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而读书人,更不待见他,主要是他的身份,武举子。

    按理说他出身军户,至少走通将门关系还是有希望的。但是他身上贴了旧党的标签之外,还是个不入流的身份,谁会搭理他

    高俅有种被所有人都抛弃了的感觉,而李逵和李云的出现,让他发现,自己在这个世上还是有朋友的。

    李逵脾气暴躁,但是为人豪爽。

    高俅这些家底,都是跟着李逵喝汤攒下来的,要说对李逵不感激,那是假的。

    他就怕李逵和其他人一样,不搭理他了。

    喝着喝着,高俅已经是烂醉如泥,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口齿不清的嘟哝着。送家里肯定不行,平日家里就老娘和小娥,都是女人,来个大男人算怎么回事

    出来客栈门外,李云担忧道:“二哥,这不会不好吧”

    “要不你去送他回家。”

    李逵也知道这并非是朋友之间的礼数,但他也没办法。再说了,他这几日恐怕要有的跑,苏辙虽然不待见他,但是黄庭坚呢李格非呢秦观呢……这些师伯师叔们都在京城,少不了也要拜见,还有刘家,也要想把法挤出时间去拜访。

    另外,还有族兄李云的问题。

    虽说李逵对胖春不太满,但都是沂水县走出来的亲戚,总不能把人心都放凉了吧

    尤其是胖春,她还曾是老师周元家里的厨娘,许伯也是将周元带大的老仆人,真要是反目为仇,也够李逵头痛的。

    李逵径直朝着记忆中李全上学的地方而去,而李云被他安排去采买一些必须的用品。

    不管怎么说,在京城恐怕要住上半年以上,不多准备一些,确实不方便。

    甚至有合适的仆人,也可以签订契约,往家里领一两个。

    “李!”

    “全!”

    “李全!”

    “全李!”

    ……

    距离老师家越来越近,李逵远远的就听到了李全的朗诵声,他可不能朗诵《千字文》,更不会背诵《百家姓》,只能是自己的名字。

    省去了他问路的麻烦,站在一个略显狭小的门口,李逵张望了一阵,咳嗽道:“先生在家吗”

    从屋子里走出个年轻人,看到李逵的那一刻愣了愣。

    但当他看到李逵身上的士子素衣的打扮之后,忙作揖道:“不知兄台到访,小弟有礼了。”

    “兄台客气,小弟李逵,不知可是先生当面”

    “就是在下,只是恕为兄眼拙,贤弟是……”

    “在下李逵,李全是我族兄。”

    “贤弟是读书人”

    “沂州举子,不知兄台是”

    “开封府举子范冲。”

    这个名字似乎听说过,只是范冲听到李逵的介绍,当说到自己是李全的兄长的时候,表情顿时有点怪异。带着狐疑地表情,李逵跟着范冲进入了小院,就两间房,十步见方的小院。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了。就算住在这样的斗室之中,主人似乎也颇有闲情逸致的精心布置了一番。

    来到院子里,四个人站在一起,突然间有点拥挤。

    “不知贤弟来鄙处,小弟没有准备。”说话间,范冲准备点火煮茶,被李逵拦住道:“兄台莫忙,小弟是来接人回去的。”

    “这样啊!”

    范冲也不强求,只是当李逵起身的那一刻,犹豫着喊住了李逵问:“兄台既已受教,为何不亲自教授令兄”

    说完,范冲似乎不好意思的尴尬笑了笑,自圆其说的解释起来:“或许兄台有不得已的苦衷,在下孟浪了。”

    “不妨事。”李逵摇了摇头道:“只是兄长在京城,小弟在老家,不得相见而已。”

    “贤弟既已来京城,又与兄长交厚,不如这样,小弟将令兄的束脩退还给贤弟,不如贤弟领回家去慢慢教导可好”

    李逵哪里敢揽这活,别看他和李全关系和睦,但要是自己教李全认字,这不是要了他的亲命吗急忙摆手道:“兄台是有所不知,小弟是来赶考的,颇有不便。再说范兄面如钟玉,举止之间有大家风范,必然是信义之人,请不要推辞。”

    “我……”范冲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泄愤,自己是吃猪油蒙了心了吗为什么要贪图这些个束脩,如今……想死的心都有,却又无可奈何。这也不能怪范冲小心眼,只是他如今落难,父亲被贬谪出京,家里本来就没有多少钱财,都说穷家富路,都让父亲带在身边赴任去了。

    而范冲自从解试通过之后,就在进城租了一个小院,准备潜心读书,期待来年的礼部省试。可是,身上没有钱,不仅要读书,还要想着生存。读书人的谋生手段很多,给人当幕僚,做账房,在街头给人写信之类的都可以。但是最惬意的就是当蒙学先生了,至少时间上可以和自己温习学业不会有冲突。

    于是他就因为李全的束脩高,这才将李全带回家开始认字。这一教,他发现问题来了。他甚至有种错觉,他领回来的不是个人,而是一块石头。

    尤其是今日早上,他还傻乎乎发现送上门的束脩,也收了。之后才发现,他家里的石头一块变两块,痛苦也翻倍起来。

    李逵要参加科举,难道范冲也要参加科举吗

    范冲无奈,只好指着阮小二道:“贤弟,这位也是你家的兄弟”

    “不是,是小厮。”李逵看向了阮小二,后者给予坚定的信心回应,似乎没他成不了的事。

    “贤弟宅心仁厚,要不这位领回家去吧”

    李逵抬头看了一眼房梁上的腊肉,似乎比早晨送来的时候少了一块,顿时笑了起来:“兄台,吃了腊肉,这学恐怕不好退吧”

    范冲捶胸哀叹道:“原以为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放。可没曾想到,羊和羊也有所不同。”随后对阮小二道:“小二,过来。”

    “好哒。老师。”

    说完阮小二恭敬地跑到了范冲面前,等待老师吩咐。范冲在地上写了三个字,后两个是‘小二’,只是前一个字不是‘阮’。这是蒙学老师经常会做的考校学生的手段,当然,也是刚入私塾的时候有用。等到学生认的字多了起来,就难不住人了。

    却指着阮小二道:“念。”

    “阮小二。”

    阮小二挺胸自信的嚷嚷道。

    随后范冲对李逵道:“贤弟,你也看到了。你这小厮也不是读书的种子,何必让兄台做这恶人呢”

    阮小二懵懂的看着地面上的字,嘟哝起来:“不就是读阮小二吗”

    李逵瞥了一眼阮小二,心说:你小子哪来的自信这个字念陈,是陈小二好不好

    不过见识了阮小二感人的读书天赋之后,李逵怎么可能会接手这等少见的‘人才’,决定会范冲道:“要加束脩可以商量。”

    范冲气结,他的意思是为了钱吗

    当然,他现在很穷,但不意味着自己可以为了钱而不择手段。再说了,他要是考虑不周,有一个李全就够他受得了,多一个阮小二,他还怎么活

    更要命的是,他需要温习学业,省试就在眼前了,两个对月一眨眼就过去了。

    科举也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了,根本就耽搁不起。

    突然,他似乎想起来了爹爹临走时候说的一个人名字,试探的问李逵:“贤弟是李人杰”

    李逵心头咯噔一声,退钱不成,难道想要攀附交情

    不过,李逵似乎也想起来了这位的身份,不能说是范冲的身份,而是范冲的父亲,范祖禹,曾经被苏轼调侃过多次。被苏轼说成是司马牛门下,第一走狗。

    当时苏轼在京城和司马光斗的不可开交,直言司马光为司马牛。

    而范祖禹……嘿嘿,中进士后鄙视做官,追随司马光十五年修《资治通鉴》,在司马光上台自后,立刻炮制了一份《神宗实录》,说神宗因为受到了王安石的蛊惑,才被骗变法的,所有的错误都是王安石的私心作祟。开启了旧党对变法派领袖王安石的批判污蔑之路。

    反正当时弄得京城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因为这本《神宗实录》而认识到了范祖禹,这位中了进士之后,却拒绝当官,给司马光鞍前马后当副手的神奇门徒。

    如今……范祖禹应该被发配了。

    李逵摸着小巴,撇了一眼坐立不安的范冲,心说:“原来是对头。”




第316章 御拳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逵的逆袭之路 ”查找最新章节!

    “完了,这非我本意啊!”

    范冲在门外,手里攥着一把交子,大概有六七贯的样子。这点钱足够他用到省试之后。可以说,李逵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原先他说要退束脩,是想着去父亲的一些旧交哪里打打秋风,借些钱来度过这场饥荒。

    要是实在不成的话,干脆借印子钱。

    反正他豁出去了。

    可没想到,却被李逵误解成了要坐地起价。李逵甚至没有给范冲攀交情的机会,反正俩家也没有什么来往。

    要是李逵是个大嘴巴,说不定几天之后,京城就对他范冲有了新的解读——坐地起价,范元长。

    元长是范冲的字。

    也不知道他爹是这么的,范冲的字没取几年,大宋官场睡不知道蔡京的字就是元长。难不成这两个字还有说道不成

    反正范祖禹这等奇怪的读书人,普通人说什么也理解不了。真要是为了恶趣味,叫蔡卞的哥哥蔡京的字,然后等着儿子范冲回一声——爹。

    也奈何不了这位。

    范祖禹是司马光的拥趸,自从司马光主政之后,他出任尚书省校书正,说起来还是黄庭坚的上司。黄庭坚是九品的校书郎,而范祖禹是七品的校书正。别以为这官不高,但是清贵。晁补之也做过校书郎,之后不想在京城待了,主动请辞之后,被任命为六品的扬州通判。

    尚书省就是这样,皇帝跟前的人,外放的话,连升三级是正常操作。说来也奇怪,按照他和司马光的关系,加上元祐初年,他就上窜下跳的给司马光当急先锋,按理说,旧党怎么着也改升范祖禹的官职,总不至于让这位一直在校书正的官职上耗着吧可他真奇怪了,这校书正一做就是七八年。

    虽说官很清贵,但是钱真的很少。比县令的官俸都要少。这就让老范家根本就没有多少余钱。加上范祖禹因为将王安石说的一钱不值,惹恼了王安石的女婿蔡卞。成为旧党之中第一个被发配的官员。

    悲哀的是,他的离去,旧党似乎都没有动静。仿佛旧党之中,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人。

    免不了让人觉得,旧党似乎把这位先锋给忘了。

    其实,不是忘了。是范祖禹对做官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兴趣。

    他是个单纯的读书人,要不然也不会中了进士之后,不去做官,反而跟着司马光去洛阳修《资治通鉴》。而且这一去就是十五年。人生有几个十五年经得起蹉跎。要是做官的话,他已经走过了进士之后的低级官僚生涯,飞黄腾达不敢说,但是做到四品京官并不是大问题。

    范祖禹平日里生活在同僚的视线之外,毫无存在感。人生中唯一做的一件离谱的事,就是造谣王安石。

    也因为这件事,他成了蔡卞的眼中钉,肉中刺。

    说起来,他要是真想要当官,善于经营的话。根本就不需要攀附司马光。他叔叔范镇仁宗时期就知谏院,执掌御史台。在朝堂之上也是一方势力的旗帜。并且是坚定的反王派。就是因为范镇在变法时期,给神宗皇帝写奏章,直言王安石的变法是祸国殃民的残民之术。

    王安石看了范镇的奏章,差点气挂了。

    宰相亲自下台,写了驳斥之语。于是范镇的仕途走到了尽头。

    范镇虽然职官致仕,但在旧党之中的声望很高。元祐时期,高太皇太后甚至想要启用范镇为端明殿大学士,却被范镇推辞了。要知道这个官职虽是荣誉,但进一步就是宰相。至少,在朝堂上,三朝元老的范镇要比司马光的影响力更大一些。

    可以说,范祖禹诋毁王安石,是两代人的怨气和书生意气。

    但说起来,华阳范氏,真没有什么大恶。唯独让新党耿耿于怀的就是范祖禹的《神宗实录》,至于范镇新党变法之初,反对者多了去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说起来,范氏三代人,加上一个范冲,在历史上流传过一段美名,三代修史。

    对于读书人来说,如果想要做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修史无疑是最高的荣誉。而范家三代人,都参与过修史。可见范家家学有多么深厚了。

    李逵走在回去的路上,琢磨着范冲考取进士应该如探囊取物般容易,能够拖住他一些,也算是给自己减少了个直接的竞争对手。

    虽说,手段不高明。

    但只要好用,管他高不高明。

    这天,高俅从客栈里醒来,原以为李逵和李云将他丢在客栈之中,有和自己脱离关系的反应。这让他颇为打击。

    可是当小儿送来一封李逵临走的信之后,顿时烟消云散。

    李逵信中就写了个地址,没有一句废话。

    高俅在客栈里悉数一新,去街头买了糕点礼物,大包小包提着就去拜访。

    一句“伯母!”将张氏喊的心惊胆战的,宋人结婚早,生孩子自然也早。张氏看着高俅少不了她几岁,却已沧桑起来的脸,腆着脸称呼她为伯母,忍不住多想,难道自己老了

    真的老了

    还不到四十岁啊

    好在这天李全要去御拳馆学棍棒,高俅这才免了尴尬,跟着李逵等人一起朝着内城而去。

    一路上,高俅兴奋不已,自顾自的说着:“人杰,这御拳馆内是我大宋一等一的高手坐镇,天下第一的关中大侠周侗为首,其下有棍棒无双,王进,王师傅;霸刀,刘胜,刘师傅诸位高手……虽说李全兄弟拜在王师傅门下,也是一等一的际遇,非寻常人不能由此幸运。”
1...168169170171172...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