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安钟阳要装高人,而他儿子安道全配合老爹装高人。
急忙双手接过之后,递给了老爹。
安钟阳看了方子,一头雾水道:“除了狼血、兽血,其他没问题。这方子看似凶猛,但应该是一点点增加剂量的方子。吾没有练过武,不知道这和病有什么关联”
“有一道关卡!”
李逵沉声道。别人说不清楚,他最清楚这方子的霸道之处,他和李全是亲身经历,自然印象最为深刻:“此方吃下去,全身如同塞在火炉里难以忍受,只能疯狂练武,脱力之后,才能有所好转。但长期积累在身体内的毒,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爆发。因为武人气息悠长,內腑气息运转生生不息。平日里无碍,可一旦在关键时刻出现阻碍,这股气息十息之间就会变得暴虐起来,在五脏六腑之内横冲直撞。症状的话,应该是发烧,痉挛,不省人事。”
“发烧,不是外邪引起的内感”安钟阳疑惑道。
武功这些安钟阳真的不了解,周侗和王进却连连点头道:“不错,此方子,我等练武之人绝对不敢吃。”
安钟阳琢磨了一阵,觉得有点可惜,自言自语道:“要是能改良,或许是个良方。”
李逵拿出来的方子,虽然药材靡费,但可是能够造就高手的方子。真要是变得无毒无坏处的方子,大宋的武人岂不要高兴地疯了
王进忍住心头的怒火,心说:“安钟阳这厮又掉钱眼里了,找你来是看病的,不是研究药方的,本末倒置,肯定是束手无策。”
可是李逵没有发话,他也不能替李逵做主。
安钟阳开始对李全的內腑诊断,这种诊断方法,很多医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听声,敲击,摸骨,按压……反正手法都不尽相同。
李逵业没有问,只是看着安道全有点奇怪,这家伙几次想要开口,因为碍于自家老爹没有发话,这才忍了下来。
李逵故意和安道全攀谈起来:“兄台贵姓”
“姓安,贱名道全。”
李逵心中琢磨不定,不会是那个‘安道全’吧
随即又问:“不知兄台仙乡何处”
“古之金陵,今之江宁府。”
安道全说起老家,眼神顿时有些暗淡不已,他们父子这算是走了麦城,好端端的要从京城逃回去。也不知回到老家之后,会是怎么个境遇。
金陵可能是江宁府人内心深处最为有感触的一个地名了。
金陵之名来源于战国,其名字就是当年钟山之名,当时钟山叫金陵山。楚灭越之后,在此地建造城邑,名金陵。后来金陵有了很多的名字,秣陵、丹阳、建业、建康、升州……不少还是国都,但是作为大宋江宁府人,还是更加喜欢用金陵人自居。
金陵,安道全
不会真的是他吧李逵心中暗道。可是安道全不是金陵的医者,并不是什么御医世家出身啊!甭管是什么朝代,有了御医的名头,开药铺,开医官,生意肯定会兴隆不已。反倒是放弃御医身份,重新打拼,岂不是舍本逐末
再说了,从王进的口中,李逵还得知,安家父子颇为好财。
这就更让他疑惑了,难道自己认错了
李逵觉得接下来应该继续试探一番,或许能够看出些端倪来:“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金陵之美,在景,在人,亦在怀古。”
李逵念的这首诗,正是作古快十年的前宰相王珪的《金陵怀古》。要是羁旅在外的金陵人,不少都能吟诵。
当然,贩夫走卒和军户不在其中。
并非是鄙视劳苦大众,而是穷人有穷人的生活,他们忙着找饭吃,还有什么闲情逸致去吟诵诗词歌赋
再说了,大宋底层百姓和军汉,识字的也不多。
但是医者这个职业非常特殊,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医儒合道,走到了一起。读书人喜欢研究医术,医者不仅要学习药性医理,读书认字也是最为基础的技能。久而久之,医者中出现了不少隐士身份的特殊人群。
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这是读书人在无法施展一生才学和抱负之后,最好的一条退路。
安道全认字,他家再怎么落魄,老爹也是当过太医的门庭,诗词歌赋才学虽然一般,但也能说两句。他还以为李逵对他的金陵人身份有所怀疑,或者有其他的原因。王珪的这首《金陵怀古》他自然读过,也能吟诵。
但是读书人有一种通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喜好,有的人喜欢豪放,有的人喜欢婉约。
王珪的诗词并不招安道全喜欢,他更加喜欢周邦彦一些,毕竟这人很有意思,作为继柳永之后,写闺情最为精妙的文坛新秀,确实有不少拥趸。当然,人品很难说,三七开吧。
主要是因为周邦彦并非科举中进士的文官,起初是个刚入京城的太学生,但身份有点尴尬,他发迹于对神宗皇帝的一次拍马屁。当年他在太学读书的时候,恰逢变法刚开始,阻碍颇多。于是写了一首《汴京赋》,进献给了皇帝。
一句‘天命有德,主此四方’让皇帝龙颜大悦,命宦官寻找周邦彦的官身,最后落得个太学生的身份,神宗皇帝一瞅,这哪行大笔一挥,提拔当了周邦彦为太学正。
而周邦彦就因为这首拍马屁的赋,从学生摇身一变,成了太学的老师。太学正虽然是小官,但进士之中非才学惊艳之辈,不能得也!
苏轼,苏辙等人都是中了进士之后,也在太学做过太学正的官职。
周邦彦由此也开始走上人生巅峰。
当然,周邦彦拍马屁有一套,仅仅凭借一篇模仿汉赋的文章,就让他少走了科举中进士的弯路,让旁人嫉妒的恨不得想敲他的闷棍。
只不过神宗死后,他的运气也到头了。靠着拍马屁皇帝的恩宠,在太皇太后高氏眼中,自然是势利小人,而且还是个不知死活的变法派,必然被一脚踢的远远的。说起来,周邦彦的变法派身份挺冤的,他跟着皇帝走,将皇帝奉承高兴了,难道也有错
说白了,周邦彦根本就不是什么变法派,只是神宗喜欢他会说话,免为其难的将他算在了变法派之中。其实,周邦彦在变法派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朋友。
当然,他在死硬的保守派面前更不受待见了,反正就是受夹板气。想着等皇帝再大一些,继续写几首奉承的诗词进献,说不定又有转机。
不过在此之前,周邦彦已经被贬谪快十来年了,这位在大宋各地浪荡,少不了放纵自己的艺术追求,一不留神走了柳永的路数。
安道全很喜欢这两位的词曲,要是让江淮来的女子唱起来,就像是细白软香的柔荑轻轻挠他的心尖子似的,让人欲罢不能。等李逵说完,他就接了一句词:“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正是周邦彦最近几年写的一首金陵怀古的曲子,刚说了两句,觉得好像不对劲。
他家父子,因为行止不端已经饱受争议,如今好不容易遇了金主,还流露出本性,这可如何是好
正在他心中忐忑之际,李逵却笑道:“清真居士的词别有风趣,言景,喻情,汴梁的娘子们应该都喜欢吧”
“可不是……如今汴梁的勾栏娘子们奉其为小柳永,恨不得丢了这破官在花楼久住下来……在下要是有这本事……”安道全用力吸了吸嘴角的涎水,他平生最羡慕柳永和周邦彦,前者就不用说了,汴梁的花界娘子,哪个不爱而周邦彦并不比柳永差多少,几乎是能不花钱,就能在勾栏界混吃混睡的前辈高人。
安道全经常独坐的时候感慨,自己要有这本事,少活几年也心甘情愿。
可惜他只会治病,就算是苦学妇科杂症,也不被这些一掷千金都瞧不上一眼的花界传奇的眷顾。
感慨了半天,安道全傻眼了,刚才还说要好好表现,为什么李逵一带他,他就要往沟里蹦
再看李逵,这厮虽然浓眉大眼,可是脸黑心更黑,动不动就给人使绊子。
腾地一下脸涨地绯红,不敢看人。安道全用开口说话化解尴尬,开口道:“病人的症状可能是淤塞之症,身体无恙,许是病灶在头,能让我看看吗”
头上的病,对于医者来说,是最难诊断和治疗的。
再说,安道全的年纪也不大,按照王进的性子,呵斥两句赶走算了。可是没想到,李逵认定了安道全就是那个安神医,如果此人是真的话,李全很有希望治愈。李逵随即点头道:“有劳了!”
第326章 益智玩具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逵的逆袭之路 ”查找最新章节!
担心师弟受骗,周侗等安道全忙着诊断的时候,偷偷问李逵:“师弟,可另情”
李逵舍弃了安钟阳,却对安道全给予礼数,这本来就让人怀疑。
周侗以为李逵被安道全这小子花言巧语给骗了,安道全这小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和他老爹一个德行,在太医署周围颇有浪名,好死不死的御拳馆就在太医署周围。
王进也是心存忧虑,问:“刚才安道全这小子是否用话哄骗了你”
可没想到,李逵诡异地努嘴笑道:“这小子是个妙人!”
就在刚才,李逵和安道全用诗词对话,问的是金陵的风土。可又不是风土人情。属于文人的矫情说话的方式,就像是某些人开口闭口说的是风月,其实他说的不是风月,而是对生活的态度。虽然语言可能很低级,但是格调一下子上来了,给人种高山仰止的风骨之意。
文人就喜欢这个道道,说的是古人,谈的当下,明的是志向。
李逵对此道也是初学,要不然能更扯淡一些。
只是俩人都没有深入探讨。
王进不通文墨,让他写家信之类的还能勉强办到,但要说诗词,真的为难了这位禁军教头。
周侗也差不多,他虽说比王进水平高很多,但御拳馆毕竟不是太学,御拳馆的馆主也做不出锦绣文章出来。
李逵和安道全的一问一答,他们都听到了。
正因为听到了对话,才不解。
什么‘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他们每一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都是云里雾里。听得好不懊恼,仿佛听了这话之后,他们的智商都下降了不少。
读书人的世界他们不懂也就罢了,连医者的世界也不懂,这让人颇为沮丧。
实际上,李逵的问话不过借用了王珪的《金陵怀古》这首诗,问了一句话——汉子,哪儿去了
王珪的时代,大宋虽强盛,但是内忧外患,诗虽然是说的金陵古城,却引申出了时局艰难的感慨,自然要说的悲凄一些。
安道全的回答借用了周邦彦的《金陵怀古》,也只有说了一句话——妹子,哪儿去了
这就是不同的诗人,就算是遇到了近似的景色,同样是萧索的描写,写出的诗词却是截然不同。
周侗和王进面面相觑之后,颇为无奈,读书人的行事,果然古怪,不爽利。
之前因为李逵武艺高强,周侗还真没将李逵当成异类看待,反而将李逵当成和他们一样的武人,是自己人。此时此刻,他们这才反应过来,读书人的调调,邪门的紧!
这源于大宋阶层的鄙视链,文人看不起武人,因为武人简单,不如他们复杂。其实,武人也不是生来就简单,但是在大宋,武人所有能够不简单的机会都被掐断了,没有机会割据,没有机会谋反,甚至连拉帮结派都只能在武人之中进行。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武人的人情关系极其单一。
有武职的勋贵和皇亲国戚不在其中,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不算是真正的武人,而是祸害。
李逵给王进的感觉就是这样,这家伙看着简单,却深不见底。
有种被蒙骗了心虚感,但又不知道这种感觉是否真实。
好在安道全要比他爹行事更加果断一些,排除了李全所有其他病灶的可能,最后看着李全的脑袋,有点不知该如何下手了。
传言,华佗的《青囊书》能够给人破胸、开颅,可这是传说,没有那个医者见过。甭管是开胸还是开颅,都是凶险异常,绝无生还的可能。打开了之后,病灶发现了,人也死了,治病还有什么意义
可是作为医者,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判断,这辈子也只配做个不入流的庸医。
他判断李全的问题肯定在头上,而且他也坚信自己没有错。这时,安道全的目光郑重起来,从医箱里拿出了银针,取出了最细的毫针,想要刺入李全的耳后。
这让李全大为惊恐。
他是傻,但并不是说人傻了,就不害怕。
看到银针要刺他的那一刻,人像是被架在了弩弓上,松开弩机的那一刻,嗖地飞了出去。安道全看着面前空荡荡的胡凳,抬眼却发现李全已经躲到门框外了。
这让他颇为无奈,只好用骗小孩的招数对李全道:“放心,一点也不疼。”
“以为我傻啊!针扎在头上,我就被你的巫术控制了!”
安道全愕然,他有点不知该如何顺着李全的话继续说下去。连巫术都出来了,你还能再扯点吗
但同时,他心头也是微微一喜,似乎李全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傻。对于这种病症,安道全是一点把握都没有的,他不求将李全治好,只求将李全的症状缓解,然后通过学习,让他恢复成比正常人差一点的样子。
这样一来,李逵的赏金也多半能分上几成。
一万贯的诊金
怎么可能是诊金,必然是赏金。
只要拿到这笔钱的一部分,他父子就能在京城衣食无忧过上十几年,甚至更长。
对安道全父子来说,李全的病必须要治,而且还要治好,要不然他这辈子都无法释怀。可是让李全安分的坐在自己面前让他扎针,安道全真做不到。李全的胳膊都快比他的大腿要粗了,这让他能怎么办
无奈之际,只能眼巴巴的求助于李逵。
李逵刚要对李全张嘴,却见李全吓得快哭出来了,心中不忍,对安道全道:“可否让族兄解除心中恐惧”
安道全双手一摊,无奈道:“除非换个人扎针,让病人看到扎针不疼,更不会被变成木偶。可是,谁来呢”
安道全看向王进,王进脑袋摇地跟拨浪鼓似的,眼神想要威胁,却不敢威胁。
猜你喜欢