人,绝对在针对她!
想明白一切,周少瑜也是哭笑不得,果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算来算去,愣是忽略了谢道韫的视角。当然了,话说的简单,可未必是谁都想得多,寻常女子面对这种情况,哪里还有心思镇定的下来细想缘由
这样的话,那么谢道韫选择这时候摊牌也是有意为之的咯。
如今的境况,谢道韫在王家绝对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是以在王家摊开了说,并无什么好处。实际上谢道韫已经做过试探了,那就是追问王羲之,而后者选择了拖延,仍旧将谢道韫送回拜门,并将一切事宜嘱托给周少瑜。由此态度可见,继续纠缠不会有半分好处。
至于说为什么不留到谢家再说,毕竟谢家是她娘家,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个其实也很好解释。
既已确定周少瑜有鬼,且还敢明目张胆直接前往谢家,必然有着全盘的计划。也就是说,这个忽然出现的家伙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随心
抽个美女打江山正文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随心谢道韫的碎碎念已经愈发离谱,最后连什么美人计都给扯出来,言什么去吴郡绑以个顾家女子过来如何如何云云。
吴郡四姓么,江左名门。这个周少瑜到是知道,其中顾雍是顾家的代表人物,不止如此,顾雍还同样是蔡邕的弟子,和周少瑜还是师兄弟的关系。不过这么多年过去,顾雍早没了,虽说硬要厚着脸皮过去拉关系问题不大,实际上也没那必要。
谢道韫说到美人计首先想到的就是顾家妹子,此事也好理解,顾家女子最是温和贤惠善解人意,乃江南之秀。后来世说新语就有言:‘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所以说,能娶到顾家的妹子,那绝对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由此可见顾家女子风采,可惜,貌似也没出什么出名的妹子不然非得去见识一下不可。
谢家如今居于会稽郯县,一大家子人数不少。谢道韫的父亲谢奕正任荆州刺史,山高水远的,哪怕女儿出嫁也不曾回来。老二谢据来年就要挂,现在身子骨差的很,基本无甚经历出面管事。是以在家做主的,乃是老三谢安,也是谢家名头最大的人之一,目前一直处于隐居状态。
然而在周少瑜看来,无非就是养望而已。
这年头最推崇务虚,从清谈不论时政便可看出此点。最为推崇不屑为官之人。谢安就是这么干的,管你给啥官儿,咱就是不要,于是从一开始的司徒府著作郎,到各郡县官职,再到尚书郎吏部郎,再到有宰辅之能。一路推拒之下,愈发有名。
这都老套路了,不就是他们父辈谢鲲、谢裒的老套路嘛,一个玩高声养名,一个走政路立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