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蔡元长?”李逵觉得这个人有点熟悉,突然惊道:“是蔡京?”

    还没等范纯仁反应过来,李逵就想明白了,蔡京这厮恐怕是变法派中主意最毒,而且手段最多的主。将他弄出朝堂,多半是为了朝堂厮杀。

    而自己,竟然是个对子。

    就像是象棋中,一换一的小卒子。

    按理说,李逵应该高兴,他对的也是蔡京这等大员。可他能高兴得起来吗?耗死蔡京,岂不是自己也被耗死了?想到这些,李逵顿时怒气冲天道:“您老这是要让小子去对子蔡京!”




第276章 进退维谷
    “范相,我的相爷。小子不过是个山野之人,庙堂之事,小子恐怕真的帮不了您。再说了,小农庄就看着好,但也不见得变法派会用,您老还是省省心,眼不见心不烦,多好?”李逵推脱的意图很坚定,根本就没想搀和党争的漩涡之中。

    对于被范纯仁带入庙堂之争,他除了不满,还是不满。

    可范纯仁觉得这是个机会:“你小子不懂。变法派要是真有那么大的神通,你以为我会反对?君实会反对?介甫和我,君实都是几十年的朋友,你以为仅仅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就能让我们反目?”

    这话倒是真的,熙宁变法是因为看到了解决西夏的希望。这个念头和神宗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

    但是西夏之战消耗的军费将是一个天文数目,当时的府库难以支撑。

    府库不充盈,怎么敢发动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而当时的王韶献上的《平戎策》,顿时让宋神宗和王安石大为惊喜。立刻指定了一整套的战前准备。

    这才有了王安石变法雷厉风行的风格,因为别的都能缓一缓,军费不能缓。整体上来说,西夏之战并不顺利。虽然夺取了河湟之地,但灭西夏的战争在李宪手里最终失败了,而且败的很惨,四十万人的损失,让宋朝不得不进入休养生息,无力继续对西夏进行压迫式攻击。

    之后几年,河湟之地,还有羌人一直在叛乱和被镇压的反复之中,直到神宗驾崩之后,高太后上台,立刻表示河湟之地不要了。

    大宋才缓了过来。

    这是范纯仁的解释,李逵也无法反驳。毕竟,范纯仁近十年来一直在中枢中担任决策的高官,他看到的问题,肯定要比自己深刻的多。

    范纯仁道:“变法派的手段不多,青苗法也好,募役法也罢,都见效很快,但不能持久。战时为了军费不足,可以用,但久之,大宋的财源都会枯竭。他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局面的办法,彻底将变法作为战时之举,转变为治世良方。所以,你不用担心,只要章子厚没老糊涂,绝对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这是阳谋。”

    “可小子怎么可能斗得过他们?”李逵心虚道。

    没错,不管是蔡京,甚至不如蔡京的曾布,他都难以对付。不论别的,就资历就够他吃一壶的。而大宋,是一个非常重视等级森严和资历的王朝。

    “范老伯,我看你是想多了,还让我去和蔡京对子。此事难以从命。”李逵轻佻的样子很欠揍,不过他皮糙肉厚的,根本就不怕打。

    范纯仁也被气的不行,举起手掌想要落下:“你小子,平日里挺明事理的人,为什么到了朝廷要用你的时候,却如此固执呢?”

    李逵仰着脸根本就不怕范纯仁的动手威胁,这老头老胳膊老腿的,能打疼自己算他赢。

    李逵的防有多高呢?

    这可是有来头的,说起李逵的防御里,就不得不说一个女人,仇琼英。

    这女人后来上梁山了,之前有神人梦中授艺,教授她武艺。最厉害的就是一手飞石的功夫,擅使方画戟。仇琼英和梁山的战绩非常傲人:

    矮脚虎王英,十个回合,受伤落败。

    扈三娘见状,冲上去帮忙,也顶不住。

    然后顾大嫂一起上,二战一,还是难以抵挡。

    小尉迟孙新冲上来,还没等交手,一块飞石击落头盔,这厮……逃了。

    不得已,林冲上阵。

    书里说,仇琼英和林冲交战无数合,力气消耗空了,才有用计取胜的想法,卖了破绽给林冲,而林冲果然上当,冲上去被她一颗飞石打在脸上,鲜血横流,只能拖着枪回归本阵。

    说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胡扯,一来这女人确实武功高强。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出关键人物李逵。为什么说这家伙是关键人物呢?因为书里李逵傻呼呼的冲上去帮忙,然后站定了让仇琼英用飞石打在了额头上,书上是这么说的——【手拈石子,望李逵打去,正中额角。李逵也吃了一惊,幸得皮老骨硬,只打的疼痛,却是不曾破损】。

    关键是最后四个字——不曾破损。

    听听,这是个人做得出来的事吗?仇琼英的暗器既然是飞石,自然不是地上随便捡的,而是打磨过的飞蝗石,有棱有角,比箭矢也差不了多少。

    而李逵自己发现,他可能比那个真李逵的防更高一些。

    毕竟境界提升了,加上有钱,药浴也经常用。之前在颍州高家庄,他冲入贼兵的时候,被人砍过一刀,也是——不曾破损。吓得他之后再也不敢用药浴淬炼皮囊了,真要这么下去,他得自闭了不可。

    而且这种事情,也没办法交流。唯一能够和李逵交流的恐怕就是李全了,可是李全的脑子受损,根本就说不出个大概,也就让李逵断了想要一探究竟的念想。

    范纯仁举起的手掌,终于没有落下,反而语气近乎恳求道:“两年,拖住蔡京两年,只要子由还占着中书侍郎,大家都看到了希望,信心自然就起来了。而那时候皇帝的态度也必然明朗,我等也有了归隐或是留在朝堂上的判断。”

    费这么大劲,只不过是为了让保守派维持信心,这能让李逵说什么?你们也太怂了吧?不就是被流放发配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您老说,小子要是省试的时候交白卷也能高中吗?”李逵问。

    范纯仁迟疑了一会儿,摆明了李逵是想要耍无赖也不想当干系,不由怒道:“你小子把朝廷的抡才大典当成什么了?”

    “岂不是说,真要是章相器重,小子连省元都可期待?”李逵看似期待,语气却带有玩味的调侃。

    范纯仁知道李逵有情绪,心累不已,李逵也不是个容易控制的小子啊!这小子不仅不好控制,还很不听话。却顺着李逵道:“大有可能。”

    “状元呢?”李逵问。

    老范被烦的实在不行,怒道:“你小子有完没完,能中进士就够好了。这还是要你是文章水平不能太差的情况下,你真以为我大宋的进士真那么好中?”

    想要说通范纯仁放弃将他打入敌阵的想法很难,就算是李逵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反对情绪,一样没用。思来想去,只能胡搅蛮缠。

    范纯仁张了张嘴,哪里看不出来李逵这家伙有情绪,有情绪是好事,就怕没有情绪,然后在大家都以为稳妥的时候,这厮把大伙儿都给卖了。

    以仁人君子为人生目标的范纯仁来说,省试交白卷,还能高中,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也是给大宋科举积累下来的百年信誉摸黑。

    可当主考官是李清臣的时候……

    就难说了。

    这位本事不大,靠着写文章的本事,官倒是越做越大。按照以前王安石用人的标准,有才无德的他用,有才有德的他倒履相迎,可突然变法派之中混进来了一个无才又无德的家伙,总觉得怪怪的感觉。

    而李清臣正是这么一个人,别说保守派了,就连变法派之中对他也不怎么看好。

    按理说,李清臣的人品非常可靠。至少在王安石时期,李清臣的身上没有任何污点。

    不仅没有污点,而且还勤俭持家,就算是做官之后一直保持着节俭的生活,有点像是教徒般的清苦。而且文章宏达,气势雄壮,自成一家。

    可这人有一点不好,嫉妒心特别强。

    遇到不如自己的人,特别好说话,可实际上是看不起对方。可一旦遇到各方面都强过自己的人才,顿时妒火冲天,恨不得将人打入十八层地狱。而且他和曾布关系非常恶劣,富二代曾布看不起李清臣的假仁假义,经常驳他的面子。

    两人势同水火,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直到经历过保守派的打压之后,李清臣才觉醒了。不是生活骄奢淫逸,这等事他还不习惯。但是献媚无底线的做法确实让很熟悉他的人大吃一惊。这还是当年欧阳修称赞的那个文坛双雄之一的李清臣吗?

    李清臣是让人大失所望了,可对李逵来说,这个人距离他太远,反倒是范纯仁却在他心里老好人的形象彻底崩塌了。

    想来已经赖上他了,由不得他反抗。

    出门那一刻,李逵愤恨道:“范相,万一小子投了改革派,你也能高兴的出来吗?”

    范纯仁又惊又怒,神情颓然地目视着李逵的背影,渐走渐远。

    双庆从屋外放哨走进来,发现自家叔祖木然地坐着,双眼无神,顿时着急起来:“叔祖?”

    “叔祖?”

    “嗯,是你呀,双庆。”

    接连喊了好几声,范纯仁才反应过来,看向范双庆的眼神寂寥的让人心疼:“双庆,你觉得老夫是否错了?”

    “错哪儿了?”双庆别看贪财了一点,但也要看情况。他拿刘管家的赏钱,是因为这钱拿了不烫手。可这点小恩小惠怎么可能买通他?

    从骨子里,他都是范家的人,自然站在范纯仁这一边。而范纯仁不仅仅是范仲淹的儿子,他还是如今范式的家主,吴县范式族人上千,都眼巴巴的仰望着这位做过宰相的家主。他怎么可能胳膊肘往外拐?

    双庆坚定道:“叔祖,你这是抬举二哥,换个人感激还来不及呢?哪会有这么多的牢骚?”

    显然,李逵的不满也让双庆感受到了。

    范纯仁目光闪烁着,长叹一口气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想要高官厚禄,成功了固然是好,但失败了,将是万劫不复,不管是谁都会担心?”



第277章 目标京城
    对范纯仁来说,做出任何决定,都不需要给李逵解释。之所以这么做,他需要得到李逵的支持。不管是变法派,还是保守派,他们占据庙堂的原因只有一个,皇权的支持。

    皇权之霸道,是臣子无法反抗的存在。

    不管是之前的神宗皇帝,还是之后的太皇太后高氏。

    其实对于保守派来说,他们维护大宋王朝的初心并没有变。同时,他们所有的希望都不得不寄托在皇权身上。而被他们寄予厚望的小皇帝的态度,让人大为不解。或者说,皇帝的态度并没有鲜明的表明立场。

    改革派虽然回到了朝堂上,但保守派也没有被驱逐。

    就连范纯仁,辞去宰相身份的时候,皇帝也多次挽留。

    可以说给足了范纯仁这位三朝老臣的面子。但同时,也给范纯仁,乃至保守派们一个假象,皇帝没有决定好是否支持保守派,还是改革派,他们还有希望。再说了,教导皇帝快十年的程颐还是非常值得信赖的,这位老夫子是出了名的古板和固执。

    只要皇帝稍微有点出个的地方,立马要悲愤地要死在皇帝面前。

    而皇帝也经常被吓得不轻,性格上也越来越沉稳。当然沉稳是好事,却也给臣子们带来了麻烦,皇帝的心思越来越难以猜测。

    这就需要更多的机会接触皇帝,探明皇帝的真实想法。保守派正是因为不清楚皇帝真正的想法,这才觉得希望没有破灭。还有一个人,保守派也觉得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那就是还健在的向太后。种种迹象表明,保守派还有机会。

    机会虽有,但随着程颐离开了皇宫,保守派发现他们和皇权之间的联系纽带断了。

    如果说李逵还是个山野小子的话,根本就不值当范纯仁老爷子如此折节下士的必要,但李逵有一个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的背景。或者说,只要有这个背景在,只要宫里的贵人不失宠,他都能在大宋官场有一席之地。虽说仓促一些,但范纯仁觉得李逵不是一颗可有可无的棋子,他的作用甚至会比他预料的还要大。

    加上李逵会折腾,谁也不知道这家伙今后会走到生命高度。

    按部就班的官员,只要出身好,有名气,中了进士之后,不愁不被重用。但是这种等待实在太长,以至于让人在等待过程中失去信心。

    李逵也在琢磨,范纯仁不会什么话都给他说。即便是对他寄予厚望,也不会将饭喂到他嘴边一样告诉他官场的险恶。

    因为这样的人培养出来,之不过是羊而已。官场是狼和狐狸的战场,至于羊?迟早会被杀了吃肉。

    回到刘府,李逵径直去了自己的小院。想了一晚上,眼瞅着天快亮了,也没有琢磨透这其中的关系。

    气地他四仰八叉地躺在榻上,嘟哝道:“不管了,大不了是个死,爷们活着来,就没准备活着回去!”

    不到十息,就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翌日。

    练武场内夸张的吆喝声吵到了李逵,推开房门的那一刻,太阳已经老高,让他忍不住抬手挡住双目,遮挡些许刺眼的阳光。

    趿拉着鞋子,打着哈欠朝着练武场而去,隔着围墙就听到李云嚣张至极的训话:“解千,解万,我们的目标是武状元,你们如此敷衍了事,怎么可能获得武状元?”

    解千张嘴却牵动了嘴角的伤口,倒吸了一口了冷气。气地不敢吱声,心中却腹诽不已:“是你想考武状元,我们兄弟可没这心思。”

    可这话解千怎么也不敢说,昨日李云在练武场暴躁的场面,让他和自家兄弟如同狂风和中的小树苗,就差没有被连根拔起了。

    这不,脸上还疼着呢?

    就被新晋无良大哥拉出来特训。

    在解千和解万看来,李云这厮绝对是面白心黑的腹黑之辈,训他们是假,让他们服帖倒是真的。

    李云收了两个小弟之后,顿时有种手下千军万马的气势,似乎李逵对他的阴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是谋划着想要将李逵的嚣张气焰狠狠地打压下去。只见李云对解氏兄弟训道:“李逵已经通过了解试,为了照顾你们,我也不得不参加武试。”

    “那个云哥儿,你参加武试那是因为文试没过啊!可不能啥事都赖在我们兄弟的头上。”

    解万很没眼力的打断了李云的话,适当的表示出自己的委屈,连带着将李云的老底给掀了。

    李云气地又蹦又跳,恨不得一棍子将解万抽死。语气更加尖锐道:“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决定了以后参加武试,不考进士了。”

    “云哥儿,你那是考不上!”
1...128129130131132...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